?

2023中國企業500強報告

2024-04-22 07:04劉興國丁貴娥
中國經濟報告 2024年1期
關鍵詞:利潤率企業

劉興國 丁貴娥

提 要:2023中國企業500強是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連續第22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擘畫發展新藍圖的起始之年,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一系列積極因素正在加快積累。但也要看到,經濟復蘇增長的基礎尚不穩固,產業升級處于關鍵時期,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大企業需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全局謀劃自身發展,全力應對來自國際國內的各種困難與挑戰,積極投身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高質量發展方向,著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中企500強;規模特征;效益特征;所有制格局;行業特征;創新特征;區域特征;國際化特征

一、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規模特征

(一) 入圍門檻持續提升,門檻增幅明顯回落

入圍門檻實現21連升。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為469.98億元,比上年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提高了23.73億元;自2002中國企業500強發布以來,企業入圍門檻一直都保持提升態勢,目前已經實現了連續21年提升。從入圍門檻增幅值看,21年來總體處于波動之中。不過從增幅值看,與上年500強相比,2023中國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增幅值出現大幅回落。具體見圖1。

(二)營業收入中低速增長,營業收入與GDP相對比微幅下降

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中低速增長。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營業收入108.36萬億元,與上年500強相比,營業收入增加了5.88萬億元,增長了5.74%;營業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總體上回落到了中低速增長態勢。2023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速,是21年來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速的第四低值,這一增速僅僅稍好于2015、2016和2021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增速。詳見圖2。

中國企業500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總體上趨于穩定。2023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相當于2022年全國GDP總額121.02萬億元的89.54%,與上年500強相比,相對值微降0.07個百分點??傮w上看,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與當年全國GDP總額的相對比值,近5年來基本上保持了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中國企業500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穩中有增。見圖3。

(三)資產總額保持中速增長,凈資產增速慢于資產增速

資產總額保持中速增長。2023中國企業500強資產總額為399.77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27.24萬億元,增長了7.31%,資產總額增速較上年下降了1.12個百分點,增速繼續保持在中速增長區間。中國企業500強資產總額增速連續兩年呈下降趨勢。詳見圖4??傮w上看,500強企業資產總額增速近年來呈波動下降態勢。

無論是凈資產,還是歸屬母公司凈資產,增速均慢于資產總額增速。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凈資產總額為64.34萬億元,比上年500強的凈資產總額增加了1.23萬億元,增速為1.95%,比資產總額增速慢5.36個百分點;其中歸屬母公司的凈資產總額為52.74萬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3.35萬億元,增速為6.78%,比資產總額增速慢0.65個百分點。

(四)千億俱樂部持續擴容,京東集團成為第一家萬億級網絡平臺和商業零售企業

千億俱樂部企業數量持續增加。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的企業有254家,比上年500強的244家增加了10家;與上年500強相比,千億俱樂部新增成員數明顯減少,盡管仍然保持增加態勢,但擴容勢頭有所放緩。254家千億俱樂部成員中,有16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了萬億元門檻,萬億級企業持續增加;其中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營業收入都超過了3萬億元,中國建筑的營業收入超過了2萬億元。另外11家萬億級的企業中,有4家銀行、2家保險公司、2家鐵路工程建筑企業、2家石油化工企業、1家鋼鐵企業和1家網絡平臺企業。京東集團成為全國第一家營業收入過萬億的網絡平臺企業,也是第一家萬億級的商業零售企業。萬億級企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增至2家。

千億俱樂部營業收入占比相應提升,平均營業收入穩定增長。2023中國企業500強千億俱樂部254家企業的營業收入為92.44萬億元,占全部500強營業收入的85.31%;千億俱樂部在500強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隨著成員數量的增加而相應提高。254家千億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為3639.48億元,比上年500強千億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增加了103.56億元,增幅為2.93%。詳見表1。千億俱樂部企業營業收入占比和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均有所放緩。

