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與實踐

2024-04-22 06:02白靜王車琚
三角洲 2024年9期
關鍵詞:育人院校高職

白靜 王車琚

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期,加強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堅持育人為本的理念,不僅有利于促進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實現高職培養目標,而且有利于實現高職院校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擔當,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本文探究高職院校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推動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時代大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及核心是提高質量和實現內涵式發展,這就要求高等學校變革人才培養模式,以“文化育人”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而近年來,高職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高職教育同樣承擔著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肩負著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任。因此,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和實踐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現狀

一、逐步開始重視文化育人

近年來,高職院校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遇到了一系列發展瓶頸。因此,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認識到自身文化缺失,重視文化育人。比如,一些高職院校專門成立了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等研究組織,通過理論研究指導實踐實施。與此同時,許多高職院校順應時代發展,集思廣益,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有深度的文化活動,建立了符合自身特點的文化品牌,形成一系列理論成果,指導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工作,提升了高職文化育人水平。

二、物質文化建設得到加強

近年來,許多高職院校開始大力投入對校園硬件設施的建設,以改善校園環境,形成育人氛圍。例如建設新校區,購置現代化的教學儀器與設備,配備實驗器材,改善實驗室、實訓室條件;以育人為本為原則,增加校園綠化面積,栽種花草樹木,設計、規劃花園、假山、噴泉等,形成環境育人;注重教學樓、圖書館、宿舍、操場等的建筑設計、色彩色調、布局規劃等,從各個層面反映學校特有的辦學理念;完善學校內各種娛樂設施,通過寓教于樂,達到育人為本的目標。

三、精神文化建設目標明確

在高職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開始結合自身特點,審視并反思自身辦學思路與辦學目標,把精神文化貫穿于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以達到文化育人的目標,例如,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宣傳自身院校的特色,以擴大認知度,形成精神文化產品;通過各種形式鼓勵教職工創新文化建設的發展,利用新媒體,如抖音、微博等進行新概念的辦公;接受外界質疑,審視自身不足,不斷改進完善,不再封閉辦學;新生入學時,以各種形式對其進行入學教育,宣傳學校歷史與特色,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總之,目前高職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如何從高職自身特色出發,滿足高職學生需求,實現高職特色的文化育人,仍需深入研究。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職院校文化育人還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文化教育意識薄弱。

在高職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把技能教育和文化教育簡單地對立起來,認為高職教育的目的就是學習某項技能,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而如果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再進行文化教育,必然會減少技能教育的時間,削弱其有效性和教育性,這種誤區,實際上是一種線性的二元對立的思維。

因此,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中,存在著以下現象:重視專業技能、實踐操作的培養;重視學生的操作能力,把學生培養成了只會生產的“機器人”;削弱文化素質教育,淡化道德、責任、情感等的培養,輕視文化對人的熏陶與教化。

第二,缺乏高職特色。

高職院校這一特殊的教育機構,因其形成的歷史和辦學方式,導致一些高職院校目前的校園文化模式只是中專、本科院校文化的 “克隆”或“微縮”。部分高職教育工作者缺乏對文化育人的正確認識,還是沿用以前中職院校的文化模式,或照抄本科院校的學校管理制度,在文化建設的目標制定上脫離自身實際,面子工程泛濫;有些高職院校為了評優、應付檢查,推出了大量的文化建設計劃,但大多都華而不實、零碎散亂,且都沒有落到實處,沒有真正體現出高等職業教育的文化高度和特色。

第三,文化育人缺乏自信。

由于對所在高職院校的歷史、性質、文化、辦學目標等缺乏明確認識與準確定位,導致部分高職學生、教師缺乏自信,總認為低人一等,同時由于部分院校領導的“閉關鎖國”,關起門來教學,高職特色難以體現,阻礙了高職教育的發展。

高職院校文化育人的實現路徑

一、高職院校必須提升文化自覺

高職學生要從心理上認同自身所在高職院校文化,從心理上放下自卑,走出自己所設的不平衡與差異感,正確認識高職院校,了解其形成歷史、特點、文化發展等,努力學習專業技能,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提升各方面素質,用實力來證明自身能力。而只有對于自身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準確定位,才能對高職院校的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才能從心底對自身所處的高職文化形成認同感和歸屬感,產生一種精神寄托,增強文化自覺,為社會主義大發展、大繁榮貢獻力量。

