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念教學淺談

2024-04-26 07:46張維憲呂素鋒
新校園 2024年3期
關鍵詞:概念學科核心

張維憲 呂素鋒

大概念教學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60年代期間的“認知革命”。布魯納是這一運動的領導者之一,他主張應該教授“大結構”或“大概念”,而不僅僅是事實和技能。進入20世紀后半葉,大概念教學開始在美國教育改革運動中被廣泛探討和實施。90年代至今,大概念教學在我國經歷了引入與探索、政策推動與推廣、理論拓展與實踐推進三個階段。

一、 什么是大概念?

大概念是對學科知識及相關概念間關系的抽象表述,是對事物的性質、特征及事物間的內在關系及其規律的高度概括,是學科核心內容和教學核心任務,其體現學科知識背后的聚焦學科本質的核心觀念、思維、價值觀,具有相對穩定性、共識性、統領性等共性。

大概念并不僅僅局限于學科中的具體概念,它表現為三種不同的形式:概念、觀念和論題。大概念可以是一個學科中的核心概念或術語,能夠組織和整合知識、解釋和預測現象。如,生物學中的“基因”、化學中的“反應”等。大概念也可以是一種觀念或觀點,它代表了學科中的一種思想或理論,具有指導性和解釋性。如,歷史學科中的“民主思想”、哲學學科中的“自由意志”等。大概念還可以是一個論題或問題,它涉及多個學科或領域。如“氣候變化”等。

大概念中的“大”不是指龐大,而是指核心,是指其具有生活價值,即具有廣泛、深遠的意義和價值。大概念是上位概念,是一種處于更高層次、能夠連接下位概念,能在更大范圍內具有普適性解釋力的概念;是認知框架,是有組織、有結構的知識和模型,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認知框架和結構;是核心概念,能夠促進學習者的持久記憶和深刻理解??梢哉f,大概念是基礎和框架,它使得小概念之間不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小概念則是大概念的具體表現和實際應用,小概念在大概念的背景下得到解釋和闡述,小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概念。只有當小概念與上位的大概念對接上,小概念才能處在連接中,并隨著大概念的運用而被不斷被激活。

大概念是學科學習和研究的關鍵內容,也是學科思維和方法的基礎。它們是學科思想和理論的載體,是具體知識背后的核心內容,具有較為廣泛的普適性和解釋力,是深度研究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二、大概念與大主題之間的關系

從廣義上講,大概念、大主題都指向以認知結構化思維為基礎所進行的課程設計,都主要利用學科基本知識框架中核心性的概念與主題,將相關知識、原理、技能和活動等要素進行整合。從狹義上講,大概念、大主題是課程結構化視域中的兩種推論式表達方式。大概念是以概念為核心生長出的知識鏈接,能夠反映出某一學科的基本原理與核心內容。大主題也是以大概念為基礎而形成的,一個大主題中必然包含著大概念。在大概念、大主題的教學設計中,均需要建立與真實生活、真實世界、真實心靈之間的聯系,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真實問題或探究現實生活中的現象,來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和遷移運用能力的發展。大概念是在大主題內更具體、更關鍵的概念,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起著關鍵作用。它提供了一種抽象和綜合的視角,幫助學生理解大主題的本質和核心,深入理解和連接大主題下的各個方面。

大概念與大主題又有著不同之處。從內涵來看,大概念是一種具有高度概括性、兼具認識論與方法論意義、普適性極強的概念。正因為有生活價值,大概念才有機會在日常生活的具體情境中不斷地被運用,而每一次運用都在提升它的可遷移性。大主題相當于一篇文章的主題思想,是在對知識的觀察、體驗、分析的基礎上提煉出的,集中體現了主體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認識、理解和評價。從特征上看,大概念是指具體知識背后的更深層的、核心的思想或看法,是對概念間關系的表述,是對事物的性質和特征、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及其規律的概括,偏向于對知識的概括與梳理。大主題則側重在具體情境下接觸與主題相關的學習內容,具有情境性特征,有時更能直接打破學科之間的界限,加強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

三、當前大概念教學在我國流行的原因

隨著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轉型,知識爆炸性地增長,教育的重心開始轉移到培養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篩選、整合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發展,要求人們具備更為高級的認知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這促使教育界開始關注如何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世界范圍看,“認識”——認識所選擇的單元主題、“理解”——理解單元主題的核心概念、“做事”——運用核心概念以及學科事實在真實情景中“做事”,學生通過“做事”親身獲得“理解”,已經成為指向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的全部內容。

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強,我國的教育也在不斷與國際接軌。大概念教學作為一種國際化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大概念教學強調以學科核心概念為中心,將其他概念和知識圍繞其展開,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等,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大概念教學強調對持久的、跨學科的基礎概念的理解,更能幫助學生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

當前,我國教育領域正在進行包括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改革等在內的一系列的改革。大概念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能夠為這些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引入大概念教學,可以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人工智能(AI)等現代數字技術,為大概念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資源。

四、大概念教學的運用場景

掌握基礎概念。大概念教學適合在學習某個領域或學科的基礎階段,幫助學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框架。通過介紹核心概念和原則,學生可以建立起對該領域的整體認知。

進入新領域。當學生初次接觸一個新的領域或學科時,大概念教學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對該領域的整體認識。通過介紹關鍵的概念和原則,學生可以建立起對該領域的基本框架。

解決實際問題。當教師希望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時,適合使用大概念教學。大概念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結合起來,形成跨學科的思維模式。

進行跨學科學習。大概念教學適用于跨學科整合的情況,幫助學生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聯系。通過介紹共同的概念和原則,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學科的關聯和應用。

激發學習興趣。大概念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提供概念的整體框架,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的應用和意義,從而增強學習動力。

