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策略研究

2024-04-25 00:38崔名揚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校園體育文化新媒體平臺文化傳播

摘要: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路徑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便捷化。傳統媒體傳播渠道逐漸被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媒體所取代,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也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為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更多機遇。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章基于新媒體視域,深入分析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現狀、問題及策略,旨在通過系統性的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傳播。在闡述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及其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新媒體在傳播校園體育文化中的優勢與挑戰,并結合具體案例揭示當前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豐富傳播內容、拓展傳播渠道、增強互動性等優化策略,以期提升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效果,助力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媒體變革;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文化傳播;新媒體平臺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152-04

一、前言

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抖音、快手、小紅書、嗶哩嗶哩、微博五大典型新媒體平臺去重活躍用戶規模達到10.88億,滲透率達到88.9%?;ヂ摼W新媒體行業在校園社交屬性和情感化傾向方面也有所突破,大學生用戶占有較大比例[1]。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的體育文化傳播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新媒體已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年輕一代中影響尤為深遠。職業院校作為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園文化的構建與傳播同樣受到新媒體的深刻影響。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關乎學生的身體健康,還是培育學生團隊精神、競技意識和堅韌不拔品質的重要資源[2]。然而,在傳統傳播方式逐漸式微的背景下,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傳統的傳播渠道如校報、廣播等已難以滿足學生日益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雖然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但在內容創新、傳播策略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如何借助新媒體的力量,有效傳播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3]?;诖吮尘?,本文從新媒體的視域出發,深入探究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現狀、問題及策略。通過對新媒體特點的分析,結合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實際情況,構建一套切實可行的傳播策略,以期提升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效果。

(一)定義

校園體育文化,這一概念深植于校園生活之中,其并非單一、孤立的存在,而是與校園的整體文化氛圍、學生的日?;顒泳o密相連。具體而言,它是在校園這一特定空間內,以學生為主體,以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為核心內容,所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校園特色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不僅體現在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參與上,還體現在他們所展現出的體育精神、體育觀念以及體育行為中。其是校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塑造學生的品格、鍛煉學生的能力具有深遠影響[4]。

在理解校園體育文化的定義時,需要注意的是,其并不是體育活動的簡單堆砌,而是一種精神的體現,一種價值觀的傳承。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在無形中受到校園體育文化的熏陶,由此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

(二)特點

深入探討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時可以發現,其具有鮮明的教育性、時代性、娛樂性和競技性。教育性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根本屬性。體育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它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競爭意識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時代性體現了校園體育文化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系。隨著時代的變遷,校園體育文化也在不斷吸收新的元素,與時俱進。娛樂性則是校園體育文化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體育活動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以放松。競技性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要素。體育比賽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驗,還是對他們意志品質的磨煉。這些特點共同構成校園體育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其成為校園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5]。

二、新媒體視域下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有效傳播的價值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和參與熱情

新媒體平臺為校園體育文化建立了廣闊的傳播渠道,使學生可以更便捷地獲取體育資訊、觀看賽事直播等,從而提高了他們對體育活動的關注度。通過新媒體吸引形式的體育文化內容,可以引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激發他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6]。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例,該校在新媒體平臺上設立了《健康體育》專欄,定期推送學校體育場館、體育賽事、健身小貼士等信息,吸引了大批學生的關注。同時,該校還在抖音、微博等平臺開設賬號,發布校園運動會、體育比賽的視頻和圖文,生動呈現校園體育的活力與激情。

(二)有助于優化體育教學和促進體育人才培養

借助新媒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視頻、動畫等形式生動呈現體育知識和技能,優化體育教學效果[7]。同時,新媒體為學生提供了在線學習體育知識的便利渠道,擴展了體育鍛煉和訓練的空間,有利于培養綜合型體育人才。德州學院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體育課堂》欄目,定期推出體育教學視頻。這些視頻生動講解了各種運動項目的技術要領和比賽規則,并輔以動作分解和慢鏡頭示范,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開設了線上體育課程,涵蓋了健身操、籃球、足球等多個熱門運動項目。

(三)推動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和新興運動的普及

新媒體使傳統體育項目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有利于對其進行宣傳和弘揚[8]。同時,也為時下流行的新興運動搭建了展示平臺,方便學生了解體驗,促進新興運動在校園的普及和發展。以武漢體育學院為例,該校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力弘揚和傳播中國傳統武術文化。該校在抖音開設了《武院出品》短視頻專欄,制作發布了一系列武術表演、技藝展示以及拳理普及視頻。這不僅讓更多學生對武術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吸引了大批武術愛好者的關注。

