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祖魯的突襲

2024-04-24 10:40竇超等
輕兵器 2024年4期
關鍵詞:彈殼卡賓槍槍彈

竇超等

影片海報

1979年上映的英國影片《祖魯黎明》是以19世紀末期英國殖民戰爭為背景的戰爭題材影片,場面宏大,制作精良,對于軍迷來說是一部了解殖民戰爭時代武器裝備的優秀影片。這場戰爭發生在1879年,是一次英國與南非當地王國——祖魯之間爆發的殖民戰爭。由于英國在南非不斷擴張殖民地,因此引發了與祖魯王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史稱祖魯戰爭。這場戰爭最終導致祖魯王國滅亡,并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這場戰爭中主要使用原始武器的祖魯人也取得過勝利,即伊散德爾瓦納戰斗,一舉消滅了1000余名英軍官兵。雖然祖魯王國最后在戰爭中失敗且滅亡,但伊散德爾瓦納戰斗卻給英國人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整整一百年后,英國人拍攝了這部反映伊散德爾瓦納戰斗的影片。本文將從片中的武器裝備和作戰特點兩方面對該片進行簡要評析。

不合時宜的轉輪手槍

《祖魯黎明》片中英國軍隊的軍官和軍士普遍裝備轉輪手槍,以此作為自衛武器。片中出現的轉輪手槍是大名鼎鼎的韋伯利MK Ⅵ轉輪手槍,但是事實是這種轉輪手槍在祖魯戰爭時期還沒有研制出來。實際上,在祖魯戰爭時期,英軍使用的是一些更老的型號,如特朗特斯擊發式轉輪手槍、科爾擊發式轉輪手槍和亞當斯擊發式轉輪手槍等。

特朗特斯擊發式轉輪手槍由英國倫敦的工廠生產于1868年前后。該槍是一種雙動轉輪手槍,發射.44轉輪手槍彈。該槍早期并不能發射中心發火槍彈,后來經過改進后才能使用這種槍彈。該槍制作精美,因此受到了英國軍官的歡迎。

用韋伯利轉輪手槍射擊的英軍軍官

片中的英軍軍官正給韋伯利轉輪手槍裝填槍彈

科爾擊發式轉輪手槍則由英國人詹姆斯·科爾在1860年代后期設計,由英國倫敦武器公司制造。該槍口徑為0.442英寸,全槍長283mm,槍管長152mm。該槍采用的側置式擊錘很有特色,在戰地條件下維修保養比較方便。

上述2種手槍均為當時最為流行的發射非定裝彈藥的前裝式轉輪手槍,其設計特點均為采用火帽擊發式結構,彈丸和發射藥都要從彈巢前端裝填并壓實后發射,火帽則安裝在彈巢后端的火嘴上面,用擊錘擊打后擊發并引燃彈巢內的發射藥,從而推動彈丸前進。從這一點上來說,這種類型的轉輪手槍與老式的前膛槍炮原理相同,最大的缺陷是裝填速度太慢。

雖然同樣是前裝擊發式轉輪手槍,亞當斯轉輪手槍比前兩者名氣大得多,它是世界上第一種整體框架和雙動射擊的轉輪手槍。由于亞當斯轉輪手槍融合了博蒙特的一些設計,特別是其雙動射擊方式,因此該槍也被稱為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該手槍還在英國手槍中首次采用保險裝置。這種轉輪手槍在1858年被英國軍方采用,而在此之前的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很多英國軍官都自掏腰包來購買這種手槍,主要是鐘情于其雙動射擊方式(有些型號也可以在單動和雙動射擊方式之間轉換),認為在近距離戰斗中其射速比純單動射擊射速快得多。當時,亞當斯系列轉輪手槍包括很多口徑,有.50、.44和.36等。亞當斯轉輪手槍還裝有L形杠桿式壓彈桿。這種壓彈桿由L形杠桿和壓彈桿組成,平時杠桿被置于與槍管平行的位置,使用時向上抬起并向后拉,于是在L形彎曲部位的壓彈桿就會向后移動,并進入彈巢內將彈丸和發射藥壓實。

