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城市形象刊物國際傳播的創新路徑

2024-04-27 20:20卜穎穎林宏宇
對外傳播 2024年4期
關鍵詞:國際傳播創新實踐

卜穎穎 林宏宇

【內容提要】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入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城市形象刊物作為國際傳播的重要載體,是對外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故事的重要窗口。新形勢下借城市形象刊物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形象,既要會敘事又要懂技術。本文以北京市唯一城市形象官方刊物《北京》雜志為例,剖析其在國際傳播方面的創新經驗,以期為我國城市形象刊物“走出去”提供有效路徑,助力提升我國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

【關鍵詞】城市形象刊物 國際傳播 創新實踐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外國人了解中國,一般從了解北京開始。北京正在向著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邁進,其城市形象刊物為實現這一目標也承擔著相應的使命。

《北京》雜志作為北京市唯一城市形象官方刊物,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以中文、英文、法文等多語種滿足海內外讀者的需求,是國際友人、海外游客、在京留學生及其他外籍人士了解北京的重要窗口。為更好負擔塑造北京城市形象職責,持續發揮國際傳播效能,《北京》雜志積極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聚焦新時代首都發展的生動實踐,深耕敘事模式,擴大發行渠道,創新傳播方式,于2023年全新改版亮相,為提高城市形象刊物國際傳播效能提供了有效路徑。

一、城市形象刊物國際傳播面臨的現實挑戰

城市形象刊物是促進外宣功能提升、助推新時代國際品牌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進入新時代,世界格局和國際社會對華認知發生變化,媒體融合加速演進,媒體格局、技術應用、傳播方式等都在發生深刻變革,城市形象刊物的國際傳播也因此面臨多重挑戰。

(一)輿論挑戰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進入新的動蕩時期。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近年來不斷提升,但國際話語權依然由西方發達國家把控。新一輪“中國威脅論”花樣翻新,“美國等西方政府基于訛詐、遏制、封鎖、極限施壓等政治需要對中國進行的輿論抹黑和攻擊將長期存在”,①給講好中國故事帶來了嚴峻的外部環境挑戰。受歷史、現實雙重因素影響,國際輿論格局目前“西強我弱”的現象依然存在,西方話語在國際輿論場上仍居于主導地位,中國國際傳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敘事挑戰

參考消息報社與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共同發布的《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2022)》指出,中國城市的國際傳播依然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如內宣語言做外宣現象仍很普遍,國際傳播話語體系亟待建立;重量不重質,國際傳播能效仍需提升;國際傳播渠道和方式同質化嚴重,尚需拓展和創新”。②目前,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存在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存在落差,亟須創新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話語體系來塑造國際形象,以易于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話語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大國風范。

在中國故事的敘事表達上,當前我國對外傳播很大程度上囿于“以傳播者為中心”的模式,導致講中國故事更多的是“我想說什么”,而不是“你想聽什么”,忽略了海外受眾對中國印象以及興趣點的調查研究。準確地瞄準受眾,往往是中國故事引起共鳴、深入人心的關鍵。

此外,城市形象刊物里中國故事很大一方面是歷史文化故事的講述,容易導致內容陳舊、角度片面、缺乏時代感等問題,甚至掩蓋了中國當下社會發展新活力。通過城市形象刊物講好城市故事,就不能僅僅講述歷史文化故事,還要全面、立體、生動地展示新時代城市發展。面對敘事宏大、引起海外受眾共鳴故事較少等問題,真情實感講述客觀故事、講述中外文化交織的故事,是增強中國故事細膩性、真實性、魅力性、共鳴性的關鍵抓手。

(三)傳播挑戰

隨著媒體形態和傳播技術日新月異,主流話語體系發生深刻變革,更加復雜多元的應用創新沖擊著傳統出版業的傳播方式。讀者更多地轉向電子書、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型媒體去獲取知識和信息。傳統紙質城市形象刊物因印量和發行范圍所限,傳播能力有限。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加大信息傳播力度和覆蓋面,加快構建國際傳播新格局是擺在傳統紙質刊物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二、城市形象刊物國際傳播的北京實踐