(五)員工總數增加,就業貢獻度反彈提升

中國企業500強員工數量小幅增加。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員工總數為3281.53萬人,比上年500強員工數量增加38.18萬人,增幅為1.18%。中國企業500強這一大企業群體員工總數在經歷上年的下降后出現小幅反彈,但與前幾年的高點相比仍有一定幅度的減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中國企業500強這一大企業群體,呈現出去勞動密集型的趨勢。詳見圖5。同口徑亦保持增長態勢。從同口徑比較看,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員工數量比企業上一年員工數量增加了62.72萬人,同比增長了1.95%。

中國企業500強的就業貢獻度反彈增加。2023中國企業500強員工總數占當年全國城鎮就業人口的 7.14%,與上年相比增加了0.21個百分點。中國企業500強的社會就業貢獻在經歷三年下降后迎來反彈。

二、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效益特征

(一)利潤與凈利潤回落,凈利潤增速由正轉負

中國企業500強利潤總額與凈利潤雙雙回落。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實現利潤總額55856.64億元,比上年500強減少了7.28%;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42938.90億元,比上年500強減少了3.80%,增速比上年500強快速回落了13.43個百分點。詳見圖6。但與2021中國企業500強相比,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凈利潤仍有所增加,增幅為5.47%。從歷年趨勢看,這是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增速第四次出現負增長,前三次負增長分別出現在2004、2005和2009年。

(二)利潤率指標均有所下降,盈利能力降至新低

2023中國企業500強收入利潤率、資產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均不同程度下滑。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3.96%,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40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為1.07%,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13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8.14%,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90個百分點。詳見圖7。從長期趨勢看,三項利潤率指標均為10多年來的最低值。

(三)企業虧損面持續擴大,航空運輸業虧損嚴重

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虧損面再次擴大,但企業虧損總額略有減少,企業平均虧損額大幅下降。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有43家企業發生虧損,比上年500強多了10家,虧損面為8.60%,虧損面連續三年提升,創下近7年來的新高。43家虧損企業合計發生1457.71億元虧損,與上年500強33家企業的1591.71億元虧損相比,略有減少;平均虧損額從48.23億元大幅下降至33.90億元。企業虧損額大致相當于2023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總額42936.57億元的3.40%,低于上年500強的3.57%。詳見圖8。

從虧損企業看,43家虧損企業中,有17家為連續虧損(其中有4家虧損收窄,13家虧損進一步擴大);其他26家為由盈轉虧。從行業角度看,43家虧損企業分別來自黑色冶金業等24個行業,其中黑色冶金業5家,航空運輸業、汽車及零配件制造業、一般有色業、綜合商貿業均為3家。從虧損額看,虧損最多的是航空運輸業,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東方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位居虧損額前三位,合計虧損760.16億元,占全部虧損額1457.69億元的52.15%。從地區看,43家虧損企業來自20個?。▍^市),同樣較為分散,其中北京最多,有6家;江蘇有5家、廣東有4家;福建、廣西、河南、山東、上海各有3家。

(四)凈利潤增速兩極分化,盈利下滑企業明顯增加

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利潤增速差異巨大,盈利下滑企業的數量較上年500強明顯增加。在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有1家企業的凈利潤增長超過10倍,增長了12.21倍;凈利潤增長1倍以上的企業有31家。與此同時,也有26家企業的利潤下滑超過了100%,其中凈利潤下滑最快的企業降幅為1675.44%。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盈利減少的企業為259家,比上年500強大幅增加了107家,企業盈利下滑數量創下了2012中國企業500強以來的最高值。詳見圖9。

(五)其他行業整體盈利改善,非銀企業收入利潤率顯著低于商業銀行

其他行業的整體盈利水平明顯改善,制造業和服務業盈利水平下滑。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服務業企業的收入利潤率為6.51%,高于制造業企業的2.20%和其他行業企業的2.66%;服務業企業的凈資產利潤率為8.15%,低于制造業企業的8.56%,高于其他行業企業的7.50%。與上年500強相比,其他行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提高了0.67個百分點、1.92個百分點;制造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下降了0.69個百分點、2.41個百分點;服務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下降了0.37個百分點、1.01個百分點。詳見圖10。

非銀企業收入利潤率下滑,顯著低于商業銀行。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非銀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2.56%、7.21%,與上年500強相比,分別下降了0.43個百分點、1.21個百分點,盈利水平持續下滑。與商業銀行相比,非銀企業的盈利水平顯著偏低;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非銀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比商業銀行低7.52個百分點和13.87個百分點,差距十分顯著,而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詳見圖11。

