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五力”校本教研體系,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

2024-04-26 07:46劉玉華
新校園 2024年3期
關鍵詞:五力教科研校本

劉玉華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育人為本導向的課程實施和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成為必然。濱州實驗中學是一所建校只有9年的年輕學校,面對諸多新的挑戰,學校積極運用系統思維,體現“情懷—理念—內容—機制—評估”全要素,注重專家、教師、學生的多主體參與,圍繞課程、課堂、評價和資源等教學過程的全部內容,構建了一套可持續、可復制的“五力”校本教研體系,真實施有了真效果,推進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一、“五力”校本教研體系的核心闡述

“五力”校本教研體系分為啟、訓、研、展、評五個環節,分別對應著動力、能力、實力、魅力、活力,最后達到有影響力。

啟,指的是喚醒教師的專業成長自覺,開啟他們的“小宇宙”,變“要我教研”為“我要教研”,讓教師做教研有動力;訓,指的是喚醒教師的專業成長自覺后,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讓其清楚教研做什么、怎么做等,使其做教研有能力;研,指的是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把教研落實、落地、落到位,提升校本教研質量,讓教師做教研有實力;展,指的是積極承擔各級各類教研活動,進行各種教學展示,進一步推動優質教學資源的交流與共享,讓教研充滿魅力;評,指的是多元評價,制度規范,保障教研的有力、有序,將教研成效納入教師專業發展評價,讓教研充滿活力。

二、“五力”校本教研體系的推進措施

(一)啟——讓教師做教研有動力

要讓教師做教研有動力,首先要喚醒教師的教研自覺,開闊教師的視野。一是“請進走出”,近距離接觸先進,刷新認知;二是開展讀書活動,向名家學習,注入活力;三是向同伴學習,對標找差距;四是向學生學習,激發為師動力。教師的視野拓寬了,差距找到了,內省發力了,內驅啟動了,做教研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二)訓——讓教師做教研有能力

學校搭建四個有機聯系的平臺,即自主研修平臺、專家引領平臺、校際聯動平臺和主題牽動平臺。四個平臺相輔相成,同心助力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根據不同教師群體的需求,采取菜單式培訓。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利用沉浸式、實踐式等不同方式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教研能力。

自主研修平臺指的是學校建立的教師個人發展系統工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微研修載體(如開設了以某些教師名字命名的微信公眾號等)等平臺。自主研修是教師開展教研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一種主動開展研究的行為。學校通過這些平臺來提升教師個人發展的內在動力。

專家引領平臺指的是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中國教研網、知名專家的公眾號以及學校聘請的著名專家等。如學校聘請了人教社普通高中數學A版教材主編章建躍等多位專家領航指導,加深了教師對課程、課標、教材等的理解,助推教師不斷進行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話和重建、共享與實踐,提升教研能力。

校際聯動平臺就是建立兄弟學校教研聯合體,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聯合開展教科研活動,交流經驗,分享收獲,資源共享,形成強有力的力量依托,激活教師的思維,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以2023年為例,我校已先后與博興一中、陽信二中、惠民二中等多所學校展開交流合作,并已形成了長效機制,在學校校本教研和課程育人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

主題式研修平臺就是通過設立校本課程的研發、課堂教學的改革、作業和試題的設計等不同的教研主題,讓教師投入到具體的實操中去,做中學、學中做,進而實現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升。例如,我校教師已編撰十幾部教學類校本課程,涉及學科內綜合、學科間整合以及跨學科課程。2022年,團隊報送的學校系列校本課程被評為山東省高中優秀校本課程案例。

(三) 研——讓教師做教研有實力

學校的教科研立足于教學、扎根在課堂,充分借用技術的力量建立了“三課聯動”機制,“三課聯動”指以課題為統領、課程為驗證、課堂為出發地與歸宿,把教學理論作為教科研活動的指導,在課題研究中逐漸提高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促進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學校不斷創新教研形態,如教研的主體除了教師,還可以是學生,教研內容可以是跨學科、年級甚至學段,教研形式可以是翻轉式、論壇式、反思式等等。概括而言,主要采取三舉措把“三課聯動”落實、落地、落到位。

1. 活動推動。學校積極組織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如:名師示范課、骨干教師研討課、青年教師“過關”課等;集體備課展示、說課、說題比賽等。各種活動都有相應的標準,例如集體備課,要求做到“一備四定四讀五統一”:“一備”,指活動前所有教師都要備課;“四定”,即定時間、地點、主題和主備人;“四讀”,包括研讀課程標準、精讀教材內容、廣讀課程資源、品讀學生和教師;“五統一”,指統一教學思想、內容與要求、課時安排、達標習題、考核要求。評課則要求“五點”,即發現亮點、疑點、盲點和缺點,找到改進點?;诩w備課,學校還開展了“四課教研”,就是同課同構、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異課異構。各項活動的舉辦迅速助推了教師的成長,受到學校上下一致好評。

