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統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戰略導向與現實路徑

2024-04-24 07:02李容達王琳
江蘇社會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李容達 王琳

內容提要 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論述,以系統觀念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始終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解決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系統認知、綠色發展區域系統性聯動、綠色發展主體系統協同推進等問題。以辯證思維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協同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以多元主體協同匯聚綠色發展合力,以創新驅動和綠色低碳轉型塑造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關鍵詞 長江經濟帶 綠色發展 生態優先 創新驅動

李容達,中國農業大學農村金融與投資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王琳,中國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副院長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戰略。他多次沿江視察調研,從2016年到2023年四次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全方位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謀篇布局。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心所在,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挑大梁”的作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需要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和運用系統觀念,牢牢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下,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加強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從而在引領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更大突破。

針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學界普遍認為長江經濟帶內部發展不平衡、自然資源浪費、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突出。流域內部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首要任務。高紅貴等認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在空間上呈集聚特征,綠色發展水平從下游到中游再到上游地區呈逐漸遞減態勢[1]。李華旭等提出長江經濟帶中下游的綠色發展呈梯次分布特征,發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2]。夏勇認為需要加強上中下游地區間的交流合作,構建各地區綠色承接產業轉型模式,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3]。吳曉華等提出今后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點應當從“以生態修復環境治理為主”轉向“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并重”,要轉變過去傳統的以生態修復為主的治理模式,實現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4]。

一、堅持系統觀念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方法論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心所在??v觀長江流域發展歷程,長江經濟帶戰略構想從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經歷了近30年。黨的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長江流域發展。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沿江視察調研,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掌舵領航、謀篇布局,對交通、產業、生態、新型城鎮化以及體制機制等做出戰略部署。他先后在重慶、武漢、南京、南昌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從“推動”到“深入推動”再到“全面推動”和“進一步推動”,體現出宏大的謀略和深邃的洞察力,是系統性觀念方法論的生動實踐運用。以系統觀念和思維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彰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的偉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制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盵5]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就會發現系統觀念是其蘊含的一條重要方法論,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以系統觀念全局性謀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大棋局”。系統觀念強調要站在戰略全局高度認識和處理問題,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內在規律,既要抓住重點又要統籌兼顧,既要立足當前又要放眼長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盵“6]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放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歷史使命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立規矩、明方向,是沿江各省市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根本遵循。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個省市,經濟總量和人口規模約占全國一半,具有重要的生態區位資源優勢和綠色發展潛力。當前,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區域。謀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大棋局”,要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長江經濟帶當前和長遠、局部和全局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堅持系統觀念要求樹立大局意識,牢牢把握長江經濟帶在國家發展全局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從國家戰略發展全局出發,瞄準區域定位,尊重社會發展規律,以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堅持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帶、高質量黃金經濟帶、東中西協同發展帶。另一方面,堅持系統觀念要求謀求長遠發展,準確理解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對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大意義。長江經濟帶以水為紐帶,不但連接著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以及河湖濕地等全流域,而且是連接“一帶”和“一路”的重要紐帶,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經濟社會大系統。放眼未來,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統籌謀劃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大棋局”,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茖W利用水資源,優化城市群布局,統籌協同港口岸線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下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

以系統觀念戰略性布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先手棋”。系統觀念強調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觀察分析事物,克服極端化、片面化,把握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盵1]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提高辯證思維能力,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一方面,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基礎和前提,體現了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但“保護”不是不發展,而是不搞那些“濫砍濫伐、濫排濫倒、濫搶濫占”的破壞性發展。過去,長江生態功能退化嚴重,環境風險隱患較多,航道下游“卡脖子”、中游“腸梗阻”、上游“遇瓶頸”,河湖濕地萎縮甚至干涸現象頻現,這些極大影響了長江流域經濟發展。要堅持以系統觀念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一體式推進禁漁、治岸、增綠、活水,強化流域綜合治理,深入實施污染治理“4+1”工程,推動長江水環境治理范圍和重點的拓展與延伸,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另一方面,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鞍l展”是目標和結果,要強調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以系統觀念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既要對重化工等高污染企業做“減法”,加快產業發展的綠色轉型,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生產過程中不合理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又要對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質量做“加法”,加快沿江地區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傳統行業改造升級,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減少工業發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以系統觀念整體性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一盤棋”。系統觀念強調從整體上觀察事物,把握事物發展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經濟帶的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把自身發展放到協同發展的大局之中,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2]。以系統觀念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立足沿江各省市的現實需要,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協同發展,使長江經濟帶成為生態更優美、經濟更協調的黃金經濟帶。樹立“一盤棋”思想,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發揮好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統領作用,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全流域、跨區域的戰略性事務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二是提高思想認識,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在思想認識上聚成一條心,在實際行動中擰成一股繩,從源頭上系統修復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建設“生態長江”“綠色長江”。三是加強協同聯動,強化區域發展。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之間具有互補性和依存性,區域間存在互為條件、相互補充的協同聯動效應。以系統觀念統籌促進長江經濟帶上游與下游、干流與支流、城市與鄉村協同聯動,改變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治理方式,整合流域內的資源,能夠強化區域協同,在避免資源過度開發和環境破壞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科技資源的集聚和交流,推動創新鏈條的形成和優化[3],促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長江經濟帶更平衡、更充分發展。

