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科背景下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一流學科建設的探討*

2024-04-26 01:38林滿華徐軍發劉衛紅
現代醫藥衛生 2024年6期
關鍵詞:一流醫學學院

林滿華,徐軍發,阮 杰,張 華,劉衛紅

(廣東醫科大學醫學技術學院,廣東 東莞 5238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方案”及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發展新醫科同發展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一道成為全國高等院校新的教育改革和質量革命?!耙涣鞅究剖墙ㄔO高等教育強國的根基。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3]。同時,教育部發布通知,決定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2019-2021年建設1萬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萬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4]。本文以廣東醫科大學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研究目標,分析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現狀、機遇和挑戰,對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發展進行探討。

1 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情況

廣東醫科大學醫學檢驗專業擁有30多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是廣東省內最大的醫學檢驗人才培養基地。因此學校醫學技術學院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加強內涵建設,在專業建設上不斷改革創新,在人才培養上形成了一定優勢。學校醫學檢驗專業于2004年被評為省級高校名牌專業,2007年成為全國首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14年獲批省級醫學分子診斷協同創新中心,2015年成為省級醫學檢驗應用型人才培養示范專業、省級醫學檢驗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2016年成為省級醫學檢驗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2018年獲批全國首批醫學技術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2019年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獲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近年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以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名牌專業建設為基礎,以省級教改項目為依托,以市場需求和崗位勝任力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優化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探索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醫學檢驗人才的需求,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服務社會。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通過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從多維度、多層次進行多元化特色人才培養,打造“校院企相結合”的醫學檢驗專業教學體系,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取得一定的成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經驗和校企協作共建育人平臺案例在教育領域主流媒體宣傳推介,在全國高校醫學檢驗專業校際協作會議等做主題交流,在國內多所高等院校進行推廣和應用。

2 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機遇與挑戰

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建設一批一流本科、一流專業、一流人才示范引領基地,致力培養具有引領未來發展能力的卓越人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面向各種類型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面向所有專業,極大地激勵各高校、各專業分類發展、特色發展,通過新醫科和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的示范性本科專業建設,推動高等學校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提升本科專業建設質量,構建起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1)“雙萬計劃”與“賽道分檔”建設原則。將中央部屬高校與省屬地方高校一流本科專業名額分列,使省屬地方高校不受同類院校綜合排名等因素影響,向省屬地方高校傾斜政策有利于各類院校擁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5],利于特色專業脫穎而出[6-7]。(2)“雙萬計劃”服務社會建設原則。鼓勵和支持省屬地方高校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建設一流本科專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8-9],從而使應用型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有了極佳的特色優勢和發展機遇。

但各高校學科專業人才競爭和資源配置又面臨新的挑戰。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很重要的是師資隊伍建設,而省屬地方高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師資編制有限,且“雙萬計劃”明顯促進省屬地方高校對高層次的優秀檢驗專業人才的需求,促使各高校對優秀師資的競爭。另一方面,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資源配置也十分重要。強調資源集中配置,但省屬地方高校的資源欠缺問題比較凸顯,無論是場所、儀器設備、資金等建設資源都是短板,“雙萬計劃”在國家級層面沒有專項資金安排。人才和資源這兩大因素都是省屬地方高校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發展受到明顯制約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為適應“雙萬計劃”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國家戰略的要求,在新醫科背景下培養具有引領未來發展能力的卓越人才,伴隨體外診斷行業、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個性化醫療等對醫學檢驗人才的需求增長,以及“大檢驗”對多元化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只有掌握高精尖檢驗技術、具備多學科交叉相關能力、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多元化高層次醫學檢驗人才才能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醫學檢驗教育必須跟上現代醫學巨變的節奏,培養適應醫學發展需要,滿足精準醫學、轉化醫學診斷支撐的高素質醫學檢驗技術人才,是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面臨的重大挑戰。

3 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的系列措施

培養適應大檢驗發展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是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將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才融入到“全生命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必然要求,這就要求開設醫學檢驗技術專業類的高等院校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適應區域化大檢驗發展的需要,在學科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等多方面構建適應新時代的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校院企協同,打造多方教育共同體,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多元化;通過科教產融合,將人才培養深度融合到大檢驗上、中、下游行業的發展和企業的集成創新需求中,培養適應大檢驗發展的多層次人才;通過改革實踐教學體系,校院企協同共建創新實驗教學平臺和實踐基地,促進實踐教學貼近社會需求,形成“德才兼備、基礎扎實、技術過硬,勝任崗位、適應發展、能用好用”的醫學技術人才培養特色,積極推進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培養,努力培養適應多元化知識和技術要求持續提高的醫學檢驗人才,致力服務對多元化高層次人才需求不斷攀升的大檢驗市場。

3.1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三方三維多層次”育人共同體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于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建立學校、醫院和企業協同育人共同體,通過“高校-企業-醫療機構三協同,學院-書院-產業學院(醫院)三融通”打造多元協同育人體系,融通學校人才培養各方職能,促進校、醫、企三方人才培養主體之間高效協同和學院-書院-產業學院三院教學職能互補,由三方專家共同設定人才培養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專業核心能力指標。從大檢驗上、中、下游三維度人才需求出發,開設“細胞形態學檢驗”“體外診斷產業技術”“臨床輸血技術”和“微生物學檢驗技術”等特色創新班,從三個維度開展差異化高素質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按照特色創新培養方案,實施個性化人才培養,構建三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具有不同崗位勝任力、適應大檢驗發展的多層次高素質人才,滿足醫療技術和診療服務創新發展過程中,提供社會化技術服務的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持續擴容和體外診斷技術服務行業市場不斷擴大的人才需求。校院企聯手按科研類別分別打造各具特色的教學團隊,協同建設了3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大力引進海外及名牌大學高層次師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專職教師42人、兼職教師2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后合作導師15人和碩士生導師56人,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模范教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千百十培養計劃教師、廣東省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揚帆計劃和廣東省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16人次。

