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歷案為載體的初中語文整體性教學實踐研究

2024-04-26 08:47劉麗英代青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學歷案整體設計基本要素

劉麗英 代青

摘要:落實新課標,變革課堂教學是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素養導向的課堂需要教師整體設計教學方案,合理開發學歷案,從契合新課標到確立學習目標,撰寫評價任務,再到設計學習過程、檢測與作業及開展學后反思,六個基本要素的整體例解,能促使新課標落地實施有“抓手”。

關鍵詞:學歷案;整體設計;基本要素;初中語文

學歷案是指教師在班級教學背景下,圍繞一個具體的學習單位(主題、課文或單元),從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出發,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以便學生自主建構經驗或知識的專業方案。學歷案的要素包括:學習主題與課時、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學法建議、課前預習及課中學習)、檢測與作業、學后反思。筆者以統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困境中的突圍——〈詩詞三首〉》研讀指導課為例,探索整體設計“教—學—評”一體化學歷案的實踐路徑。

一、基于課程標準,確立學習目標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和教材要求,筆者將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和蘇軾的《水調歌頭》三首詩整合為主題式群讀教學課型,此舉恰與新課標中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相契合。以下為《困境中的突圍》一課學歷案設計為:

【主題】《困境中的突圍——〈詩詞三首〉》研讀指導課

【課標要求】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對語言文字作品進行鑒賞評價,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思考。

【學習目標】

1.熟讀成誦,通過比較鑒賞詩歌語言,把握感情變化,解析詩人形象,體會作者的生平經歷帶給作品的不同情感基調與意蘊。(教學重點)

2.利用資料拓展閱讀,探究作者突圍困境的智慧,增加閱讀深度。(教學難點)

3.領悟中國文人在困境中展現的精神力量,增強文化自信。(教學難點)

教師應依據新課標、教材、學情與資源確定學習目標。如本課的學習目標雖然省略了主語“學生”,但行為主體還是學生;而“通過比較鑒賞詩歌語言”“利用資料”等行為條件,“把握”“解析”等行為動詞,“增加閱讀深度”“增強文化自信”等行為標準,各要素均在力求規范清晰。

二、契合學習目標,明確評價任務

確定學習目標后,教師可用評價任務對目標進行評價或檢測。評價任務的設計需將學習目標轉化為檢測項目,如本課可以設計以下評價任務:

1.完成學習任務一——品味詩歌語言,解讀人物,檢測學習目標1。

2.完成學習任務二——探究君子困境的突圍之道,檢測學習目標2。

3.完成學習任務三——汲取文化精神,感悟君子之道,尋找同路人,檢測學習目標3。

可見,評價任務要與學習目標相匹配。學歷案強調教學必須基于新課標,其設計流程遵循一種逆向設計路徑,即“學習目標—評價任務—學習過程”。評價任務的設計先于教學活動的設計,與作業設計同步,可更好地幫助教師明確目標達成的“標準”,促使教師更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

三、提供學法建議,設計“真學習”過程

學法建議相當于學歷案的使用指南,至少包含三個方面:

一是標明資源的位置。讓學生明白學習內容從哪里來,處于什么樣的知識體系中,地位與作用是什么。如本課設計的主題“《困境中的突圍——〈詩詞三首〉》研讀指導課”,出自統編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課時)

二是闡明地位與作用。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難點應該怎樣突破。如本課設計的單元要求是“體會古人寄托于名勝山水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其憂樂情懷”。三首詩均為作者失意時所作,貶官似乎成了中國文人難以逃避的困境,但文人不同的性格特點、心路歷程和抒寫方式,呈現出不同的突圍困境的方式(教學重點)。

學生在七、八年級接觸了大量古典詩詞,對詩詞分類和特點已有所了解,能把握詩歌意象和關鍵字詞,進行簡單賞析,分析詩歌情感。但由于積累局限,學生對詩歌的創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動因還缺乏深層理解。本課的學習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鑒賞品位,使其獲得思想啟迪。(教學難點)

三是指明學習路徑。如本設計以群讀方式形成主題式整體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詩人作品不同的情感基調及深層意蘊,發掘中國文人突破困境的精神特質,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

