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與鄉村中小學“1+4”美育幫扶機制的建構與實施

2024-04-22 12:00劉春燕
中國教師 2024年4期

劉春燕

【摘 要】《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明確了美育浸潤行動,在學生、教師、學校三個層面強調了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教師美育素養、學校美育氛圍與美育工作機制。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自2021年參與了“山東省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齊魯師范學院對利津縣中小學美育提供了持續性的定向精準幫扶,構建了高校與中小學“1+4”美育幫扶機制,推進中小學美育優質均衡發展。

【關鍵詞】美育浸潤行動 學校美育 幫扶機制 區域實踐

教育部于2023年12月印發了《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鄉村美育提質發展行動”中明確指出,要建立高校與中小學、城鄉學校之間“手拉手”相互學習交流和幫扶機制。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機制,引導高校師生強化服務社會意識,支持高校開展美育浸潤行動計劃,支持社會力量開展美育公益項目。

美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創新思維和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一些高校探索與鄉村中小學合作,通過美育課程、師資培訓和藝術實踐活動等方式開展美育幫扶。本文以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的實踐為例,探究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機制的建構與實施。

一、鄉村中小學美育浸潤的現狀審視

《通知》明確指出,到2027年,美育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常態化學生全員藝術展演展示機制基本建立,跨學科優質美育資源體系初步建成,面向師范類專業學生開設美育課程實現全覆蓋,藝術學科骨干教師培訓全面開展,建設一批學校美育名師工作室,培育一批國家級示范性學生藝術團,涌現一批美育特色鮮明的示范區示范校。再用三到五年時間,優質均衡的美育更加普及,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普遍提高,教師美育素養顯著提升,學校美育氛圍更加濃厚,學校美育工作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成效明顯增強。審視當下,在中小學美育實施過程中,依舊存在美育課程延伸不足、師資力量薄弱、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1. 美育課程延伸不足

當前,我國鄉村中小學的美育課程主要包括音樂、美術、舞蹈等,其他美育課程相對匱乏。其他學科蘊含的美育價值與功能挖掘不夠,未能構建音樂、美術、舞蹈與其他學科協同推進的美育課程體系。課程整體設置僵化,缺乏創新性和時代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有效培育學生的審美素養。美育課程延伸不足的問題,不僅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影響了學校教育的整體質量。美育如何融入課程,浸潤在教育教學活動各個環節;美育如何融入學生的生活,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的作用,提升美育的育人實效,都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2. 師資力量薄弱

美育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影響美育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鄉村中小學的美育教師數量相對較少,且部分教師缺乏專業背景和教學經驗,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過于依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經驗,缺乏創新和變革的勇氣與思維,存在教學方式陳舊、觀念落后、理念固化的問題,未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影響了學生的全面成長。

3. 資源分配不均

美育的實施需要相應的資源配置與設施支持。然而目前鄉村中小學的美育資源配置相對不足,缺少專門的藝術教室、教具和器材等,制約了美育開展的效果。在一些地區,由于資金、設施和其他資源的限制,學校很難提供高質量的美育課程。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的美育資源配置存在差異,導致了美育發展不平衡。

二、構建高校與鄉村中小學“1+4”美育幫扶機制

高校與鄉村中小學“1+4”美育幫扶機制是指1個核心,即以美育浸潤行動為美育幫扶的原點;4項幫扶行動,即美育課程優化行動、美育師資培訓行動、校園文化建設提升行動、美育資源共享行動(見圖1)。

1. 1個核心:以美育浸潤行動為美育幫扶的原點

以美育浸潤行動為美育幫扶的原點,是指以美育浸潤學生、教師和學校,構建一個充滿美育氛圍的教育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推動學校的整體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更好地理解和欣賞美;教師將不斷提升美育素養和教學水平;學校將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成為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與中小學的美育幫扶要以浸潤作為美育工作的目標和路徑,將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活動各環節,潛移默化地彰顯育人實效,取得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的育人成效,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與鄉村中小學之間的美育幫扶不僅有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而且可以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優化教育實踐環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幫扶過程中,高校與鄉村中小學密切合作,在了解中小學美育現狀的基礎上制訂合理方案,建立有效的幫扶機制,明確雙方職責和權益。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自2021年參與了“山東省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齊魯師范學院對利津縣中小學美育提供了持續性的定向精準幫扶。為了避免只重點幫扶兩三所鄉村學校,齊魯師范學院和利津縣探索建立了多元的幫扶模式,包括長期與短期幫扶、全面與局部幫扶等,比如,在合唱課程建構方面,根據實際需要建立了長期合作,從教師和學生合唱團的曲目選擇、訓練指導等方面開展長期的培訓與指導;在教師能力提升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在教學基本功、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開展了面向全體美育教師的培訓。