三、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所有制格局和發展特征

(三)二級細分行業金融業優勢最為突出,凈利潤占比反彈上升

金融業在二級細分行業中占據突出地位,在5個主要指標中排名位居二級行業之首,但在凈利潤中的占比有所下降。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涉及26個二級行業,金屬產品類企業最多,有85家;其次分別是化學品制造、批發貿易、金融業、機械設備、房屋建筑,分別有企業52家、33家、32家、30家、26家。盡管金融業企業只有32家,僅占全部500強數量的6.40%,但卻在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總額、歸母凈資產、員工人數共5個指標的絕對貢獻中排名第一,在繳納稅款上排名第二;尤其是在資產總額上,金融業占61.77%;在歸母凈利潤上,金融業也占據了47.05%,盡管這一占比與前幾年500強相比已經明顯下降,但與上年500強相比,卻反彈上升了2.63個百分點,這一趨勢可能意味著當前形勢下金融扭曲有所惡化。詳見表5。

計算機、通信設備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同樣在多個指標上領先,與上年500強相比,各指標貢獻度以上升為主;在研發費用投入總額的貢獻中占據行業榜首,貢獻了2023中國企業500強研發費用的16.75%;貢獻了2023中國企業500強有效專利總量的16.79%;貢獻了2023中國企業500強有效發明專利的30.47%;在國際標準制定上同樣貢獻突出,共貢獻了2023中國企業500強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總量的38.82%,高居行業榜首。機械設備業在總標準數、國內標準數上占據行業排行榜首位,分別貢獻了2023中國企業500強標準總數、國內標準數的12.75%、13.51%。詳見表5。

(四)行業入圍數量有增有減,收入、利潤增速差異顯著

多個行業企業入圍數量發生較大變化。在全部73個行業中,與上年相比,新增了醫療設備制造業,退出了文化娛樂業和教育服務業;其他72個行業中,19個行業入圍數增加,20個行業入圍數減少。入圍企業增加最多的是一般有色業和公路運輸業,均新增4家入圍企業;煤炭采掘及采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綜合商貿業、多元化投資業各增加3家,電力電氣設備制造業、通信設備制造業、能源礦產商貿業各新增2家。物流及供應鏈業入圍企業減少最多,減少了5家,黑色冶金業、房屋建筑業、住宅地產業均減少了4家,綜合制造業、保險業、多元化金融業、綜合服務業各減少了2家。詳見表6。

不同行業之間在收入增速、利潤增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73個行業中,只有機電商貿業、連鎖超市及百貨業、通信設備制造業、軌道交通設備及零部件制造業收入同比下降,其他69個行業收入都同比增加;其中風能、太陽能設備制造業收入增長最快,增加了55.54%;動力和儲能電池業收入增長了50.32%,港口服務業收入增長了25.35%;總體上看,收入增幅居于前十的行業以制造業為主。在凈利潤增長方面,33個行業凈利潤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旅游與餐飲業實現了減虧;40個行業凈利潤不同程度減少;農副食品業、機電商貿業、連鎖超市及百貨業凈利潤連續兩年大幅下滑;電力生產業凈利潤增長最快,大幅增長了4.92倍。詳見表7。

(五)金融企業盈利水平明顯高于非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增收減利

金融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人均凈利潤均高于非金融企業,其中商業銀行表現好于金融業整體水平。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有33家金融企業,其中商業銀行21家;金融企業的收入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分別為14.80%、10.13%,均明顯高于467家非金融企業的2.40%、6.93%。尤其是21家商業銀行,其收入利潤率為21.08%,顯著高于非金融企業。在人均凈利潤方面,非金融企業的人均凈利潤僅有7.95萬元,金融企業的人均凈利潤為47.88萬元,商業銀行的人均凈利潤更是高達80.56萬元。顯然,金融企業的盈利水平明顯高于非金融企業。從增速看,非金融企業營業收入增速明顯快于金融企業,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非金融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了9.00%,快于金融企業的 3.50%,但凈利潤增速卻呈相反走勢,金融企業凈利潤增長了4.61%,非金融企業下降了9.12%。金融企業凈利潤增長快于收入增長,非金融企業則增收不增利。詳見圖15。

