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產業學院打通三鏈銜接通道

2024-04-25 07:31張敏陳濟愛李萍余煦明
在線學習 2024年3期
關鍵詞:產業學院產教融合

張敏 陳濟愛 李萍 余煦明

校企共建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探索測繪地理信息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有效銜接通道,探索了“貫通-融合”的培養思路,“五共協同、雙線并進”的培養模式,深化規范辦學、人才培養、師資培養等改革,將數字測繪產業學院打造成為產教融合基地,學生職業能力、教師“雙師”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關鍵詞 測繪技能人才培養 產業學院 產教融合

案例背景與關鍵問題

隨著產業的變革和技術的升級,測繪地理信息的跨界融合和泛在應用成為未來趨勢,以“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為表征的測繪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需求強勢增長。加快推動現代測繪地理信息職業教育改革,培養造就一批適應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是新時代賦予職業院校的任務和使命。新時期人才培養的基本矛盾是人才供給需求與培養產出質量不相適應的矛盾,目前的人才培養存在專業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不夠、人才技術技能培養與職業崗位綜合能力定位不銜接等問題。為推動學校人才供給鏈與產業人才需求鏈對接,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福建省產教融合型培育企業福建金創利信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

產業學院建設邏輯與行為模式

1.產業學院建設邏輯——貫通與融合

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關注職業教育的兩個屬性:一是從職業角度思考: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二是從教育角度思考:怎樣培養人、培養質量如何保障。因此,基于職業教育的四個基本問題,圍繞著“人”的發展,構建出“貫通-融合”模型,以指導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建設與發展。

(1)“貫通”:貫通產業—教育雙鏈是產業學院建設的底層邏輯

從職業屬性出發,以職業為紐帶,貫通產業-教育雙鏈是產業學院建設的底層邏輯。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充分研究測繪地理信息產業鏈上中下游的產業發展,解析職業崗位需求,回答職業教育的首要問題:“為誰培養、培養什么樣的人”。明確以職業為紐帶的貫通需求,在一系列教育行為中貫通銜接產業、企業、職業、崗位與學校、專業、教學、實踐之間的聯系,具體落實到產業發展與專業設置、行業技術與課程體系、職業標準與教學標準、生產管理與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對接,以解決教育鏈中怎樣培養人以及培養質量如何保障的問題。

(2)“融合”:融合校-企雙元主體是產業學院建設的基本思路

從教育屬性出發,以一系列職業教育活動為載體,融合校企雙元主體是產業學院建設的基本思路。職業教育所涉及的所有教育活動不僅關注學校、學習,同時也關注企業、職業,因此校企雙元主體的育人機制能夠為職業教育活動注入更多的企業要素、職業要素、崗位要素,使個體具備職業生涯發展所需的綜合能力。

2.產業學院行為模式——協同與發展

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基于“協同育人、共同發展”的理念,提出“五共協同、雙線并進”的產業學院行為模式。通過“共管理、共師資、共資源、共平臺、共考評”的協同工作模式,將產業學院打造成為產教融合基地,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局面。以“人”的培養為核心,明確兩條發展線:“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的學生能力發展線和“善教學、能科研、會服務”的教師能力發展線,通過“雙線并進”的發展模式,成就校企、師生共同成長的愿景,培養出適配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師資團隊。

產業學院建設內容與主要做法

以“貫通-融合”為指導思想,在“五共協同、雙線并進”的行為模式指揮下,開展以“融合”為主題的改革行動,打通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之間的通道,使人才培養能不斷適應測繪地理信息產業結構的調整變化,如圖所示。

1.標準化融合建設,規范管理教育行為

標準化建設是金創利數字測繪產業學院良好運行的根基,包含標準體系和管理體系。

(1)采用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制訂一系列規章制度確保教育鏈有條不紊地運行。

(2)以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容納、吸收職業分類標準、行業企業的生產標準、管理標準、質量標準,重新輸出相關教育教學標準,包括課程標準、實踐教學標準、實訓室建設標準、崗位實習標準、師資團隊建設標準等。

