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學設計

2024-04-26 08:47李愛馥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信息科技計算思維新課標

李愛馥

摘要: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使信息科技學科改變了以往以知識導向為主,課堂當中重實踐、重操作的傳統模式,開始了注重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新教學模式。教師在審視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設計新穎、有趣的教學情境,教學中利用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等手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信息科技;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

信息科技作為基礎教育階段一門獨立且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重要。這門學科可以讓學生掌握信息科技,并有意識地利用信息科技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比如,學生在學習信息科技之后,可以利用信息科技查詢相關的學習資源,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也可以利用信息科技輔助生活,從而能夠更全面深入地認識世界。

信息科技教學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目標適當融合,采取有效手段,搭建趣味課堂,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學習,應用信息科技去實踐,從而提高信息科技的教學效果。

《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指出:“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信息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ヂ摼W的出現推動著人類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由線下到線上、由物理空間向網絡空間和數字空間的逐步遷移,標志著人類社會由工業社會向信息化、智慧社會的一次全球性大遷徙?;诨ヂ摼W的創新創造是推動數字時代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币虼?,信息科技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需要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教師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再以單純的傳授知識為主要目標,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強調信息社會責任的培育,挖掘信息科技教學的魅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來。筆者以“互聯網應用與創新”模塊中“互聯網及其影響”這一部分內容為例,探討如何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教學準備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一些有關互聯網的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數字設備,合作意識較強,能夠利用互聯網在線工具開展合作探究,制作簡單作品,已經了解互聯網的硬件結構、工作方式等,也初步具備對互聯網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識,但對互聯網的影響及互聯網相關法律法規、倫理道德規范還需進一步掌握。

同時,七年級學生對信息科技學科的認知還停留在從“應用程序的操作”層面向“互聯網形成原理的認知”層面轉換的階段,具備前置課時的相關知識,如互聯網協議基礎知識和互聯網常見應用的體驗感知等,但對于整個網絡存在及運行的宏觀結構沒有完整的理解,需要在“互聯網應用與創新”模塊的學習中逐步建立。

(二)確定教學目標

信息意識:具備利用互聯網開展交流共享、協同創新的意識,提升對網絡不良信息的敏感度和辨識能力,形成較強的網絡安全意識。

計算思維:能夠利用互聯網解決各種問題,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反思并優化解決方案,且將解決問題的過程遷移運用于解決其他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數字化學習與創新:養成利用互聯網開展自主學習及合作探究的習慣,理解三代互聯網的本質特征,主動在互聯網中進行創新活動。

信息社會責任:深刻認識到“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保護個人隱私,尊重他人隱私,自覺遵守信息科技領域的價值觀念、道德準則和行為準則,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質,不斷增強信息社會責任感。

(三)確定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互聯網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學會合理利用互聯網。

教學難點:理解“信息繭房”的概念及三代互聯網的本質特征。

二、教學過程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利用任務驅動、小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法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和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并以此進行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深入分析學科自身特點,引導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自主完成學案,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架。筆者通過展示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各個圖片,提問圖片中應用的互聯網技術能夠表現出互聯網的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會從案例中歸納、總結互聯網的特點。

其次,筆者播放視頻《互聯網的正面影響》,組織學生交流“互聯網對我們的正面影響有哪些”。學生通過視頻和自身的體驗感受,學會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提煉、歸納。之后,筆者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問題,每組派代表發言回答。

再次,筆者以提綱引導學生分享使用互聯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按照提綱分享自己使用互聯網的真實體驗,分析互聯網的負面影響,并學會從負面影響產生的原因出發,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來消除或減少負面影響。筆者簡單介紹互聯網的三個發展階段,播放介紹Web 3.0的相關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從視頻中提煉出每個發展階段中互聯網的本質特征。此時,筆者引導學生從兩個層面思考:一是技術物質層面,二是道德精神層面,引導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共同分享想法,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共同交流和協同創新精神,教師對學生發言進行評價、總結。

最后,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并完成學案內容,總結出如下思維導圖(見下頁圖1)。教師設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使用互聯網工具和軟件制作簡單作品,小組內成員分工合作,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每個人都有參與感,發揮團隊精神,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作品完成之后,在班級內對作品進行展示、點評。對作品的點評一般包括小組內匯報、組間展示、小組內點評、師生共同點評、教師總結評價等。

三、教學反思

(一)運用典型案例進行分析

新課標指出,學生應該“能采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思想法界定問題、分析問題、組織數據、制訂問題解決方案,并對其進行反思和優化,使用簡單算法,

利用計算機實現問題的自動化求解。能有意識地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將其遷移到其他問題求解中?!币虼?,典型案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十分重要。

本課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視頻和自身的體驗感受,學會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對問題進行提煉、歸納,筆者引導學生總結出互聯網對我們的正面影響。學生總結出互聯網的三個正面影響:改善日常生活、改進學習和工作方式、促進交流與分享。另外,筆者展示圖表,引導學生分析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又總結出互聯網的第四個正面影響: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二)注重發揚合作精神

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各小組圍繞“探索”主題,根據個人的需求和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習任務,充分發揮成員的優勢,取長補短,共同探究完成作品。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同時使學生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三)培養信息社會責任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在“互聯網+”情境中開展在線學習、生活和交流時,能夠做到正確處理網絡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自覺維護網絡秩序,遵守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責任意識。教師還可帶領學生積極參與“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或與“互聯網+”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感受互聯網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應用,增進對信息科技的理解和認識。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教師要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設計,精心做好教學內容規劃,優化教學策略,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以致用,提出切實有效的方案解決問題,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熊璋,趙健,陸海豐等.義務教育階段信息科技課程的時代性與科學性:《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 年版)》解讀[J].教師教育學報,2022(4).

[2]王潔,呂俊玲.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信息科技單元教學設計:以“從互聯網到物聯網”單元教學為例[J].遼寧教育,2023(1).

猜你喜歡
信息科技計算思維新課標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程序設計課程中計算思維和應用能力培養問題研究
民族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
算法的案例教學探析
淺談藝術專業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
智慧旅游景區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
關于新時期博物館的陳列思考
信息科技中的“軟”工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