(六)汽車行業收入占比持續下降,利潤率指標全面好轉

汽車行業入圍企業的收入占比持續下降。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有16家汽車企業入圍,比上年500強減少2家。從汽車企業對全部500強的貢獻看,16家汽車企業貢獻了2023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的4.14%,貢獻度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48個百分點,呈連續下降態勢;貢獻了全部500強凈利潤的2.23%,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28個百分點,經歷連續多年下降后迎來反彈。詳見圖16。

汽車行業盈利指標全面好轉。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16家汽車企業的收入利潤率為2.13%,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30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為1.92%,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17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8.02%,比上年500強汽車企業提高了0.21個百分點。汽車企業的人均營業收入為266.49萬元,人均凈利潤為5.68萬元,與上年500強相比,均有所下降。汽車企業的收入增速從上年500強中的4.17%降至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的1.98%,凈利潤增長率則從上年500強中的3.73%大幅提升至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的11.85%。從綜合稅負率看,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16家汽車企業的綜合稅負率從6.78%提升至7.59%,行業整體稅負有所增加。詳見表8。

(七)房地產業貢獻持續下降,利潤率指標繼續下滑

房地產業對中國企業500強的貢獻持續下降。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房地產業共有40家企業入圍,比上年500強減少8家,入圍數量連續減少。40家房地產企業的營業收入占全部500強營業收入的7.62%,與上年500強相比,提高了0.93個百分點。40家房地產企業凈利潤占全部500強凈利潤的4.71%,比上年500強降低了0.21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對中國企業500強凈利潤的貢獻同樣持續下降。詳見圖17。

房地產業利潤率指標連續下降。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房地產業的收入利潤率為2.45%,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75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為1.11%,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21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7.40%,比上年500強下降了2.11個百分點。房地產業的3項利潤率指標都呈下降走勢,其中收入利潤率2連降,資產利潤率5連降,凈資產利潤率5連降。從增速看,房地產企業處于增收減利狀態,營業收入增長了5.10%,但凈利潤卻大幅下降了24.93%。詳見表9。

五、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地區分布特征

(一)橄欖型結構更加突出

中國企業500強的省級區域梯次分布更加趨向于橄欖型。西藏、海南繼續沒有企業入圍,其他29個?。▍^市)都有企業入圍。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北京地區的企業有80家,比上年500強大幅減少8家;第二梯隊(入圍企業數量在40家以上的省級區域),包括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共有204家企業入圍,比上年500強增加了5家;第三梯隊(入圍企業數量在10-39家的省級區域),包括上海、河北、四川、重慶、福建、安徽、河北,共有148家企業入圍,比上年500強增加了14家;第四梯隊(入圍企業數量在9家及以下的省級區域),包括河南等17個省級區域,共有68家企業入圍,比上年500強減少了11家。詳見圖18。隨著兩端的連續減少和中間的連續增加,中國企業500強區域分布的橄欖型結構更加突出。

(二)中西部地區企業數量持續增加,東部地區與東北地區略降

中西部地區入圍企業數量持續增加,東部地區與東北地區入圍企業數量減少。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來自東部地區的企業為365家,減少1家,連續2年減少;中部地區入圍企業為56家,增加1家,連續2年增加;西部地區入圍企業為74家,增加1家,連續2年增加;東北地區入圍企業為5家,減少1家,連續2年減少。詳見圖19。

六、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創新特征

(一)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發強度創新高

中國企業500強研發投入保持持續增加態勢。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投入研發費用15786.88億元,比上年500強增加了1312.21億元,增幅為9.07%;但與自身同口徑比,研發投入同比大幅增長了12.28%。企均研發投入為35.80億元,比上年500強企均研發投入33.57億元增長了6.64%。詳見圖20。

中國企業500強的平均研發強度呈持續提升態勢,并創下新高。2023中國企業500強研發投入總額占其營業收入的1.85%。與上年500強相比,企業平均研發強度繼續提高了0.04個百分點,這已經是中國企業500強平均研發強度連續第6年提高。詳見圖20??傮w上看,10年來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投入強度保持提升態勢,并創下了1.85%的新高。

