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藝術歌曲應用于聲樂教學的回顧與展望

2024-04-24 07:09王黎曾鳴
參花(下) 2024年4期
關鍵詞:藝術歌曲聲樂古詩詞

王黎 曾鳴

藝術歌曲是西方聲樂藝術的代表形式,其多以詩歌作為歌詞,通過使用鋼琴伴奏,表達主觀情感,具有形式洗練、情感真摯、詩樂融合等特點。二十世紀初,西方藝術歌曲傳入中國,在當時中國白話詩數量有限的情況下,中國音樂創作者將目光投向了古詩詞。中國古詩詞歷史悠久,內涵深刻,并有著獨有的吟誦特點,古詩詞藝術歌曲應運而生,既具有一般藝術歌曲的共性,又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由此獲得了國內外觀眾的普遍認可。百年來,先后有數百首古詩詞被譜寫成藝術歌曲,在凸顯民族文化重要性的同時,古詩詞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和深入的運用,對學生的演唱技術、音樂素養、文化意識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不僅推動了這一外來音樂形式在中國的傳播和普及,更為世界藝術歌曲的繁榮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诖?,本文簡要回顧中國古詩詞運用于聲樂教學的歷史,并對其今后的運用與發展提出思考和展望。

一、古詩詞藝術歌曲應用于聲樂教學的回顧

由作曲家廖尚果于1920年根據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創作而成的《大江東去》,被公認為是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開篇佳作。由此,中國聲樂舞臺上增添了一種全新的歌曲類型。隨著聲樂教學的發展,音樂課逐漸被列為大中小學的必修課,也隨之出版了大批聲樂教材,很多教材都收錄了古詩詞藝術歌曲。例如,黃自在1933年編寫的《復興初級中學音樂教科書》中,便收錄其創作的《峨眉山月歌》《花非花》,以及張玉珍創作的《漁夫》等十余首佳作。同時,在《小學音樂教材》和《中學新歌曲》等教材中,也收錄了部分古詩詞藝術歌曲,這些作品普遍具有形式簡單、篇幅短小、易于傳唱的特點,因此受到了師生們的普遍歡迎,獲得了良好的傳播和應用效果。同時期,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還應用于專業聲樂教育中。此后,隨著多所專業音樂院校的成立,聲樂也被列為必修課。一些高質量的古詩詞藝術歌曲獲得了師生的認可與青睞。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古詩詞藝術歌曲也得到發展,一方面是優秀作品相繼推出,另一方面則是更多聲樂教材的編寫。特別是諸多高校聲樂教材中,均收錄了大量古詩詞曲目。如1986年出版的《高等師范院校聲樂教材》,收錄了《我住長江頭》《點絳唇·賦登樓》等。在這期間,相關部門先后組織了多場藝術歌曲創作和演唱比賽,著名作曲家黎英海、金湘等,都推出了佳作并獲獎,有力提升了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影響力。新世紀前后,又有葉小綱的《山鬼》、張筠青的《夜思》和王建民的《雨霖鈴》等作品問世,進一步豐富了聲樂教學資源。近年來,則有一大批年輕作曲家再次將目光投向古詩詞,如王龍創作的《錦瑟》、李硯創作的《青玉案·元夕》等,借助互聯網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有力推動了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普及,滿足了更多學習者的需要。

二、古詩詞藝術歌曲應用于聲樂教學的展望

(一)認同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價值意義

百年以來,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佳作頻出,曾廣泛應用于聲樂教學中,但與西方作品相比,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影響力還有待提升,需要廣大師生進一步認同其價值和意義。

首先,古詩詞藝術歌曲有著獨特的審美風格。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集中展示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質、道德觀念和審美追求,由此譜寫而成的藝術歌曲,有著鮮明的民族風格,能夠獲得聽眾的普遍認可,進而為藝術歌曲的繁榮發展作出突出的貢獻。

其次,古詩詞藝術歌曲是傳承民族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載體之一。在當代聲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應重新審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通過對其起源和發展、形式和內容、傳播和影響等方面進行了解,進一步形成科學的認識,并主動參與到各類實踐活動中,使其成為一項重要的教學資源,推動聲樂教學形式更為系統化、全面化。

