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養育下母親親職壓力對特殊兒童發展影響研究

2024-04-25 05:06劉蘭岳露露
當代家庭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兒童發展特殊兒童母親

劉蘭 岳露露

摘 要:親職壓力是指在照料特殊兒童過程中產生的壓力體驗,與特殊兒童生活質量密切相關。通過梳理文獻,訪談特殊兒童家庭,了解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下,母親親職壓力現狀及其對特殊兒童發展的影響研究。研究發現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中大多數母親作為主要養育者,承擔較多的康復和教育職責,父親參與較少,主要承擔養育中的經濟費用。此外,母親親職感受對特殊兒童自身發展有著較大影響,主要體現在康復和教育上,對特殊兒童的行為、情緒等發展都產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母親;親職壓力;兒童發展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2-0016-03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師范生融合教育素養的培養路徑探析》(項目編號:2021sja2186)的成果。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社會各界對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問題較為關注。特殊兒童指的是在心理、生理方面與普通兒童有著明顯不同的特殊群體,主要包括智力發育異常兒童、聽障兒童、視障兒童、語言障礙、情緒障礙等生理或心理發展方面存在障礙以及身體病弱、多種殘疾的兒童[1]。在接受系統的教育之前,家庭在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相比普通家庭,特殊兒童家庭承擔較大的教育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共同養育及其分工對特殊兒童影響重大,但在傳統家庭中,往往母親承擔了大部分責任。因此,本研究擬從共同養育視角出發,探究特殊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以及對兒童發展的影響,探索可行的應對策略,為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實現健康化提供思路。

一、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在宿遷市某康復機構進行康復的家庭,共47家,其中剔除父母離婚、祖輩全權代替撫養的15家,最終符合研究選題的家庭共32家,其中包括祖輩輔助養育的家庭。目標家庭中,母親年齡范圍從23-44周歲,母親學歷層次從高中到碩士,特殊兒童年齡3-14歲,安置方式包括隨班就讀、半日隨班就讀、特殊學校、康復機構隨班就讀。

(二)研究方法

在選取研究對象后,采用半結構式訪談。訪談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訪談,其中包括特殊兒童鑒定、家庭構成等;第二部分包括三項內容,分別是家庭分工現狀、共同養育中母親親職壓力來源、壓力體驗對兒童生活、教育及康復所帶來的影響。研究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線上團體訪談,共開展4次,每次參與人數8人,共收集4次線上團體訪談錄音,平均時長在1.6小時,每次團隊訪談人員選擇依據時間便利。在初步整理材料后,開始第二階段的線下訪談,共收集錄音24份,合計兩個階段共收集錄音片段28份。針對收集的28份錄音材料,進行編碼,并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共同養育的現狀

家庭共同養育的概念在最初與現代有所不同,經過了家庭系統理論的發展以及補充后,家庭共同養育的概念才得到具體的確立。家庭共同養育中夫妻是最為核心的參與者,但是此概念不同于夫妻之前的其他關系,如經濟關系、浪漫關系、責任關系等,共同養育關系的確立范圍是夫妻在孩子成長期間在養育方面的決策、合作等行為[2]。無論是在特殊兒童的家庭,還是普通兒童的家庭當中,都存在很多子系統,包括母親、父親養育角色、婚姻關系以及兒童自身等,共同養育的概念能將這些子系統串聯在一起,并令他們在共同養育這個概念中產生有效鏈接。共同養育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積極的共同養育指的是養育雙方尊重彼此、通力合作,并且尊重對方在養育過程中的付出等;而消極的共同養育則是在養育過程中產生矛盾與沖突,一方反駁另一方的付出等[3]。

在家庭系統中,共同養育關系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整個系統中的核心分支。家庭養育行為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并受到這三種因素的影響,分別是養育者的個體差異、兒童本身的特征以及家庭背景。在家庭背景的影響中,父母的學歷高低、從事職業狀況以及家庭的經濟實力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若是家庭背景當中這些因素都出現了問題,將會加劇夫妻之間的沖突與矛盾,為家庭教育帶來不確定性。共同養育的質量與父母學歷高低有著重要關系,高學歷的父母在共同教育方面明顯更和諧,可以獲得更多支持性的共同養育支持性。共同養育過程因家庭而具有較大的差異,主要是每個家庭的共同養育角色的個性化具有較大差別,包括心理、思想、行為等,這些都是影響共同養育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特殊兒童家庭的共同養育過程,總體呈現“媽媽主導、父親參與,祖輩輔助”的合作模式。母親、父親在共同養育中分工各有不同,從時間付出上,母親付出較多,且參與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康復和陪伴;父親在共同養育中更多承擔的是經濟角色,給孩子提供教育費和生活費;在有祖輩參與的過程中,祖輩主要承擔幼兒的生活照顧,包括接送、做飯、做家務等活動。

