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使命”“大體系”“大實踐”“大視野”:區域推進高中學段“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探索*

2024-04-26 05:07陸國良浙江省桐鄉市高級中學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4年8期
關鍵詞:政課大思教研

陸國良|浙江省桐鄉市高級中學

“大思政課”是今后一個時期辦好思政課的大方向,是思政課這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進行理論與實踐創新的必然趨勢。在區域推進高中學段“大思政課”建設的進程中,桐鄉市教研相關部門(以下簡稱“市教研部門”)運用系統教育理念,進行了以理念聚合、主體聯合、空間融合、資源整合為特征的“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探索。

一、理念聚合:優化制度設計,凝聚建設共識

基于區域內高中學段思政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市教研部門召集有關部門、學校和學科專家,通過課程共商、機制共建、管理共享,優化制度設計,凝聚建設共識,以強化區域實施“大思政課”的“大使命”。

(一)課程共商

區域內共有五所高中學校,五校通過共同協商設計“大思政課”體系。在設計過程中,五校著眼于學生的成長需要和學科核心素養提升,致力于實現“大思政課”的協同育人。秉持“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1]的理念,“大思政課”體系在課程類型上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兩部分。

首先是理論課程。除國家課程外,它還包括各校開發的市級及以上精品選修課程。每門理論課程的開發要求包含課程綱要、自編教材、學習評價等必備內容:課程綱要有統一的體例,包含“課程簡介”“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材編寫原則”“課堂實施建議”五大板塊;自編教材和學習評價配套使用,可根據實際情況編寫9課時或18課時的教學內容。

其次是實踐課程。市教研部門出面與各博物館、各紀念館、各大社區和多家企業達成合作協議,為學生提供走進社會大課堂的實踐課程。

(二)機制共建

五校通過共建相應的機制確保課程的實施。

首先是集體備課機制。集體備課的時間固定在每月第一周的周三,各校輪流安排教師擔任主備人。集體備課實施流程如下:圍繞統編教材的某一課題或核心概念,主備人提出教學思路,其他參與人就教學議題、議學情境、學科任務、學習活動等的設置進行討論并提出具體可行的修改意見,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供各校使用(使用時結合自身學情)。

其次是課程共享機制?!凹t船史話”“用法律講生活”“生活處處有哲學”“當代城市居民社區自治制度”“毛澤東哲學著作選讀”“桐鄉紅色資源導覽”等極具思想政治教育意義的選修課程,由不同的學校開發。它們在區域內共享,各??筛鶕拘嶋H選擇開設相關課程以滿足學生需要。

最后是資源共用機制。在師資培訓資源方面,各校聯合邀請專家授課,更新思政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思政課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和信息化教學技能。在教育教學資源方面,各校共建數字資源庫,上傳優秀課件、課堂錄像、典型案例、教研論文等,以提高優質資源的輻射引領力。

(三)管理共享

各校發揮管理協同效應,運用創新舉措促進“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的區域融合。

第一項創新舉措是推行“‘大思政課’記錄手冊”,全方位、全過程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在理論課程記錄部分,設置“課程名稱”“修習時間”“教師評語”“學習心得”等欄目,以便更為立體地展現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實踐課程記錄部分,設置“志愿服務記錄”“社會實踐記錄”“指導教師意見”“服務/實踐單位意見”“家長評價”“學習效果”等欄目,以便完整地真實呈現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二項創新舉措是組建區域團隊,實現跨校際實踐活動的聯合管理。各校根據地理位置組成兩個區域聯合團隊,每個團隊設置一位教師總隊長(輪值),具體負責本團隊實踐課程的開展,即根據實踐課程的開設需要,協調開課的時間地點、實踐內容,管理修習課程的學生,并在“‘大思政課’記錄手冊”的“指導教師意見”中做好記錄。

二、主體聯合:發揮協同效應,促進家校社協作

“大思政課”體系的建設注重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等主體的協同效應,明確各自在教育實踐中的職責,形成多方協作育人的合力,以構建區域實施“大思政課”的“大體系”。

(一)目標一致

在“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上,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應具有高度一致性。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的背景下,“大思政課”體系的建設要有大格局、大陣地。家庭、學校、社會的育人目標雖各有側重,但“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三者實施“大思政課”的共同目標。在“大思政課”體系的建設中,市教研部門積極關注家校社耦合共進,挖掘實施“大思政課”的學校課程資源、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實踐資源,以增強育人效果。

(二)舉措聯動

家庭和社會擁有大量可輻射、可延展、可浸潤的課程資源,與學校的思政教育關系密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在推出相應舉措時要聯動,以提升“大思政課”的凝聚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大思政課”體系的建設中,家庭扮演著“推進器”角色。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校通過“智慧家長工作坊”“家長大講堂”等連通家校教育,提高家庭思政教育技能、挖掘家庭思政教育資源。社會在“大思政課”體系建設中扮演著“連通器”角色。社會教育承擔著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責任,連接著理論與實踐、家庭與學校。各企事業單位除了提供常規的研學活動、勞動體驗、志愿者服務外,可以創新推出項目化學習的活動。

(三)內容有序

“大思政課”體系的建設通過精心安排和優化設置課程內容,在發揮家庭、學校、社會各自教育優勢的過程中,實現了內容建設上的協同有序。比如,關于“改革開放”,學校教育注重從政策、理論上解讀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巨大成就和偉大意義,家庭教育注重家長和學生一起回顧家庭祖孫三代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社會教育注重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深入了解社會運行情況、體會偉大時代的波瀾壯闊……這樣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多樣化體驗中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制度、理論、文化自信。

