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策略

2024-04-24 08:44葉桂珠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蜻蜓兒歌詞語

葉桂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妥善運用評價語言,注重鼓勵學生,激發學習積極性?!边@要求教師從教、學、評三者緊密結合的角度實施課堂教學?,F實情況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其次注重“學”,而視“評”為可有可無的教學任務。筆者以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的教學為例,談談“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的策略。

一、依托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為教師指明了教的方向,也為學生指明了學的方向,更是評價教與學質量的重要標志。教師在教學前應結合學生認知實際、學段特點和文本內容,依據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精準確定教學目標。

《動物兒歌》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介紹了蜻蜓、蝴蝶、蚯蚓、螞蟻、蝌蚪和蜘蛛6種小動物不同的生活習性,全文只有6句話,語言生動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教材配有生動有趣的彩色插圖,展現了動物們生活美好、快樂的畫面。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實際和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依據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學習的要求,筆者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①借助漢語拼音、課文彩圖和生活經驗,認識“蜻、蜓”等12個生字,歸類認識帶有蟲字旁的生字,大體掌握形聲字的構成方法,培養自主識字的能力;②積累“蜻蜓展翅、蝴蝶飛舞、蚯蚓松土、螞蟻搬家”等詞語;③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④聯系生活實際創編動物兒歌,培養觀察小動物的興趣。在此基礎上,筆者從一年級學生認知實際出發,結合單元教學任務,將教學目標①②③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教學目標④確定為教學難點。

4個教學目標層次分明、由淺入深,符合兒童認知規律,教師可據此設計教學流程,學生可據此把握學習方向,教師還能依據這4個目標對教和學的過程、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二、依據目標,設計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的確定只是“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的重要環節,或者說是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的載體,教師應依據教學目標設計以任務驅動為主的教學活動或教學流程,以便在具體教學中做到以教領學、以學促教、教學并進。筆者在《動物兒歌》的教學過程中,依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初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在導入新課后,筆者首先要求學生“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多讀幾遍”。學生讀完課文,筆者出示教學目標所確定的相關生字,讓學生認讀后討論、交流識字方法,以初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最后,筆者借助“摘蘋果”“開火車”等活動形式檢測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這一任務指向教學目標①。

環節二:朗讀兒歌,了解動物特點

此環節包括兩個學習任務,現分述如下。

第一個學習任務是“任務驅動,積累詞語”。學生初讀課文后,筆者出示學習任務:自讀兒歌,找一找兒歌中有幾種小動物?它們在哪里?它們在干什么?分別用三角號、橫線、波浪線標注出來。這一教學活動旨在以任務為驅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之后的創編兒歌奠定基礎。然后,筆者借助插圖引出課后練習中的“蜻蜓展翅”“蝴蝶飛舞”“蚯蚓松土”“螞蟻搬家”“蝌蚪游泳”“蜘蛛結網”等詞語,讓學生討論這些詞語寫了什么內容。完成了這些驅動任務,筆者通過范讀、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理解這些詞語。在學生基本理解這些詞語的基礎上,筆者要求學生仿照這些詞語說一些類似的詞語,為后面的創編兒歌夯實基礎。這一活動指向教學目標②。

第二個學習任務是“多種朗讀,熟讀成誦”。學習詞語后,筆者借助師生互動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再讀兒歌,要求學生對兒歌有更深入的理解。如“師生合作問答讀”,筆者仿照文本句式提問:“誰在半空展翅飛?誰在花間捉迷藏?……”學生仿照文本句式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飛。蝴蝶花間捉迷藏……”筆者接著提問:“蜻蜓在哪兒展翅飛?蝴蝶在哪兒捉迷藏?……”學生回答:“蜻蜓半空展翅飛。蝴蝶花間捉迷藏……”筆者再次提問:“蜻蜓在哪兒干什么?蝴蝶在哪兒干什么?……”學生都能用文本原句回答。這樣的“師生合作問答讀”既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又讓學生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其他的如“師生拍手讀、師生接龍讀、小組表演讀”等都強調了師生互動和朗讀。

環節三:聯系生活,創編動物兒歌

此任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有了前面的兩個任務的鋪墊,學生完成創編兒歌任務就容易多了。為讓所有學生都能創編出簡單的兒歌,筆者首先出示“蜻蜓展翅”的單幅圖畫,讓學生看圖后按照“什么動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仿說一句話。接著,筆者依次出示“蝴蝶飛舞”“蚯蚓松土”“螞蟻搬家”“蝌蚪游泳”“蜘蛛結網”圖畫,讓學生按照“什么動物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仿說。然后,筆者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哪些動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最后,筆者讓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兒歌,并根據筆者提供的評價量表(見后文說明)進行點評。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三、依據學情,制定評價標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在小組合作、匯報展示過程中,教師應提前設計評價量表、告知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合理使用評價工具,形成評價結果?!惫P者認為,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計評價量表時,可將教學目標轉化為教、學評價細則,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以便于即時反饋,以提高學習質量。

結合《動物兒歌》的教學目標,筆者總體設計了這樣的評價標準:①基本合格級——能認識“蜻、蜓”等12個生字;②合格級——能掌握“蝴蝶飛舞”等6個短語;③達標級——能大體掌握形聲字的構字方式;④優良級——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⑤優秀級——能聯系生活實際創編動物兒歌。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教學實際,適時讓學生借助評價細則為自己劃分等級。在一節課結束后,筆者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學生的自我評價,按照“客觀評價與鼓勵并重”原則重新給學生劃分等級。同時,筆者根據全班學生學習質量的綜合評價,對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流程進行微調。

以教學目標④的評價細則為例。筆者從目標指向、教學活動、評價內容三個方面考慮,設計了如下的評價指標:能仿寫一句得一顆星;能仿寫兩句得兩顆星(多寫一句多得一顆星);字跡工整多加一顆星;不寫錯別字再加一顆星。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評價指標對自己創編的兒歌進行評價。

在學生自評環節,筆者適時給予補充評價。例如,對于創編六句話的學生,筆者這樣評價:“你真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你的創編想象豐富、字跡工整,如果能配上圖案就更好了?!睂τ谥粍摼幜艘痪湓挼膶W生,筆者這樣評價:“你愛思考,是生活的有心人,為你點贊!相信你還會寫出其他動物的特點,加油!”激勵性的評價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還為學生指明了改進方向,達到了“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的目的。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吳鋒

猜你喜歡
蜻蜓兒歌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找詞語
蜻蜓
蜻蜓點水
睡覺兒歌
蜻蜓
兒歌絕唱
一枚詞語一門靜
七月的兒歌
念兒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