二、以系統觀念推動解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現實問題

推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國必須正確處理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等幾個重大關系。從綠色轉型發展的戰略使命來看,我國是在人口規模巨大、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轉型任務依然很重、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仍居高位、環保歷史欠賬尚未還清、全球環境治理形勢更趨復雜化的情況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1],這決定了很多現實問題與歷史遺留問題不可能一下子得到根本解決,綠色發展做不到一馬平川。長江經濟帶作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主戰場,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心、活力與底氣。面對新挑戰,要堅持系統觀念,以區域協調性均衡發展的新方略為支撐,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施行后,沿江各省市牢固樹立起“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理念,深化推進“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流域內發展環境明顯好轉,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發展機制日趨轉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社會廣泛共識,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沿江非法碼頭和非法采砂整治取得積極進展,干線非法碼頭全部完成整改,沿線化工企業關改搬轉超過8000家,騰退出的相應岸線全部復綠,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2023年1—5月,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斷面(Ⅰ-Ⅲ類)比例為94.0%,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2],比2015年上升27個百分點;長江經濟帶沿線省市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達到46.5%,比2015年增加1.4個百分點[3],基本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互利共贏。長江經濟帶11省市綠色發展示范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深入實施,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但總體來看,長江經濟帶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舊突出,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系統認知有待提升,綠色發展區域系統聯動性有待提高,綠色發展主體系統協同能力需要不斷強化。一些地方仍存在依賴傳統粗放式發展路徑的慣性思維,為追求經濟增速盲目上馬“兩高一低”項目;部分企業為追求利潤鋌而走險,導致生產與運輸領域的環境風險增加,生態環境保護壓力持續加大。只有堅持系統理念,真正重視并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有效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轉型升級。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系統認知有待提升。經過近幾年的生態環境整治,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但部分地區對生態環境的開發仍超出自然環境所能承受的極限,帶來生產過剩、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問題。一方面,缺乏對長江流域上中下游生態和社會發展的系統性認知,對長江流域生態保護整體性謀劃能力不足,沒有將河流與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整體性、復合型的動態平衡系統看待。長江沿線分布著四大鋼鐵公司和七大煉油廠等大型重化工業生產基地,相應的化工治理一體化機制尚不健全?!盎眴栴}雖得到一定緩解,卻仍面臨上游水土流失與石漠化、中下游河流湖泊生態功能退化、局部水污染和沿線土壤污染等風險挑戰。另一方面,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認識不深。長江經濟帶大保護是一項耗時長、過程復雜的全局性工程,涉及多領域、多部門、多區域,且各地區資源稟賦不一,發展不平衡。尚未形成上中下游長江一體化大保護系統聯動格局,部分機構以自身利益為主進行局部治理,缺乏整體性考慮;農業、水利、生態環境各部門之間職責邊界不清、管理缺位,責任追究和監督機制難以真正落實,使得長江大保護的職能分割較為嚴重,治理措施銜接不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現象較為明顯,無法較好地做到整體推進、系統修復、源頭治理。

綠色發展區域系統聯動性尚需提高。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當前,長江上中下游之間的系統聯動不足、長江經濟帶與其他經濟帶的系統聯動不足、省際城市間系統聯動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水平的提升。一是上中下游綠色發展系統聯動不足。當前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長三角地區和成渝地區綠色發展優勢明顯,但長江中游城市群綠色發展亮點不突出,樞紐作用不顯著,制約了長江經濟帶整體的綠色發展活力的釋放。各流域內部綠色發展一體化程度較快,而三大流域之間的綠色發展產業鏈、航運鏈、創新鏈等方面系統聯動進展則相對較慢,不利于上中下游之間實現綠色發展的互利共贏。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沿江三大城市群在各自發展過程中能不能結合所在的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放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一盤棋中研究提出差異化協同發展的新目標新舉措?……推動好一個龐大集合體的發展,一定要處理好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盵1]二是長江經濟帶與其他經濟帶的系統聯動不足。長江經濟帶的成渝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和長三角串聯形成的長江經濟帶構成我國東西發展主軸,共同構成“鉆石-菱形”空間協同發展格局,但缺乏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增長極串聯形成的沿海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系統聯動,缺乏與黃河流域綠色發展的系統聯動。這不利于實現長江經濟帶與其他經濟帶的綠色發展聯動共贏,影響了國內大循環綠色發展實效。三是省際城市間系統聯動不足。當前,以省為單位的行政壁壘使得長江經濟帶省際城市偏向于利用各自優勢進行綠色發展,尤其是東中西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之間缺少綠色發展的互動合作,加之省際城市間污染治理、綠色技術創新、政策監管等存在明顯差異,使得各省市在發展中存在非同步性,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整體效率偏低。