三、空間融合:貫通大小課堂,實現線上線下同步

在教學上,“大思政課”體系注重貫通社會“大課堂”與學?!靶≌n堂”以及實現線上與線下同步,明確各個渠道的價值引領,并通過思政課程實施的多種途徑凸顯區域實施“大思政課”的“大實踐”。

(一)價值引領

市教研部門通過提升區域內高中段思政教師、家長及社會教育工作者的理論教學水平與實踐教學素養,增強價值引領能力,進一步明確“大思政課”的性質和任務,同時通過開展跨??鐔挝患w備課、師徒結對、聯合教研、共同培訓等活動,打造高素質的專兼職“大思政課”師資隊伍。一是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站位、政治素養,引導教師自覺維護黨的領導、堅定“四個自信”,深刻理解黨的各項政治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二是不斷增強教師的理論素養,引導教師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用適合學生的方式將理論講深、講透、講活。三是提升教師對教育教學資源的開發能力,引導教師通過群策群力尋找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素材,并經過加工處理使其成為學材,進而以真實的情境和適切的任務提高課程的吸引力。

(二)理念引入

市教研部門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進“大思政課”實施的實踐途徑,以適應學生在數字時代的學習需要。除了傳統的現場教學外,運用超越時空的互聯網技術開展在線教學是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提升學習效能的有效途徑。一是依托嘉興市思想政治學科基地網站,實現教學視頻、教學課件、課后練習、在線答疑等學習資源的同步共享,讓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共上思政課,享受全市范圍的優質教學服務。二是運用在線直播技術突破空間局限,創新教學方式,實現全區域高中生共上一堂直播課。直播課由專兼職教師圍繞一個中心議題展開。三是利用微信公眾號、釘釘群等常規網絡傳播載體,推送具有教育意義的時政新聞、社會熱點、參訪信息等,傳播思政教育的正能量。

(三)評價引導

在推動家校社聯動的過程中,市教研部門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實踐,科學有序地對“大思政課”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大思政課”的實施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在各自承擔的任務中都要涉及對學生的評價。評價要有“大主體”觀,即要集中教師、家長、學生自身、學生同伴等評價主體的合力。不同的評價主體可以帶來不同的評價視角和方法,從而避免評價的單一化和片面化。比如,在完成實踐活動“探尋村委會或居委會的運行”時,學校教師提供評價說明和指導,幫助家長和兼職教師了解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邀請他們對學生活動進行過程記錄并撰寫評語(記錄在“‘大思政課’記錄手冊”上),以增強家校社之間的聯系,形成家校社共育的教育評價合力。

四、資源整合:突出生活化目標,引領學生成長

“大思政課”體系建設突出生活化目標,整合各類課程資源,以形成“大思政課”實施的“大視野”。

(一)底蘊增力

從歷史中回溯初心、樹立遠大理想,從歷史中認識規律、把握時代大勢,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傳承偉大精神,可以彰顯“大思政課”的歷史底蘊。桐鄉市歷史悠久,特別是近代以來,其成長為全國百強縣的歷史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桐鄉市擁有豐富的紅色革命歷史,茅盾(沈雁冰)、沈澤民、張琴秋、王會悟四位本地出生的革命先輩的偉大精神和崇高風范也具有極高的教學價值。思政課教師“要有歷史視野”,要“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2],“大思政課”體系建設要用好本土歷史資源,講好地方歷史事件的故事、革命先輩奮斗的故事,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國家和地方取得的重大成就、鍛造的偉大精神。在具體實踐中,市教研部門設計了“尋名人足跡,悟紅色精神”“尋改革成就,悟紅色精神”“尋多彩生活,悟紅色精神”等紅色研學路線,引導學生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等道理。

(二)對比增效

“大思政課”體系建設要讓學生通過讀懂“兩個大局”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的大勢,講好中國故事。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進入新時代的中國也要在全人類發展的大坐標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當前的學生在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主要大國關系、熱點地區沖突、非傳統安全威脅、逆全球化思潮等問題上,存在一定的認知困惑和誤區,這就需要通過“大思政課”來答疑解惑?;谶@樣的認識,“大思政課”體系建設注重引導學生在國際比較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批判各種錯誤思潮,用辯證思維分析國內外形勢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在復雜多變的國際關系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同時學會講好中國故事,把握國家發展的大勢,在不同道路、制度、理論、文化的比較中強化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三)品格增能

為凸顯出實踐品格,“大思政課”體系建設在貫通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注重在做好日常思政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遴選、聘請各行各業的優秀家長、各企事業單位的先進模范作為兼職教師,走進校園向學生講述先進事跡,指導學生開展校內實踐活動。比如,在圍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這一主題進行教學時,思政課教師在日常思政課教學中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解讀和意義闡釋,兼職教師(竹編非遺傳承人)則從現實的角度向學生解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濟、社會、環保價值,并通過現場的竹編制作教學讓學生沉浸式體驗,達成了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統一。這樣的課堂延展,克服了單純理論講授的單一向度,用鮮活生動的現場教學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增強了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親和力和感染力。

猜你喜歡
政課大思教研
同心協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學習《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政課意識形態教育研究
淺談大思政視域下有機化學課程“金課”打造
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引領下思政課互動式教學探索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校藝術生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
“大思政”改革視角下的教學資源整合研究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