2. 項目推動。學校借助多個項目,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一是讀書項目,在學校名師的帶領下,采取共讀與個讀相結合。如共讀一本書,我們閱讀了《卓越教師的成長特質》《核心素養與學習的變革》等多本書籍,促進教師培育教育情懷、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不管是共讀還是自讀,學校都舉行讀書交流會,讓老師們進行讀書分享,并將優秀作品推發學科公眾號。二是和教科研機構的聯研項目,如我校和中國教研網的合作項目已經有4年之久,聚焦學科某些重要主題,多次和全國的兄弟學校聯研交流,積極進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與行動研究,已開展活動30余場。其他項目不再一一贅述。

3. 反饋促動。學校開創了學校、年級、學科組三位一體的教學監管系統;建立“五育融合”下的課程和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采取五舉措提升教研質量:一是集體備課創新化,如根據課型特點,可以進行論壇、沙龍等不同形式的備課;二是“推門聽課”經?;?;三是教學設計評選有序化;四是作業檢查常態化;五是滿意度測評實效化。

(四)展——讓教師做教研充滿魅力

1. 提供平臺,展現風采。學校積極給教師提供各種活動展示的平臺:(1)各種自媒體平臺。學校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美篇等及時展現教師的各種成果,如學校會及時發布、宣傳教師的教學獲獎情況等。(2)線下交流平臺。學校積極承擔各級各類教研活動,讓教師有獲得感和成就感。如舉辦課堂教學類活動、論文評選活動等。

2. 著書立說,擴大話語權。經驗+反思=成長。學校倡導教師寫各種反思性論文,一是在校內積極交流;二是投稿到各類專業刊物;三是凝練教學主張,積極著書立說,讓教研充滿魅力。

(五)評——讓教師做教研充滿活力

1. 以終為始,多元評價。學校建立校本教研評估標準,以終為始,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采取多元評價,具體體現為評價主體、內容、和方式的多元性。

2. 制度規范,評價激勵。學校建

立了啟、教、研、訓、展、評一體化的制度保障體系,如《集體備課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教科研積分制度》等系列考核評價制度,《教學質量獎勵方案》等系列激勵制度。在制度化的教研環境下,每次教研活動都做到“三精”(精心、精細、精品),確?!叭А保ㄐЧ?、效益、效率)。學校把教研成效和各種評優樹先的評聘推薦掛鉤。

三、“五力”校本教研體系的顯著成效

(一)推動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五力”校本教研體系極大地激發了教師的教研熱情,教師專業成長迅速。3年來,學校培養出2位齊魯名師,5位市級名師;擁有市級以上名師工作室主持人10余人次,是全市擁有名師級別最高最多的學校;據不完全統計,先后有70余人次獲得市級以上業務稱號;80余人次在市級以上教學比賽中獲獎;先后完成市級以上課題研究20余項;獲得市級以上成果獎30余項,其中有3項為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發表論文近100篇,出版專著10余部。

(二)保障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五力”校本教研體系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普遍由過去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創新學習,思維品質提升顯著。課堂上明顯出現了“四多”:主動提出問題多、主動質疑多、創新解法多、基于學科知識整體思考多。學生多元發展,學校擁有30多個興趣社團,每年有50%以上學生在省級以上比賽獲獎。如辯論賽連續3年獲得濱州市前2名晉級省賽,進入全省30強;學校男子足球隊獲得“市長杯”五連冠,近3年一直穩居山東省“中國體育彩票杯”中小學生體育聯賽男子高中組前3名。

(三)促進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五力”校本教研體系促進了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學校教學成績優異,本科上線率保持在97%左右,連續5年獲得全市普通高中“教學質量優勝獎”“學科質量優勝獎”等獎項。學校發展特色鮮明,是山東省首批四大數學學科基地之一,也是承接市學科基地最多的學校,并先后獲得“山東省首批特色高中”“山東省第一屆文明校園”“山東省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示范單位”“濱州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足球特色學?!薄盀I州市教學管理示范學?!钡葮s譽稱號。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五力教科研校本
五力齊發筑同心 匯智聚力促發展
中央企業提升國際傳播“五力”的思考
射洪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五力”齊發 拓寬就業扶貧路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略論基礎教育期刊編輯與中小學校教科研共同體的互動
基于STEAM教育的立體教科研模式構建與實施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加強“五力”學習 增強發展后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