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協同育人策略探究

2024-04-25 00:38汪龍飛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虛擬仿真職業規劃勞動教育

摘要: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有必要從新媒體視角出發,探索大學生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有效銜接、協同育人的策略,以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文章首先分析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大學生已經形成了使用新媒體的習慣,表現為追求信息獲取的多渠道、在社交平臺進行內容分享和個性化展示等。新媒體環境下開展職業規劃與勞動教育存在互補性,職業規劃可以為勞動教育提供方向,勞動教育可以使職業規劃落到實處,新媒體為二者的有效銜接提供了重要平臺。文章基于新媒體背景對大學生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第一,構建交叉課程體系,運用微課、翻轉課堂、直播等新媒體手段開展教學,實現知識、能力的統一傳授;第二,搭建虛擬仿真平臺,利用VR和人工智能技術,讓學生在沉浸感強的虛擬環境中鍛煉職業技能;第三,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產學研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邀請企業導師進行網絡遠程教學,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實際工作場景;第四,發揮家校社三方聯動作用,建立家?;悠脚_,發揮社會實踐基地作用,構建合作網絡,為學生營造全方位的成長環境。

關鍵詞:新媒體;勞動教育;職業規劃;虛擬仿真;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1;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6-0173-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太原學院科研項目教育廳思政專項(專職輔導員課題)“‘五育并舉視閾下新 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情懷培育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zsszsx120

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為高校人才培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體憑借天然的互動屬性、開放性和可塑性,成為連接大學生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的橋梁。大學生勞動教育強調通過勞動實踐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對勞動的尊重和熱愛,是學生認識社會、認知自我、發現興趣、培養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徑[1]。職業規劃則著眼于未來,幫助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社會需求,規劃職業生涯路徑、提升職業競爭力、實現個人價值。協同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定位自我,形成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標,同時鍛煉實際操作能力,更好地適應未來職場的挑戰[2]。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

(一)新媒體使用習慣

對于浸潤在新媒體環境中的當代大學生,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已成為其獲取信息、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幾乎所有大學生每天都會使用這些新媒體工具,且多數人日均使用時長在1小時以上,校園隨處可見“低頭族”。追求信息獲取渠道的多元化,使大學生能在各類平臺如社交媒體、搜索引擎和在線論壇中迅速跨平臺獲取并整合所需信息,體現了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篩選和整合能力;即時性的互動交流習慣,促使大學生傾向于使用微博、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進行溝通,培養了他們快速響應的能力[3];基于新媒體進行內容分享的習慣,則在B站、知乎等社區化平臺中得到了廣泛體現[4]。

(二)信息接收與處理方式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有所提高,能夠利用自身的知識儲備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信息的真實性和價值進行判斷,從而選擇性地吸收和整合信息。同時,他們還在信息接收與處理中顯示出較強的批判性思維。面對網絡上的眾多觀點和信息,多數大學生能夠做到不盲目聽信,而是通過對比、分析和驗證,來判斷信息的可信度和相關性[5]。然而,信息處理的效率和深度仍然受到個體差異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可能過于依賴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缺乏深入挖掘和獨立思考的過程。

(三)對價值觀和職業觀的影響

新媒體作為當代大學生獲取各類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傳播的觀點和價值傾向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新媒體環境下,平臺算法推薦機制顯著作用于大學生的價值觀塑造。

一方面,大數據推薦算法通過分析用戶行為,推送其可能感興趣的內容,這導致大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趨于同質化,容易形成固化的價值取向,社交網絡上的“回音室效應”使得個體在網絡社交圈中往往只能接觸到與自己觀點相似的聲音,加劇了價值觀的極端化和分化[6]。另一方面,新媒體對大學生職業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職業信息的獲取和職業身份的構建兩個方面。當下,職業信息的獲取方式已從傳統的求職廣告、招聘會轉向基于社交網絡平臺進行職業探索和人脈拓展。同時,新媒體平臺如微博、抖音等允許大學生通過內容創作展現自我,構建、塑造個人職業身份[7]。

二、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協同育人的重要性

(一)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影響深刻而復雜,主要體現在勞動教育內容的傳播、勞動實踐的開展、勞動觀念的形成以及勞動技能的學習等方面。勞動教育內容上,微課、MOOCs、翻轉課堂等新型教育模式的運用,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大學生可以在更廣泛的時間和空間內接受勞動教育;勞動實踐方式上,虛擬實習、遠程勞動等新興勞動形態已經成為可能[8];勞動觀念方面,勞動典型故事和成功案例的傳播激發了大學生對勞動的認同和尊重,但網絡上對于“成功學”“快速致富”等功利性觀念的傳播與渲染可能扭曲大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技能方面,新媒體環境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平臺,覆蓋了從傳統手工技藝到現代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勞動技能學習內容[7]。

(二)新媒體環境下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的互補性

新媒體背景下,“接受勞動教育”與“進行職業規劃”存在較強的互補效應。職業規劃可以為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實踐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導,使大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實習崗位和鍛煉技能,避免“為勞動而勞動”[8],增強勞動教育的實效性。而勞動教育中大學生積累的工作經驗和掌握的實際操作技能,也能很好地彌補職業規劃理論教育在實踐應用方面的不足,使職業規劃更切合實際。新媒體為二者的有效銜接和互補提供了重要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新媒體獲取豐富的職業發展信息,規劃自身職業發展道路,也可以學習大量勞動技能相關內容,將理論規劃與實際勞動訓練有機結合。

