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首批留英生成就考

2024-04-25 13:36孟秀梅
蘭臺內外 2024年11期
關鍵詞:成就

孟秀梅

摘 要: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于1907年派出了第一批25名學生留學英國。通過校史檔案史料及各類地方志等相關材料,梳理了這批留英生所學專業、歸國時間以及歸國后所從事的行業等信息。這批留英生充實了山西大學校工科的教學力量,推動了近代山西的文化教育、工業生產及經營領域的發展。

關鍵詞: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留英生;成就

中圖分類號:G275 文獻標識碼:A

山西大學堂是我國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之一,1902年由山西巡撫岑春煊與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共同創辦。學校分中、西兩齋,中學專齋教授中國傳統經史之學,西學專齋則由李提摩太聘請外籍教授(英國人為主,也有少數美國人、瑞典人),同時聘請精通英語的華人擔任隨堂翻譯,在山西首開物理、化學、采礦、土木、法律、西洋史、世界史等課程?!爸腥A民國”成立后,山西大學堂改名為山西大學校,西學專齋發展為山西大學校工科。西學專齋開設的課程,為身處閉塞環境中的山西學子打開了新奇的視野,讓他們接觸到了之前未曾見聞的西方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為山西培養了一批近代新型知識分子。辦學十年間,西學專齋共畢業學生335人。本文關注的是西學專齋于1907年派赴英國留學的25名學生,包含23名官費生,2名自費生。這批留英生在學成歸國后,進入了山西文化教育、工業生產與經營等各個行業領域,成為所在專業領域的翹楚精英,他們運用留學所學專業知識,積極推動了山西近代教育、工業等相關領域的發展。本文擬利用檔案史料、地方志、科學技術志等各類文獻資料,著重對這批留英生在山西文化教育、工業生產與技術發展方面做出的貢獻和影響展開梳理,以求對首批留英生的社會貢獻形成一個清晰的圖景。

一、留英生基本情況

山西大學堂是太原理工大學和山西大學兩所高校的前身,對西學專齋留英學生的記載見于兩校的各類校史研究著作中。例如,在太原理工大學前身太原工業大學史料中提到,西學專齋“選派優秀學生到英國各大學深造,學習鐵路、采礦、機械等工程科目。第一批派出二十五人,其中兩人自費,于一九零七年三月出國”。在《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中也有如下記載:“山西大學還派出二十五名學生去英國學習鐵路建設和采礦工程。這當中有二十三人的留學經費全部是由省政府承擔的?!睆埨蜃珜懙摹渡轿鞔髮W堂西學專齋兩批留英生考》一文中,考證了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派出留英生的次數、人數等,呈現了學校兩次留英學生的名單及基本信息。

1907年3月,經過留學選拔考試,山西大學堂從畢業的甲、乙、丙三班中,選拔出23名成績優良的學生派赴英國學習。據《山西大學百年紀事(1902~2002)》,23名官費留英生名單如下:趙奇英、龐全晉、李建德、武盡杰、耿步蟾、張靜山、王憲、高時臻、楊長煜、趙廷雅、楊維翰、梁上棟、梁濟、馬駿、王夢齡、白象錦、鄭永錫、申湘、王錄勛、李蒙淑、鄭寶善、蘭錫魁、張增。另有兩名自費生李道在、李道行,與公費生同行。23名官費留英生均來自山西各區縣,出國時年齡最大的30歲,最小的17歲。由于留英生就讀學校、所學專業以及個人發展路徑不同,他們的歸國時間也各不相同,根據從各類地方志中收集到的信息,高時臻、梁上棟、馬駿、張增等4人于1911年歸國,龐全晉、白象錦、梁濟于1912年歸國,耿步蟾、王憲于1913年歸國,武盡杰、張靜山、王夢齡1914年歸國。

二、專業選擇

根據《山西大學歷任教員》《山西大學西學專齋留學英國同學錄》《山西大學預科一部二部同學錄》(1919年)《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兩批留英生考》等檔案資料,留英生們所學專業集中在采礦、冶金、機械、電學、土木、鐵路等專業。做出這樣專業選擇的原因,一是受西學專齋創辦人李提摩太英式教育理念的影響,西學專齋的教學本身就帶有明顯的英國教學模式的特點,“其設置的課程基本上是面向工業需要的,專業教育和實用科目的教學得到了極大的重視”,為他們留英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二是當時留學生們普遍懷著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志向,他們所學的專業正是當時山西乃至中國經濟發展亟須的。1907年,剛到英國的留英生之一李建德曾寫道:“待到英倫,眼見火車輪船來往如梭,工廠煙囪接踵林立,回想祖國,未免望洋興嘆,萬感交集……加之英倫三島,蔑視華人已成習慣,又未免觸目驚心,自己如啞巴吃黃連苦不可言?!绷硪晃涣粲⑸鷱堨o山1963年在回憶文章中寫道,因感“我國受外人欺侮日深,而清政府日益腐敗,國之存亡是個大問題”,認為“外人之強,恃有科學”,因而舍棄了個人所愛好的英文文學,轉而學習機械、礦科。張靜山這一想法在留英學生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學習采礦專業的人數較多,與當時山西的地域特點和社會背景有極大關系。山西礦產資源豐富,外國列強垂涎已久。1905年,山西地方當局將平定等地的煤鐵礦開采權出賣給英國福公司,激起了民眾強烈的憤怒,爭礦運動隨即爆發。山西大學堂學生振臂而起,他們罷課集會,游行示威,據理力爭,與山西地方當局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這場聲勢浩大的維權運動直到1908年才宣告勝利結束。留英生的出國時間正在1907年爭礦運動過程中。1907年7月,剛剛抵達倫敦的留英生們就舉行集會游行,抗議福公司掠奪山西礦產的惡劣行徑。而留學生學習采礦專業的人占多數,正是有感于國家財富被侵占、人民生計受威脅的切身之痛以及懷抱為山西礦產開采挖掘貢獻自己力量的意愿。

