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進京趕考”

2024-04-22 12:15王丹譽
廉政瞭望 2024年4期
關鍵詞:李自成西柏坡科舉

王丹譽

75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出發前往北平。臨行前,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敝芏鱽砘貞骸拔覀儜敹寄芸荚嚰案?,不要退回來?!泵珴蓶|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蹦敲?,歷史上“趕考”是怎么回事?李自成失敗的教訓又是什么?共產黨人又是如何看待“進京趕考”的呢?

科舉時代“進京趕考”的由來

“進京趕考”本來主要指封建時代具有舉人功名的讀書人按照朝廷規定的時限,趕赴京城參加全國性的會試和殿試,以求取進士功名的過程。這種考試往往會改變這些人的命運,使“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成為可能。其關鍵程度可想而知。然而,事實上并非所有進京趕考的舉子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趕考是古代讀書人參加最高級別科舉考試的前奏,同時也是古代讀書人支撐科舉制度的自覺行動??婆e是以考試的方式來選取人才做官為王朝服務的制度,最早出現在中國隋朝,在唐宋得到發展,在明清以鼎盛而終結。

隋朝參加科舉必須達官顯貴推薦,因此雖是考試選士,但卻受到南北朝遺留下的門閥制度的影響。隋煬帝曾經洋洋自得地炫耀自己:許多人都以為我這個皇位是繼承得來的,說實話,如果通過科舉考試來選皇帝,我也不失為天子。

到唐代這個問題就好了許多,唐代的科舉無須貴族的推薦。因此,后世人認為唐朝開創了科舉制度。唐朝經過縣級考試、州郡復試選拔的士子,每年冬天十月隨當地上交貢物和賦稅的隊伍一起進京,參加國家考試。唐代士子進京趕考,雖是每年一次,但參加人數和錄取人數都很少,整個唐朝289年每年平均僅錄取26人。宋代的科舉改變了唐代多專業、多門類的科舉,為單一的“進士科”,考試周期雖改為三年一次,但每次錄取的名額比唐代擴招了十倍以上。宋代還開創了試卷的糊名、謄錄、密封制度,即將所有考卷卷首上考生的姓名用紙封糊起來,然后命筆跡工整統一的吏員對試卷內容謄錄,最后將試卷進行統一密封裝訂。等閱卷官對謄錄的試卷內容進行評定后,再打開密封查找考生的姓名。這樣就杜絕了許多環節作弊。宋代進士科主要考“策論”和“詩賦”兩場。

科舉經過元代的衰落后,明清迅速發展達到鼎盛后卻又戛然而止。明朝以皇帝名義審定的“欽定朱熹注《四書》《五經》”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并且成為各級科舉考試的基礎內容。明清科舉的專門的作文體例為八股文。此種文體,以“載道”為尚,必須以“起、承、轉、合”定式,圣賢的口氣議論時政,并以此作為評判試策優劣的標準。童生經過學政主持的府縣級考試——院試,錄取者為秀才;秀才經過朝廷特派員主持的省級考試——鄉試(秋闈),選取舉人;舉人進京參考由欽差大臣主持的全國考試——會試(春闈),錄取者稱貢士。最后,貢士再參加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錄取者稱進士,所以進士也稱“天子門生”。進士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會試第一名稱會元。鄉試中舉者第一名為解元,第二名為亞元,而第二名之后的舉人多被恭維為“亞元”。如果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能考中了第一名則被稱為連中三元。歷史上著名的父子狀元是北宋時代82歲才中狀元的梁灝和他的兒子梁固。還有兄弟狀元等千古佳話。晚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舉,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次科舉。

可見,進京趕考對于追求功名的讀書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李自成“進京趕考”失敗的教訓

明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清晨,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稱帝,次日逃往西安。次年五月初,逃到湖北通山九宮山被殺。

李自成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在米脂號召饑民起義,短短五年轉戰數省,崇禎九年(1636年)被推為闖王,率眾在機動中打擊敵人,采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戰法,連續攻取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陜西隴縣)、寧羌(今寧強)。崇禎十六年(1643年),建號大順,改襄陽為襄京。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定都西安(改稱西京),年號“永昌”。定軍制、封功臣、開科取士。當年三月十九日攻取北京,推翻明朝。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沉迷美色,生活腐化,封宮女竇美儀為妃,原配發妻高氏都見不上他。部下兵士燒殺搶掠,據《明季北略》記錄:李自成的部下士卒在京城燒殺搶掠,致使“安富胡同一夜婦女死者三百七十余人”。部將驕奢放縱,“殺人無虛日,大抵兵丁掠搶民財者也”。對明朝宗親和官員橫加勒索。導致天怨人怒,加上內部分裂,軍無斗志。四月,李自成親征吳三桂失敗,山海關失守,清軍勢如破竹,直逼北京。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慌忙稱帝,次日就倉皇逃出北京。

由于大順軍節節敗退,很多投降大順的原明朝將領復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終于妄殺李巖等人,致使人心離散。清順治二年(1645年)在通山縣(今屬湖北)九宮山被地方武裝殺害。

可見,歷史上不是所有進京的政治和軍事力量都能坐得住江山,經得起考驗。李自成雖然進了北京,還當了一天皇帝,最終還是在這場“進京趕考”中敗出了局。

毛澤東為什么提出“進京趕考”

李自成進京的1644年是中國傳統紀年的甲申年。300年后的1944年3月19日重慶《新華日報》開始發表《甲申三百年祭》。這是歷史學家郭沫若撰寫的一篇史學論述,主要講述了明朝滅亡和李自成失敗的經過以及原因,供后人借鑒。

這篇文章立即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同年4月18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全文轉載,并加長篇按語,“郭先生根據確鑿的史實,分析了明朝滅亡的社會原因?!边@篇文章成為全黨整風文件,同年6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和中央軍委政治部聯合發出通知。該文在延安和各解放區多次印成單行本,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944年4月至5月間,毛澤東在演講中談道:“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全黨同志對于這幾次驕傲,幾次錯誤,都要引為鑒戒。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蓖?1月21日,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寫信給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作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译m然兢兢業業,生怕出岔子,但說不定岔子從什么地方跑來。你看到了什么缺點錯誤,希望隨時示知。你的史論、史劇有大益于中國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決不會白費的,希望繼續努力?!?/p>

1949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p>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率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前,就告誡全黨:“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薄拔覀儧Q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痹诔塑嚽巴逼降穆飞?,毛澤東又說起了《甲申三百年祭》,他說:“這僅僅是讀了個開頭,這篇文章是要永遠讀下去的?!?/p>

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進京趕考”,不是追求個人的功名利祿,而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進入北平,奪取全國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之后要永遠保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趕考”。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再訪“進京趕考”的出發地——西柏坡時指出,西柏坡“是立規矩的地方”,“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p>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時強調:“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答好新時代的答卷?!?/p>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賦予“趕考”新的時代內涵:“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F在,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p>

猜你喜歡
李自成西柏坡科舉
西柏坡精神引領實現“中國夢”——期刊中心黨支部赴西柏坡參觀學習感言
西柏坡
李自成的逆襲之路
小小花錢看科舉
“能吏”的“魄力”
唐代科舉的投卷與薦舉之風
宋代科舉冒貫管窺
短暫的輝煌
科舉文獻《唐摭言》詞語考釋
風雨西柏坡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