高職教師應明確育人責任,在潛心鉆研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職業道德素質,考慮學生所需、學生所想,用知識和文化熏陶感染學生,在技能教育的同時,加強人文教育,增強文化自覺,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高職院校應該認識到高職文化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自身的責任擔當,提升文化自覺,用高職的先進文化引領社會進步:一方面要在思想上保持對高職院校文化意義、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認同;另一方面要在加強高職院校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關注精神文化,尤其重視思想教育文化的建設,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用長遠的眼光看待高職教育發展,營造文化育人氛圍,促進高職教育新發展。

二、高職院校必須增強文化自信

第一,構建中國特色高職院校文化。

高職院校首先應該直面國內、國際各種不同教育類型文化的挑戰,了解高職教育歷史文化傳統,理性審視、科學對待自身文化,既不夜郎自大,也不故步自封,摒棄糟粕,保留精華,不斷學習吸收,創造中國特色文化成果,樹立信心;同時高職院校應該揚長避短,深化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發揮自身特色,通過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實現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不斷擴大高職院校文化影響力;通過傳承中國千年文化成果,創新高職教育,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育人模式,擴大中國高職教育影響力。

第二,關注中外高職院校文化多樣性。

作為高職院校,在正確認識中國特色高職院校文化的同時,必須關注外來文化,對外來文化關注得越多,中國高職院校文化的養料就越充足。諸如美國、德國、日本的先進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們望塵莫及的,因此,我們應該堅定中華民族文化立場,通過開放交流,采取去他國學習、參觀、訪學等形式融入他國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而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借鑒、吸收的態度,本身就是對本國高職文化自信的表現。同時,在此基礎上,應該進行高職院校文化的創新再造,站在世界高職教育的高起點上,洞察中國高職的缺陷和不足,結合自身實際,創新高職院校文化,不斷增強中國高職教育的免疫力和發展力。

三、高職院校必須實現文化自強

第一,院校文化建設要融入工業文化。

首先,通過建立“校中廠”,以工業文化感染院校文化。所謂“校中廠”指的是工廠被企業設在校園內,包括企業的生產裝備、生產環境、管理制度等企業要素完全引入“校中廠”,由企業全權運作,學生參與全程的生產流程,相當于學生的實驗實訓基地。這種“校中廠”式的教學方法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同時,高度仿真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生產環境,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體驗企業的生產要求,管理規則、質量標準等,感染工廠的文化氛圍,實現高職文化育人目標。

其次,通過“廠中?!?,學習工業文化?!皬S中?!笔侵父呗氃盒榱藬U展教學空間,實現育人目標,在企業內設立實訓基地,為教育教學營造企業真實的工業生產氛圍。

第二,教學組織要融入行業企業文化。

首先,高職院校要實現文化育人目標,必須加強基礎文化素質教育。其次,根據專業需求,可把不同行業企業文化融入教育教學環節。最后,通過科技服務,傳播創新企業文化。高職院??膳c企業聯合舉辦科技服務活動,傳播優秀企業的高品質服務概念,同時還可以邀請優秀企業家和學者開設職業人文的講座,傳播企業文化,使高職學生了解、認知行業企業文化。

第三,通過職業訓練培養優秀企業精神。

首先,設計職業訓練體現“真刀真槍”。高職學生可走進企業參觀學習以及通過隨崗、跟崗、頂崗,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耳濡目染”,了解、認知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目標、管理制度等,從而使學生逐漸成長為具有專業素養的職業人;高職教育的“訂單式”培養中,由企業所提供的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也鮮明地表達了企業所要求的員工素質,使學生能清晰地感受到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從而為之奮斗和努力。

其次,組織實施職業訓練要體現“真實企業”。在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過程中,必須根據專業不同,按照真實企業的標準來實施,包括企業的管理制度、生產標準、著裝規范、獎懲機制等,用企業對員工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規范,開展組織紀律性教育,嚴明時間觀念, 嚴格按照企業流程上崗生產。

最后,職業訓練結果考核要體現“獎懲兌現”。職業訓練的考核應像企業驗收產品一樣有要求、有標準、有驗收過程、有獎懲措施。高職院校應根據專業的不同,依據企業評價指標,根據高職學生具體情況,制定出一套符合高職學生特點、與企業接軌的獎懲制度,驗收其學習、實習成績,給予相應的獎勵或懲罰措施,培養高職學生優秀的企業精神。

總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高職院校要承擔起文化責任與文化育人的使命,必須提升文化自覺,對自身有清醒的認識與定位,加強文化自信,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夜郎自大,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校企文化融合,實現文化自強,促進高職教育跨越式發展,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作者簡介:

白靜,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王車琚,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美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學生工作研究。

猜你喜歡
育人院校高職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