(二)2%-5%是研發投入關鍵區間,多數企業研發強度提升

2%-5%是中國企業500強研發投入的關鍵區間。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有6家企業的研發強度超過了10%,比上年500強增加1家;合計投入研發費用2479.25億元,占全部研發投入的15.70%。有18家企業研發強度位于5%-10%,比上年500強增加2家;合計投入研發費用1942.63億元,占全部研發投入的12.31%。有106家企業研發強度位于2%-5%,比上年500強增加1家;合計投入研發費用7183.24億元,占全部研發投入的45.30%。有311家企業研發強度位于2%以下,合計投入研發費用4181.77億元,占全部研發投入的26.49%。顯然,2%-5%區間的企業已經成為500強企業研發創新的關鍵投入力量。詳見表10。

超過半數企業的研發強度同比都有所提升。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255家企業的研發強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占全部441家企業的57.82%,表明多數企業的研發投入意愿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有153家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有所下降,另外有32家企業的研發強度總體上維持穩定。詳見圖21。有344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實現增長,其中27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長超過了100%,38家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速在50%-100%。

(三)制造業研發強度有所下降,民營企業研發強度持續高于國有企業

制造業企業研發強度高于服務業,但有所降低。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制造業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2.30%,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04個百分點;服務業企業平均研發強度為1.15%,比上年500強提高了0.10個百分點。制造業企業平均研發強度高于服務業企業,但這一差距在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有所收窄。詳見圖22。

民營企業研發強度持續高于國有企業。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民營企業研發投入為5939.41億元,平均研發強度為2.33%;與上年500強相比,提高了0.02個百分點。國有企業研發投入為8535.37億元,平均研發強度為1.56%;與上年500強相比,下降了0.01個百分點。詳見圖23。

(四)高端裝備制造業研發力度持續領先,廣東企業研發強度整體領先

高端裝備制造業在研發上持續保持領先。通信設備制造業在研發強度、人均研發費用的行業排名中居于首位,航空航天在平均研發費用的行業排名上居于首位。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平均研發強度為14.24%,持續居于行業榜首。其次是航空航天業,平均研發強度為12.78%。再次是互聯網服務業,平均研發強度為6.32%。人均研發費用行業排名中,通信設備制造業居首位,為43.93萬元;其次是軟件和信息技術(IT)業,為29.62萬元;再次是航空航天業,為22.74萬元。企業平均研發費用排名中,航空航天業居首位,平均研發費用為321.24億元;其次是通信設備制造業,平均研發費用為243.71億元;再次是兵器制造業,平均研發費用為226.35億元。顯然,從研發強度、人均研發費用、平均研發費用排名前五的行業看,主要是高端設備制造行業,以及現代服務業。詳見表11。

廣東企業在區域研發強度排名中位居榜首,明顯領先于其他地區。與上年500強地區研發強度排序一樣,廣東企業再次居于地區平均研發強度排序的首位。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廣東企業平均研發強度為3.71%,明顯高于其他地區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但在人均研發費用上,湖南企業居于首位,人均研發費用為15.88萬元。在企業平均研發費用上,吉林占據了榜首。不過這一地位并不可靠,因為吉林僅有1家企業入圍,單一企業的研發數據,并不具備代表性。詳見表12。與上年500強比較,廣東企業的平均研發強度也提高了0.30個百分點。

(五)專利與發明專利繼續保持增長,國際標準數量恢復增長

中國企業500強的專利與發明專利數量持續增加。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申報專利總數188.53萬件;專利申報數量比上年500強增加了21.73萬件,增長了13.03%。其中申報發明專利74.77萬件,比上年500強增長了11.12%,發明專利數量連續5年持續增長。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發明專利占全部專利的39.43%,占比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91個百分點。詳見圖24。

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活躍度提升。2023中國企業500強共申報參與標準制定75110項,較上年500強申報數增加171項,企業申報參與標準制定數實現了5連升。在參與國際標準制定上,企業共申報參與了4992項國際標準制定,比上年500強增加了1221項。詳見圖25。