(二)共同養育中母親親職壓力

對于大部分成為父母的人而言,他們都認為養育孩子是令人心情愉悅的。然而在現實中,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是他們所有社會角色里難度最高的,是對父母全方位能力的一種考驗[4]。成為母親或是成為父親都是一項具備責任感且要長期進行的“特殊工作”,對父母的“工作能力”有較高的標準,而這些高標準也為養育者帶來不同程度的親職壓力。

在共同養育過程中,母親始終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養育中所產生的一切,包括矛盾、沖突、消耗、支持、理解、合作等,都對母親這個養育主體產生較大的影響。從宏觀角度而言,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過程中,母親由于女性視角以及情緒敏感度較高的原因,更偏重于對孩子疾病所帶來的消極感受上,例如委屈、尷尬、埋怨、無助、擔心等,這些消極情緒為母親角色增添了更大的親職壓力,包括情感依賴、限制、自責與責備。

在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過程當中,母親角色感受到的親職壓力主要源自兩個方面。第一是父親角色參與較少,母親在長期的照料和獨自面對特殊兒童時,會產生一個人承擔一切的感覺。受訪結果中,多位母親提到“沒有人幫忙”“沒有人理解”等詞語,整體感受是缺乏社會支持,孤軍奮戰。第二是共同養育背景下祖輩的參與,一方面確實減輕母親的照料壓力,但因為文化、背景、學歷層次不同,導致母親與祖輩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產生分歧。這些爭論和分歧會影響母親角色的心理狀態,進而增加親職壓力。部分受訪者表示,自己既依賴祖輩照料所帶來的喘息時間,和祖輩的矛盾又不可調和,很容易陷入“兩難”境地。同時在訪談材料分析發現,母親對不同祖輩照料也會有不同的情緒壓力,例如受訪者中有4組家庭,孩子是由外祖母照顧的,在此情況下,母親除了有兩難情緒,還會產生愧疚,這種愧疚也無形中會影響夫妻共同養育及家庭分工任務的推諉;而祖父母的照顧,讓母親感受到更多的隔離,也就是當出現矛盾時,父親與祖輩站在同一戰線加劇母親的家庭隔離感。

(三)親職壓力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從成長的角度而言,兒童的發展并非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動態過程,發展內容相對較多,且不同發展內容之間也要產生一定的聯系,這樣才能更好促進兒童成長發育。本研究在進行兒童發展方面的探究敘述以及結論時,會偏向于情緒與行為這兩種因素,因為它們在兒童發展當中具備一定的代表性,尤其是對于一些患有孤獨癥、智力發育遲緩的特殊兒童,他們的情緒和行為也是一種量化家庭共同養育以及自身發展重要的衡量標準,更是養育者需要關注的焦點。兒童的情緒與行為的具體發展內容,便是兒童在與父母、他人、親人相處過程當中感受到、透露出的情緒以及做出的相應行為,還包括與同齡人之間相處時形成的安全穩定的互動關系,但是特殊兒童的情緒和行為會出現一些偏差。例如,智力發育遲緩的兒童不善于與人互動,甚至有畏懼心理;孤獨癥兒童無法準確識別情緒,對情緒沒有足夠的敏感程度。而正是這些特殊之處,導致特殊兒童在身心發展方面受到影響,為家庭共同養育帶來負擔。

從教育角度而言,親職壓力能影響兒童的發展。親職壓力的產生起源是在兒童本身上,通過兒童傳遞到家庭共同養育的父母雙方身上,而后經過父母養育者雙方的發酵,最終再度回到兒童身上的過程。兒童大量的內、外在行為以及心理顯露,能對親職壓力進行持續影響。在養育過程當中,如果母親感受到較大的親職壓力,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兒童發展,產生一些有問題的情緒與行為,進而再度加劇親職壓力。

