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圖導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研究

2024-04-22 19:12盧新珠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以圖導學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摘 要: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理念的改革,推動著初中地理教學模式不斷變化。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以圖導學教學法應運而生,開始應用于地理課堂。同傳統地理教學不同,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不僅能將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加深學生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化的知識框架,最終促進地理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文章通過分析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探究將以圖導學教學模式融入地理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以圖導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6-0038-03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當前的學習需求。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向學生講授地理知識,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改進,選擇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以圖導學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其引導優勢,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一、以圖導學教學模式概述

以圖導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地理知識以圖片(包括各種專題地圖、景觀圖、統計圖、思維導圖等)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結合圖片內容對地理知識展開想象和思考,通過適時適當的指導,加深學生對地理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記憶[1]。

就初中地理教學而言,圖片是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將地理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當前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一方面,教師通過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圖片,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借助專業圖片,能夠幫助學生對所學的地理知識有更加系統的認識,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促進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

以圖導學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它以學生為引導主體,通過將圖片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理解需求,從而促進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另外,以圖導學還具有一定的多樣性。本身圖片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在以圖導學教學模式下,教師可借助互聯網教學資源庫中豐富的圖片資源,彌補教材中圖片資料的不足,拓展地理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對地理學科有更全面的認識,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地理學習體驗,從而大幅度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

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梳理

(一)教學方法單一刻板

盡管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推廣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部分初中地理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仍會采取

“一刀切”“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即便有的教師應用了多媒體設備,也是呈現簡單枯燥的PPT。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刻板,缺乏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探索意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被動地位,對地理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不利于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高。

(二)教學模式重文輕圖

在常規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通常以教材作為主要教學依據。但由于地理教材中知識點復雜且多,考慮到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便不會選擇借助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傳遞知識,轉而以文字板書、口頭講解等快捷的方式講授重要的知識點。在重文輕圖教學理念的長期影響下,學生已經逐漸習慣靠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地理知識,對地勢地形沒有明確的認識,更不會通過圖片識別其中重要的地理信息[2]。教師采取的重文輕圖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地理綜合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將以圖導學法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初中地理科目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對學生而言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傳統初中地理課堂上,主要依靠教師的口述很難讓學生對專業的地理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影響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而教師將以圖導學法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能將抽象的地理規律以生動直觀的圖片展示出來。比如,在講到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氣溫的變化與分布等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圖,觀察、分析各地理要素的變化及規律,從而幫助學生突破該知識難點,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

(二)拓寬學生的地理知識面

初中地理是學生真正意義上系統學習地理知識的基礎階段,良好的學習體驗對學生未來學習地理知識有重要的影響。而地理學科內容豐富,涉及的知識范圍廣泛,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不斷改進,使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將以圖導學法運用到地理教學中,一方面能夠將地理重難點知識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則能借助圖片,將教材內容進行合理拓展,比如,向學生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建筑特色、氣候特點及風土人情等,開闊學生的地理視野,拓展其地理知識面。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學校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不僅要求學生對專業知識掌握扎實,還要求學生具備學科思維,能夠做到自主學習、自主探索。教師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以圖導學法,不僅符合當前的教育教學要求,還為學生提供了全新的學習地理知識的方法。教師借助以圖導學法,將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能讓學生對不同的圖片展開觀察分析,在看圖、析圖、填圖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信息解讀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最終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促進其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四、將以圖導學法運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教師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以圖導學法,就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方法,

將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向學生講授相關的教材知識外,還可以將精心挑選的地理圖片引入課堂,改變以往枯燥的口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圖片內容,并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全新的視覺體驗中,積極主動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增強學習主體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我國人口分布”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人口分布特點外,還可以借助地圖引導學生觀察探究影響人口分布的原因。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清晰的地圖,引導學生觀察地圖上我國的地勢地貌,此時學生會發現我國西部地區大部分是高原山地,荒漠面積廣大,而東部大部分為地勢平坦的平原和丘陵,耕地范圍較廣,且東西部地區的氣候條件、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通過比較分析,學生就會總結出我國的人口分布呈現東多西少的原因。