《北京》雜志是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對外傳播交流中心和新京報社共同主辦的多語種月刊雜志,是北京市唯一城市形象官方刊物,秉承著“看北京從《北京》雜志看起”的理念。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諸多現實挑戰,《北京》雜志積極探索國際傳播新路徑,對北京城市形象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和推介,助力國際友人對北京這座既蘊藏深厚傳統文化、又充滿現代國際化活力的城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明確辦刊方向,打造國際性文化品牌

作為新中國首都的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年的建都史,是當之無愧的歷史文化名城,蘊含豐富的文化精髓。如何賦予新時代首都城市形象刊物國際性,讓北京的歷史與現代走向國際舞臺,必須要堅持辦刊方向不動搖。

1.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不動搖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旗幟下,把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貫穿于辦刊始終,強化首都文化的價值導向和精神凝聚作用,圍繞全人類共同價值、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設置議題,在和而不同、謀求大同中增進國際共識。

2.聚焦全國文化中心定位不動搖

北京作為千年古都和全國文化中心,一磚一瓦、每條胡同、每個地名都藏著故事。同時,北京是一座時尚現代的國際化都市,《北京》雜志作為展現北京現代風貌的窗口,決定了在圖片編發和設計制作方面要追求時尚感和國際化,能夠通過雜志展現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質和個性?!侗本冯s志始終堅持提煉融古貫今的中華文明精神標識,深入研究塑造和推廣北京城市形象的話語和手段,深耕雜志內容策劃和精準生動的表達,講好北京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3.堅定《北京》雜志官方定位不動搖

《北京》雜志是北京市唯一城市形象官方刊物,這是雜志始終堅守的身份和定位。因此,在雜志的語言方面,選取世界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進行中英文和中法文對照,助力外國人更好地了解北京;持續做到高標準嚴要求,做到字斟句酌,品質高雅。在雜志內容方面,《北京》雜志代表北京官方聲音,反映北京文化、時尚等多樣化和深度化信息,在讀者心中具有權威性。

(二)創新敘事體系,展示首都立體形象

敘事體系是傳播思想觀念、表達價值立場、塑造國家形象、引領輿論導向的重要手段。面對全球化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北京》雜志積極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傳播自身聲音,創新首都敘事技巧,打造具有國際吸引力的敘事體系。

1.著力挖掘北京故事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提升中華文化感召力

深入廣泛發掘北京文化中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做到不忘本來、開辟未來,用當下關懷來關注北京故事,深入挖掘北京故事在世界舞臺中的共通性與共情性,從而抓好創造性轉化的重點,以全球視野、全球思維打造《北京》雜志具有國際認同感的敘事體系。在雜志內容中,把握好民族和世界的關系,既要有中國視覺,也要有世界視野,讓外國朋友看得懂、易接受,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2.深耕主題,增強北京故事的閱讀性和實用性

《北京》雜志通過對主題的深耕,從吃、住、行、游、購、賞等多角度入手,使雜志既具閱讀性,又具實用性,從而提升讀者的黏連度。以歷史為經,以現代為緯,跟進北京發展的新、快、美、好,在呈現最新、最美、最好的北京的過程中,注重選題的縱深性,引領讀者在看到今日北京的同時,加深對北京歷史文化底蘊的認識。雖然雜志不強調新聞性,但在內容策劃與語言使用上仍努力使讀者保持一定的新聞感覺,整本雜志堅持城市發展和城市形象塑造同步。美國學者凱文·林奇指出,城市的形象不只通過靜止元素形成,市民活動本身也是構成城市形象的有機部分。③北京作為一座文藝土壤豐厚的城市,市民文化生活豐富,可以去大劇院賞戲、去特色書店閱讀、去博物館探尋歷史,還能在運河沿線挖掘隱藏的美食文化。這些極具生活感的內容打造了更為立體的北京生活空間,而《北京》雜志抓住這些城市生活空間場景,以貼合生活實際的方式塑造北京具有濃重文化氣息的形象,拓展了京味文化對外傳播的深度和影響力。