2.師資融合發展,促進教師能力提升

產業學院內建立人才雙向流動機制,一方面“引企入教”,遴選企業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進校任教,開啟聯合教學模式,由校企導師聯合共上一門課,帶動青年教師成長;另一方面“引教入企”,對接產業發展,設立教師企業實踐崗位,引入任務、課題、項目,開展聯合科研、聯合生產,促進教師“雙師”能力發展。

3.校企雙元融合,推動人才培養改革

(1)聯合構筑適應產業變革的“知識—能力—素質”三維教學體系

面向產業發展的三維實景中國、智慧與孿生城市建設等重大變革,提取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要求,以增設、更新、融入、整合等方式建構“四新”課程知識體系。

從職業領域崗位能力出發,建立“三級進階”綜合能力培養體系,實施“跨技能、跨課程、跨專業”的綜合實訓模式。

(2)聯合搭建一體化教學環境

推動資源環境建設,以知識、技能、職業素養三個核心要素為要點,按照最小知識技能粒度進行課程資源建設;厘清專業教學過程中的“三高三難”問題,遵循“以虛助實、虛實結合”原則,有針對性地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虛擬仿真實訓資源。

推動平臺環境建設,發揮企業技術優勢,共建互聯網+虛擬仿真的技能實訓平臺、跨終端的線下移動式實驗平臺,經整合擴容構建形成一體化教學平臺。

推動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開啟校企互助模式,共同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校外企業實踐基地,實現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培訓需求無縫銜接。

(3)聯合打造高效課堂

依據學生技能成長規律,分階段開展多樣化教學模式應用實踐。在技能學習階段,關注技能知識的領會與掌握,采用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建構知識技能體系。在技能形成階段,關注技能知識的加工與應用,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團隊合作、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技能應用階段,關注技能知識的整合與遷移,引入企業生產項目,采用項目參與式教學模式,培養綜合應用、分析的能力。

(4)聯合開展人才評價改革

建構測繪地理信息技能人員職業能力模型,校企按照職業—崗位—技能結構,梳理建設具有層次化特征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此作為人才評價標準。

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非標準化評價體系,指標設置分類多級,形成“過程+結果”的指標體系。

采用動態評價方式,通過指標權重浮動動態調整指標體系,逐步從關注任務過程表現向任務結果進行過渡,形成以學生技能成長為導向的進階式評價方式。

成果成效與推廣價值

1.育人成效顯著

(1)學生職業能力明顯提升。連續三年獲得福建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賽項一等獎,廣泛參與廈漳跨海大橋控制網復測、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岸線修測等17個項目,超80%學生獲測繪地理信息類相關能力證書。產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現狀滿意度和職業期待吻合度逐年提升,用人單位滿意度超95%。

(2)教師“雙師”能力提升。獲得全國信息化教學大賽一等獎,團隊75%專任教師獲各類省級競賽優秀指導教師,開發了1+X不動產數據采集與建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研制了3項經劉經南院士等專家組評審的職業能力標準,建設了15門省級課程,主參編9部教材,立項9個省部級以上課題,取得36項軟著

專利。

2.產教融合示范作用明顯

與金創利共同推動成立福建省測繪地理信息職業教育集團,培育福建金創利、廣州金創利為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推進4個省級基地建設,共同承擔“衛星應用助力數字福建創新發展人才建設責任”項目。產教成果豐碩,共研的測繪教學平臺獲評2022年福建省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測繪地理信息自主創新產品,推廣至全國270余所院校,并應用于100余個教育部產學協同項目、21個省級以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亮相“中國·福建—埃及數字教育云對接會”,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3.輻射推廣價值凸顯

成果形成典型經驗,被多家媒體報道,帶動福建省衛星應用技術中心等50家單位成立培養基地;相關成果多次在全國性會議等做主題分享,得到安徽交通、廣東工貿等40余所院校吸收借鑒。作為唯一一所職業院校,入選2020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實踐共同體。

猜你喜歡
產業學院產教融合
有關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產業學院推進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
高職院校產業學院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研究與實踐
關于高職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的思考
淺議物流管理專業的產教融合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產業學院
產業學院:一種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的高職辦學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