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法蘭西軍事博物館系列之十三 國王、軍隊和戰爭(1643~1789年)

2024-04-24 10:40陳傳生等
輕兵器 2024年4期
關鍵詞:路易十四衛隊火炮

陳傳生等

《 國王路易十四在1676 ~ 1678 年的征戰》,皇家榮軍院壁畫,約1679 ~ 1680 年,作者約瑟夫·帕羅塞爾(1646 ~ 1704 年)

路易十四統治時期(1643 ~1715年)是法國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路易十四建立了中央集權的軍事行政機構,積極推進軍事革命,使法國武裝力量和歐洲軍事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擔任陸軍國務大臣的盧福瓦侯爵被公認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備組織天才”,他通過推行改革措施,將陸軍常備軍兵力增至40 余萬人,成為歐洲大陸上組織得最好、最龐大的軍隊。財政和海軍國務大臣讓·巴蒂斯特·科爾貝爾(Jean-Baptiste Colbert) 領導建設運河和道路系統,建立大型造船廠,修建海港,組建了一支能夠與海上霸主荷蘭和英國海軍匹敵的艦隊。軍事工程師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德·沃邦系統改進并創新陸上防御工事,極大地強化了王國的邊界防衛。在戰場上,有以蒂雷納子爵、大孔代親王、維拉爾公爵和旺多姆公爵為代表的一批名臣良將率軍作戰,創造了法蘭西王國輝煌時期的不敗神話。

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年)及其孫子路易十六統治時期(1774~1792 年),軍事改革仍在繼續進行,戰爭雖然有所減少,但仍在法國領土之外的歐洲及其他地區頻頻發生。

士兵的招募

《 戰爭的成果,士兵入伍》,版畫,作者亞歷山大·布丹(Alexandre Boudan,1600 ~ 1671 年)

第五騎兵團征兵海報,法國,約1780 年,海報下方的文字充分宣揚了入伍后的各種福利待遇

頻繁發生的戰爭需要不斷擴充軍隊增加兵員。在路易十四時代,法蘭西王國招募士兵采用兩種方式:首先是根據戰爭需要和國王的授權,在法國和歐洲各地招兵買馬,組建“軍團”(Régiment);其次是根據國務大臣盧福瓦制定的軍事改革方案,在全國各個教區采用隨機抽簽的方法為國王征召兵員,組建皇家民兵部隊,據稱這是法國全民義務兵役制的前身。

征召外籍雇傭兵加入法國軍隊,被認為是符合本國利益的明智之舉,因而得以大力提倡。法軍大元帥莫里斯·德·薩克斯 (Mauricede Saxe) 對此還曾有過一段十分經典的論述。他說:“一個日耳曼人加入到法國軍隊,其作用相當于三個人:他為王國節省了一個人,同時使敵人那邊少了一個人,還為我們這邊增加了一個人”。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外籍軍團士兵數量占到法軍總數的1/4,一些外籍軍團名稱也直接反映出部隊的人員構成及其來源。例如,日耳曼人組成的皇家黑森- 達姆施塔特軍團(Royal-hesse-darmstadt)、意大利人組成的皇家皮埃蒙特軍團(Royalpiémont)、匈牙利人組成的艾斯特哈奇騎兵團(Esterhazy hussards)、比利時瓦隆人組成的皇家列日軍團(Royal liegeois)等等。

外籍軍團中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當屬瑞士軍團,從16 世紀開始就有大批瑞士人在法國軍隊中效力。由于瑞士士兵忠誠度高、紀律嚴明、驍勇善戰而備受法國王室青睞。組建于1616 年的瑞士衛隊,共設有11 個連,與法國衛隊一樣,屬于國王的外勤衛隊。在凡爾賽宮前,瑞士衛隊士兵和法國衛隊士兵相對而立。1792 年8 月10 日, 杜勒里宮被革命者占領前夕,王室成員逃離,受命保衛城堡的瑞士衛隊與革命者發生激戰,615 名官兵陣亡。