(三)聚焦重點場所,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通過多種發行、推廣渠道將雜志品牌進行推廣,讓更多國際友人通過《北京》雜志了解北京,強化優勢印象、補充豐富印象、糾偏刻板印象,從而借雜志的影響力塑造北京國際形象,擴大北京故事國際傳播力。

1.把握涉外重點場所

《北京》雜志以免費寄贈形式主要發行至國際友人、海外游客、在京留學生及其他外籍人士在京聚集地,包括:駐華使館,如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等;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國際竹藤組織等;重點高校及國際學校、外交人員公寓、各區重點涉外場合和涉外企業、高檔涉外公寓、四星和五星級酒店、京津冀地區高鐵列車和車站等,為外國人提供了解北京的窗口。

2.把握重要國際活動

積極拓展線下傳播渠道,在重要活動現場進行展示贈閱,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在2024年外交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外國駐華記者新年招待會、2023年國際城市媒體北京論壇、國家級國際性的2023北京文化論壇等重要活動期間,《北京》雜志積極向參會國際政要、外國記者推介。這一做法也成為《北京》雜志提升國際傳播影響力的有益嘗試。

(四)緊跟時代發展,實現全媒體矩陣傳播

《北京》雜志秉持“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媒傳播”模式,在現有紙媒傳播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傳播矩陣平臺,實現《北京》雜志國際傳播同頻共振“大合唱”。

1.充分發揮北京官方外文網站的作用

北京官方外文網站是外國人認識北京、了解北京的重要渠道,不僅是北京形象的塑造者,更是北京形象的海外傳播者。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國際版)上開設專欄,刊登《北京》雜志內容,借助外文網站平臺,擦亮《北京》雜志品牌。

2.創新海外新媒體平臺傳播模式

作為構建國際話語權的主要輿論工具和全球傳播體系的主要力量,新媒體成為城市形象國際傳播的有力抓手。目前,《北京》雜志采用多手段制作、多形式表達、多渠道傳播模式,每期內容切片化發布在海外社交媒體矩陣中,打通了海外新媒體傳播渠道,以適合境外傳播的方式有邏輯、有節奏地分批發布,力求實現中外讀者在同一語境下看見北京之美,閱讀北京故事,既達到推廣北京城市形象的目的,又使《北京》雜志的國際影響力得以擴大。例如,基于《北京》雜志2023年第1期“外國人在北京過年必做的48件事”相關內容策劃推文,邀請外國人深度參與中國傳統節慶活動,獲“好吃”“好美”等高度評價。新媒體技術為雜志提供了與國際讀者直接溝通的渠道,實現了與國際讀者的互動與雙向傳播。

3.打造數字化電子刊物

《北京》雜志圍繞“云雜志”理念,推出《北京》雜志的電子書閱讀版,包含《北京》雜志各語種(中文、英文、法文),在平面期刊發行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擴大傳播影響力,更好推廣北京城市國際形象。

三、思考與啟示

近年來國際輿論環境日趨復雜,對外傳播面臨新格局,城市形象刊物已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媒介。依托豐富的內容文本,打造國際化城市形象刊物,融通中外語體思維,形成中國話語體系,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協同并進,利用新技術開拓新渠道和新陣地,是讓世界更好認識新時代的中國的有益嘗試。

(一)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傳播敘事體系

1.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

中國式現代化與文明的傳承息息相關。要構建一個講述中國式現代化的國際敘事框架,必須深植于傳統文化的豐富土壤之中,提煉出中華文明的精神象征,并以此為依托,向世界傳達中國現代化故事的智慧與深度。城市形象刊物在深耕內容之時,要注重挖掘與展示城市的歷史文脈,提煉文化閃亮的金名片,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對歷史名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進行敘事,推動城市形象更好走向世界舞臺。