學習流程:全班分成三組,開展自主學習。一是正字音,熟讀詩詞。二是結合教材注釋,讀懂詩詞內容。三是補充創作背景,知人論世。四是按要求閱讀《困境中的突圍》學歷案,繪制詩歌情感“心電圖”,思考問題,準備交流。

【學習過程】

所謂“真學習”過程,即將課堂知識建構的過程還給學生,活動設計遵循“學”的邏輯進行。也就是說,學歷案從關注“教”轉向了關注“學”和“學會”,它呈現的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完整經歷,體現的是學生學得精彩,而非教師教得精彩。如本課可以這樣導入:

一則校園公告引起熱議——我?!叭宋闹v堂”又開講了。學校擬邀三位名家來做講學導師,他們都有豐富的人生閱歷,能為同學們帶來成長的精神啟迪,故講堂主題設為:困境中的突圍。

導語巧設情境,明確主題,能使學生帶著給“人文講堂”推介“心靈導師”的任務,走近三位詩人。以角色代入閱讀,新鮮有趣,激活課堂。

◎學習任務一:繪制“心電圖”,深入困境

活動:根據對詩意的理解,各組派出代表現場繪制詩歌“心電圖”,并結合詩句分析與解說。

【展示預學成果】繪制詩歌“心電圖”,批注情感變化關鍵詞。

第一組:李白 《行路難》(其一)

①用一句話概括:李白遇“難”,“難”在何處?

②小組代表交流詩人的困苦境遇,有層次地悟讀,并板書現場生成的關鍵詞,表達觀點。

③齊讀詩句,準確理解詩意,有感情地讀出詩人的情感變化。

【預設】①李白困境的艱難,不只是直抒胸臆的行路難,呈現詩人百步九折、激蕩起伏的情緒。②華美之下求仕無望的憤懣,理想與現實進退失據的掙扎,九萬里大鵬鎩羽而歸的不甘……

第二組: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①一句話概括:劉禹錫的“凄”在詩句中表現在哪些方面?

②小組代表交流,多角度解讀詩人的困苦境遇,并板書現場生成的關鍵詞,表達觀點。

③分組誦讀詩句,準確理解詩意,讀出詩人沉重的情感。

【預設】前兩聯,讀懂了劉禹錫的“凄”;后兩聯,繪出了詩人一路高歌的昂揚。

第三組:蘇軾 《水調歌頭》

①用一句話概括:蘇軾化解了哪些心灰意冷?

②小組代表交流,多角度解讀詩人矛盾性的困苦境遇,并板書現場生成的關鍵詞,表達觀點。

③分組誦讀詩句,準確理解詩意,讀出詩人沉重的情感。

【預設】①理解作者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畫出他的豁達與寵辱不驚。②分小組誦讀,準確理解大意,并讀出作者起伏的情感。

學習任務一意在驅動學生主動經歷學習的過程:結合詩句,品析語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情感,精準比較、解說化解悲情的動因及方法、明確面對困境的不同態度及內在原因,增強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任務二:突圍困境,君子之道

詩人同囿于困境,但詩歌最終都在昂揚中收尾,看似困苦揮手自茲去,實則是人生磨礪下精神的淬煉。探究三人是如何“突圍”的。

活動1:“人文講堂”有一個“同予者何人”環節,你想選擇哪位詩人,圍繞哪些主題與他見面對話?請結合相關詩詞,闡述理由。

以“××詩言: ,‘突圍就是 ,我喜歡你 ?!本涫奖磉_觀點。

【預設】三位名家境遇不同、個性不同,卻共同詮釋了突圍困境的堅毅不屈及智者胸襟。

活動2:以多種誦讀方式,讀出三首詩歌尾聯的慷慨激昂、沉穩篤定、開懷釋然。

①最能體現李白對理想執著追求的詩句是? ? ? ? ? 。

②最能體現劉禹錫歷盡千帆仍賞春光、重振精神的語句是 。

③最能體現蘇軾遭遇世間紛擾仍坦蕩超然的句子是 。

【預設】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②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至此,學生體會到李白的“難”,劉禹錫的“凄”及蘇軾的“寒”等不同情感,感悟先賢雖同處人生困境,卻以不同態度進行“突圍”的智慧。如此組讀群詩,意在比較分析、整合內容,求同尋異。借助聯想與想象,使學生感受文學語言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進而學習不同詩人處理人生困境的方法,獲得有益啟示。