3.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筑“兩平臺兩學院四融合”科教產基地 面向社會對醫學技術人才的需求,整合高校-企業-醫療單位三方教學資源,創建了“高校-企業-醫院三元協同、學院-書院-產業學院(醫院)三院融通”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聯合企業、醫療機構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學院下設醫學檢驗技術系和醫學實驗技術系、省級示范性產業學院和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檢驗醫學研究所及學校-企業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平臺等育人平臺。以省級醫學分子診斷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分子診斷協同創新發展中心為支撐平臺,分別與第三方檢驗公司和IVD企業共建“體外診斷產業學院”和“醫學檢測技術產業學院”,以此為依托將科研平臺、教學實驗室與企業研發中心需求相融合,教師科研方向、企業研發方向和本科教學內容相融合,大學生創新項目與研究生課題相融合,課外科研和課堂教學融合,落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定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實現科研資源向本科生開放,科研成果創新知識進課堂轉化為實驗教學項目,堅持本科生參與研究生課題,鼓勵和支持學生開展第二課堂的創新實踐,致力培養適應個性化醫療服務需求的多元化人才,致力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在“三元協同,三院融通”模式下,建設了5個產業學院,建立了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平臺、病理學技術人才培養聯合實驗室等多個協同育人平臺,體外診斷產業技術就業實習基地獲批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建設項目。同時多措并舉,在10余家IVD企業建設實踐教學基地,建有65家以“三甲”醫院為主的臨床實習基地。

3.3開辟實踐教學新路徑,打造“六結合”醫學檢驗實踐教育體系 通過思政-專業-創新教育融合、培養目標與行業需求職業發展融合、醫理工文多學科交叉融合、各教學環節貫通融合、產業研發與人才培養融合、校醫企資源開放融合的“六融合”構建產教研開放融合的教學教育體系,注重對學生道德素養、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院自身特色的建設和強化對外交流與合作,將學科專業人才鏈跟企業創新鏈相結合、學科專業課程鏈與企業需求鏈相結合、學科專業創新鏈與企業研發鏈相結合,以用引學、學以致用。產業學院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發展急需人才為牽引,以相關龍頭企業的產業鏈為依托,結合學院的師資力量和辦學經驗,學院與企業雙方就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協作關系,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無縫銜接,形成“六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協同培養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專職師資與院企人才結合,聘請院企專家授課、帶教同時專職教師到院企研討交流,改進實踐教學;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學院與企業共建醫學檢驗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平臺;課堂理論教學與產業新理念、新技術結合,形成理論、實踐教學創新模式,院企共建一流新課程;教學需求與企業平臺結合,面向學生全方位開放企業研發平臺,學生在企業參與新產品開發等研學活動;臨床教學內容與實訓平臺建設結合,企業捐贈千萬元級臨床檢驗儀器,院企共建創新人才培養實訓平臺,模擬臨床檢驗實景教學;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結合,院企共建第二課堂活動平臺,通過實驗設計大賽、臨床案例分析、專業演講比賽、校友論壇等,開展醫學檢驗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系列活動。

3.4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出產教研學深度融合人才培養特色 以“提升質量、彰顯特色”的總要求為指引,在“大健康”的視域下,強化“以生為本”的理念,主動適應臨床醫學和社會發展對醫學技術人才培養的要求,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具有社會責任、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醫學技術人才。以醫學檢驗技術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為契機,遵循“強基礎、重技能、提質量、育特色”的原則,開設“細胞形態學檢驗”“體外診斷產業技術”等特色創新班,按“一領域一產業學院”共建產業學院,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培養適應新技術需要的特色專業人才、基礎扎實的寬口徑通用人才。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創新班活動,堅持和踐行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法,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推進一流課程建設,激勵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構建多方聯動的“三全育人”格局,推行“校內校外”雙班主任工作制,為每個班配備2名優秀教師擔任班主任,激活“課程思政”育人質效。全體教師在畢業生中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就業幫扶活動,切實增強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師生情感。深化OBE理念的應用和推廣,積極將科學研究新進展、實踐發展新經驗、社會需求新變化納入到課程教學中。合理提升課程挑戰度、拓展課程深度和整合的寬度,推進課程教學模式變革創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緊扣本科教育教學改革主線,強化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以創新理念引領改革與專業建設。強化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鼓勵教師積極通過企業掛職、科技特派員等渠道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活動,提高教師的產學研用能力。圍繞新時代醫學技術人才教育培養,通過構建校院企人才培養共同體,落實實踐教學環節改革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有力地促進醫學技術特色創新人才的教育培養。

4 結 語

醫學檢驗技術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工程,學科專業建設是主線,包含了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師資隊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課程是傳授知識結構的載體,實踐教學是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教師隊伍建設、一流學科建設、一流課程建設和一流平臺建設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打造“三元協同、三院融通”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機制,打通高校、醫療機構、企業之間的人才培養要素流動,集聚更多的新技術和新資源服務于人才培養,實現醫學技術人才供需兩側的雙向對接,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源動力,保障學生接受專業能力訓練必須要求整個共同體系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相互協調、相互促進,良好運作,才能保障包括師資、平臺在內的優質教學資源有效利用,才能促進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實現內涵式發展,才能全面提升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真正實現培養具有引領未來發展能力的卓越人才的目標。

猜你喜歡
一流醫學學院
初等教育學院
醫學的進步
關注一流學科
我校獲批4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雙一流”建設如何推進
學院掠影
醫學
醫學、生命科學類
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改革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