2.以人為本,發動多元主體講好城市故事

城市形象傳播不僅依賴于自身的塑造和表達,也取決于“他者”視域下構建的關于文化、人物、風俗等形象或精神。而此種視角往往會直接對國際社會產生重要或深遠的影響,容易形成知識層面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價值層面的共識。④城市形象的“他塑”是通過外部人士的觀察和體驗來形成的,這包括外國游客、媒體、學者、外國使節等對城市的感受和印象。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增加“外眼”視角看城市內容,策劃“駐華大使訪談”“外國人看城市”等欄目,進一步增強刊物內容深度與廣度,發揮“借嘴說話”優勢,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3.采用柔性敘事,以易于接受的內容塑造立體城市形象

面對當前國際輿論背景,柔性敘事是注入情感、激發心理層面共情的敘事體系建設的一種嘗試。它跨越意識形態和文化差異障礙,以情感認同深化傳播力度和效果。城市形象刊物在講述城市故事時,可以以一種更加細膩、親和的方式敘述,挖掘城市中充滿情感色彩的故事,如歷史人物的傳奇經歷、市井小巷的溫馨故事、城市變遷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等,強調故事中的情感因素,如家國情懷、親情友情、夢想奮斗等,以此來吸引和打動國際受眾。

(二)借力新技術推動傳統刊物在“Z世代”縱深發展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開展,國際傳播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趨勢愈加凸顯。新媒體拓展了產品形式和傳播空間,在信息傳播上有著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2020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Z世代”在2019年達到24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32%,成為數量最多的人口群體。⑤他們成長于數字化時代,對互聯網、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等非常熟悉。要針對這一代人群盤活傳統刊物,需要采取符合他們習慣和偏好的策略。

1.著力推進數字化與移動優先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習慣也在逐漸改變。電子書的便攜性和可訪問性使其成為現代生活節奏中的優選。傳統紙質版城市形象刊物受印刷和運輸所限,不能有效地觸及廣泛的海外受眾。而開發適用于智能手機的電子書,實現隨時隨地閱讀,極大提高了城市形象的國際傳播率。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刊物需要提供互動數字版本,增加視頻、動畫和可點擊鏈接來吸引“Z世代”讀者,引領國際傳播的潮流力量。

2.強化刊物的社交屬性

新媒體技術可以構建強大的社交網絡,為刊物提供與國際讀者直接溝通的渠道,實現與國際讀者的互動與雙向傳播。將刊物內容切片化發布到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鼓勵讀者分享他們的閱讀體驗和意見,比如可以通過發起話題挑戰或參加討論小組來促進參與。

在全球傳播體系不斷更新的時代,傳統媒介傳播方式和新興媒介傳播方式應協作分工,打通線上線下傳播渠道,綜合利用各類傳播方式,優勢互補,生動、立體地展示城市形象,持續提高城市形象刊物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卜穎穎系北京市對外傳播交流中心副主任;林宏宇系北京市對外傳播交流中心干部

「注釋」

①李宇:《講好中國故事的策略創新:柔性敘事與軟性傳播》,《對外傳播》2023年第7期,第44-47頁。

②張陸煜:《這個報告,第三次發布!他們的影響力,到了這個程度——》,參考消息,https://mp.weixin.qq.com/s/Glo1ato2xtBXGTJdkxgGWQ,2022年12月29日。

③[美]凱文·林奇:《城市意象》(方益萍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第1頁。

④沈正賦:《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邏輯與媒體策略》,《國際傳播》2018年第3期,第26-31頁。

⑤孫美娟:《凝聚國際傳播“Z世代”力量》,中國社會科學網,https://www.cssn. cn/skgz/bwyc/202208/t20220803_5466550.shtml,2022年2月18日。

責編:譚震

猜你喜歡
國際傳播創新實踐
基于知識經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創新與實踐
淺談基于計算機競賽模式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
世界新格局下中國武術國際傳播方略研究
淺析班組文化建設與創新實踐
新時期長征精神國際傳播要素分析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高中地理的創新教學研究
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新時期醫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