理解復雜系統。當涉及復雜的系統、過程或理論時,大概念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整個系統的整體認知。通過介紹關鍵的概念和原則,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培養綜合能力。在大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幫助其從整體和綜合的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綜合思考能力。

培養創造性思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概念的含義和應用,學生可以從整體和綜合的角度來生成新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培養終身學習能力。在大概念教學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建立概念框架和思維模式,幫助其在學習新領域或解決新問題時應用和擴展已有的知識,進而提升終身學習能力。

五、大概念教學的基本特征

中心性。大概念是教學的核心和精髓,具有統領性,所有教學活動和學習內容均圍繞大概念進行設計和組織。大概念教學強調以大概念為核心,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整體性。大概念教學強調知識的整體性和關聯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將不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論進行整合,幫助他們理解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建立知識的整體框架,提高綜合能力和跨學科思維。

普遍性。大概念具有普遍性,能夠應用于不同的學習領域和學科中。大概念通常是跨學科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學科之間的聯系,打破學科壁壘,實現知識的整合和應用。

深度性。大概念不是淺層次的概念,而是深層次的概念,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和多種學習方法。大概念教學強調對概念本質、內涵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遷移性。大概念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可以遷移到不同的領域和情境中。大概念教學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教師通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大概念,使他們能夠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不同的情境和問題中。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持久性。大概念源自對學科的深入理解,是經驗和事實消失之后還存留的核心概念,能夠長期存在于學生的記憶。大概念是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的基礎,能夠幫助他們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環境。大概念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讓他們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深化對大概念的理解和應用。

六、如何處理好大概念教學與傳統的常規教學之間的關系

大概念教學與傳統的常規教學又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兩者都是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存在的。其次,大概念教學可以看作是傳統的常規教學的一種進化和改進,更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思考,強調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概念的建構,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補充和完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學生的知識,促使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應用。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兩者可以相互融合和交叉應用。

更新教育理念。大概念教學強調的是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思維能力,教師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認識到大概念教學的重要性和優勢,同時也要充分肯定傳統常規教學的價值。在此基礎上,教師才能更好地把握好兩者的關系,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

深入理解教材。大概念教學強調學科本質和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師需要深入理解教材,挖掘其中的大概念和傳統常規教學的知識點,并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和結合點。通過將大概念融入傳統常規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理解。

整合教學內容。大概念教學強調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和整合,而傳統的常規教學通常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授課。這需要教師根據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和框架。

創新教學方法。大概念教學和常規教學都有其各自獨特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梢圆捎锰骄啃詫W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和實踐,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這些新的教學方式應該與傳統的講解、演示等方法相結合,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注重學生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和興趣愛好。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力??梢圆捎梅謱咏虒W、個性化學習等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強化實踐環節。大概念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教師要重視實踐環節,設計各種實踐活動、項目式學習等,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情境中,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和技能。

拓展教學資源。大概念教學需要更多的跨學科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科技等手段拓展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學習素材和案例。同時也可以借助各種教育機構、學術組織等,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學習平臺。

七、對大概念教學的錯誤認識

認為大概念就是單元的主題或論題。大概念確實與主題和論題有關,但大概念更傾向于探討學科內的一些深層概念和原則,而不僅僅是單元的主題或論題。

認為大概念就是要高度概括。大概念確實需要概括,但并不是越概括越好。過于抽象的概念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應用。

認為大概念就是素養目標。素養目標體現為一種在真實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專家素養,而大概念則反映專家思維。兩者有關聯,但并非同一個概念。

認為大概念是獨立于課程內容之外的概念。大概念應該貫穿于課程內容中,需要教師將其融入日常教學,幫助學生逐漸形成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認為大概念是固定不變的。大概念是具有一定的動態性的,它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和課程內容的需要進行調整和變化。

認為大概念教學只適用于高年級學生。大概念教學適用于不同年級的學生,只是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來選擇適合的大概念進行教學。

認為大概念教學只適用于特定學科領域。大概念并不只局限于特定的學科領域,它也可以在不同學科之間進行跨學科的探討和應用。

認為大概念是要靠“記”的。大概念教學并不是讓學生簡單地記憶概念,而是要通過各種案例幫助學生“理解”“運用”大概念。

認為大概念教學會影響考試成績。大概念教學不僅不會影響學生的考試成績,還有助于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展。

八、大概念教學面臨的挑戰

大概念教學具有許多優點和巨大的潛力,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第一,大概念教學要求教師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能夠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大概念。第二,大概念教學需要適合的教材和資源支持,以便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應用大概念。第三,大概念往往是學科中較為抽象和復雜的概念,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第四,學生在認知能力、學習風格和興趣方面存在差異,他們對大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也不同。教師需要尋找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策略,提供個性化的支持和指導。第五,大概念教學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和方法,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應用大概念。這需要教師具備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能力。第六,大概念教學強調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目前的評價和考核體系對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評價還不夠全面和準確。第七,大概念教學需要更加深入和細致的教學,會增加教師的教學時間和內容壓力。如何合理安排和組織大概念教學,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進度是一個挑戰。第八,大概念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深入思考,這與現有的教育體制和教學環境不完全契合。教師會面臨來自學校和家長的壓力和阻力,需要在平衡教學目標和應試要求之間尋找平衡點。

做好大概念教學,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轉變知識觀是核心。學科知識不是學科事實,而是學科理解;不是遮蔽世界,而是揭示世界;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深越好。教師要切實踐行基于未來教育觀的課程理念,制定基于核心素養觀的課程目標和基于理解性教學觀的課程內容,確立基于跨學科學習觀的課程組織,實施基于表現性評價觀的課程評價。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教育和體育局)

猜你喜歡
概念學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學科新書導覽】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幾樣概念店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超學科”來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