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的教學路徑

2024-04-22 06:02尤芊涵劉欣宇仲璇張博越尤月蘭
三角洲 2024年9期
關鍵詞:吳方言吳語普通話

尤芊涵 劉欣宇 仲璇 張博越 尤月蘭

當前,文化自信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它是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的表現,是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吳方言作為蘇南方言的代表,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但由于種種因素影響,它的傳承面臨嚴峻挑戰。本文以吳方言的教學路徑為研究對象,探究如何將吳方言有機融入語文課堂中,以期為其保護和傳承提供有益參考。

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的背景與意義

吳方言的衰落有種種原因,如歷史發展的限制、推廣普通話的需要、傳播媒介的缺失、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研究該課題的論文也少之又少。

當前,中小學課標的主要指向都是讓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即普通話。而吳語作為與之迥異的另一種方言,在語音、文字、語法方面和普通話都有較大的差別。所以,當前以普通話為主導的語文教學對吳語的使用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此外,吳方言融入語文教學是順應學科教育變革的有力措施。在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人文理念的滲透是語文學科教育變革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語文教師要注重探索人文教育實踐,吳方言承載的鄉土文化能夠很好地將人文教育理念與語文學科教學系統地融合。將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不僅可以繼承發揚鄉土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與家園意識,也可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目前,各地政府的吳方言保護有進展,許多地方政府展開了切實的行動來向年輕一代推廣吳方言文化,如開設方言電視節目、建設方言語料庫、開發方言地方教材、舉辦中小學“三話”比賽等,但成效并不顯著。另外,真正做到將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的實踐并不多,大多數教師都擔心方言會對普通話語言體系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由此看來,吳方言對于語文教學到底有著怎樣的價值,又應當如何發揮自身價值,仍有待學者們進一步深挖。

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的具體途徑和方法

中小學語文教材的許多內容都潛藏著吳方言教學的價值。不管是古詩詞、文言文、故事,抑或是戲劇甚至是吳方言地區作家創作的散文、小說,還有低年級學段的故事、童謠、兒歌、識字,都可以成為吳方言融入語文教學的重要素材。

一、古詩詞教學

吳語的語音對應了古漢語韻書《切韻》和《廣韻》。其聲母繼承了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體系,保留了全部濁音,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部分地區保留尖團音分化。而吳語聲調繼承了中古漢語整齊的四聲八調,其保留了普通話中并不存在的入聲。因此,吳語具有豐富的音韻學內涵,是指導古詩詞教學極為合適的選擇。

第一,感受韻律美

由于時代的演變,音韻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改變,這就造成了古代音律與普通話的發音的諸多不同,因此,許多詩詞用普通話朗誦出來似乎缺乏韻律之美。而吳語保留了許多古音,在部分古詩詞的教學中若使用吳語朗讀,便能夠較好地啟發學生發現詩詞的韻律,還原部分古音。

如王勃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吳語“人”讀“ning”,與“鄰”合韻。再如杜牧的《山行》,吳語部分片區的“斜”讀“xia”、“家”讀“ga”, 讀起來還原了古音,朗朗上口。又如劉禹錫的《石頭城》,高淳話里的“回”讀“hai”, 就更合轍押韻了。

此外,張九齡《感遇》中的“潔”“節”“悅”“折”都是押聲押韻,而用普通話朗讀則不押韻了。

第二,感受意境美

清代桐城派文人劉大櫆提出了“因聲求氣”的思想?!奥暋敝腹澴?、音調的平仄、押韻,而“氣”指的是情感、氣勢?!耙蚵暻髿狻本褪峭ㄟ^朗讀來感受詩歌文字的韻律,把握作品的精神實質,這是一種通過朗讀來理解文本的教學方法。漢語中節奏變化的意義不僅僅是語音或形式上的,更是直接與意義的變化聯系在一起的,因此,韻律象征著內容。用“吳音”朗讀古詩,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古詩意境,讀懂古詩內容。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古詩的前四句就可以有機將吳方言融入教學中。這四句詩若用普通話念,押韻的字“折”和“雪”“來”和“開”并無特別之處,但因為吳語保留了大量入聲韻,用吳語來念,詩頭兩句的“折”和“雪”讀起來就非常急促,而后兩句的“來”和“開”讀起來則較為平易流暢。急促和流暢之間的變化形成了對比,從語音上暗示出冰天雪地與春暖花開這兩個世界的轉變和分野。