片中使用韋伯利轉輪手槍的英軍

1860年代,金屬彈殼定裝槍彈開始興起。亞當斯轉輪手槍推出了發射金屬彈殼定裝槍彈的改進型手槍,也被視為是該系列手槍的第二代產品。為了區分這兩代產品,老式的亞當斯轉輪手槍一般被稱為亞當斯MKⅠ轉輪手槍,發射定裝彈的被稱為亞當斯MKⅡ轉輪手槍。亞當斯MKⅡ轉輪手槍取消了壓彈桿結構,因為金屬彈殼定裝槍彈裝填非常方便,不再需要這種輔助機構。采用金屬彈殼定裝槍彈簡化了彈巢結構,提高了裝填速度,但是改進后彈殼退出又是一個新的問題。

1872年,迫于柯爾特轉輪手槍爪式伸縮拋殼挺的專利限制,亞當斯轉輪手槍采用了手動式單次退殼桿(用來頂出彈殼或不發火的槍彈)的設計。這種設計實際上相當于原來的壓彈桿,只不過用途從以前的壓實彈丸和發射藥,改為了將彈巢內的彈殼向后頂出。這個退殼桿不用時位于槍管的正下方,使用時向前拔出退殼桿,這時就可以將退彈桿基座向右側擺動一定角度,從而使得退殼桿對準彈巢,再向后拉即可進行退殼(彈)動作。

殖民軍的骨干武器——馬蒂尼-亨利步槍

片中出現的馬蒂尼-亨利步槍

片中出現更多的是馬蒂尼-亨利卡賓槍

20世紀初,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依靠其廣大殖民地支撐起了自己的強盛國力。英國軍隊依靠工業革命帶來的強大國力和軍力征戰四方,為帝國爭得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英國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軍力的強大,裝備于19世紀末期的馬蒂尼-亨利步槍被視作英國當時軍事優勢的代表性武器之一。

實際上,在祖魯戰爭中除了英軍使用的更先進的馬蒂尼-亨利步槍外,也有一些老式的步槍被祖魯人和部分英軍所使用,如施耐德步槍。該步槍是美國南北戰爭中后裝單發步槍和連珠槍展示出巨大優勢,以及德國德萊賽針發槍展現出巨大威力后,英國人臨時抱佛腳的產物。之所以說是臨時抱佛腳,是因為英國人為了讓自己軍隊中裝備的數以百萬計的前裝線膛步槍不會徹底變成廢鐵(主要還是為了省錢),于是才想出了將前膛步槍改為后裝步槍的點子。于是,在政府的刺激下,眾多將現有的恩菲爾德前裝槍改為后裝槍的方案就涌現了出來。最終,美國人雅各布·施耐德的方案被英國人選中了。

這個方案總體很簡單,其將恩菲爾德前裝槍的槍膛后部靠近槍機的部分切開,并且裝上一個可以翻轉的活門,這個活門充當槍機的一部分,同時擁有閉鎖裝置的功能。槍彈從切開的槍膛后部直接進行裝填。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時候的定裝式槍彈還是紙彈殼。這一方案另外一個優點是不用對槍機部分進行徹底更換,只需要部分改動即可使用。新的后裝槍被批準定型,命名為施耐德M1866步槍,全稱為施耐德-恩菲爾德步槍,一般簡稱為施耐德步槍。命名不久后,該槍改用了更為可靠的黃銅彈殼中心發火彈,進一步提高了性能。

片中使用施耐德卡賓槍的祖魯士兵

當時的步槍槍機和早期燧發槍(包括后來換裝火帽的擊發前裝槍)外形仍很相似,但內部結構是有區別的。改裝后的施耐德步槍采用的是擊錘擊打擊針的方式擊發,而不是打擊外置式火帽。這個擊針并不是水平布置的,而是向下傾斜的。槍機閉鎖后,擊針前端抵住定裝式槍彈的博克塞底火位置,由外置式擊錘對其進行打擊而擊發槍彈。