七、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國際化特征

(一)國際化經營持續活躍,海外收入占比拉動指數上揚

中國企業500強的跨國指數持續提升,海外收入是拉動指數上揚的關鍵力量。2023中國企業500強的跨國指數為11.68%,與上年500強相比,提高了0.40個百分點,呈持續提升態勢。盡管受疫情影響,全球國際化經營活動有所受阻,但中國企業500強的國際化經營逆勢推進。從分項指數看,海外收入占比為15.84%,比上年500強提高了1.39個百分點;海外資產占比為12.18%,比上年 500強下降了0.16個百分點;海外人員占比為7.01%,比上年500強下降了0.04個百分點。見表13。顯然,海外收入是三項指標中唯一上漲的指標,是拉動跨國指數持續上漲的關鍵動力。

(二)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盈利能力不如非國際化企業,但平均企業規模大于非國際化企業

2023中國企業500強中,國際化經營企業的收入利潤率為3.10%,低于非國際化經營企業2.48個百分點;凈資產利潤率為7.90%,低于非國際化經營企業0.51個百分點;人均凈利潤為10.84萬元,比非國際化經營企業低5.86萬元;企均凈利潤為82.87億元,比非國際化經營企業低6.39億元。

八、當前中國大企業復蘇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經濟持續復蘇面臨較大壓力

2022年,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很大困難。 2023年,企業發展壓力未見明顯緩解,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有關部委也出臺了新的減輕企業負擔、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的政策舉措。相關政策舉措的落地實施,在促進經濟復蘇振興上取得了一定成效。2023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同期增長5.5%,但經濟修復呈現前快后慢走勢。從主要指標看,經濟持續復蘇的壓力有所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逐月下行至6月的3.8%,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走弱,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民間投資更是滑入連續負增長,與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民間投資減少5.17萬億元。見圖26。國際環境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更是有增無減,對中國經濟復蘇構成嚴峻挑戰。

(二)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中局部受阻

2022年5月19日,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國務院國資委出臺了《關于中央企業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促進協同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2022年9月13日,工信部印發《促進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暫行辦法》,提出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2023年4月,在第十四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徐曉蘭提出,要強化中小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上的配套能力,促進大中小企業鏈式協同融通發展。

但從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看,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并不順利。不少調研報告也指出,上半年大企業經營情況明顯好轉,但中小企業則仍處于艱難復蘇之中。這一非預期局面的出現,既有中小企業自身受疫情沖擊較大難以快速恢復的原因,也有大企業在困局中復蘇自顧不暇的原因。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需要付出更大努力,需要各方面共同推進。

(三)生產自循環的部分環節出現梗阻

近年來,企業生產自循環的部分環節,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出現梗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再生產的循環。

企業生產自循環的梗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應收賬款回收時間延長,二是存貨增加且周轉不暢。2022年,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25.50天,同比增加13.97 天;2023年一季度,機械行業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183.63天,同比繼續增加23.31天。規上工業企業方面,4月末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63.1天,同比增加了6.4天。存貨方面數據也不容樂觀。2022年機械行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天數為210.52天,同比增加21.00天;2023年一季度平均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308.82天,同比增加了30.21天。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方面,4月末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8天,同比增加了1.3天。

(四)創新投入與盈利增長傳導機制運行不暢

近年來,受國家政策激勵和自發驅動,中國企業的整體創新意識顯著增強,對創新更為重視,也持續加大了創新投入。全國企業研發投入費用從2012年的7842.2億元,增長到了2022年的兩萬多億元,10年增長了將近兩倍,企業已經成為全國科技投入的關鍵主體。從中國企業500強的情況看,研發投入從2012年的5115.8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5786.88億元;研發強度從2012年的1.33%,提升到了2023年的1.85%。與此同時,科技創新產出也實現了快速增長,重大創新成果時有報道,企業專利擁有量大幅增加,專利質量也有所改善。令人遺憾的是,無論是研發投入的增長,還是專利產出的增長,都沒能有效轉化成企業盈利增長的直接驅動力。這有可能是由于我國企業整體上都處于集中大規模研發投入的早期階段,但更有可能是由于傳導機制運行不暢。企業創新投入與盈利增長之間,存在“研發投入-創新產出-產品化-價值實現”的特殊傳導機制,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阻礙創新投入到盈利增長之間正向效果的傳導;國內商業生態中顯然還存在阻礙這一傳導機制正常發揮作用的因素,導致創新投入的盈利增長效果明顯低于預期。