二、戲劇教學

自古以來,吳地人才輩出,孕育出許多有名的劇作家和戲劇形式。昆曲是以昆山腔演唱的傳統曲藝,具有悠久的歷史,被稱為“百戲之祖”,是吳語最為耀眼的藝術形式之一。吳語作為戲劇的語音形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情境中。吳語自身的語音特質使得聲音聽起來綿軟溫柔,遂被稱為“吳儂軟語”。這種特性對于呈現才子、佳人等偏向高雅的角色非常合適。對于一些較為文雅的唱詞,學生也能夠領悟到意境之美,感受主人公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戲劇文本,通過體悟戲劇與教育戲劇兩種形式,從欣賞到實踐兩個層面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第一,體悟戲劇

部編版選修教材《中外戲劇名作賞析》中囊括了《牡丹亭》這一劇本?!赌档ねぁ肥抢デ械闹匾獎∽?,昆曲版《牡丹亭》的演出是其中的重要表演形式之一,大大提升了這部作品的知名度。教師可以通過播放昆曲片段讓學生體悟昆曲的韻律、服飾、舞臺之美,借此了解吳語的主要藝術載體,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

第二,教育戲劇

戲劇具有文學性和戲劇性,戲劇語言以對話為主。教育戲?。―rama in Education D I E)是運用戲劇手段于教育和課堂教學的方法。不管有沒有昆劇版本,戲劇都可以通過二次改編演繹,進行教育戲劇的實踐。對于表演者,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與口語表達能力;對于編劇,鍛煉了學生二次改編劇本的寫作能力;對于觀眾,可以邀請學生即興評論,提升鑒賞能力。在實踐、改編、鑒賞中,有助于全體學生深入理解作品,在潛移默化中感悟吳語、運用吳語。

三、文言文教學

第一,理解文言文詞匯

文言文這一文體囊括了許多古代的詞匯,部分詞匯在現代的吳方言中仍有使用。若用普通話來理解或許有些困難,而聯系起吳方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詞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淳話的一些詞語帶有文言性質,如人死了叫“過背”就源于古漢語,西晉李密《陳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見背”就是一例。

語言是不斷發展的,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中存在許多古今異義的例子。如“湯”字,古代漢語含義為“熱水”,如《兩小兒辯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湯”的“湯”。在現代漢語中“湯”更多指的是菜肴的一類。但在吳方言中,“湯婆子”是一種保暖的器物,這個“湯”就是“熱水”的意思。這個器物,在紅樓夢中也有所提及。

第二,體悟特殊句式

在語法上,吳方言有許多賓語前置的主謂謂語句。當句中的主語是人稱代詞時,常會將受事賓語放到謂語之前,比如將“我吃過飯了”說成“我飯吃過了”,將“你給我張紙”說成“你撥張紙頭我”,這些吳方言的句式和課本中的倒裝句式相似,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紀》),“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蘇軾),“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熟悉方言的句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課文中的“賓語前置”這一現象。

四、散文與小說教學

對于吳方言作家的散文與小說,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加以補充背景資料,以便把握作家風格,形成“共鳴”。

第一,理解方言詞匯

魯迅的散文和小說中就有很多紹興方言,如《祝?!分械摹皻饬Α薄盎觎`”就是吳語中典型的詞匯次序顛倒但詞義不變的現象。魯迅認為作家應該“博采民眾的口語”,他認為往往警句、名言、插科打諢的機靈話,都出自“下等人”的土話中。方言在小說中的使用,使得文章雅俗諧趣,靈動生機兼備,摹人狀物細膩而又準確,十分形象。因此,品讀作品的讀者便能通過話語與語詞,感受作品描述地方的風情及文章內容的深意。