皇家蘇伊士團招募士兵的木制彩繪標志, 法國,約1 7 7 5 年。該團最初由1690 年8 月1 日在弗勒呂斯戰役中被俘的瑞典士兵組成, 后被編入法國軍隊, 這種征兵標志通常被放置在集市、酒館門前、村莊廣場等人群聚集之處,以示征兵人員的存在

法國尚博朗匈牙利籍輕騎兵短夾克,帶有鮮明的匈牙利民族風格,約1780 年

法國王室瑞士衛隊士兵禮儀帽,1750~1792年

外籍軍團中值得一提的還有匈牙利輕騎兵團,匈牙利輕騎兵自17世紀末進入法國服役,招募的兵員大多是優秀的騎手和杰出的劍客,他們在偵察和襲擾方面表現尤為突出,在著裝上也具有鮮明的匈牙利民族風格。

國家對軍隊的管控

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國王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王室行政部門發布一系列關于軍隊規范化管理的敕令,同時還成立了各種專業委員會并設立相應職位,負責對軍隊進行監督管理。采取的措施包括:由國家負責支付軍餉,統籌軍需物資供應,規范部隊裝備管理配置;在全國范圍內設置了160 余處兵營和軍需物品倉庫,建造國家兵工廠,為軍隊研發制造火力強大的標準化武器;設立皇家榮軍院,完善軍事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傷員和退伍軍人撫恤待遇。

嚴明軍紀管理,軍事司法體系得到重組,對軍人犯罪給予刑罰處罰的規定更加明確,比武和決斗等行為被明令禁止。為及時懲處軍人違反軍紀的行為,幾乎在所有軍營里,都設置了一個高架木馬,如有士兵違法亂紀,就會被強迫坐到木馬上,腳上掛著炸彈,幾個小時之后再被關進監獄。這些措施的實施,使整個法國軍隊軍紀得到了改善。

《 巴士底獄軍火庫》, 版畫,1697 年, 作者皮埃爾· 勒鮑特爾

《 被逮捕的士兵和木馬》為《軍事藝術及作戰訓練》插圖,約1700 年,作者尼古拉· 吉拉德, 描繪士兵違反軍紀遭受懲處的情景

左:1786 年夏托維爾瑞士軍團軍官制服;右:1780 年圣格里森瑞士軍團軍官制服;后:艾拉赫瑞士軍團軍鼓,1750 ~ 1792 年

統一規范軍人服裝被正式納入日程。在1680 ~ 1690 年期間,法國是世界上最先給士兵統一配發制式軍服的國家。在1729 ~ 1786 年期間,國王又連續發布了8 項有關軍隊制服規范的敕令。軍人制服成為國家軍隊的獨特象征,宣示了國王對軍隊的領導權。在戰場上,士兵可以通過服裝快速識別己方部隊,從而避免混亂,增強團隊精神。除了制服之外,還出現了表示職級和指揮領導關系的各類標志(穗帶、肩章、圍巾、特定武器等),便于軍官對部隊的指揮領導。

軍隊的組織架構

舊制度時代,法國武裝力量主要由國王衛隊和騎兵、步兵、炮兵組成。

國王衛隊

國王衛隊第四連軍旗,約1700~1750年

國王衛隊第一連、第二連火槍手肖像,佚名,約1740~1750年

國王衛隊是一支由年輕軍官統領的精英部隊,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衛隊的招募方式、人員編制及組織架構被確定下來。從1671 年起成為獨立于其他軍兵種的作戰實體,主要擔負護衛國王和宮廷的任務。這支部隊人數僅有一萬人,但配有最新式的武器裝備,在某些戰役中也有特別突出的表現。國王衛隊的衰落始于七年戰爭(1756 ~ 1763年),大部分人員只作為預備隊使用,被認為成本過高或是多余的,1775 年編制開始萎縮,在1789 年大革命爆發后全部解散。

