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強CT結合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在胸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2024-04-24 09:02張硯滿張思琦張青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24年7期
關鍵詞:差值腺瘤腺癌

張硯滿,張思琦,張青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 1.醫學影像科,2.病理科,江蘇 南通 226001)

胸腺瘤是成人前縱隔較為常見的腫瘤,占所有胸腺上皮腫瘤的80%左右,通常生長緩慢,早期無明顯癥狀,但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胸痛、氣促、咳嗽、聲音嘶啞、乏力等癥狀,少數患者可能出現惡液質和發熱等非特異性表現[1-2]。我國胸腺上皮腫瘤發病率略高于歐美國家[3]。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將胸腺瘤分為A型、AB型、B1型、B2型、B3型、胸腺癌[4]。依據臨床預后情況通常將A、AB、B1型納入低危胸腺瘤,B2、B3型納入高危胸腺瘤[5]。手術切除是低危胸腺瘤的主要治療方式,而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則需要額外輔助放化療等以降低復發風險[6-7]。術前安全、準確地診斷胸腺瘤病情,可指導臨床制訂個體化精準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增強計算機斷層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具有高空間及時間分辨率,成像方便迅速,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推薦增強CT作為胸腺瘤的首選檢查方法[8]。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軟組織分辨率、空間分辨率高,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MRI-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I-DWI)可全方位反映腫瘤血流動力學過程及新生血管生物學特性,可增加檢測腫瘤風險等級的準確性,目前已被用于胸腺瘤的評估[9]。目前已有增強CT、MRI診斷胸腺瘤的報道,但既往報道多集中于CT、MRI影像學特征[10-11],缺乏大量客觀定量特征指標的報道,也鮮有客觀定量指標對胸腺瘤危險性診斷效果的有關報道。鑒于此,本研究著重分析增強CT、MRI-DWI定量值在胸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期為臨床準確地評估胸腺瘤病情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經病理診斷確診的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204例。其中,低危胸腺瘤組患者98例,高危胸腺瘤組患者62例,胸腺癌組患者44例。納入標準:①經病理確診,且可查閱到完整的病理資料;②術前接受增強CT及MRI-DWI檢查;③術前未接受任何形式治療;④年齡> 18歲;⑤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伴其他部位腫瘤、有傳染性疾病、過敏體質;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③伴檢查禁忌證;④存在醫患溝通障礙;⑤有吸毒史、藥物濫用史、胸腔手術史;⑥哺乳或妊娠者;⑦圖像存在運動及金屬等偽影;⑧伴其他胸腺疾病和肺部疾??;⑨接受放射、化學治療者。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3組性別構成、年齡、體質量指數、高血壓占比、糖尿病占比、高脂血癥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增強CT檢查 采用西門子雙源炫速128排CT(德國西門子公司)掃描,行常規平掃和雙期增強掃描,掃描范圍自肺尖至肺底,參數設置:管電壓120~140 kV,管電流600 mA,準直器寬度0.625 mm,層厚0.625 mm,重建層間隔0.625 mm。高壓注射器在肘前靜脈以3 mL/s速度注入對比劑碘佛醇(規格:350 mgI/mL),劑量1 mL/kg,注射后30 s及65 s進行動、靜脈期掃描。增強動脈期、靜脈期病灶最大層面薄層圖像上沿病灶輪廓勾畫感興趣區,使用圖像處理軟件處理。由兩位從業十年以上的主治醫師盲法分析患者增強CT影像學資料,意見不一致時經討論達成統一,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進行診斷分析,包括:形狀(規則形/不規則形)、位置(中央/右側/左側)、邊界(清楚/不清楚)、鈣化、壞死、強化方式(均勻強化/不均勻強化)、脂肪浸潤、淋巴結腫大、腫瘤大小、最大增強CT值(將橫軸位圖像病灶面積最大處作為感興趣區,連續3個層面平均值為最終值,選取強化程度最大的一期測量值為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CT增強值-平掃值,連續3個層面差值的平均值)。