(五)對外競爭優勢仍存但隱憂難掩

對外貿易既有總量隱憂,也有結構隱憂。2023年上半年,全國貨物進出口20.1萬億元,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2012年以來,我國貨物出口增速反復經歷大起大落,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變化趨勢。從近10余年的情況看,2023年上半年的貨物出口增速僅好于受突發疫情沖擊的2020年上半年和2014-2016年的上半年。見圖27。從變化趨勢上看,當前出口貿易存在滑入類似于2014-2016年出口增長疲軟困局的一定風險。從出口貿易的市場結構看,我國與新興市場的貿易好于對歐美貿易,海關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我國主要貿易出口伙伴前十位為東盟、歐盟、美國、拉丁美洲、非洲、日本、韓國、越南、印度、俄羅斯;非洲和東盟分別以23.7%和8.6%的同比增速領先,拉美以6.0%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三,歐盟與上年持平,美國市場同比減少12%(按美元計下降17.9%),對歐美市場的不佳表現需高度重視。從分月數據看,5月與6月,出口同比增速均為負值,下半年的出口貿易形勢不容樂觀。從所有制結構看,民營企業上半年貨物出口同比增長10.5%,明顯好于國有企業的4.8%。

外資增量同比減少,外資存量恐有流失。2023年以來,盡管我國加大了吸引外資工作力度,但實際利用外資情況并不是很理想。上半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4萬家,增長35.7%,但實際使用外資為7036.5億元,下降2.7%。從折合美元數據看,2023年1月至5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57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折合843.5億美元,下降5.6%。11年來,雖然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頻繁經歷漲跌,也出現過負增長情況,但2023年的負增長顯然超過了2012年和2020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速創下了11年來的新低。見圖28。

九、新形勢下推動大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聚焦發展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實體經濟領域企業要圍繞主業做優做強,金融機構要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要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推進制造業產業結構高級化,依托先進制造業發展現代服務業,培育優質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加快卡脖子環節的突破。要全面梳理企業面臨的技術卡脖子痛點堵點,圍繞卡脖子環節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開展研發合作,引進高端創新人才,優化創新機制,盡快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夯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技術基礎。三是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產業鏈安全水平。在全球市場深化產業鏈整合,實現生產能力、供應能力、科研資源的全球化布局,彌補產業鏈斷點堵點,補強產業鏈弱項,降低產業鏈斷鏈風險;加強對產業關鍵技術和產業鏈關鍵節點的掌控,爭做全球產業鏈“鏈長”“鏈主”,提升在全球產業發展中的影響力、話語權。四是深化與現代先進信息技術融合。傳統產業要運用新一代數字技術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開展多場景、多層次數字應用,實現生產方式創新、分工合作模式迭代以及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加快數字技術與傳感、仿生、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的有機結合和廣泛應用,發展以數據應用為核心的數字化新產業;大力發展以數字化場景應用為依托的智慧產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等新業態,以及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新模式。

(二)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鍛造世界一流企業

要建成世界一流企業,必須持續創新、完善管理、突出特色、強化優勢,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掌控和強化全球行業發展引領力、控制力。一是堅持差異化發展,彰顯差異化優勢。大企業應堅持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提供在品質、功能等方面不易模仿的差異化產品與服務,建立和強化差異化競爭優勢。二是加大基礎研發投入,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性技術突破。大企業有責任有能力在基礎研究領域有更大作為,應圍繞基礎研究自立自強主動調整研發投入結構,完善投入機制,優化考核激勵,加大投入力度,聚集研發力量,提升企業原始創新能力,加快實現原創性技術的重大突破。三是打造獨特商業模式,開辟競爭無人區。商業模式創新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大企業應深入推進商業模式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商業模式,回避競爭紅海,進入競爭無人區。四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構筑國際競爭圍欄。大企業應將規模優勢轉化為產業影響力、控制力優勢,加強前沿專利布局,掌握國際標準必要專利,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活動,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通過將核心關鍵技術轉化為國際標準,來構筑國際競爭圍欄,強化國際競爭優勢。

