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風險及防范措施

2024-04-25 04:29黎春燕
中國集體經濟 2024年12期
關鍵詞: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

黎春燕

摘要:在國家密集出臺多項監管政策與法律制度后,互聯網金融市場得以規范運行,但是風險仍然存在,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管與防范不容忽視。目前來看,法律風險、信用風險、技術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是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運營中比較常見并且危害較為嚴重的幾類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不僅損害了互聯網金融平臺和金融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會影響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诖?,文章提出了完善法律體系與監管機制,加強個人征信管理與互聯網金融機構信用管理,以及做好網絡安全防護、加強期限錯配管理等建議,為提升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控水平帶來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風險準備金

根據央行發布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健全金融穩定長效機制》,要持續推動構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差異化競爭的金融機構體系,不斷健全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預警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ヂ摼W金融的蓬勃發展對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與效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與擴大就業,以及深化金融體系改革等產生了積極影響。與此同時,由于法律法規不成熟、監管落實不到位,以及信用體系不完善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導致互聯網金融平臺在運營和發展中面臨法律風險、技術風險、流動性風險,不僅損害了用戶的權益、影響了平臺自身的發展,而且對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也產生不良影響?;诖?,對互聯網金融應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減小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并減輕其危害后果,有助于更好發揮互聯網金融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

(一)法律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律法規的約束和保障,由于行業發展的迅速性和法律法規建設的滯后性,使得互聯網金融面臨法律風險。例如,現階段還未出臺面向互聯網金融參與主體的資質審查制度,導致準入門檻較低,容易引發惡性競爭。以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例,正常情況下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于“沉淀資金”只能行使托管職能,而不得挪作他用。由于缺少法律約束,加上沉淀資金規模的增加,使得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開始利用沉淀資金進行投資獲利。一旦投資失敗造成資金損失,將會損害平臺用戶的利益并影響平臺的商業信譽,進而引發互聯網金融風險。除此之外,像P2P貸款詐騙、眾籌模式非法集資等,也都是現有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督監管不到位導致的。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公司會利用現行法律在業務范圍界定不清、信息保護力度不夠等方面存在的缺陷進行非法盈利。從短期來看,將會損害用戶以及其他從業機構的合法權益;從長期來看將會擾亂互聯網金融市場的正常秩序,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信用風險

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買賣雙方面對面完成交易,信用風險相對較小。而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買賣雙方基于第三方交易平臺或者門戶網站進行交易。由于交易形式是虛擬的,信用因素就成為決定交易能否成功的關鍵。在監管體系不成熟和經濟利益驅使下,買方、賣方、第三方交易平臺都有可能出現失信行為,進而引起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例如,在P2P網絡貸款中,交易雙方的信息不透明,使用虛假身份進行交易的情況時有發生。以2015年的“e租寶”非法集資案件為例,P2P網貸平臺虛設投資項目、提供虛假融資借款信息,以年化收益率60%的高額回報作為誘餌,吸引平臺用戶投資。短期內吸收資金超過500億元,投資者將近100萬人。截至案件告破,仍然有350億元資金未實現兌付。除此之外,互聯網金融平臺保存了大量的客戶信息,在利益驅動下容易發生出售用戶財產信息、交易信息的情況,由此產生了個人信息濫用風險。信用是互聯網金融交易的基礎,當信用風險不斷擴大,除了讓參與主體的利益受損外,也將導致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崩潰。