國王衛隊第四連軍旗,年代為1700 ~ 1750 年,當時國王衛隊正處于鼎盛時期,軍旗質地為金銀線刺繡,中心圖案為人臉太陽花,是王室和王權的象征。這面旗幟來自于諾曼底克萊西莊園領主吉爾斯·德·海諾·德·坎特魯,他曾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期間表現英勇,被任命為國王衛隊軍團第四連旗手。

兩幅人物肖像畫,描繪的是國王衛隊火槍手連的人物形象。據介紹,第一火槍手連創建于1620 年,第二火槍手連于1663 年成立。兩個連的火槍手根據坐騎的不同毛色又分為“灰火槍手”(mousquetairesgris)和“黑火槍手”(mousquetairesnoirs)?;饦屖种b上最為顯著的標志是身著深色無袖上衣,上面飾有獨特的白色十字架圖案?;饦屖盅b備的闊劍,具有劈砍和突刺雙重功能,可作為長劍使用。在18 世紀,衛隊火槍手還配備了一對燧發式手槍和一支燧發式步槍。

騎兵

國王衛隊一、二連火槍手配備的闊劍,約1770年

1779年裝備條例頒布后皇家騎兵團指揮官制服,布面油畫,佚名,1779年

隨著步兵在戰場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騎兵在兵力和戰術運用方面失去了優勢地位。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大元帥蒂雷納子爵從實戰出發,調整騎兵兵力部署,改革騎兵作戰方式,在1671 年正式確立了騎兵團的建制。在17 世紀,當兩軍對壘時,騎兵先以步行速度接近并發射火槍齊射,之后以小跑的速度沖鋒。到18 世紀,步兵放棄長矛改用火槍后,騎兵們開始集體快速沖鋒。先是騎兵部隊間互相廝殺,在敵方騎兵被擊敗后再轉而攻擊步兵。騎兵分為重騎兵和輕騎兵,重騎兵團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構成作戰主體力量,輕騎兵團主要擔負偵察、騷擾、警戒、巡邏等任務。1779 年頒布裝備條例中專門對騎兵軍團的服裝進行了統一規范。

步兵

17 世紀后,隨著槍支的廣泛應用,步兵的體制和武器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帶刺刀的燧發槍取代了長矛和火繩槍。在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步兵團的數量根據需要確定,有些步兵團在戰爭結束后即被解散。在和平時期,一般只保留幾十個步兵團,戰爭期間則增加到上百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法軍步兵團猛增到300 個。1715 年后,穩定在100 個左右,成為常備軍。1776 年國防大臣圣日耳曼伯爵推行改革,為提升步兵作戰能力,每個步兵團中增設兩個專業性特別強的精英連:一個是機動能力超強的輕步兵連,另一個是專司投擲手榴彈的擲彈兵連。

1666 ~ 1717 年間,步兵武器逐步實現標準化。法國步兵統一裝備使用的武器包括:火繩槍,口徑18mm, 質量4.4kg, 圣埃蒂安兵工廠制造,約1675 ~ 1700 年;皇家兵工廠手槍,口徑12mm,質量0.775kg,約1680 年;皇家兵工廠要塞型步槍,口徑18mm,質量6.7kg, 約1680 年;M1717 要塞型步槍, 口徑18mm, 質量5.74kg,沙勒維爾兵工廠制造;M1717 步兵步槍,全槍長1.6m,質量5.74kg,槍管長1.195m,刺刀長0.46m。

榴彈發射器,法國,圣埃蒂安兵工廠,1747 年

另外,在步兵武器中還有供擲彈兵使用的多種榴彈發射器,其中一種弧形槍托的榴彈發射器,長2.22m,用于投擲爆炸性手榴彈,擲彈距離達150m,該發射器的弧形槍托底端可插入地面,能有效緩沖發射榴彈時產生的巨大后坐力。

博物館展示了一套M1786 步兵制服,該制服為紐斯特里亞步兵團擲彈兵連上尉蒂莫西· 貝塞· 拉考薩德(Timothée BécaysLacaussade) 所有。法國王室于1786 年頒布的軍隊服裝條例,是舊制度時代最后一個關于法國軍隊制服規定的文本,1791 年修訂后一直沿用至1812年。