(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互動,營造良好體育氛圍

通過新媒體,學??梢愿玫叵蛏鐣故拘@體育活動和比賽,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同時,學校也可以及時了解社會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與社會保持良性互動,從而形成校園體育與社會體育同頻共振的良好氛圍[9]。2023年2月18日,第25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揭幕戰在廈門市海滄體育中心打響,該體育賽事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微博、抖音等平臺進行了全程直播,并發布賽事預告、戰報和精彩集錦,賽事瞬間吸引了數十萬人次的在線觀看。

三、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新媒體應用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新媒體在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的應用現狀

1.新媒體平臺的使用情況。多數職業院校已經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充分應用新媒體,注冊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等,這些平臺成為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通過這些平臺,職業院??梢约皶r發布校園體育資訊、活動信息以及賽事預告等,方便學生獲取最新的體育信息[10]。同時,這些平臺還利于與學生交流,收集學生的反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效果。

2.新媒體在體育知識分享中的應用。除了發布信息外,一些職業院校還利用新媒體平臺開設了體育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體育知識。這些在線課程涵蓋各種體育運動項目的介紹、技術講解、比賽規則等內容,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體育運動的內涵和精神,提高自己的體育素養和技能水平。

3.新媒體在體育賽事傳播中的作用。新媒體平臺還為體育賽事的直播和轉播提供了便利。在校園內外舉辦的各類體育賽事,如運動會、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都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直播或轉播。這使得許多無法親臨現場的學生能夠觀看比賽,感受到體育比賽的激情與魅力。同時,通過收看直播或轉播,學生還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比賽規則、技戰術運用等方面的知識,提高自己的觀賞水平和競技能力[11]。

4.新媒體在學生體育參與和社交互動中的獨特作用。新媒體不僅在信息傳播和知識普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促進學生體育參與和社交互動方面也有著獨特的優勢。職業院校的學生通常具有多樣化的興趣和社交需求,而新媒體平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想法和結識同好的空間[12]。通過社交媒體,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運動經歷、比賽視頻和訓練心得,這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運動熱情,還能夠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學熱情投身到體育運動的行列中。此外,新媒體平臺上的體育社團和興趣小組也為學生提供了參與和組織體育活動的機會,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社交互動和團隊協作。新媒體的即時性和互動性還可以使得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體育新聞、賽事動態和專家評論,這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

(二)新媒體視域下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1.傳播內容單一、缺乏創新。由于缺乏對新媒體傳播特點和受眾需求的深入了解,部分職業院校在發布體育內容時過于注重傳統體育項目的介紹和宣傳,忽視了新興體育項目和體育文化的傳播。此外,傳播內容也缺乏創新性和趣味性,難以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參與。這種單一、缺乏創新的傳播內容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還難以激發他們對體育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2.傳播渠道有限、覆蓋面不廣。盡管新媒體平臺眾多,但部分職業院校在選擇傳播渠道時仍顯保守,主要依賴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少數幾個平臺。這些平臺雖然具有一定的傳播效果,但由于覆蓋面有限,難以將校園體育文化廣泛傳播給更多的學生。此外,部分職業院校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時缺乏針對性和策略性,沒有對不同的平臺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導致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

3.傳播效果不佳、互動性差。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動機制,因此部分職業院校在新媒體平臺上的校園體育文化傳播往往只停留在單向的信息發布層面,缺乏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這種單向的傳播方式不僅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反饋和需求,還難以形成良好的傳播氛圍和口碑效應。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推廣手段和營銷策略,部分職業院校的新媒體平臺關注度和影響力較低,因此難以吸引到更多的學生參與和關注。

4.缺乏專業的新媒體運營團隊和技術支持。當前許多職業院校在新媒體運營方面存在明顯的短板。由于缺乏專業的新媒體運營團隊,因此這些院校在內容策劃、平臺管理、用戶互動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難以制作出高質量、有吸引力的體育內容。同時,技術支持的匱乏也限制了新媒體平臺功能的充分發揮,如直播卡頓、界面不友好等問題頻發,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和傳播效果。

四、新媒體視域下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播優化路徑

(一)豐富傳播內容,提升吸引力

要吸引更多學生參與校園體育文化傳播,必須首先從內容上下功夫。職業院校應當深入挖掘校園體育文化的豐富內涵,結合時代特點和學生需求,推出更多具有創意和吸引力的傳播內容。例如,可以制作一系列關于體育人物的專訪視頻,通過講述他們的成長故事、訓練經歷和比賽心得。同時,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舉辦線上體育知識競賽或趣味運動會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分享到社交媒體上,從而擴大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力[13]。在內容制作過程中,職業院校還應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和反饋??梢酝ㄟ^調查問卷、線上留言等方式收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和優化傳播內容,確保其更加符合學生的喜好和需求。此外,還可以嘗試將校園體育文化與時尚元素、流行文化相結合,吸引學生的關注。