第二,深入課文情境

教師還可以請同學們用紹興話朗讀課文,以便更好地進入情境中?!都t樓夢》文白夾雜,集齊了蘇北、常州、南京、北京等地的方言,方言給文字帶來了無限獨特的風味,了解方言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皩氂褫p輕地走到跟前,把他耳上戴的墜子一滴,金釧兒睜開眼”,這句話中,“滴”為吳語方言,入聲字,韻母拖長音,義為“摘”。如若把方言“滴”換成“提”“拽”等字,便失去風味、黯然失色了。吳語地區的人讀到這個詞的時候,能反復品味、咂舌稱贊,而不懂方言的人便很難品出意味來。

五、故事、兒歌、童謠教學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收納了多種類型的故事,涵蓋了童話、英雄、名人、寓言、神話等豐富內容。此外,低年級還囊括了一些兒歌以及語文園地里的童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靈活選擇相應的篇目進行教學。

用吳語朗讀這些課文,能更加生動有趣,貼近生活。這種體驗,對于生長在吳地的小學生而言,尤其容易引起共鳴。

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進行吳語范讀,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朗讀,感受吳語的韻律之美;或者指名讀,讓學生輪流朗讀,培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此外,舉辦吳語誦讀會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誦讀會,學生可以在欣賞課文的同時,鍛煉自己的朗讀技巧和表現力,進一步提高對吳語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六、用方言指導認讀教學

在現代漢語中存在許多同音字,低學段學生在識字與寫字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混淆。而部分同音字在吳語中發音并不相同。通過吳語來提示、區分現代漢語中的同音字,可以幫助學生區分現代漢語同音字的不同字義。例如,“做”和“作”在普通話中是同音字,但在吳語中不同。還有“角”和“腳”、“小”和“曉”等。這種做法不僅可以有效區分現代漢語中的同音字,提高學生的識字、寫字準確率,還可以幫助小學生區分吳語和普通話,避免混淆兩者的使用。

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的原則

一、依體而教

文體有各自不同的含義和特點,文體的差異決定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應結合文本來確定教學價值、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不同的文體有各自特點,吳方言融入語文課堂也不止有千篇一律的“萬能公式”。因此,我們需要尊重文本的差異性,做到依體而教,明確不同文體有機融入吳方言教學的不同路徑。

二、有機融入

掌握普通話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當今的教學都是以此為導向的。因此,吳語應該作為語文課堂的次要內容有機融入,而不應生硬地與過去長期實行的以普通話為主的語文教學割裂開來,使語文課堂變成專門實行方言教育的“方言課”。吳語與普通話并不是對立關系,兩者可以相得益彰、和諧共生。

三、關注非吳語母語者學生

隨著人口流動遷徙,吳語地區出現了部分非吳語區學生和老師,這給教師教學吳語與學生接受吳語造成了一定困難。一方面,非吳語母語者教師要身兼文化傳承的責任感,主動學習吳語;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課堂中吳語的難度與容量,采用重復、強調、加字幕等方法使吳語部分易于接受與記憶。

將吳方言有機融入中小學語文課堂是一種有益的教學路徑,在吳方言遭遇危機的背景之下,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促進文化傳承與理解。同時,通過有機將吳方言融入不同文體的教學中,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且提升了課堂趣味性,促進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適當引入吳方言元素,讓學生感受方言的魅力和文化內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

尤芊涵,女,江蘇省蘇州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劉欣宇,女,江蘇省靖江市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中國語言文學;尤月蘭,女,江蘇省蘇州市人,蘇州工業園區蓮花學校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學科語文。本文系2023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一般項目“吳音無慮——文化自信視域下面向江蘇吳語區小學生的方言科普教育平臺開發”(XJDC202310300229)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吳方言吳語普通話
論母語方言在日語語音學習中的正負遷移作用
——以吳方言為例
淺談吳語方言生存現狀及其傳承保護
——以浙江地區為例
吳語傳播現狀調查分析與傳播手段的創新
莫讓方言成絕響
——芻議吳方言建檔的必要性
吳語閑話(之四)
我教爸爸說普通話
吳語閑話(之三)
吳方言使用區間日益縮小,傳承問題已刻不容緩
如果古人也說普通話
吳方言對英語語音習得的影響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