標準化制式武器:①火繩槍,圣埃蒂安兵工廠,約1675 ~ 1700 年制造;②插入式刺刀;③引信盒;④皇家兵工廠手槍,約1680年;⑤皇家兵工廠要塞型步槍,圣埃蒂安兵工廠,約1680 年制造;⑥M1717 要塞型步槍,沙勒維爾兵工廠制造;⑦M1717 步兵步槍,圣埃蒂安兵工廠,約1717 年制造

紐斯特里亞步兵團擲彈兵上尉制服( 右),法國,1786 年;M1717 步兵步槍(左)

炮兵

1666 年, 國王路易十四和國防大臣盧福瓦為建立炮兵部隊,向多家火炮制造工廠招標,設計制造大威力火炮。生產訂單最終給予了來自蘇黎世的火炮制造商凱勒兄弟(Frères Keller)即讓·雅克·凱勒(Jean Jacques Keller) 和讓· 巴爾薩扎爾· 凱勒(Jean BalthazarKeller)。在1669 ~ 1693 年間, 凱勒兄弟在法國杜埃、貝桑松、維埃-布賴薩赫和皮內羅洛的鑄造廠里,為國王制造了數百門比例和諧、裝飾精美的火炮。

凱勒火炮既是武器也是一種宣傳載體。每門火炮炮身都鑄有法蘭西王國國徽和象征國王路易十四的人臉太陽紋飾以及格言“NECPLURIBUS IMPAR”(至高無上);炮管前半段鑄有拉丁語銘文“ULTIMARATIO REGUM”(國王的最后爭論),含義是國王決定發動戰爭,是在外交手段窮盡后解決爭端的最后途徑;靠近炮口處銘文“LE SOLIDE”(無堅不摧),寓意火炮的強大威力。

凱勒火炮有多種口徑,包括24磅、16 磅、12 磅、8 磅、4 磅等,不同口徑的火炮均有原型樣本,以供試驗和選擇。凱勒火炮的廣泛應用,使得炮兵變得更加專業化,火炮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凱勒火炮主產地杜埃,著名高等學府杜埃大學(里爾大學前身)還將凱勒火炮與教學科研結合起來,根據火炮設計制造和炮戰實踐,在數學和物理學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由此推動了法國武器制造和其他工業產品生產的標準化進程。

多種口徑的凱勒火炮,法國,1669~1693年

“ 無堅不摧”12磅凱勒火炮,法國,1688 年

新一代“喜鵲”輕型4 磅火炮,法國杜埃,1756年

進入18 世紀以后,法國王室繼續推進火炮標準化,1732 年縮減火炮口徑種類。1740年,“La Pie”( 喜鵲) 輕型火炮正式進入法軍裝備, 火炮口徑為4 磅, 長1.62m,質量324kg,與以往的火炮相比,操作更加便捷,使用效率明顯提高。

從1764 年開始啟用“格里博瓦爾火炮系統”( 法軍軍官、火炮專家讓·巴普蒂斯特·瓦奎特·德·格里博瓦爾設計),再次實現了法國近代火炮的更新換代。

國王與戰爭

在舊制度下,國王對軍隊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戰略也是由他親自決定。除少數戰役國王御駕親征外,通常情況下國王將戰爭的指揮權委托給他的元帥,由于戰場距離和通訊方面的限制,國王只是在事前為每場戰役制定總體戰略。

路易十四的戰爭

路易十四的外交政策旨在確認法國是一個領先大國,能夠與哈布斯堡王朝競爭,后者統治著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并威脅著王國的北部和東部邊界。在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三十年戰爭(1618 ~ 1648 年)和法西戰爭(1635 ~ 1659 年)之后,路易十四喜歡在有限的目標下速戰速決,盡快結束沖突。一旦取得勝利,他就會與對方談判實現和平的可能性,力爭以較小代價獲取土地或經濟上的巨額補償。