1.2.2 MRI-DWI檢查 患者取仰臥位,采用超導核磁共振掃描儀(德國Siemens公司MAGNETOM Vida 3.0型)及18通道相控陣柔軟線圈掃描。脈沖序列,橫軸位SE T1WI:重復時間(repeat time, RT)10 ms,回波時間(echo time, ET)2 ms;TSE T2WI:RT 1 600 ms,ET 75 ms;T2WI脂肪抑制序列:RT 2 000 ms,ET 76 ms,層厚4 mm,層間距1 mm,激勵3次,視野為350 mm×350 mm,矩陣256×512。冠狀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RT 915 ms,ET 80 ms,層厚5 mm,層間距1 mm,激勵3次。所有患者MRI檢查圖像均傳送至工作站,由兩位從業八年以上的放射科醫師獨立盲法閱片、分析。在病變區域勾畫感興趣區,在病灶直徑最大層面上相應的表觀擴散系數(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圖上勾畫,感興趣區盡量選取相同位置,避開壞死區、囊變區與偽影區。包括:形態(規則形/不規則形)、位置(中央/右側/左側)、邊界(清楚/不清楚)、信號(均勻/不均勻)、強化方式(均勻強化/不均勻強化)、強化程度(輕中度強化/明顯強化)、脂肪浸潤、淋巴結腫大、腫瘤大小、b =800 s/mm2時ADC值。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做t檢驗或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構成比或率(%)表示,比較做χ2檢驗;繪制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線。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增強CT情況

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胸腺癌組的形狀構成、位置構成、鈣化占比、壞死占比、強化方式構成、脂肪浸潤占比、淋巴結腫大占比、腫瘤大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胸腺癌組的邊界構成、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胸腺癌組邊界不清楚構成比高于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P<0.05),高危胸腺瘤組邊界不清楚構成比高于低危胸腺瘤組(P<0.05);胸腺癌組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均低于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P<0.05),高危胸腺瘤組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低于低危胸腺瘤組(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增強CT影像特征的比較

2.2 3組患者MRI-DWI檢查情況

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胸腺癌組的形狀構成、位置構成、信號構成、強化方式構成、脂肪浸潤占比、淋巴結腫大占比、腫瘤大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胸腺癌組的邊界構成、ADC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胸腺癌組邊界不清楚構成比高于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P<0.05),高危胸腺瘤組邊界不清楚構成比高于低危胸腺瘤組(P<0.05);胸腺癌組ADC值低于低危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P<0.05),高危胸腺瘤組ADC值低于低危胸腺瘤組(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MRI-DWI檢查情況的比較

2.3 增強CT聯合MRI-DWI診斷胸腺癌的價值

在胸腺瘤及胸腺癌患者中,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及三者聯合診斷胸腺癌的敏感性分別為68.19%(95% CI:0.451,0.853)、72.73%(95% CI:0.496,0.884)、77.27%(95% CI:0.542,0.913)、81.82%(95% CI:0.590,0.940),特異性分別為71.25%(95% CI:0.599,0.806)、77.50%(95% CI:0.665,0.858)、76.25%(95% CI:0.652,0.848)、92.50%(95% CI:0.838,0.969),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11(95% CI:0.604,0.817)、0.702(95% CI:0.594,0.810)、0.703(95% CI:0.586,0.821)、0.892(95% CI:0.824,0.960)。見表4和圖1。

圖1 增強CT聯合MRI-DWI診斷胸腺癌的ROC曲線

表4 增強CT聯合MRI-DWI診斷胸腺癌的價值分析

2.4 增強CT聯合MRI-DWI診斷高危胸腺瘤的價值

在胸腺瘤患者中,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及三者聯合診斷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分別為67.74%(95% CI:0.485,0.827)、70.97%(95% CI:0.518,0.851)、74.19%(95% CI:0.551,0.875)、83.87%(95% CI:0.655,0.939),特異性分別為79.59%(95% CI:0.652,0.893)、73.47%(95% CI:0.587,0.846)、71.43%(95% CI:0.565,0.830)、85.71%(95% CI:0.721,0.936),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709(95% CI:0.603,0.816)、0.701(95% CI:0.588,0.814)、0.722(95% CI:0.608,0.836)、0.900(95% CI:0.835,0.965)。見圖2和表5。