(三)著力提升價值創造力,改善企業盈利能力

一是全面、全力推進創新。大企業是創新的主力軍、先鋒隊與探路者,既要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也要積極開展管理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要以創新所建立的技術、產品、管理與模式優勢,和創新帶來的效率改善,來增強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更多超額利潤。二是加強品牌建設。大企業是開展國際知名品牌建設的主陣營,既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產出優質產品,也要執著塑造知名品牌,要不斷加大品牌建設投入,全力做好品牌宣傳推廣與維護,以品牌影響力增強顧客黏性與忠誠度,持續獲取品牌溢價。三是提升人力資源質量。大企業是匯聚優秀人力資源的國家隊,所有的價值創造與價值實現活動,最根本的動力在于人;企業員工整體素質和能力,從根本上決定了企業價值創造力與價值實現能力;企業要強化人才意識,重視人才作用,加強人才培養與開發,激發與挖掘人才潛能,真正將人才當作推動企業發展和價值創造力提升的第一資源。四是優化產業與產品結構。多元化產業布局和多樣化產品線是大企業的突出特征,要推進企業產業與產品梳理,開展產業與產品價值創造力分析,明確企業業務與產品線價值創造力高低排序,在此基礎上開展產業結構與產品結構調整,堅決退出價值創造力低的非主營必要業務,淘汰價值創造力低的產品線,將有限資源資產調整配置到高價值創造力領域與環節。

此外,在提升價值創造力的同時,還必須加快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市場發育成熟、有序運行,確保社會再生產循環順利進行。

(四)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一是強化協同意識。大企業要堅決貫徹協同發展理念,形成協同發展共識,發起協同發展倡議,落實協同發展行動,搭建協同發展機制,全力推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新格局建設。二是提升引領力。大企業要真正落實并完成牽頭建設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新格局的任務,必須切實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包括技術創新能力、治理與管理能力、價值創造能力等,全面提升產業發展引領力,形成對中小企業的強大輻射力。三是加快協同發展網絡與平臺建設。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格局需要依賴網絡與平臺來維系與運行,應加快產業互聯網建設,為大企業實現跨企業、跨領域、跨產業的廣泛互聯互通創造條件;應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強化大中小企業創新連接紐帶,以協同創新促進協同發展。四是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充分利用龍頭企業的優勢,密切產業鏈上下游聯系,構建集研發、生產、流通、管理和服務于一體,全產業鏈大中小企業密切分工合作的網絡化運營新模式,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共贏新格局。

(五)調結構促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一是全面梳理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深入了解國際國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情況及各國主要優勢領域、各國及主要企業核心關鍵技術與專利的研發布局情況、主要產品及國際市場占有率。二是確定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會與空間。分析國際國內主要競爭對手及關鍵潛在競爭對手技術、產品與市場地位,明確企業自身的特殊優勢,確定企業差異化定位進入的機會與發展空間。三是全力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明確企業所涉足領域的技術短板,把握技術、工藝、原材料等卡脖子情況以及對企業持續發展的影響,部署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行動。四是積極推進并購重組。在全球尋找優質并購標的,借助并購重組快速做大,擴大市場份額,增強產業發展影響力,以先發成長優勢持續做優做強。無論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是資源整合下的規??焖贁U張,都有可能推動我國企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實現全球趕超。

(六)加快技術突破,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一是調整企業產業、產品結構,突出綠色低碳要求。要堅決清理退出高能耗高排放的產業與產品,保留并發展壯大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產業與綠色產品。二是大力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要瞄準綠色低碳方向,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技術攻關,盡快在關鍵減碳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出綠色低碳創新產品。三是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利用循環工藝與技術,完善企業內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構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閉環,推進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提高可再生資源利用比重。四是加快發展綠色金融。金融機構要深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豐富完善多層次綠色金融產品體系,加大對企業綠色低碳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綠色貸款占比,引導企業加快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發展。

(作者單位為中國企業聯合會)

猜你喜歡
利潤率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5.82%
全國地方國有企業凈資產利潤率
破解“利潤率下降規律之謎
制藥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