布面油畫《蒂雷納子爵》,佚名,約1676年

蒂雷納元帥的胸甲,法國,約1650~1675年

路易十四親政期間(1661~1715年),法國先后發動了3 次大的戰爭:法荷戰爭(1672 ~ 1678 年)、大同盟戰爭(1688 ~ 1697 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 ~ 1715 年)。另外還有兩次小規模的沖突:遺產戰爭(1667 ~ 1668 年)和重盟戰爭(1683 ~ 1684 年)。其中,法荷戰爭不僅取得了輝煌勝利,還使路易十四首次獲得“大帝”(Le Grand)尊號,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霸主。

壁畫《路易大帝在1676 ~ 1678年的征戰》,描繪的是路易十四在法荷戰爭決勝階段向參戰將士發號施令的場景。畫面中,路易十四頭戴插有紅白兩色羽毛(代表王室)的帽子,身穿百合花圖案的藍色外套,披掛金色鎧甲,左手提韁策馬,右手握著指揮棒指向前方,充分表現了年輕的法蘭西君主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精神力量。這幅裝飾壁畫位于榮軍院西北餐廳大門上方,畫幅6.2m×6.2m, 出自法國巴洛克派畫家約瑟夫·帕羅塞爾(JosephParrocel,1646 ~ 1704 年) 之手,約瑟夫·帕羅塞爾素以戰斗場景繪畫而聞名,他于1679 ~ 1681 年在榮軍院為法國王室服務。

展出的一件大元帥蒂雷納子爵元帥的胸甲,承載著法荷戰爭的歷史。蒂雷納子爵亨利·德·拉圖爾·奧弗涅(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 Vicomtede Turenne),因長達50 年的職業生涯中所取得的軍事成就,被認為是跨時代的戰術與機動戰大師、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在1675 年的薩斯巴赫戰役中意外被敵軍炮彈擊中陣亡,他當時佩戴的正是這個胸甲,他的意外去世引起舉國哀悼。

路易十五的戰爭

路易十五系太陽王路易十四之曾孫,在位59 年(1715~ 1774 年),經歷的戰爭主要有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 ~ 1748 年)和七年戰爭(1756 ~ 1763 年)。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是歐洲兩大聯盟為爭奪奧屬領地,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權問題而引起的,戰事集中在4 個主要戰區:低地、中歐、意大利地區和海外戰場。法國于1745 ~ 1748 年征服奧屬尼德蘭,獲得低地戰場的勝利。但是由于戰爭的消耗使法國經濟持續惡化,路易十五最終放棄了對尼德蘭的占領,于1748 年與英國、荷蘭、奧地利共同簽訂了《愛克斯·拉夏貝爾和約》,該合約的簽訂標志著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結束。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法軍獲勝的標志性戰役是豐特努瓦戰役。1745 年5 月11 日, 法國元帥莫里斯·德·薩克斯在豐特努瓦為國王贏得了一場對英荷聯軍的輝煌勝利。博物館收藏的布面油畫《豐特努瓦之戰》,出自18 世紀法國畫家皮埃爾·朗方特(Pierre Lenfant,1704 ~ 1787 年)之手,當時他被稱為“國王的常備畫師”“國王陛下營地和軍隊的藝術家”,先后為國王創作了11 幅反映戰爭情景的系列畫作?!敦S特努瓦之戰》描繪了法國騎兵和步兵在戰役最后階段向英軍發起沖鋒的宏大場面。畫面近景為路易十五騎著戰馬和他的幕僚們站在高處俯瞰整個戰場,他的孫子即未來的國王路易十六伴在身旁,接受戰火的洗禮。畫面背景為前方平原上,薩克斯元帥因患痛風身體虛弱而坐在一輛輕型四輪馬車上,鎮定自若地指揮作戰。

布面油畫《豐特努瓦之戰》,法國,作者皮埃爾·朗方特(1704~1787年)