(三)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是建立在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上的,由于互聯網本身的開放性以及現有安全機制的脆弱性,使得互聯網金融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技術風險。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其一是支付技術風險。支付技術的創新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重要支撐,特別是移動支付、云閃付的普及,讓無現金、無實卡交易成為可能,提升了互聯網金融遠程支付的便利。當然,在享受支付技術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支付風險也逐漸引起各方的關注。黑客通過攻擊互聯網金融平臺,竊取或篡改交易數據,假冒賣方身份向買方提供偽造的支付賬單,達到騙取買方資金的目的;其二是數據安全風險。除了互聯網金融平臺主動出售用戶隱私信息外,平臺數據庫遭到黑客攻擊后,通過盜用權限等方式也有可能造成數據的泄露和篡改,嚴重損害用戶的權益和隱私。有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數據安全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未能做好重要數據的容災備份,也會面臨數據丟失風險。即便是采取了一定的數據安全措施,由于技術落后、手段單一,實際取得的風險防控效果并不理想,這也成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其三是技術故障。這種風險源自互聯網金融平臺所依賴的高度復雜的技術設備和系統?;ヂ摼W金融平臺運營依賴于數據傳輸、存儲和處理等復雜的技術流程,因此,即便是微小的技術故障也可能對整個系統造成巨大的破壞,技術故障可能導致交易中斷。用戶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投資、借貸、支付等金融活動時,如果系統出現故障,交易將無法正常進行,用戶可能面臨資金無法到賬或交易中斷的風險,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損失大量資金。此外,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處理大量的用戶數據,包括個人信息、財務數據等。如果發生技術故障導致數據丟失,不僅會損害用戶的隱私權,還可能對平臺的運營產生不利影響?;ヂ摼W金融平臺通常需要保持高度的可用性,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如果系統頻繁出現技術故障或崩潰,用戶和投資者對平臺的信任將大幅度下降,可能導致資金外流和品牌聲譽受損。

(四)流動性風險

在互聯網金融風險中,流動性風險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這是由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特性決定的。金融機構在運營過程中,由于業務調整或者是匯率變化等原因,容易出現流動資金短缺現象。如果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可以選擇同業拆借資金的方式解決流動資金的暫時性短缺問題;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機構則無法選擇這一途徑獲得流動性補給,如果沒有其他途徑獲得資金,資金無法順利周轉,就會引發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在眾籌平臺和P2P網絡貸款平臺中比較普遍,這主要源于這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在資金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及對市場風險的辨識和防范能力不足。這些平臺通常存在期限錯配問題,即借款的期限與出借者的期望不一致。當出借者突然要求提前贖回投資,而平臺無法及時回收到期的借款資金時,就會出現資金缺口,影響平臺的資金流動性。此外,一些互聯網金融平臺存在資金挪用行為,將出借者的資金用于其他用途(如進行高風險投資)。這種行為可能導致平臺無法按時償還出借者的本金和利息,從而加劇流動性風險。市場沖擊也可能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流動性造成威脅。市場波動或外部沖擊事件可能導致出借者集中提現,平臺需要迅速籌集大量資金來滿足這些提現需求,如果資金準備不足,就容易陷入流動性危機。另外,由于互聯網金融平臺高度依賴支付系統,當平臺用戶數量過多、交易過于頻繁時,可能會導致支付系統出現癱瘓等故障。如果故障時間較長,也會對正常的資金流動產生不良影響。流動性風險一旦產生,將會打擊平臺用戶的信心,輕則出現交易量減少,嚴重情況下還會導致大量用戶提現,進一步加劇了流動性危機。

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1. 完善層次分明的法律體系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給現有的金融法律體系帶來了挑戰,要結合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運營模式制定與之配套的法律法規,才能發揮法律制度的約束和兜底作用,促使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規范化。例如,針對互聯網金融平臺信息披露不及時、不真實的問題,要盡快建立信息披露法律法規,利用法律的強制性讓互聯網金融平臺依法、及時、全面地披露信息,解決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引發的法律風險和信用風險,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要細化法律法規的條款,例如對于披露內容要作出明確說明,哪些信息應當予以披露,哪些信息涉及商業機密不適合進行披露,都應當在法律條文中作出說明。在此基礎上,對于那些違反法律法規、信息披露不到位甚至是存在信息欺詐的,應當由行政部門作出相應的處罰。這種處罰機制不僅有助于維護金融市場的秩序,還可以起到威懾作用,迫使互聯網金融平臺加強合規管理和信息披露,以免發生重大風險對投資者和市場造成傷害。通過嚴格的法律監管和相應的處罰,可以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誠信經營文化,促使其實現長期穩健發展,為投資者創造更加安全可靠的金融環境。