(二)拓展傳播渠道,擴大覆蓋面

新媒體平臺的多樣性為校園體育文化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職業院校應積極拓展新媒體傳播渠道,形成多元化的傳播格局。除了繼續利用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外,還應探索與短視頻平臺、直播平臺等新興媒體的合作。例如,可以與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合作,推出校園體育文化的系列短視頻,利用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算法推薦機制,將內容精準推送給感興趣的學生群體。同時,還可以與斗魚、虎牙等直播平臺合作,對校園體育賽事進行直播或轉播,讓無法親臨現場的學生也能感受到比賽的激情和魅力。在拓展傳播渠道的同時,職業院校還應注重與校園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梢詫⑿旅襟w平臺上的優質內容整理成專欄文章或特別報道,發布在校報、校園廣播等傳統媒體上,實現線上線下的互動傳播[14]。此外,還可以嘗試利用AR、VR等新技術手段,打造沉浸式的校園體育文化體驗空間,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體育文化。

(三)增強互動性,提升傳播效果

新媒體的互動性為校園體育文化傳播提供了更多可能。職業院校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提升傳播效果。具體而言,可以通過設置話題討論、線上投票、問答互動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感受。例如,在舉辦校園體育賽事時,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發起線上投票活動,讓學生為自己喜歡的隊伍或選手投票加油,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同時,還可以設置線上問答環節,邀請體育專家或優秀運動員回答學生的問題,為他們提供與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機會。為了進一步增強互動性,職業院校還可以嘗試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對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精準畫像。根據畫像結果,可以為學生推送更加個性化的體育內容和服務,滿足他們的多樣化需求。此外,還可以通過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體育活動或賽事,如線上健身挑戰賽、線下友誼賽等,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體育的樂趣和價值。

(四)加強專業新媒體運營團隊建設與技術支持

職業院校應該重視新媒體運營團隊的人才引進和培養。通過招聘具有新媒體運營經驗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或者對現有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提升他們在內容策劃、平臺管理、用戶互動等方面的專業能力。同時,打造一個高效協作、富有創新精神的團隊,能夠針對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和學生需求,制定出有吸引力的傳播策略。技術支持是新媒體運營的另一個重要方面[15]。職業院校應該加大對新媒體技術的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系統,增強新媒體平臺的穩定性和功能性。此外,職業院校還應注重與新媒體行業的合作與交流。通過與新媒體企業、行業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和技術,了解最新的新媒體發展趨勢和運營理念。

五、結語

本文從新媒體視域出發,對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進行深入研究。通過分析校園體育文化的內涵、新媒體傳播路徑以及應用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研究認為,新媒體為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傳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便利的條件,但同時也面臨著內容單一、渠道有限、互動性差等問題。因此,職業院??刹扇》e極創新傳播內容、拓展傳播渠道、增強互動性和加強專業新媒體運營團隊建設與技術支持等,以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傳播。

參考文獻:

[1] 王麗.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探索[J].大眾文藝,2023(3):129-131.

[2] 成盼盼.“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育人路徑研究: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9):194-195.

[3] 張志剛,劉愷.“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學校體育工作育人模式探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21):138-140.

[4] 張紅.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1(11):173-174.

[5] 魏佐濤.校企合作背景下校園體育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01.

[6] 董志偉,金彥彤,肖鏡明.探究高等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9):63-64.

[7] 黃超.校企合作下高職體育課程教學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4):243-244.

[8] 張磊,董清正.太極拳文化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J].武術研究,2018,3(12):30-31.

[9] 趙莉莉.新媒體環境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J].中國報業,2023(22):224-225.

[10] 王華.安徽省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現狀調查與研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3):81-84.

[11] 屠建華.新時期高等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9):84.

[12] 黃雅婷.新疆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文化建設研究:以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3):147-148,158.

[13] 侍勇.校園體育文化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影響研究[J].體育科技,2016,37(6):165-166.

[14] 王在芳,張瑞鋒,連俊英,等.對“具有職教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的思考與建議[J].搏擊(體育論壇),2015,7(9):19-21.

[15] 羅綱.淺談職業院校校園體育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模式[J].黑龍江史志,2014(7):387,389.

作者簡介 崔名揚,教工團支部書記,體育教學部專任教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體能訓練、足球。

猜你喜歡
校園體育文化新媒體平臺文化傳播
新媒體時代下三、四線城市臺如何打造品牌移動新聞客戶端
關于加強高校新媒體平臺管理的幾點思考
團體操對校園體育文化的影響——以武術為例
論校園體育文化的形成基礎與傳承條件
探析校園體育文化發展途徑
“個性設定”+“精準投放”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云南省高職高專校園體育文化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新聞宣傳思想工作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