三、歸國后對山西各行業產生的影響

經過對25名留英生歸國后信息的檢索梳理,除部分留英生(武盡杰、趙廷雅、楊長煜、楊維翰、申湘、李蒙淑、趙奇英、李道在、李道行9人)生平事跡不詳,零星見于一些綜合性記載外,其余16人都檢索到了生平信息。留英生們回國后的職業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工業技術發展與生產運營等方面。

1.從事文化教育工作。(1)在母校任教。歸國初期,留英生中多人有過回母校山西大學校任教的經歷。首批留英生中先后聘任于山西大學校工科的有17人:王錄勛、王憲、龐全晉、武盡杰、耿步蟾、張靜山、高時臻、楊長煜、趙廷雅、楊維翰、王嘉瑞(王夢齡)、白象錦、鄭永錫、申湘、蘭錫魁、張增、李建德。當時的工科教員大部分是西齋的留英學生。根據《太原理工大學百年簡史》,王錄勛學成回國后,“應山西政府之聘,回省任山西大學校工科教授、工科學長”。王憲于“1917年到山西大學校任教授,1918年起任工科學長、工學院院長”。

從《山西大學西學專齋留學英國同學錄》《山西大學歷任教員》《國立山西大學預科(一部、二部)同學錄》《山西大學百年校史》等檔案史料中,可以查找到部分歸國留英生的執教科目:白象錦——測量學、采礦學和英文;張增——化學實驗、冶金學和英文;鄭永錫——電氣工學、英文、物理、化學、電磁學;武盡杰——測量實習;耿步蟾——冶金制造、冶金學、冶金計劃、試金學、礦山觀測契約及說明書;龐全晉——測量、物理等;張靜山——微積分、微分方程、機動學、應用力學、材料力學、熱機學、熱力學、英語正音、英文小說選讀等;趙廷雅——專門部計劃制圖;蘭錫魁——房屋構造、測量學;王夢齡——工科專門部實習。

其他人員教授科目不詳。從目前有限的資料中可以看出,他們運用在英國所學專業知識,在歸國初期及時擴充了山西大學校工科的師資隊伍,成為工科教學的中堅力量,為工科專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也為山西的工業發展培養和儲備了人才。

留英生中還產生了兩任山西大學校校長高時臻與王錄勛。高時臻于1912年5月至1916年5月、1916年8月至1918年8月兩次出任山西大學校校長。任校長期間,高時臻主持制定了《山西大學學則》,確立了學?!耙越淌诟呱顚W術,養成碩學閎才,應國家需要”的辦學宗旨。積極與政府相關部門磋商公派留學事宜,并與英國高校聯系,于1912年5月再次選派學生赴英留學。他在西學專齋基礎上開辦了工科,于1913年新開設土木工程學門、1915年開設機械工程學門、1916年開設采礦工程學門,1917年修建了教室、試驗室、展覽室等一應俱全的工科教學大樓,改善了學校的教學環境,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918年5月,山西大學校被劃入國立范圍,在當時僅有的7所國立大學中,被稱為國立第三大學。

王錄勛1913年起任工科學長,1918年至1937年擔任山西大學校校長,曾兼任交通部參事、山西建設廳廳長、山西公路總局工程師等職。王錄勛極具才能,他設計完成了山西省省級公路10多條、同蒲鐵路約450公里,籌建了山西臨汾面粉公司和電燈公司,是臨汾電力工業的奠基人。據《太原市志》記載,1918至1919年間,王錄勛還參加了汾河水源至黃河入口的全部勘察、測量工作,并著有《山西省汾河水域的勘測及水力資源》一書。

在17名留學生中,有的只是短暫執教,如王夢齡、白象錦、張增等,有的則畢生從事教職,如張靜山。張靜山1914年歸國后被聘為山西大學教授,日寇侵華太原淪陷后流落于上海、武漢等地,抗戰勝利后,返回山西大學任教。新中國成立后,繼續在山西大學工學院及其獨立建院后的太原工學院任教,后擔任機械工程學習主任、理學院院長。太原工學院院刊在1963年5月第53期上特別設立《張靜山教授教學生活五十年特刊》,對張靜山在學校50年的教學生涯展開了專門報道。