綠色發展主體系統協同推進還要強化。綠色發展作為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關鍵所在,守好、用好生態本底,協同推進全面綠色轉型,需要多主體共同參與、協同治理。當前,政府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中發揮了比較積極的作用,而部分市場和公眾等治理主體的參與則存在缺失。第一,市場參與不足。當前長江經濟帶部分自然資源權屬劃分仍不清晰,容易引發企業掠奪公共資源、破壞公共環境等問題。部分地方政府過度干預,弱化了企業參與綠色發展的作用,且使得市場參與度不足。長江經濟帶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綠色發展受益明顯不如高市場化水平地區,且不完善的市場環境和低效率的資源配置進一步誘發低市場化程度地區的綠色生產要素外流,加劇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不平衡性。第二,部分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較多依靠政府推動,群眾參與度不高,既沒有形成有效表達和參與的渠道,又沒有籌集資金促進綠色發展的途徑,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延遲公開流域內綠色發展信息或縮小公開范圍,削弱了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政策內容轉化成實際的影響力與執行力,使得沿線群眾多以被動接受各類政策為主,自身參與綠色發展的積極性不足。

三、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現實路徑

在新征程上高水平建設長江經濟帶,要強化系統融合思維,整體提升全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2]。要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3],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一系列重大任務和重大舉措。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根本之策,堅持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既要通過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環境標準提升,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又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開發綠色金融、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等政策工具,推動生態環保工程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助力高水平保護。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須以綠色發展為主基調,將“靠江吃江”轉變為“守江護江”,以辯證思維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以協同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以多元主體協同匯聚綠色發展合力,以創新驅動塑造綠色發展新優勢。

以辯證思維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盵1]一要堅持系統協同治理。通過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加強戰略謀劃,統籌長江經濟帶農業、水利、生態環境等各部門,政府、市場、社會、公眾等主體,上中下游等區域協同治理,推動形成上中下游長江一體化大保護系統聯動格局。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扎實推進碧水、藍天、凈土防治工作,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二要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子。加強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如上游發展生態農業,中游積極發展現代大農業區,下游結合科技創新等優勢重點建設精準農業全國引領區,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三要正確看待本地區綠色發展與整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關系,將本地區綠色發展置于整個經濟帶綠色發展大局之中,以區域發展的優化整合帶動整個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更加協調、平衡。

以協同發展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在解決綠色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中強化“一盤棋”思想與區域協同融通,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一方面,要處理好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立足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整體性,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格局、城鎮空間布局,進行全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在提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上下功夫,形成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整體合力。同時,也要關注沿江各省市自身發展,既要突出各自特點,又要整體上協調一致,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另一方面,要加強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空間的區域協調發展,培育更高水平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強化區域協同融通作為著力點,加快形成區域性統一大市場,統籌區域內傳統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升級[2]。要充分發揮各區域內部的比較優勢,推動流域內共建產業園區,發展“飛地經濟”,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構建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體系[3]。發揮長江經濟帶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要在提高投入規?;A上推進技術進步,提高制造業專業化水平,引導產業、資源、要素在空間上的動態高效配置,加快長江經濟帶區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為綠色發展提供轉型空間[4];以市場與產業為紐帶,加強區域間協同互動,積極探索區域分工機制、發展模式,增強長江經濟帶上中下游?。ㄊ校╇H人才流動、市場互動、技術交流、項目合作,以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的區域分工格局帶動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

