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2024-04-26 08:56張瑞卓王琦李若曦
河北畫報 2024年6期
關鍵詞:大運河產品設計文創

張瑞卓 王琦 李若曦

(滄州師范學院 美術系)

一、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特征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至今已有2500余年的歷史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京杭大運河北達京畿,南通余杭,全長約1800公里,其中在河北境內的里程數約為600公里,是京杭大運河總長的三分之一。大運河河北段,包含北運河、南運河、衛運河、衛河及永濟渠遺址,以及雄安新區白洋淀與大運河連通部分,流經廊坊、滄州、衡水、邢臺、邯鄲及雄安新區等地的21個縣市區??梢哉f,大運河是河北人民名副其實的母親河,依托大運河,燕趙大地上留下多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族群,形成了“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文化分布態勢。按照大運河文化的內在形成邏輯以及外在表現形態,可以分為動態文化、留置文化、隱性文化以及融合文化幾種類型。

(一)動態文化:流與游

動態文化指的是大運河中不固定的、處于流動狀態的文化。動態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始終處于傳播狀態。大運河是流動的,運河兩岸的文化藝術也是依運河而存在發展的。匯聚的河道、漣漪的水紋、行運的貨船、沿運河賣藝討生活的吳橋雜技藝術與武術文化等,都以游動的視角展示和傳播著大運河(河北段)的文化,始終不曾間斷,是典型的動態文化代表。

(二)留置文化:立與觀

留置文化是相對于動態文化而言的,指的是以物質形式保留下來的、相對靜止的文化。在兩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勞動人民在與自然的抗爭中形成的智慧凝結,如運河堤壩、橋梁、清風樓、碼頭遺址等,這些具有實用性質的建筑,都是河北悠久歷史和留置文化的象征。

(三)隱性文化:思與行

隱性文化是相對顯性文化而言的,區別于對人外在行為具有明顯影響性的物質與制度文化,隱性文化更多的是對人的思想認知、生活態度、行為習慣產生約束力和影響力。大運河(河北段)孕育形成了運河沿岸獨特的生產、生活、節慶習俗,這些都是其特有的隱性文化,如緣水而成的傳說、應水而興的信仰、因水而變的民俗等。

(四)融合文化:交融與再造

融合文化指的是在文化交流發展的過程中,以其母性文化為基礎,吸收消化外來文化,擴充原有文化根系的行為。大運河是線性文化遺產,貫通五大水系,串聯六大文化高地,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大運河(河北段)接壤京、津、魯,承接上游吳越,因而文化中既包含慷慨悲歌的燕趙俠鳳,又有鴻儒碩學的鄒魯遺風,中原的農耕文化與京津文化也交織其中,形成了獨特的融合文化。

二、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融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現狀

(一)設計元素挖掘不夠

大運河文化是中國漕運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民族融合的產物,具有包容性、統一性、擴散性、開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其中可以轉化為設計圖形的元素非常多,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內涵和外在支撐。但是近年來,關于大運河的研究多集中于北京段和杭州段,具有很大的地域限定,而對于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的研究相對較少,設計元素挖掘不夠。

(二)課程教材開發不足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是教育的重要工具?!段幕瘎撘猱a品設計》課程現使用的教材都是外省教材,對課程的基礎知識能夠做到全覆蓋,但是缺乏對本地運河地域文化的介紹與解讀,導致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難度加大。

(三)跨學科課程難度大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包含了多種學科的內容,包括傳統地域文化、視覺設計、產品材質、造型結構、包裝印刷、工藝制作、市場營銷、用戶心理等等,因此課程產品落地設計難度很大,對教師和學生的專業都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會使學生在學習中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和困難,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三、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融合改革探索

(一)課程教學改革目標

1.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中,加強實踐應用的訓練,使學生在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設計流程、標準,能夠完成團隊間的溝通交流,具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對所掌握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理論與技能知識體系的實際運用能力。

2.提升文化創新能力

立足大運河(河北段)文化,培養學生對地域特色文化的感知能力,注重傳統思維到現代設計的轉譯,進而能夠將大運河文化元素轉化為設計語言,完成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3.增強服務地方能力

培養學生設計成果轉換能力以及對接產品、對接企業、對接市場的能力,培養學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提升,使學生成長為能夠服務于本地區設計行業的創新人才。

(二)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1.觀運河

對于以大運河文化為母題的設計課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層次,對大運河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是伴隨著課程的全過程的,只有對于大運河文化的認知具有一定的廣度與深度,才能更好的激發設計創新思維,把傳統文化轉化為文創產品所需的設計語言。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是多樣文化集合體,包含著動態文化、留置文化、隱性文化以及融合文化多種形態,對運河地域文化的觀察要從多角度、多維度,客觀而審慎的進行。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可以在前續課程內容中滲入大運河地域文化,以保證課程內容的系統性與連續性。以滄州師范學院美術系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為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的前續課程為《裝飾色彩(外出)》和《印刷工藝》課程。在《裝飾色彩(外出)》課程中,安排了七天的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考察內容,讓學生沿運河沿岸進行實地考察,內容包括謝家壩、鐵獅子、鐵佛寺等等運河文化代表,立體而全面認識大運河文化,這是認識大運河、理解大運河的第一步。而《印刷工藝》課程,則是以大運河文化為主題,以絲網印刷為表現技術,初步設計有關大運河(河北段)文化的主題圖案或圖形,觀察并嘗試材料的表現形態。有了兩門和大運河文化有關的前續課程作為基礎,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中學生對大運河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則會有更多的創新思路與表現。