2. 4項幫扶行動:美育幫扶的實踐進路

(1)美育課程優化行動

近年來,教育部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強調美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并要求學校將其納入課程體系。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根據地處黃河口濕地這一優勢,開設了“黃河岸邊是家鄉”“黃河陶藝”等特色課程,學生走出課堂用筆畫描繪了黃河奔騰、蘆花飛雪,描繪了濕地生態系統,用取之不盡的“黃河泥”捏出了黃河童趣、鄉土人情,捏出了波瀾壯闊的黃河文化與一代又一代人播撒希望、收獲成功的漫長歷程。美育課程的優化,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創新化、個性化的學習內容和體驗,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體會美、創造美的能力。

(2)美育師資培訓行動

教師是美育的主導者,教師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美育的質量。在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的美育幫扶中,高校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強對鄉村中小學美育教師的培訓和指導,為美育教師賦能。齊魯師范學院開設了鋼琴即興伴奏、合唱指揮、集體舞蹈編導、民族器樂認知與傳承等課程,得到一致好評,還讓參訓教師沉浸式體驗高仿真樂團排練演出場景、傳統樂器的認知模擬演奏等,開闊了參訓教師的視野。

(3)校園文化建設提升行動

校園文化是學校內部形成的特定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校園文化建設的推進,有助于讓校園文化更加貼近學生的需求和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校園文化建設不僅能塑造精神環境、促進個人成長,而且能有效提升教育質量。一是利用教室、走廊、宣傳欄、校園廣播等,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創作主題墻繪、校歌、課間音樂等,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境。二是可以組織文化節活動,展示校園文化特色和學生才藝,包括音樂、電影、戲劇、舞蹈、攝影等各種主題,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三是高校通過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將高雅藝術融入中小學校園生活,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茁壯成長。例如,高校與鄉村中小學共同舉辦音樂會與畫展等,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讓更多學生感受高雅藝術的魅力。

(4)美育資源共享行動

高校作為文化、藝術的重要基地,擁有豐富的美育資源,可以為鄉村中小學提供有力的支持,彌補中小學美育資源的不足。例如,高校的藝術教師擁有深厚的藝術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通過派遣高校藝術教師到中小學進行授課或開展講座,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學的美育水平。高校的圖書館、藝術系和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等,這些作品不僅可以作為教學素材,而且可以為中小學舉辦藝術展覽提供支持。高校經常舉辦各類藝術活動,如音樂會、畫展、戲劇表演等,鄉村中小學可以參與其中,或在高校的支持下舉辦自己的藝術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建立美育資源平臺,將部分美育資源共享給鄉村中小學,為鄉村中小學美育提供有力支持,從而在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下,使得更多的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優質的美育資源,彌補不同區域和學校之間的差距。

三、構建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評價體系

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機制的構建旨在促進美育的均衡發展,提高中小學美育水平。實踐中,我們探索從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評價結果運用四個方面(見圖2),構建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評價體系。

1. 評價原則

美育幫扶評價體系旨在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機制研究的實施效果,發現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促進美育幫扶工作的持續發展,提高中小學美育水平,促進中小學美育優質均衡發展。評價應遵循科學性、公平性、操作性、持續性的原則。評價指標和方法的科學合理,能夠客觀反映幫扶機制的實際效果;評價過程要公平公正,避免主觀因素和人為干擾;評價體系要簡單易行,便于操作和實施;評價結果要定期反饋,并根據反饋進行改進和調整,保證幫扶機制的持續完善。

2. 評價內容

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機制評價體系包括幫扶實施、資源利用、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從幫扶工作實施方面,評價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工作的具體開展情況,如幫扶計劃、實施過程和幫扶效果等;從資源利用方面,評價高校與鄉村中小學在美育幫扶過程中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投入和使用情況;從成果轉化方面,評價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工作取得的成果,包括研究成果、實踐成果和社會效益等。

3. 評價方式

相關部門采用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專家評審、對比分析等多種評價方式,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對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的美育幫扶工作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實施情況,收集相關資料;向參與美育幫扶工作的教師、學生等發放問卷,了解他們對幫扶工作的看法和評價;邀請美育領域的專家對高校與中小學的美育幫扶工作進行評審,提出意見和建議;對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工作前后的變化進行比較分析,評價幫扶工作的實施效果。

4. 評價結果運用

相關部門根據評價方案進行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收集相關數據和資料,對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形成初步評估報告;組織專家對初步評價報告進行評審,提出反饋意見;撰寫正式的評價報告,總結幫扶工作的實施效果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針對評價中發現的問題,組織相關的培訓和研討活動,提升中小學美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斷的提高[1]。美育浸潤背景下的高校與鄉村中小學美育幫扶機制構建,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還可以彌補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差距,補齊學校美育的短板,對促進美育優質均衡發展、培養創新人才、健全教育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 李穩.當代高校美育現狀以及新出路的探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3):122-124.

(作者系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中心學校教師,利津縣教學研究與教師發展中心音樂教研員,東營市音樂學科帶頭人)

責任編輯:李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