施耐德M1866步槍口徑為0.577英寸(約14.66mm),全槍長1250mm,空槍質量3.8kg,有效射程可達550m。該槍除了標準型步槍外,還有短槍管的卡賓槍型和同樣是短槍管的騎兵用卡賓槍型出現。在裝備英軍的十幾年時間內,共有約87萬支恩菲爾德步槍改裝為施耐德M1866步槍,其最后退出英軍裝備序列的時間大約在1880年前后。也就是說,在祖魯戰爭期間有一些英軍部隊仍然裝備著施耐德步槍。施耐德M1866步槍還曾經漂洋過海來到中國,舊時被稱為士乃德步槍,曾經是清朝末年淮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作為一種由前膛槍改裝的后膛槍,施耐德M1866步槍注定會成為一種過渡型。早在施耐德步槍被選為英軍制式裝備前后的一段時間內,英國人就開始尋求新的后裝步槍設計方案了。馬蒂尼-亨利步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該槍最早的設計原型來自于美國人皮博迪,與施耐德步槍一樣,采用外露式擊錘和傾斜式擊針設計。這種設計在19世紀后期已經迅速落伍。正因為此,皮博迪的步槍并沒有被各國軍隊所認可和大量采購。據說,其總產量只有113000支,且還是被不同國家采購用來充數的。

主要裝備冷兵器的祖魯軍隊

快速前進的祖魯軍隊

片中使用馬蒂尼-亨利卡賓槍的祖魯士兵

片中使用馬蒂尼-亨利卡賓槍的英軍軍官

這一看起來不太成功的設計卻引起了一位匈牙利裔瑞士人的注意。這位名叫馬蒂尼的瑞士人精通機械設計,在對皮博迪的設計改進后,促成了馬蒂尼-亨利步槍的誕生。馬蒂尼的設計簡化了皮博迪步槍復雜的結構,采用了內置式擊針,并且依靠扳機后面的杠桿進行拉動完成槍械從開鎖到重新待擊的整個射擊動作。該槍采用起落式槍機,通過杠桿進行控制,開鎖后就可以騰出槍管后部的空間用以裝填槍彈。裝填槍彈的過程非常流暢,這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起落式槍機通過杠桿控制下沉時,自動將彈殼抽出并完成拋殼動作,大幅提升了裝填速度和射速。在測試中,這種步槍曾達到53秒發射20發槍彈的速度。馬蒂尼的這一設計很快得到了英國的賞識,但對其老式的膛線設計不滿意。于是,英國人將設計師亨利在原來惠特沃斯步槍六角形膛線基礎上改進的新式七槽膛線設計,與馬蒂尼的步槍設計結合起來,這才形成了最終的馬蒂尼-亨利步槍。

1871年3月初,馬蒂尼-亨利步槍被英國軍方選定為新的制式步槍,很快就由恩菲爾德兵工廠投入生產并裝備英軍。最初投入生產的馬蒂尼-亨利步槍型號為MKⅠ。該槍口徑為0.45英寸(11.43mm),全槍長1245mm,空槍質量3.82kg,有效射程370m。該槍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精度非常高,這主要是因為其膛線設計的基礎——惠特沃斯步槍的膛線所擁有的固有優勢,因此其射擊精度要比同時期著名的毛瑟G71步槍還要好得多。馬蒂尼-亨利步槍槍身右側有一個外形像水滴的裝置,很多人認為其是手動保險,事實上是一個待擊指示器。其指向10點鐘位置時表示槍支處于開鎖或待擊狀態,擊發后則指向12點鐘方向,主要是提示射手槍支的狀態,以免發生危險。

片中使用馬蒂尼-亨利步槍的英軍士兵,注意水滴形待擊指示器

馬蒂尼-亨利步槍發射裝填黑火藥的.577/450金屬定裝槍彈,該彈是在原來施耐德0.577英寸口徑彈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其彈殼下半部仍然采用原來的彈殼直徑,上半部則是彈殼的瓶頸部分,只不過長度占到了整個彈殼的1/3左右,占比遠大于今天的槍彈瓶頸。正因為該彈瓶頸部分口徑為0.45英寸,因此馬蒂尼-亨利步槍的實際口徑也是11.43mm。發射這種彈時,馬蒂尼-亨利步槍的槍口初速可達410m/s,槍口動能達到2630焦耳,有效射程約370m,威力較大。