2. 構建合理有效的監管體系

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監管仍然存在諸多空白的現狀,要盡快構建合理有效的綜合型監管體系。首先,監管責任應該明確,不同領域應指定不同的監管主體。同時,其他部門可以作為協調機構參與,以便實現監管數據的開放共享,從而提升監管的實效性。其次,構建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管體系需要同時推進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補救三個方面的工作。監管應貫穿互聯網金融平臺運營的整個過程,旨在及早發現和解決潛在風險。這種全過程監管有助于確保風險的早期預警,減少潛在危害。最后,除了發揮綜合型監管體系的外部約束作用外,還需要行業從業者加強自律。在外部監管與行業內部規范建設的相互配合下,確?;ヂ摼W金融平臺能夠穩健運營,同時保障用戶和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二)信用風險的防范措施

1. 推進征信體系一體化建設

互聯網金融的違約風險、兌付風險與征信體系不完善有密切關系,由于失信違約的成本較低、處罰力度不夠,使得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頻發。從整體上看,隨著國家層面上推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為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建設創造了良好環境。但是在具體實踐中,仍然存在信用信息積累程度低、信息共享難度大等問題。當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已經逐漸成熟,推進新征信體系的一體化建設勢在必行。下一步,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信息共享模式,實現地方與地方之間、地方與中央之間的征信體系對接。這樣一來,互聯網金融平臺才能及時獲取更多、更完整的征信信息。在充分掌握金融消費者征信情況的基礎上,按照既有的信用評級標準確定金融消費者的征信等級,根據級別不同提供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從而幫助互聯網金融平臺預防信用風險、降低壞賬率。

2. 加強互聯網金融結構信用管理

防范信用風險,應當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同時進行征信體系建設。除了要做好金融消費者的信用評級外,金融監管部門也要收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信用數據。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互聯網金融平臺信用數據庫,并推行“黑白名單”制度。匯總信用數據并展開分析,當互聯網金融平臺存在違約、非法集資、流動性問題時,會自動降低其信用評分。當信用評分低到一定程度后,金融監管部門將其拉入黑名單,這對于預防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洗錢套現風險、資金沉淀風險,保障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保護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穩定有積極幫助。與此同時,對于信譽良好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則將其列入白名單,給予政策上的扶持,讓這些平臺在助力小微企業成長、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將信用管理與黑白名單制度相結合,鼓勵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注重信譽,共同營造守信的良好環境。

(三)技術風險的防范措施

1. 做好網絡安全防護

互聯網金融平臺要將提升網絡安全防護水平擺在關鍵位置,通過防范技術風險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行業組織機構相繼出臺了若干與金融行業信息安全、網絡防護有關的書面文件,例如2020年9月份央行發布了《金融數據安全 數據安全分級指南》(JR/T0197-202),其中對金融數據安全分級的原則、范圍以及定級要素、定級過程等作出了明確說明?;ヂ摼W金融平臺可以參考該文件,對自身的信息系統進行定級、備案,制定相應的安全策略,提升風險防控與安全管理水平。同時,還要在硬件和軟件層面上雙管齊下,構建立體化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在硬件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要嚴格權限管理,從源頭上解決越權操作帶來的風險;在軟件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要執行網絡安全協議、建立反釣魚機制,保證電子支付安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平臺應當與國內廠商合作,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絡信息系統。同時推廣使用漏洞掃描系統、入侵檢測系統,切實提高對黑客攻擊的抵御能力,讓互聯網金融平臺始終處于安全的網絡環境中。

2. 做好數據安全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數字資產的重要性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隨著互聯網金融平臺交易量的增加和資金池的擴大,數據安全管理水平成為決定互聯網金融平臺競爭與發展的核心因素。根據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技術風險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數據安全管理:首先是推行數據加密算法,將明文變為密文,保證數據的隱私性。目前常用的加密算法有SSL加密、DES加密、RSA加密等。以SSL加密為例,其目的是在瀏覽器與Web服務器之間構建加密數據通道,采用40位密鑰對待傳輸的數據進行加密,然后再進行傳輸。在數據正常接收以后,使用對應的密鑰進行解密。這樣一來,即便是數據傳輸過程中被第三方攔截、竊取,只要密鑰不被泄露,就能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從而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安全以及金融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其次是嚴格落實數據備份制度,使用服務器集群和異地熱備技術,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上每天更新的交易數據和客戶信息等,要分門別類地進行備份。同時,將原數據和備份數據異地存儲,切實提高數據安全。