2.思運河

思運河是對觀運河所搜集到的素材和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并進一步加工的過程。對大運河傳統文化的梳理和解析是設計形式轉換的重要步驟,其核心是加強圖像資源挖掘。圖像資源挖掘要避免同質化、表面化,引導學生立足地域文化,關注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民風民俗等。如何通過視覺元素展示大運河(河北段)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文化屬性,如何表現運河文化新時代內涵與價值的創新性,是教學中的重點。

3.做運河

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文創產品設計的落地成形階段,包括設計手繪草圖、設計效果圖、材料制作、印刷排版、產品展示等。在體驗經濟下,運河文創產品設計不僅僅是一種工業化制品,而更多是根植于本地域的歷史文化,是一種形象符號,兼具藝術性、情感性與紀念性,能夠構成文化場景?,F代傳播技術的高速發展,給了大運河文創產品落地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可以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示文創產品設計的全過程,包括創意初始、設計轉化、材料選擇、工藝制作等,可以更好的讓受眾感受和理解大運河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人文性。

(三)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最大特征是,將學習的主動權重新交回學生手中,教學的主導主體不再是教師而是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中能夠以個體或小組模式從深層次去理解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模式,顯然與《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更加適配,使得課程中的時間能更精準的分配到實踐教學中。教師將大運河文創設計任務或選題布置給學生,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資料查找和研討,并在課堂上以PPT的形式講授初步方案,教師負責引領、點評和提示,使學生潛移默化中實現個人價值與地域文化的凝聚。

2.工作室制教學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特征,是將教學課堂轉變為工作室,將課堂作業轉變為實踐項目,將教學、研究、實踐、市場融為一體,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培養。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工合作,按照文創設計流程分配完成方案討論、元素提取、草圖與設計、排版與印刷、材料與制作等工序,幫助學生熟悉設計流程和方法,提升學生專業素養與行業規范。在教學內容中,強調文創產品設計理論知識在大運河(河北段)文化母題的設計中的實踐應用;在教學形式中,以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為主;在教學方法上,融入項目式、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教學成果展示中,以實際作品為主要呈現。

3.項目導入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育理論,這就是項目導入法的理論基礎,也是實踐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將課程內容融入實踐項目中,緊密結合實踐項目進行知識傳導,激發學生學習源動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段幕瘎撘猱a品設計》課程中,教師引入與大運河文化有關的文創設計項目或專業競賽,將任務驅動法與創作結合起來,以任務完成質量作為學生作品考核標準,能夠形成客觀有效的評價機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以滄州師范學院美術系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實踐為例?!段幕瘎撘猱a品設計》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課程依托滄州地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任務驅動和項目導入為教學手段,強調市場導向與實踐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傳統文化再造能力。該課程采用“四維一體”式實踐教學方法,以移動式情境教學為實施,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環境,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文化創新能力和服務地方能力。

(一)專業課堂厚植理念

在專業課堂教學中,將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講深講實。結合前續《設計考察》以及《印刷工藝》課程中對大運河文化的積累,老師在理論講授中,進一步把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特色結合時代特色融入專業課堂,可以以多個選題形式讓學生進行選擇,如“運河新貌”“數字運河”等,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考察、小組討論形成細化的設計選題,在此過程中,可以在學生心中深植地域文化,形成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二)校內實訓提升水平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建設有平面工作室與視覺傳達實訓室,配備有設計電腦、打印機、噴繪機、裁切機、膠裝機等一系列專業設備?!段幕瘎撘猱a品設計》課程實踐依托工作室與實訓室中的實訓設備,采用演示教學法和工作制教學法,引導學生完成文創設計作品的設計與印刷、材料選擇與工藝制作,使學生全程參與文創產品落地的全過程,進一步提升學習的興趣,加強實踐性訓練。

(三)校外基地拓展能力

與社會企業合作,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參與設計公司實際項目,客戶參與課程評價,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以大運河(河北段)地域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結課小展中,邀請滄州市資深設計師作為專家進行評價指導,并挑選中一組優秀作品的同學們進行合作,為河北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繪制地圖。

(四)展館成果展評反思

美術系擁有專業的美術作品展覽館——洪昌美術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依托洪昌美術館進行教學成果匯報展,將學生的設計作品以展覽形式進行展出,學生自己布置展臺與展品,選擇展示效果。課程評價的方式也因此由之前單一的作品作業打分,變為更具有靈活性的多樣評價,包括作品設計思路、作品具體實施過程、作品完成程度、作品展覽效果等,這樣既能檢驗文創設計課程成果,又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改進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提升培養質量,增加學生真實體驗,做到教化無痕。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最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兩千余年的時間,形成了以大運河為中心的帶狀文化,大運河(河北段)就是文化帶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其光輝燦爛的文化具有寶貴的傳承與再造價值。在傳統文化逐漸落沒的當代,文化創新是其發展的必經路徑,文創產品設計以創新創造為核心價值,可以為大運河(河北段)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提供成長土壤。文化傳承與創新是現代大學自身五項重要基本職能之一,對于大運河(河北段)文化的發展與再造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段幕瘎撘猱a品設計》課程正是從文化創意、設計創新的視角,培養學生挖掘大運河文化,用文創形式講述大運河(河北段)的歷史故事,展示大運河(河北段)文化的核心價值??傊?,大運河(河北段)文化融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中,既符合新時代教改的需求,符合人才培養目標建設,又順應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需求,使學生在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與文化認同感,繼而能成長為具備完整知識體系的專業人才,為日后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猜你喜歡
大運河產品設計文創
陶溪川文創街區
智能產品設計
秀美大運河 千年韻古今
《冷·暖》
《教堂之夜》
《歲寒三友文創海報》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不落灰”的文創
鏵芯文創
放歌大運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