圖2 增強CT聯合MRI-DWI診斷高危胸腺瘤的ROC曲線

表5 增強CT聯合MRI-DWI診斷高危胸腺瘤的價值分析

3 討論

胸腺瘤占所有成人腫瘤的1%~5%,通常發生在中年或老年人群中,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12]。目前尚不清楚胸腺瘤的具體病因,但部分研究表明其與某些基因的變異、自身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13]。胸腺瘤的診斷通常需要通過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組織學和免疫組化檢查等多種方法進行綜合評估,治療前多根據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增強CT是胸腺瘤治療前的首選檢查手段,其能夠精準顯示出胸腺腫瘤大小、位置、形態、密度、強化程度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目前已有學者根據增強CT影像學特征評估胸腺瘤危險度的報道[14],但CT、MRI影像學特征評估胸腺瘤患者病情均需要后期復雜繁瑣地分析處理,且缺乏特異性。近年來,MRI技術已在胸腺瘤診斷中廣泛應用,相比其他影像學檢查,其軟組織分辨率更高,可以更加詳細地觀察胸腺瘤組織內部結構和血流情況[15]。本研究顯示低危胸腺瘤、高危胸腺瘤、胸腺癌患者在增強CT、MRI-DWI影像學征象方面,邊界不清是其主要表現特征,由于不同胸腺瘤病情患者增強CT、MRI-DWI特異性征象較為缺乏,因此探索出增強CT、MRI-DWI定量指標輔助診斷胸腺瘤病情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顯示,胸腺癌組的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均低于胸腺瘤組,高危胸腺瘤組的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均低于低危胸腺瘤組,這與既往學者關于不同胸腺瘤危險度的CT強化程度研究結果一致[16-17],提示胸腺瘤患者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與其病情關系密切,隨著病情嚴重程度增加,其值呈下降趨勢。CT值是臨床工作中較為容易得到的定量參數,有執行速度快、可用性廣、客觀等特點,增強后CT值、平掃和增強后CT值之間的差值是量化病變強化程度的常用的定量指標,能夠反映病變區域血供情況。章婷婷等[18]研究顯示,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是胸腺瘤危險度的獨立預測因子。金晶等[19]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發現,低危胸腺瘤患者的CT強化幅度比高危胸腺瘤患者、胸腺癌患者高,強化趨勢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隨著腫瘤進展,血管內皮完整性損傷及血管生長更明顯,CT增強程度能夠反映血供、血管內皮完整性,故胸腺瘤患者的CT增強程度能反映其病情進展。本研究結果顯示,低危胸腺瘤患者CT強化程度高于高危胸腺瘤患者,這與上述理論不一致,筆者認為與以下原因有關:A型胸腺瘤細胞多表呈現梭形或紡錘形,AB型胸腺瘤一般由梭形上皮細胞及淋巴細胞混合組成,A型、AB型的梭形細胞多排列為血管外皮瘤樣或微囊樣,這是低危胸腺瘤組的最大增強值、增強前后最大差值高于高危胸腺瘤組的重要原因之一[20]。

DWI是MRI功能成像技術之一,MRI-DWI是目前唯一能夠呈現細胞膜完整性信息、活體組織中水分子擴散運動的無創性影像學檢查技術,可以明顯反映出不同介質中水分子運動差異,可通過定量分析ADC值評估活體組織中水分子微觀運動情況。胸腺癌等惡性腫瘤細胞生長、繁殖活躍,侵襲性強,腫瘤細胞生長增殖速度較快致使惡性腫瘤細胞呈現高密度,腫瘤細胞內部水分子運動受限,擴散作用不明顯,使DWI采集信號強度改變,與胸腺瘤病變相比ADC值明顯降低。張正平等[21]研究指出,ADC值在低危胸腺瘤、高危胸腺瘤、胸腺癌組間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胸腺癌患者擴散明顯受限,ADC值較小。THUY等[22]研究指出,在低危胸腺瘤、高危胸腺瘤、胸腺癌患者中,低危胸腺瘤組ADC值最高,胸腺癌患者ADC值最低。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ADC值三者聯合診斷胸腺癌、高危胸腺瘤的敏感性、特異性、曲線下面積均最高,說明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聯合ADC值診斷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效能良好,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最大增強CT值、增強前后CT最大差值聯合ADC值輔助診斷高危胸腺瘤及胸腺癌效能良好。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選擇樣本量有限,且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后期仍需增加樣本量進行多中心研究來深入分析增強CT、MRI-DWI定量指標在胸腺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也會將新的MRI技術對胸腺瘤定性及分級作為研究重點。

猜你喜歡
差值腺瘤腺癌
差值法巧求剛體轉動慣量
后腎腺瘤影像及病理對照分析
益肺解毒方聯合順鉑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的影響
枳殼及其炮制品色差值與化學成分的相關性
HIF-1a和VEGF-A在宮頸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姜兆俊治療甲狀腺腺瘤經驗
胸腺瘤放射治療研究進展
GSNO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的作用
基于區域最大值與平均值差值的動態背光調整
老年胃腺癌中FOXO3a、PTEN和E-cadherin表達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