馬蒂尼-亨利步槍初期生產型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擊針過于脆弱、操縱桿安裝間隙過大、閉鎖裝置容易生銹、表尺使用不便、連續射擊時槍管容易過熱等,而且其初期使用的槍彈由于生產質量差,殘次品多,生產廠家對其進行了長時間的改進。這一改就是十幾年時間,期間英軍仍然不得不保留過時的施耐德步槍作為臨時裝備。1877年4月,馬蒂尼-亨利步槍的改進終于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這些成果集中到一起就產生了該系列步槍的第二種型號——MKⅡ,其以優異的性能成為英軍的主力步槍。也正是基于這個原因,原來已經采購的不太可靠的MKⅠ步槍中很多都按照MKⅡ的標準進行改裝。馬蒂尼-亨利MKⅡ步槍生產的時間也不是很長,僅生產到1881年。馬蒂尼-亨利MKⅡ步槍是英軍第二次入侵阿富汗戰爭、第一次布爾戰爭和祖魯戰爭中的絕對主力。

1881年,進一步改進的馬蒂尼-亨利MK Ⅲ步槍誕生,并在此后的歲月里成為該系列步槍中裝備時間最長的型號。MKⅢ的改進并不多,主要包括較小的待擊指示器、換用更寬但運作更靈活的機匣、更換直徑更粗的新型擊針等。1882年3月,MKⅢ步槍正式裝備英軍。到1888年,MKⅢ步槍共計生產約23萬支,當時是英國殖民軍的主力裝備。到了1880年代末期,馬蒂尼-亨利步槍已經明顯落伍,因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裝備彈倉供彈的新式步槍,而馬蒂尼-亨利步槍的起落式槍機注定了其無法使用任何形式的彈倉進行供彈,該槍曾經出現過一種裝有側置彈匣(實際上這并非是一般意義上的彈匣,只是一個側置的彈盒,供射手快速從其中取出槍彈進行裝填而已,并不能直接向槍膛內供彈)的試驗型號,不過最終也因為問題太多而被放棄。

片中配備老式槍械的祖魯士兵

英軍的彈藥分發過程太過緩慢,造成不少英軍分隊彈藥耗盡

馬蒂尼-亨利步槍除了上述標準型步槍外,還包括《祖魯黎明》一片中大量出現的卡賓槍變型。早在MKⅡ定型后不久,該系列步槍的第一種卡賓槍變型就出現了,即型號為1C1的騎兵卡賓槍。這種卡賓槍的待擊指示器外形變小,并且被應用到了后來的MKⅢ步槍上。此外,該槍的不少零部件也得到強化。而炮兵型卡賓槍則是在騎兵卡賓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主要是更換了新的刺刀座以適應新的刺刀。本片中出現更多的便是炮兵型卡賓槍,片中步兵和騎兵也大都使用這種槍械,而不是分別使用標準型步槍和騎兵型卡賓槍。這主要是道具限制的原因造成的。片中只出現了少數幾個英軍使用標準型步槍的鏡頭,甚至還有很多自制的木質道具槍被拿來充數。

英軍士兵從尸體上搜集槍彈,注意槍彈的獨特外形

主要使用冷兵器作戰的祖魯士兵

原始的班組“火箭炮”——黑爾火箭彈

《祖魯黎明》一片中曾出現過這樣一個鏡頭:營地內的英軍發現祖魯大軍來襲之后,一名英軍軍官率領士兵前出到英軍步兵陣地前方,隨后在地上布設金屬支架。筆者看到這一幕時,一度認為是英軍在布設障礙物,以阻擋祖魯大軍的快速靠近。誰知過了一會兒,這些英國兵居然從金屬支架上開始發射火箭彈(從專業軍事術語來說,軍隊裝備的作為武器使用的火箭都裝有起到殺傷破壞作用的彈頭,因此正規名稱應該是火箭彈而不是火箭),用以轟擊逼近的祖魯軍隊。大感詫異的筆者這才明白,這是英軍裝備的原始“火箭炮”,而且是一種班組使用的輕型火箭發射裝置,相當于現今的單管便攜式火箭炮。