以多元主體協同匯聚全流域綠色發展合力。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與創新驅動帶,是我國人口與經濟的高集聚區,在形成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共識之下,必須進一步強化全流域綠色發展示范引領作用,匯聚綠色發展合力,展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新成效新使命。一要發揮好政府作用。沿江各省市要轉變傳統“包辦式”工作模式,適當簡政放權,引導市場和群眾參與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實踐,讓市場和群眾承擔主體責任,確保綠色發展工作落實落地;沿江省市加強政策銜接、工作對接、權責分工,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開展綠色發展專項培訓會,確保上下政策取向一致、步伐力度一致,在協同聯動中實現“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形成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正向機制。二要提高市場運營能力。根據綠色低碳的市場需求,科學調整沿江綠色產業布局、整合市場要素,進一步延長綠色發展產業鏈、提高綠色產品附加值、增強綠色產品競爭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積極參與引領低碳技術、清潔能源、綠色投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推動建成一批綠色能源國際合作示范項目,更好聯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用好兩種資源,推動長江經濟帶以綠色發展實現高質量轉型??萍紕撔轮行暮途C合性科學中心正加快建設,一批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也正在加快形成。良好的產業基礎與科創資源,為長江經濟帶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撐。三要發揮人民群眾在綠色轉型發展中的主體作用。堅持人民至上、維護人民利益、回應人民訴求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宗旨,號召人民群眾轉變原有高耗能、不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通過少開私家車、采用綠色低碳建筑材料、采購時令綠色食材、鼓勵農村綠色休閑等途徑,從綠色居住、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休閑等方面全面踐行綠色生活理念。

以創新驅動塑造綠色發展新優勢。要繼續強化科技創新對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抓住“雙碳”目標機遇,促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贏得發展的主動權。聚焦綠色轉型的“卡脖子”難題,補齊綠色發展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短板”,加快形成一批碳中和領域內具有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技術,以創新驅動發展培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動能;同時充分放大各類創新示范區的示范引領效應,將科技創新與長江沿線各行業深度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牽引帶動創新發展,在深化長江沿線11省市間的科技創新區域合作中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格局。創新構筑沿江產業價值鏈。以綠色創新為導向,整合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要素,突出綠色創新價值鏈各功能環節間的縱向聯系,進一步強化上中下游互動協作,促進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內部的鏈式產業布局,實施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和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建立全面的清潔生產監管審核機制。積極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物流,發展多式聯運,通過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推進大宗貨物和中長途貨物運輸向鐵路和水路轉移,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大力培育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綠色經濟新動能,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綠色產業鏈。以綠色創新發展鏈條化帶動綠色創新要素在長江經濟帶內自由流動,深入推動創新鏈在智力鏈、學術鏈、智庫鏈上的強化發展,助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以綠色創新作為核心載體,強化綠色和創新的互動,推動消費層次綠色升級。鞏固和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強化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力度,將生態系統碳匯納入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體系和生態保護補償體系,有效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含綠量”轉化為“含金量”。先行探索出可供全國借鑒的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規?;?、鏈條化的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長江經濟帶“雙碳”資源富集,市場調配能力強,要加快打造長江經濟帶的“綠色金融樞紐”,設立綠色金融、碳金融新型平臺,在為傳統產業的數智化改造以及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高效的系統性金融服務的同時,發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市場定價等方面的支撐作用,以在未來綠色低碳發展中把握主動權。

〔責任編輯:玉水〕

[1]高紅貴、趙路:《長江經濟帶產業綠色發展水平測度及空間差異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年第3期。

[2]李華旭、孔凡斌、陳勝東:《長江經濟帶沿江地區綠色發展水平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沿江11?。ㄊ校?010—2014年的相關統計數據》,《湖北社會科學》2017年第8期。

[3]夏勇:《脫鉤與追趕:中國城市綠色發展路徑研究》,《財經研究》2017年第9期。

[4]吳曉華、羅蓉、王繼源:《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思考與建議》,《長江技術經濟》2018年第3期。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頁。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263頁。

[1]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習綱要》,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7頁。

[2]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20頁。

[3]孫久文、史文杰、胡俊彥:《新時代新征程區域協調發展的科學內涵與重點任務》,《經濟縱橫》2023年第6期。

[1]生態環境部:《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求是》2023年第15期。

[2]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召開2023年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2023年6月29日,http://www.scio.gov.cn/xwfb/ bwxwfb/gbwfbh/sthjb/202307/t20230729_748601.html。

[3]李鵬:《以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0日。

[1]習近平:《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0頁。

[2]成長春、劉峻源、殷潔:《“十四五”時期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性發展的思考》,《區域經濟評論》2021年第4期。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0頁。

[1]習近平:《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213頁。

[2]劉志彪、陳長江、葉茂升:《以區域協同融通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當代財經》2024年第2期。

[3]葉云齡:《長江經濟帶制造業集聚的創新效應研究》,《長江流域經濟研究(第1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57頁。

[4]方大春:《長江經濟帶工業經濟效率測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理論月刊》2020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長江經濟帶創新驅動綠色發展
長江經濟帶低收入醫療保障基金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產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創新驅動”打造山東經濟新格局
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理論思考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創新驅動與我國創新生態研究
長江經濟帶股權交易所建立與管控措施
長江經濟帶戰略下江西稀土產業升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