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李斯其文到李斯其人

2024-04-26 07:46姜偉偉
新校園 2024年3期
關鍵詞:李斯秦王比喻

姜偉偉

《諫逐客書》作為一篇重要的古代文學作品,其文本解讀具有多重層面的視角。本論文將從兩個不同但相互關聯的角度對這一文本進行深入研究。首先,我們將聚焦于分析李斯在文中所展現出的文學特點,如善用比喻、文采斐然。通過這一視角,我們將探討《諫逐客書》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和文化背景。其次,我們關注李斯在勸諫秦王時所采用的表達技巧,分析李斯是如何巧妙地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以有效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和建議。這一視角將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李斯作為一位政治家和謀士的能力,以及他在處理重大政策問題時的智慧和策略。最后,我們將關注作者李斯本人,探討他在勸諫秦王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困難,以及他最終的成敗原因。通過深入研究李斯的卓識遠見、任人唯賢及好嫉妒、無德,我們將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性格特征,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了他的勸諫過程的結果。通過這兩個視角的深入分析,《諫逐客書》的文本解讀將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和價值,還能為我們提供對李斯這位重要歷史人物的更深入認識。

一、關注李斯文章的特點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評論說:“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睘榇?,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諫逐客書》,說說李斯文章的特點。

首先,他善于使用比喻,以增強文章的形象感。他通過比喻秦王取物的態度來說明秦王在選用人才方面應該持有的態度。例如,他用“夫擊甕叩缶……適觀而已矣”來形象地描述了秦王尋求快樂的愿望,暗示秦王在選拔人才時應該棄絕平庸之輩,而追求異國的賢才。他還用“太山不讓土壤……故能就其深”來比喻“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最后,他以“藉寇兵而赍盜糧”的比喻,說明逐客政策是愚蠢的,會資助敵國并增加仇恨,這種比喻非常形象且具有說服力。

其次,李斯的文章氣氛激昂,文辭華美。他經常使用鋪陳、夸飾、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使文章充滿活力。例如,他在描述秦國歷史上的“四君”時,使用了鋪陳、排比和對仗,以突出客人功績之大。他還在描述惠王使用張儀之計時,運用了豐富的動詞,如“拔、并、收、取、包、制、據、割、散、使、施”,以突出政策的多樣性和成功。文章中還有描述秦王追求享受的部分,采用了鋪陳的手法,句式中多用排偶,辭藻豐富,極富文采。

二、關注課文的表達技巧

勸諫是一門藝術,李斯在勸諫秦王的時候用了不少巧妙的表達技巧,可以引導學生總結這些表達技巧。

李斯通過引用歷史事件和君主的例子,如繆公、孝公、惠王、昭王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借古諷今,增強說服力。他通過夸張對比來突出逐客政策的不當之處,將秦王對珍寶的追求與忽視人才的政策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問題更加明顯。他使用比喻和隱喻,如“藉寇兵而赍盜糧”,來形象地描述政策的危害,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他直接指出政策的問題,不拐彎抹角,使問題一目了然,避免了模糊不清的陳述。他引用了《詩經》中的文學典故,如“擊甕叩缶”等,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內涵和說服力。李斯不僅批評政策的不當之處,還警告秦王可能導致的后果,并提出明確的勸諫建議,強調政策的重要性??梢哉f,李斯在《諫逐客書》中通過運用這些表達技巧,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向秦王提出了有力的勸諫,旨在改善國家政策和維護國家的長遠利益。這些技巧也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和影響力。

三、關注李斯如何抓住秦王的心理

李斯揣摩了秦王嬴政的心理,最終成功促成了秦王撤銷逐客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內容,探究李斯是怎樣抓住秦王的心理進行勸諫的。

李斯一開始就表達了對秦王喜愛珍寶的理解和共情。他稱贊秦王的品位和追求,讓秦王感到自己被理解和尊重,建立了積極的情感連接。李斯對秦王表示極高的尊敬,以顯示對皇權的尊重,同時表現出自己的謙遜。這種尊敬和謙遜有助于贏得秦王的好感。李斯通過引用歷史上一些君主的教訓,如繆公、孝公、惠王等,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他將這些君主的成功和失敗與當前的政策相對比,引發秦王的思考和對歷史教訓的關注。李斯通過提出問題、反問和質疑,引發了秦王對自己政策的疑慮。他沒有直接批評,而是巧妙地讓秦王自己開始思考政策的合理性,從而埋下了改變政策的種子。

李斯在信中表達了對國家和民眾的擔憂,表現出自己的憂慮情感。他提到了政策可能帶來的不良后果,使秦王能夠關注國家的長遠利益。李斯還提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案和勸諫建議。他強調政策的危險性,并提出了撤銷逐客令的具體理由和好處。李斯提到了政策可能帶來的國家危機,如“藉寇兵而赍盜糧”,這種言辭隱含了政策可能帶來的威脅,引起了秦王的警惕。

通過這些方法,李斯成功地抓住了秦王嬴政的心理,讓他認識到逐客政策的不當之處,并最終撤銷了這一政策。李斯在勸諫中運用了情感連接、尊重、疑慮、擔憂、解決方案和警告等多種心理策略,以達到影響和說服秦王的目的。這表現出他作為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諫言家的高超技巧和智慧。

四、探究李斯成敗的原因

宋衛忠主編的《敗鑒》是一部從“失敗學”角度,探究成功之道的著作。它有助于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該書認為李斯是典型的“失敗之鑒”。教師可以找來司馬遷對李斯的評價資料,引導學生結合司馬遷對李斯的評價,探究李斯成敗的原因。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斯的評價是復雜的,他認為李斯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失敗之處。李斯被稱為“三公”,這是秦始皇統治下最高的官職之一,說明他在政府中得到了高度尊用。他參與了秦國的改革,如商鞅變法,對秦國政權的建立和穩固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協助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是秦朝建立者之一。李斯具備廣泛的知識,他了解“六藝”,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學問的標志。他的知識能力使他能夠在政治上提供有力的支持。

李斯在政治手段上采取了強硬的措施,包括廢嫡立庶、嚴威酷刑等,以維護秦始皇的統治。這種手段導致了對他的負面評價,被認為是不擇手段的政治家。李斯雖然被認為是忠誠的,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被指責為權謀之人。他在秦始皇統治下支持了一些極端政策,如焚書坑儒,使自己被認為是破壞文化傳統的罪魁禍首。李斯曾支持逐客令等政策,導致諸侯的不滿和反抗。他的政策促使了秦朝后期的諸侯起義,從而對秦朝的穩定產生了負面影響。

李斯作為一個政治家和諫言家,取得了一些政治上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失敗之處。他在權力、政策和手段上的選擇,以及對待諸侯的方式,都影響了他在歷史上的評價。不同歷史觀點和時代對他的評價也存在差異,有些人認為他是忠誠的諫官,有些人則認為他是專橫的政治家。這反映了他作為歷史人物的復雜性。

通過《諫逐客書》的文本解讀,學生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了李斯的思想和行為,同時也認識到了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復雜性和所承受的歷史壓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

猜你喜歡
李斯秦王比喻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比喻
藺相如說話前后矛盾嗎?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李斯造小篆
比喻最愛
什么是比喻
小“恐”成像,觀微知著
只愛黑白紅
再析比喻義的“像……似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