這種武器就是英軍曾經裝備的黑爾火箭彈。要說黑爾火箭彈,還要從其前身——康格里夫火箭彈說起。18世紀末,英國開始入侵當時四分五裂的印度次大陸。本以為自己武器裝備水平占有絕對優勢,但是英軍很快就發現當地人使用的一種武器居然給自己造成了巨大威脅。這種武器就是印度仿制并改良后的中國火箭。這些數量眾多集中發射的火箭一度給英軍造成不小的傷亡,英軍認為自己也需要裝備同類型的武器。英國人將繳獲的印度火箭帶回國,交由在伍爾維奇皇家兵工廠工作的炮兵上校威廉·康格里夫進行仿制??蹈窭锓蛟谟《然鸺A上加以改良,采用鐵或銅制的火箭外殼、新型黑火藥推進劑,并且采用具有燃燒、爆炸等作用的多種彈頭,研制出康格里夫火箭彈系列。該系列火箭彈在外形上與中國傳統火箭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同樣是在箭桿(起導向作用,也稱為導向桿)前端捆綁起推進和殺傷破壞作用的彈頭。

片中黑爾火箭彈正在發射

康格里夫火箭彈并沒有統一生產規格,因此尺寸和彈頭種類很多。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顯示康格里夫火箭彈質量14.5kg、箭體長1.06m、直徑0.1m,配有一根長4.6m的導向桿,射程一般為1800m以上,這應是其中一種具有代表性的型號數據。該型火箭彈最初裝備英國海軍,后來又裝備到英國陸軍的騎、炮兵部隊,并以獨立火箭連的形式編成??蹈窭锓蚧鸺龔椣群髤⒓恿嗣绹毩馉?、萊比錫戰役和兩次鴉片戰爭。

本片中的黑爾火箭彈也對祖魯軍隊造成了一定的殺傷,只可惜射擊機會太少,等到祖魯人沖到近前時也就徹底失去了作用。我國也曾經對黑爾火箭彈進行過仿制,如在清代,金陵機器制造局就奉命仿制黑爾火箭彈1000枚。

英軍的防線在祖魯軍隊的沖擊下開始崩潰

英軍戰斗隊形在祖魯軍隊逼近后開始出現混亂

在英國人看來,裝備極為落后的祖魯軍隊是不堪一擊的。誰知,伊散德爾瓦納戰斗中卻是英國人遭到了慘敗,上千名英軍命喪戰場。祖魯人的主要裝備是短矛、投槍和被稱為“瘤頭”的木棒,防護裝備則是牛皮盾。祖魯人還裝備有少量繳獲和購買的槍械,但大都是很落后的型號,有效射程和精度、威力等指標遠遠落后于英軍。從總體裝備水平來說,祖魯軍隊的裝備甚至還不如羅馬帝國軍隊。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近代化武器裝備的英軍遭到慘敗,肯定有很深刻的原因。

編輯/丁涌強

片中英軍步兵和炮兵一起開火

猜你喜歡
彈殼卡賓槍槍彈
美國Tippmann Arms公司M4-22卡賓槍
以色列IWI公司ZION-15卡賓槍
美國Angstadt Arms公司AR9卡賓槍
澳大利亞Wedgetail Industries公司MPR308卡賓槍
彈殼底部平底成形工藝優化
他是傳奇 憑一個彈殼就能發現真相 憑半枚指紋就能鎖定真兇
基于Unity3D的槍彈虛擬裝配實驗系統開發
美國陸軍測試中口徑槍彈
俄羅斯完成3D打印槍彈的射擊試驗
不許去當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