三、新媒體視域下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協同育人策略

(一)基于新媒體的“勞動教育+職業規劃”交叉課程設計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的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必須緊密結合,在現有勞動教育與創業指導課程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屬性和技術特性,構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交互性強、循序漸進的交叉課程體系,從基礎的職業理念課開始,到職業素質和技能課,再到綜合應用和實踐課,形成知識鏈條的逐級延伸[9]。課程設計理念應順應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深化內容的媒體融合度,利用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直播等多元化渠道,宣傳勞動的光榮和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課程內容的系統化開發須緊扣實際,融合勞動技能培養與個性化職業路徑規劃,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和職業興趣,整合勞動技能學習模塊、職業興趣測評模塊、職業發展路徑模塊等[10]。

(二)利用新媒體搭建虛擬實踐平臺,鍛煉工作技能

第一,為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勞動技能,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虛擬仿真平臺,構建沉浸感強的虛擬場景,進行虛擬化技能培訓。例如,可以依托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模擬構建虛擬工廠、車間、寫字樓等真實工作環境,使學生可以通過虛擬設備操作、生產線流水作業等形成實際的工作體驗,培養生產實操能力。

第二,對于醫學專業學生,可建立手術過程的虛擬仿真系統,通過高真度的手術室環境、人體結構模擬等手段,讓學生重復“動手”完成虛擬手術,培養臨床技能,記錄學生在虛擬手術中的每一個操作步驟,進行客觀評估[11]。

第三,開發支持移動終端的虛擬實訓應用程序,以碎片化的方式讓學生利用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技能訓練,提升學習效率。

第四,建立虛擬實訓社區,支持學生分享技能訓練作品,互評學習效果,并邀請行業專家點評指導。

(三)打通校企信息壁壘,銜接校內外勞動教育與職業場景

大學生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的有效銜接,離不開校企之間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的通暢。

第一,高校應與企業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共同設計勞動教育和職業規劃課程,通過企業導師制度、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項目聯合研發等方式,使大學生能夠在校期間便接觸到企業的實際工作場景,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做到知識與技能的雙向流動與對接[12]。

第二,共同建立開放性的信息平臺,通過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實時更新企業的招聘需求、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大學生的就業意向和能力概況,以精確匹配供需雙方,為企業提供符合崗位需求的人才庫,也為大學生提供實時的職業發展指導與定向培訓。

第三,通過校企共同開發的課題研究、工作室、實習實訓項目等,讓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學習,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成長[13]。

(四)家校社三位一體,共建職業規劃與勞動教育的良好環境

家校社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強調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資源的整合與協同,目的是為大學生創造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職業發展與勞動教育生態環境。

第一,建立家?;悠脚_,提升家庭參與度。該平臺可以為家長提供學生職業成長的實時動態、市場趨勢分析等內容,助力家長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職業選擇與發展,并通過線上問卷調查、家長會直播等形式收集家長意見和建議[14]。

第二,發揮社會實踐平臺作用,拓展職業體驗空間。高校應與社會各界資源對接,建立各類實踐基地,如企業實習、社區服務、公益項目等,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宣傳與成果展示。

第三,構建多元合作網絡,實現資源共享與信息互通。高??梢耘c企業、行業協會、職業培訓機構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共同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培養方案和實習就業渠道[15]。

四、結語

新媒體的發展為高校勞動教育和職業規劃帶來了新的契機。在新的環境下,勞動教育與職業規劃可以有效銜接,共同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職業競爭力。高??衫眯旅襟w平臺的開放性和互動性,設計契合時代特征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搭建虛擬仿真實訓平臺,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家庭、社會也應積極參與,與學校形成合力,為大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邱槿怡.數字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價值及其創新發展[J].繼續教育研究,2023(5):63-67.

[2] 楊碧霞.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信息化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2,43(24):93-95.

[3] 鐘博.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新媒體開展學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工作[J].數碼世界,2017(12):113.

[4] 孫建軍,郝志闊.“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融入工匠精神路徑研究[J].互聯網周刊,2023(11):64-66.

[5] 徐慧彤,李晴.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反思及創新[J].江西教育,2023(47):22-23.

[6] 紀巽猛,徐健健,王慧.網絡育人視角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和實踐[J].科技風,2023(25):35-37.

[7] 鞏政,葛暢.信息過載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策略探索[J].科技風,2023(27):32-34.

[8] 姜瑞云,劉志華.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勞動教育開展的方向與實踐[J].紅河學院學報,2023,21(5):60-63.

[9] 張璐.新媒體應用于高校就業指導的思路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3(10):160-162.

[10] 朱艷軍.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公關世界,2023(18):99-101.

[11] 黃俊,王逸塵.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勞動教育養成可行性措施[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23(6):70-72.

[12] 宋宜達.從《愛彌兒》看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問題[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6):69-72.

[13] 蔣位哲.人工智能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困境及突破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23(12):35-38.

[14] 張峰碩.應用型本科高校勞動教育實施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23,9(24):74-77,106.

[15] 尚勝強.新時期大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現狀與改善路徑[J].黑龍江科學,2023,14(23):108-110.

作者簡介 汪龍飛,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創業、大學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歡
虛擬仿真職業規劃勞動教育
論社會適應能力視角下的大學生職業規劃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問題研究
指導大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策略研究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淺析虛擬仿真技術在海軍院校教學中的應用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數字積分法插補仿真實驗教學系統開發
網絡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研究與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的勞動教育思想的原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