留英生返校任教,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1937年,山西大學共畢業各類學生5788人。山西的采礦、鋼鐵、機械、兵工等各類廠礦的廠長、工程師、技師以及鐵路、公路的修筑、測量、設計、管理、養護人員,多為山西大學工科及后期工學院的畢業生。

(2)發展地方教育。除應聘為山西大學校教師的,還有部分學生在山西各地自行創辦學校,或后期在其他各級各類學校任教。例如,龐全晉于1919年9月任省立商業專門學校教授,兼任第一師范及山西大學附中教員??箲饎倮笕涡陆{中學教員。據《右玉文化圖志》記載,梁濟于1919年獲準成立山西省立第七中學,并親授英語課,教學有方,深受贊譽。1912年,張增及幾位留英生倡導并獲準成立山西省立工業專門學校,張增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1914年該校并入山西大學校工科。他們在辦學方面做出的探索和努力,對山西教育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技術應用與生產經營。在山西近代工業發展史上,這批留英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一部分人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在全省各地廠礦擔任技術專家,對工業技術發展開展專業指導,還有一部分人不僅開展技術指導,還參與到各類廠礦的生產管理工作中,為山西近代采礦、鋼鐵、電力、交通、水利乃至兵工等行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資料記載,趙奇英、武盡杰、王憲、王夢齡、鄭永錫、李蒙淑、張增、白象錦、耿步蟾9人先后進入山西各大廠礦擔任負責人或技術人員,如鄭永錫曾任太原鋼鐵廠第一任廠長,李蒙淑任兵工廠廠長。

1917年,王夢齡被聘請為山西陸軍修械所技術員,修械所改為軍人工藝實習廠后,擔任技術主管,負責槍炮修理和制造,在既沒有圖紙也沒有實物的情況下,制造出了中國第一把手提機關槍。王夢齡致力于山西舊式工業的動力改造,先后為山西、內蒙古多地的發電、冶煉、紡織等幾十家工廠展開動力改造,是山西工業電氣化的主要推動者。

張增(后改名張華清)是西北煉鋼廠建廠初期的創辦人之一,在他的帶領下,煉鋼廠的煉鐵部依靠自身力量,成功建造了西北煉鋼廠40噸一號高爐、120噸二號高爐、3座熱風爐。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年近六旬的張增攜妻帶子,加入戰斗在太行山區的八路軍流動工作團,該團“是以山西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建設而組建的軍工企業,為八路軍開展敵后游擊戰提供武器裝備”,兵工廠生產的武器有力支援了抗日前線。1942年,在日軍對兵工廠的圍剿中,張增不幸犧牲。

白象錦在山西大學校任職幾年后,于1918年受聘于山西近代第一家大規模,也是資金實力最為雄厚的煤炭生產企業——山西省保晉礦物有限總公司,擔任大同保晉分公司副經理兼礦師,1925年至1937年出任保晉公司協理兼大同分公司經理。由于國內軍閥紛爭,保晉公司的生產經營陷于風雨飄搖之中。在這樣的狀況下,一方面,白象錦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籌建新式礦井,采用先進的開采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銳意改革,精簡機構,調整人員,使各廠礦生產逐漸步入正軌。在他的帶領下,保晉煤的產量獲得極大提升,銷售到北平、天津、廣州、香港和日本等國內外市場,使保晉公司進入了發展的巔峰。

四、綜述

時代變遷,許多留英生的生平事跡已無從查考,只能從部分資料中找到關于他們的只言片語。部分同學后期雖然離開學校,但他們對母校仍然飽含深情。1992年10月7日,王憲的女兒王春菁、王春葳在太原工業大學設立王憲夫婦女子獎學金基金會。1997年10月20日,武盡杰的子女武寶生、武惠增等在太原理工大學設立武盡杰、冀照明夫婦紀念獎學金。留英生回國后,或從教,或從商,或從政,或擔任技術人員,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們都不同程度地對山西各項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作為山西最早一批直接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他們傳播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工業人才,為山西播下了科學技術的火種,在山西乃至中國的教育文化、工業技術等領域發揮專長,對山西的工業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山西的教育文化、工業技術領域發揮了領軍作用,在山西近代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馮寧昌,等.太原工業大學史稿[M].太原市工業大學,1993.

[2]〔英〕李提摩太著,陳義海譯.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8.

[3]山西大學紀事編纂委員會.山西大學百年紀事:1902-2002[M].北京:中華書局,2002.

[4]張 莉.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兩批留英生考[J].山西檔案,2014(4):40.

[5]王李金.山西大學堂的“英國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9):9.

[6]山西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山西大學百年校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2:3.

[7]張靜山.回顧與前瞻[N].太原工學院報,1963,5(1):4.

[8]吳文周,等.太原理工大學百年簡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9]張炎魁,李福初,等.太原市志 第七冊[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

[10]山西大學校史編纂委員會.山西大學百年校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2.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檔案館

猜你喜歡
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直面落差,成就自我
堅持就會有所成就
國之大慶,成就報道如何“融”新出彩
小靈感成就大發明
成就詩人三別才
失戀“成就”的CEO
成就與藍圖
回顧五年成就
正視自己,成就自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