(二)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為了增強地理課堂的吸引力,可以一改地理課堂枯燥乏味的教學狀態,借助以圖導學法為學生創設地理學習情境,使地理課堂更具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通過設置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好奇心,讓學生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提升對地理知識的自主探究能力[4]。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西北地區”的相關知識點時,關于“塔里木盆地”,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其農業特色和自然特征的視頻內容或者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提出問題:“為什么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卻能產出種類如此豐富的產品呢?”之后讓學生根據已學知識,結合教材內容展開自主探索。同時學生之間可以分組討論交流,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當學生參與到討論問題的過程中時,其多種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有利于提高探究問題的主動性。

(三)以圖導課,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

一堂生動的地理課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推動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因此,教師可以對課堂導入環節加以改進,創新性地融入以圖導課的教學模式。這不僅能讓學生快速從休息狀態回歸課堂學習狀態,還能增強新課知識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究熱情。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南北方氣候、地形、風俗習慣等的相關視頻或圖片,一方面能讓學生快速從放松狀態中“收心”,另一方面能讓學生逐步投入新知識的學習中。待學生觀看完畢,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過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教師可以適時地提出相關問題:“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有哪些?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有哪些?南北方之間產生差異的原因有哪些?”教師通過提問題,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舊知識,還能引導學生思考新知識,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帶著相關問題對新知識展開探究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地理知識同實際生活密切聯系,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地理現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

(四)趣味填圖,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

對初中生而言,他們受自身性格特征、思想觀念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課堂上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不強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學習效率?;诖?,教師可以將以圖導學法引入地理教學活動中,巧妙設計“趣味填圖”活動,以地圖為載體,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填圖游戲中。這不僅可以緩解學生課堂學習的疲勞感,還能在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5]。

例如,在講解“祖國的神圣領土——臺灣省”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相關知識點后,就可以將臺灣省的地圖運用起來,組織學生參與課堂游戲活動,將地圖上空白的城市名稱填寫準確。為了渲染課堂的緊張氣氛,教師還可以設定好時間,安排學生分組競賽,最后選出評分最高的一組給予表揚和獎勵,對失敗的一組給予肯定的鼓勵。當然,填圖游戲不僅可以讓學生填城市名稱,還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不同的填圖要求。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趣味填圖游戲,不僅能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地理知識,還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

(五)讀圖析圖,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初中地理教師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將地理教材中的插圖、圖片等“物盡其用”之外,還可以向學生額外拓展互聯網教學資源中的相關圖片,通過帶領學生讀圖、析圖,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的全面提升,最終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土地資源”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除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插圖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找到符合學生當前學習需求的相關圖片,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展開深度分析。教師可以先安排學生認真觀察山地、平原、草原等不同類型的圖片,然后適時地向學生提出問題:“不同類型的土地在利用方式上有什么差異?”

鼓勵學生根據圖片內容,結合自身已有的認知,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對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眼神鼓勵。之后,教師再向學生展示一些本地的地圖,引導學生對此展開分析,并從“城市規劃師”的角度思考:如果要對我們居住的城市用地進行設計規劃,你會怎么做?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將地理知識進一步深化,讓學生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地理課堂上運用以圖導學法,不僅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地理知識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通過“轉變觀念,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圖導課,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趣味填圖,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讀圖析圖,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等方式,提高以圖導學法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師仍然要秉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育觀,對教學方法進行動態調整,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參考文獻

劉燕.“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62):124-126.

黃晶文,鄧歐,李亦秋.“以圖導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2):

14-16.

左平平.以圖導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5):89-90.

田洪妮.“以圖導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初探[J].教育界,2020(35):40-41.

趙飛.淺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

作者簡介:盧新珠(1975.9-),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水東學校,中級職稱,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以圖導學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以圖導學”優化初中地理教學
以圖導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巧用“以圖導學”,提升復習效率
“以圖導學”攻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重難點
芻議初中地理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試談鄉土地理教學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