3. 健全風險監測機制

互聯網金融風險具有多樣性、隱蔽性和傳染性,如果發現不及時、防控不到位,多種風險相互疊加很有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因此,對于互聯網金融風險要樹立“預防為主”的意識,一方面要立足于互聯網金融的特點,了解各類常見風險的發生規律、形成特點,在此基礎上制定應急預案,保證在風險發生以后第一時間啟動預案、加以控制,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另一方面,還要提高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監測、評估水平,實現對風險的準確預警?;ヂ摼W金融平臺要從治理結構、資產管理、市場形勢、業務內容等方面,對經營管理水平和潛在金融風險作出客觀的評估。同時,盡快建立健全層次清晰、指標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實現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常態化評估,讓風險狀況得以量化展示。根據風險評級,采取相應的風險應對措施,確保苗頭性風險得到順利解決。此外,互聯網金融平臺還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技術方面的優勢,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進行風險監測,對防控和消除因為資金挪用、交易系統缺陷等導致的風險也有顯著效果。

(四)流動性風險的防范措施

1. 提升內部控制水平

從流動性風險的成因上看,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期限錯配、資金挪用以及準備金不足等是引發流動性風險的常見原因。因此,提升內部控制水平,完善業務操作規程,是預防流動性風險的有效舉措?;ヂ摼W金融平臺可以嘗試以下措施加強內控:一是優化組織架構,設立專門的風控部門,同時完善內控制度,實現對資金流向的動態化、全過程監管。尤其是在節假日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重大贖回節點上,容易出現短期大額贖回的情況,必須要做好實時監控并做好應急預案,避免出現大規模資金擠兌情況。二是做好信息披露,提高市場信息的透明度和對稱性。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金融消費者出于資產保護、資金保值的需要,一旦對市場前景不樂觀會立刻贖回資金,導致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流動性資金緊張。為穩定金融消費者的信心,互聯網金融平臺有必要做好信息公示,主動打破信息壁壘、破除信息藩籬,最大程度上避免短期大額贖回現象的發生。

2. 加強期限錯配管理

期限錯配可以讓互聯網金融平臺進一步提高資金利用率,無論是從平臺自身角度還是從整個社會角度來說都是利大于弊的,但是過度的期限錯配會導致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流動性風險加倍上升。針對這一風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控:首先是通過評級分類,分清輕重緩急。根據期限錯配產品的重要程度進行分級分類,優先處理時間緊迫、較為重要的產品;對于時間相對寬裕的產品,可以適當延后處理。保證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能力范圍之內,盡可能地滿足出借人的資金需求,防止出現出借人擠兌的情況,避免流動性風險的形成。其次是優化準備金制度,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遭遇流動性風險后,可以取出準備金以維持資金的流動性,提高對風險的抵抗能力?;ヂ摼W金融平臺應設立獨立賬戶并根據業務規模向賬戶中存入一定數額的風險準備金,同時定期開展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不斷調整準備金的額度,確保在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流動性風險后,賬戶內的準備金可以順利解決流動性危機。

三、結語

互聯網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健康發展,無論是對于金融市場的繁榮與改革,還是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如何防范技術性風險、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在明確風險發生規律與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上要加快推進配套的法律法規建設,通過強化法律約束、加大監管力度,讓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夠規范自身行為,從源頭上防止各類風險的發生;同時,互聯網金融平臺出于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也要提升內控水平,主動做好安全管理,健全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從管理、技術等方面消除風險。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發生,促進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端木令俊.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面臨的特殊風險及防范措施[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14):89-91.

[2]李雪.需求側視角下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研究[J].價值工程,2021(09):113-115.

[3]吳銀.互聯網銀行的運作模式,風險及防范措施——以前海微眾銀行為例[J].特區經濟,2021(10):30-33.

[4]周衍魯.“互聯網+金融”破解企業流動性風險的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18):63-65.

[5]劉敏,任鐘媛,周德才,等.基于混頻數據的互聯網金融風險測度及預測研究[J].管理學報,2022(12):1847-1854.

(作者單位:桂林旅游學院)

猜你喜歡
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互聯網金融
淺析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
收益率差異視角下我國股票流動性測度指標的比較研究
炒房當心“流動性風險”
我國貨幣市場基金流動性風險問題研究
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與管理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
京東商城電子商務信用風險防范策略
對企業管理中流動性問題的探討
個人信用風險評分的指標選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