從大量的家庭動態養育訪談過程中可以得知,共同養育在家庭教育當中占據著非常核心的地位,對特殊兒童的家庭來說更是如此。共同養育對兒童的情緒、行為以及思想產生重大影響。共同養育背景下,父母角色、父母在家庭中的分工對兒童發展產生不同的作用。結合以往研究,可以看到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的總體質量關鍵點在母親的養育方式上,母親的心理狀態對兒童發展的最終結果進行預測與判定,母親的情緒與兒童的情緒密切相關。從現有的文獻與研究而言,共同養育、親職壓力與兒童發展之間擁有潛在的聯系。整理訪談資料發現,母親自我覺察某個階段出現過度焦慮,那同樣的情緒也會在特殊兒童身上有所體現。比如說,相比以往更容易出現飲食障礙、睡眠障礙,或直觀表現在負面情緒或攻擊行為的增加。同時,共同養育的質量對母親的感受有較大的影響,一旦特殊兒童的表現變差,母親的壓力也會增加,再反過來作用于孩子,形成惡性循環。訪談時當被問到“怎么樣的家庭適合特殊兒童,什么樣情況下特殊兒童成長得更好”,所有家長都一致認為共同養育對兒童發展起決定性因素,特殊兒童發展的成果與母親親職壓力之間具備高度相關性。

三、討論與建議

第一,共同養育系統由多個人物角色構成,包括父母、孩子以及祖輩,位于這個系統當中的每個角色都會受到共同養育過程的影響[5]。共同養育之間的聯系、關系以及共同養育的動態過程,都能影響兒童的成長發展。在部分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中,尤其是當祖輩參與共同養育過程后,共同養育體系下,母親的親職壓力及需求來源于三個方面:孩子疾病的康復方面、孩子的情緒穩定方面、自身能力培養方面。共同養育體系下,各方協調一致,往往形成聚力,會推動兒童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提高;但出現分歧時,尤其是父親與母親之間,極容易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產生不一致的想法,對兒童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在兒童康復效果方面,具有消極作用。因此,要正確引導家長掌握專業的康復知識,母親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盡可能爭取父親的加入,并形成內部一致,在家庭中高效實施專業康復干預。

第二,在壓力來源上,除了家庭成員所帶來的壓力之外,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家長面臨的康復需求、所需支持服務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失與不足,需要借助多方力量,搭建多樣化的康復,滿足特殊兒童家長需求,尤其是系統專業的康復知識與技術支持。根據訪談中家長提到接受過相應培訓,但是次數較少,不足以支撐家庭康復的進行,因此在當下,社會在為特殊兒童母親提供培訓的同時,盡可能增加頻次,形成有效的家庭支持力量,為特殊兒童營造提供更穩定、更專業的家庭康復氛圍。

綜上所述,在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育中,母親承受了較強的親職壓力,從而也讓共同養育的過程質量不理想。為提高特殊兒童的康復效果與能力發展,需要多方協同,共同為母親減壓,促使家庭康復消極效果向積極效果的轉化。

(責任編輯:劉婷婷)

參考文獻

[1]劉怡婷,范潔瓊,陳斌斌.婚姻質量對父母協同養育的影響:基于共同命運模型的跨層中介分析[J].心理學報,2022,54(10):1216-1233.

[2]李偉,顧正薇,李秀玲.特殊兒童父母社會支持與心理彈性的關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9):9-16.

[3]王艷.個案工作介入城鎮低收入家庭母親親職壓力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22.

[4]張靜竹,郭菲,陳祉妍.共同養育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父親教養投入的調節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2,30(03):635-639.

[5]田波瓊,申仁洪,曾樹蘭,姚靜.學前特殊兒童家庭積極貢獻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1,35(11):118-128.

猜你喜歡
兒童發展特殊兒童母親
幼兒園環境與幼兒教育發展的重要性之我見
淺析特殊兒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決對策
西安市特殊兒童教育權法律問題研究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給母親的信
我國兒童戶外游戲發展現狀及國外經驗的啟示
基于Android平臺的執行功能評測系統設計
悲慘世界
送給母親的貼心好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