最后,古詩詞藝術歌曲是提升學生演唱技術,豐富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資源。百年來,先后有眾多古詩詞藝術歌曲被列入各類教材中,充分證明其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優秀的作品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呼吸、共鳴、咬字吐字等演唱技巧得到針對性訓練,還可以豐富學生歷史、文學、社會等方面的知識,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體驗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風格

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審美風格,不僅是區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藝術歌曲最顯著的特點,同時也是引導師生認同的關鍵所在。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學生認為古詩詞晦澀難懂,作品有著較高的演唱難度,對其存在畏難心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在教學中梳理和總結其審美風格,將其作為欣賞、演唱和教學的重點,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能力,使其既能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也能增強對古詩詞歌曲的認同感。

1.音韻之美

音韻性是漢語的重要特點,由漢語創作而成的古詩詞具有合轍押韻的特點,這也是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原因所在。在將其譜寫成藝術歌曲的過程中,創作者們極其注重音韻,同時還注重旋律走向變化和語音語調變化的一致性。例如,在黃自創作的《花非花》中,旋律變化便與音韻變化完全一致?!盎ǚ腔?,霧非霧”一句的平仄規律是平平平,仄平仄,對應的旋律走向也是由低到高。這種創作追求不僅最大化地彰顯了古詩詞的特色,而且更符合中國演唱者的語言習慣,演唱起來有得心應手之感。

2.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審美追求,與西方文化中的典型論相并列。古詩詞作為傳統文化之精華,更是意境呈現的典范。譜成藝術歌曲后,在旋律的幫助下使意境呈現更加深刻。以黎英海創作的《楓橋夜泊》為例,詩人張繼通過對明月、烏啼、寒霜、楓樹等多個意象的描繪,展現出空曠遼遠的意境。黎英海在創作中,先選擇了民族化的五聲調式,然后又采用了離調的手法,表現出詩人的愁苦。在經過了第三句漸強和漸弱的對比后,最后又對寒山寺的鐘聲進行模擬,并在漸行漸遠的聲響中結束全曲。一曲聽罷,使聽者不禁在眼前浮現出了一幅楓橋夜泊圖,給人以悵然若失之感。此外,還有融合之美、創新之美、留白之美等,都是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獨有的審美風格,這些審美風格的體驗和呈現,正是學生走進和認同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關鍵所在。

(三)強化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作品分析

在聲樂理論中,聲樂作品是一度創作,聲樂演唱是二度創作,因此聲樂演唱是以對作品全面分析和體驗為基礎的。很多學生以往對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學習存有畏難情緒,很大原因便在于其未能全面分析作品,缺乏對作品的了解。因此,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古詩詞的創作背景與情感。對此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切入。

1.宏觀角度

宏觀角度是指對作品整體的了解。包含古詩詞作者和作曲家的個人信息、作品的時代背景、主要表現內容和風格等。在這個過程中,重點要樹立還原歷史的意識,從特定的時代背景出發,準確分析創作者特定的動機。以廖尚果創作的《大江東去》為例,該曲原詞作是蘇軾的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作品通過對古代戰場的描繪和風流人物的追憶,表達出自身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悲憤之情。而廖尚果之所以選擇這首詞,顯然也與蘇軾有著同樣的心情。1912年,廖尚果遠赴德國,此后國內的各類文化運動相繼蓬勃開展,他也想參與其中,卻無奈遠在歐洲,而之所以選擇這首詞進行譜曲創作,就是為了表達與蘇軾相同的無奈和憤慨。由此可見,通過宏觀分析,學生可以初步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體會作者的獨特情感,有利于作品呈現出更好的演唱效果。

2.微觀角度

微觀角度是指對作品進行細致剖析。古詩詞大都采用文言文寫作,與白話文在形式和內容上有著較大的不同。因此,在理解古詩詞時要對其進行逐字逐句的翻譯,明晰每個字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可以先朗讀詩詞,古詩詞在古代原本就是用于歌唱的,帶有吟誦性和音韻性特點,富有感情的朗讀有助于熟悉古詩詞的形式特征,加強對作品的情感體驗。在朗讀的過程中理解情感內涵,而后嘗試演唱作品,這種狀態下的演唱效果可能在技術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但卻可以確保演唱情感飽滿??傮w而言,微觀角度要求教師要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一步步深入分析作品,讓學生意識到作品分析的重要性,并逐步探索并完善分析方法,形成科學的歌唱習慣。