拉法耶特侯爵的劍,法國,約1775 年

七年戰爭是英國- 普魯士聯盟與法國- 奧地利聯盟之間發生的持續時間長達7 年之久的武裝沖突,當時西方主要強國均參與其中,其影響覆蓋歐洲、北美洲、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及菲律賓。1756 年8 月,英國盟友普魯士不宣而戰,入侵薩克森。作為回應,法國與奧地利、瑞典、俄羅斯及西班牙聯手,攻擊英普兩國領土。在經歷了最初挫折后,英普聯軍在羅斯巴赫戰役(薩克森,1757 年11 月5 日)、洛伊滕戰役(波蘭,1757 年12 月5日)、魁北克戰役(加拿大,1759年9 月13 日)以及朋迪榭里爭奪戰(印度,1759 年9 月10 日)等一系列戰役中,屢屢獲勝。然而,這些戰斗并不是決定性的。1762 年,俄國單獨簽署了合約。法國和奧地利也已筋疲力盡,相繼放棄了戰斗。這場全球戰爭最終使法國幾乎失去了其在北美和印度的全部利益,而主要受益者英國則上升到殖民強國行列。

路易十六的戰爭

公元1774 年5 月10 日,路易十五因病去世,路易十五的孫子路易十六繼位,成為法國波旁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他在位期間,法國直接參與了1775 ~ 1783 年的美國獨立戰爭。

1776 年7 月4 日,在費城召開的第三次大陸會議上,北美13 個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在發生一系列暴動之后,起義軍對英軍取得了第一次勝利,這讓急于報七年戰爭之仇的法國看到了一雪前恥的機會。1777 年,年輕的法國軍官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毅然加入美國大陸軍,歸入華盛頓將軍麾下。同時美國派出享有聲望的本杰明·富蘭克林出使法國游說,促使法國在1778 年與美利堅合眾國簽署了軍事同盟協定。1780 年,在加勒比海戰多次獲勝后,路易十六向北美派出了一支5000 人的遠征軍。1781 年10 月19 日,華盛頓將軍的部隊,與拉法耶特侯爵、羅尚博伯爵率領的法軍聯手作戰,在約克鎮圍城戰中艱難戰勝了英軍,并消耗了幾乎一半的英軍有生力量,英國人被迫終止了陸地上的軍事行動。戰爭在海上繼續進行,德格拉斯伯爵和敘弗朗伯爵率領法國海軍,分別在加勒比海和印度洋沿岸作戰,重創英軍艦隊。1783 年9 月3 日,英格蘭國王喬治三世簽署《巴黎條約》,將其部分殖民地交給法國,并承認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

博物館展出了一批與美國獨立戰爭相關的歷史文物,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把拉法耶特侯爵的劍和一門英式臼炮。

拉法耶特侯爵之劍,約1775 年法國制造,上面雕刻有精美的鍍金裝飾,雕飾了羅馬神話人物馬爾斯(戰爭之神)和瑟雷斯(農業之神)的形象,以及國王亨利四世、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的肖像。

展出的英式臼炮為青銅材質,英國伍爾維奇皇家火炮工廠1740年制造,炮身飾有皇冠圖案和英文字母“G”、數字“2”、拉丁字母“R”(REX 的縮寫, 表示國王)組合而成的紋章,象征英國皇室和英王喬治二世。這門火炮是1781 年約克圍城戰繳獲的戰利品,喬治·華盛頓將軍將其作為禮物贈予法國皇家奧弗涅軍團,該軍團在約克圍城戰中英勇善戰,接連奪取了約克要塞上的兩座棱堡(一種火炮防御陣地),為約克鎮圍城戰大捷鋪平了道路。(待續)

編輯/ 劉玉珍

下期預告

下期繼續呈現法國公民士兵時代(1789 ~ 1804 年)展品,敬請期待!

臼炮,英國,1740 年制造,1781 年約克鎮圍城戰繳獲的戰利品,喬治·華盛頓將其贈予法國皇家奧弗涅軍團

猜你喜歡
路易十四衛隊火炮
火炮也減肥
凡爾賽宮助路易十四集權
皇帝寫的“詩”
凡爾賽宮助路易十四集權
路易十四和凡爾賽宮
最呆萌“檢閱”
對《火炮》一文不妥之處的商榷
火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