◎學習任務三:文化精神,啟智潤心

活動1:繪出文人群像,汲取文化精華,感悟君子之道。

【預設】李白于炎涼世態中獨行,勇者不懼;劉禹錫于苦難中修行,心懷仁德;蘇軾于大道中篤行,成人之美。從三位文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更能貫通所學,尋找君子之道的同路人,啟智潤心,獲得成長的思考與人生的引領。

活動2:尋找同行者?;赝婢扯闹袊娜?,找尋中華文化的君子之德,探求生命的精神之光。

【預設】通過了解三位詩人在面對困境時的方法與態度,激勵學生從中獲得突破生活困境的啟示。

活動3:抒寫心志。用凝練有力的一句話,寫下自己的“突圍”宣言。

青春命題中,有成長煩惱,有逆境艱難,有未來彷徨,我會 。

板書知識結構:

學習任務三的設計意圖是在比較與理解三位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感悟他們共通的君子之道,拓展延伸,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啟智潤心。尤其借現場手繪箭靶板書,形象地呈現課堂生成內容,構建本課結構化的知識體系,突破教學重難點,而“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等新課標要求也得以落實。

可見,學歷案設計需要有明確的任務引領和連貫的活動驅動。教學流程的安排應按照一個個目標有序推進,學生完成一個目標的學習任務后,立即進行檢測,然后轉入下一個目標的學習。教師要以評價結果為依據,即保持“教—學—評”一致性,讓學生真正享有學習的主動權。

四、設計檢測與作業

“檢測與作業”需關注整體設計課前、課中與課后作業。課前作業的主要功能是為新課學習做鋪墊,一般包括預習教材、復習與本主題知識有關的前備知識和方法等。課中作業的主要功能是檢測評價,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決策提供依據。課后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其功能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應用能力,開闊視野。有時課后作業也可用作檢測,如本課即關聯生活,設計了讀寫結合的實用性小練筆:

“人文講堂”秉承“厚學、明德、報國”的校訓精神,培根鑄魂,啟智潤心。中國古代文學史中賢者能人浩如煙海,請為學校再推薦幾位你了解的名家,以“但為君故 翹首至今”為題,寫一封簡短推薦信,200字左右。

為實現作業價值的最大化,教師在設計作業前需要明確作業的功能,緊扣目標,聯系實際,系統思考,整體設計,充分體現作業的差異性、多樣性、開放性和創造性。

五、開展學后反思

所謂“學后反思”,是指學生基于自身的學習經歷,在課后對自己的學習表現進行分析、修正,進而完善知識結構,發現自身問題,尋求補救策略,增強學習能力的過程。其形式是要求學生課后完成一個較為復雜的紙筆任務,包括對所學知識和學習策略的梳理,診斷問題,總結值得與同學分享的觀點或成果,發出求助信息等,例如:

三首詩都表現了詩人不如意時的豁達胸襟。請以其中一首為例,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從中得到的啟示。

規范的“學后反思”需指向學習目標,即反思學會了什么;還要指向學習過程,即反思是如何學會的;更要指向學科素養,即反思學會了有什么用。學后反思需要師生合力才能推動,從而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尤小平,崔允漷.學歷案與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王俊妹. 奠基定點搭線助力: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4(2).

[4]徐紅梅. 以“任務群”推動學生語文“項目化”學習[J]. 語文世界,2024(3).

猜你喜歡
學歷案整體設計基本要素
論旋律創作的基本要素
“學歷案”評價任務的設計與實施
“學歷案”學習目標的確定與敘寫
“學歷案”: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學習文本
高職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與研究
關于推動綠色建筑設計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的整體設計與細節優化的策略研究
形神是中醫辨證要素的首要元素——中醫辨證常用20個基本要素與形神的關系
學歷案:從教學設計走向學習過程的設計
初中數學自主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