(四)掌握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方法

演唱方法的掌握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目標。以古詩詞藝術歌曲而言,其演唱既要與一般歌曲有相同之處,也要有不同之處,具體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分析與總結。

1.呼吸方面

古詩詞藝術歌曲具有較高的演唱難度,因此需要采用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先儲備充足的氣息,然后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進行分配。比如《長相知》中的“上邪”一句,時值長達11拍,并帶有裝飾音,必須運用充足的氣息一氣呵成?!洞蠼瓥|去》中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一句,每兩個字就帶有一個休止符,要演唱出輕巧靈動的效果。在這方面的訓練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典型的樂句,讓學生對氣息的飽滿和靈活兩個概念有更加深刻地體驗。

2.咬字吐字方面

咬字吐字是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的要點,古詩詞都是字字珠璣的佳作,倘若咬字吐字不清,也就失去了演唱最基本的意義。因此,在演唱時要做好咬字頭、吐字腹、收字尾三個環節。咬字頭要果斷有力,快速準確;吐字腹要自然圓潤,清晰流暢;收字尾要輕巧連貫,完整無誤。在掌握基本的咬字吐字方法后,再對每一個字進行推敲和琢磨,力求將每一個字都清晰地傳入觀眾耳中,真正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圓。

3.鋼琴配合方面

鋼琴伴奏是藝術歌曲的基本特征,只有人聲和琴聲實現完美融合,才能表現出作品的風格與內涵。伴奏與演唱雙方需要樹立起合作意識,通過密切配合,就演唱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溝通與磨合,共同完成高質量的二度創作。此外,多數學生平時接觸古詩詞藝術歌曲較少,教師通過傳授演唱方法與演唱技巧,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演唱,也能讓學生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藝術歌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資源,雖然在其誕生之初便得到了應用,并一直延續至今天,但與諸多西方經典作品相比,其運用的廣度和深度還有著較大差異,并未形成科學與合理的教學體系。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不僅形式和內容俱佳,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內涵,在演唱方面也更符合中國演唱者的語言運用習慣,由此可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一項富有重要價值的教學資源。通過對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獲得聲樂知識和技能方面的針對性提升,更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覺與自信,并能夠通過親身參與,認同并推廣民族音樂文化。因此,在當代聲樂教學中,廣大師生應重新審視和思考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價值和意義,樹立起主動學習和運用的意識,這不僅是聲樂教學的需要,更是傳承優秀文化的責任和道路所在。

參考文獻:

[1]陳哺囡.古詩詞藝術歌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實踐策略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23,37

(03):75-79.

[2]任粉平.論古詩詞藝術歌曲文化審美意蘊的滲透與彰顯[J].黃河之聲,2023(17):173-176.

[3]舒田恬.淺析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音樂創作與傳承[J].戲劇之家,2023(24):75-77.

[4]郭磊.當代音樂美學視域下古詩詞藝術歌曲創作分析[J].普洱學院學報,2023,39(04):95-97.

[5]劉琦,羅佳.文化自信視角下古詩詞藝術歌曲當代價值研究[J].文化學刊,2023(08):166-169.

[6]張玥.中國藝術歌曲創作中的民族性體現探析[J].參花(上),2023(08):49-51.

[7]白曉東.文化自信視域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發展機遇與路徑[J].藝術評鑒,2023(21):87-92.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3年批次立項項目“中國古詩詞歌曲融入美育教育課程的師資培訓與研究”(項目編號:2307280040072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黎,女,碩士研究生,吉林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曾鳴,女,博士研究生,肇慶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教育、民族音樂學)

(責任編輯 劉月嬌)

猜你喜歡
藝術歌曲聲樂古詩詞
藝術歌曲《望終南山》的演唱分析
踏青古詩詞
“撥亂反正”時期的藝術歌曲創作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我和古詩詞
聲樂診療室
趣讀古詩詞
談藝術歌曲《憶秦娥·婁山關》的鋼琴伴奏
古詩詞中的新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