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的傳播

2024-04-27 20:20周嘉穎周鑫宇
對外傳播 2024年4期
關鍵詞:國際話語權國際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

周嘉穎 周鑫宇

【內容提要】中國始終將周邊外交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周邊是中國對外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重點。中國與周邊國家已經形成的廣泛共同利益、文化及價值觀念,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面對復雜多變的周邊形勢、激烈的國際輿論斗爭以及不平衡的國際話語權格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應緊密圍繞三個關鍵問題展開,在傳播過程中強化本土關懷,挖掘傳播的互文性,并重視推動理念傳播的知識轉化。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 周邊外交 國際話語權 國際傳播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代表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理念,舉起了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的鮮明旗幟。作為周邊環境復雜的大國,中國歷來高度重視周邊外交工作,始終將周邊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促進周邊國家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同,有利于增強中國在周邊地區的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構建和平、合作、發展和共贏的周邊秩序。政治理念的國際傳播需要克服國家間的政治壁壘和文化間的交流障礙,還要符合政治原則,服務特定的戰略目標。本文從受眾分析、傳播目標、傳播路徑幾個方面,分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傳播的立足點和關鍵點。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傳播的共性基礎

中國不斷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融,引領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周邊國家的傳播奠定了現實基礎。同時,周邊國家本就與中國地緣相近、人文相親、利益相連,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優先方向。國際傳播需要跨越不同的文化和認知結構,最好的方式是從雙方已有的共性基礎切入。

第一,周邊國家對中國的利益訴求及合作期待是傳播的現實支撐。中國與周邊國家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的相互依存度較高?!缎聲r代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展望》顯示,在中國的29個周邊國家中,除不丹外的 28國均同中國建立了伙伴關系、合作關系或戰略互惠關系。①周邊國家對華利益訴求和合作期待是多元的,部分國家如老撾、泰國、中亞諸國等,希望借鑒中國發展經驗,期待從對華互惠互利中獲益;而與中國存在歷史爭端、領土爭議的國家,如越南、菲律賓等,也試圖在國內訴求和對華戰略合作之間尋求平衡。②此外,由于地理鄰近、發展階段相似,周邊國家與中國面臨共同的區域或全球性問題,都希望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尋求合理的多邊治理方案。

第二,周邊國家與中國同受儒家思想、東方文化的影響,構成了傳播的認同基礎。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幅員、民族、宗教、經濟發展階段、政治制度等方面差異較大,但由于共屬儒家文化圈,在文化和社會價值觀上有諸多相似之處。儒家思想自誕生之日起就向周邊傳播,深刻地影響著亞洲國家的社會文化、價值觀念。在處理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具有一種以社會、整體為本位的價值取向;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包含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東方哲學,也體現了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人合一”的思想。

第三,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建的國際多邊機制是傳播的關鍵節點。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一個單一、獨立存在的國際理念,而是奠基于許多已有概念、價值、規則連接而成的知識網絡之上。中國周邊地區擁有豐富的國際多邊機制資源。這些多邊機制在成長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生產區域合作與發展的共有知識,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形成合流。例如,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上海合作組織提出和踐行以超越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文明沖突為核心要義的安全觀;在經濟領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提出打造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區域經濟格局。③在人文交流方面,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孕育了“平等相待、真誠互助、親如一家”的文化。通過多邊機制的共建,中國還與周邊國家形成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多邊主義精神,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落地生根提供土壤。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傳播的關鍵問題

周邊是中國對外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重點。中央外事工作會議提出了對外工作的戰略布局,其中之一就是切實抓好周邊外交工作,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④習近平主席提出邁向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強調要共同營造對亞洲、對世界都更為有利的地區秩序。⑤對周邊國家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應有鮮明的問題意識。這些關鍵問題包括:

第一,反擊“中國威脅論”“債務陷阱論”等論調,塑造中國作為周邊秩序維護者的形象。隨著中國對周邊國家影響力的提升,西方媒體、智庫、國際組織炮制的涉華負面論調在中國周邊傳播開來?!爸袊{論”由來已久,這一論調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問題,渲染中國崛起對周邊秩序的沖擊。近年來,“債務陷阱論”甚囂塵上,攻擊“一帶一路”投資及項目對中國周邊的影響。作為回應,中國強調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⑥提到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中國也首先提出要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二,對沖美西方國家在周邊國家營造的價值觀劃線、零和博弈的政治外交氛圍。中國周邊地區是大國博弈尤其是中美博弈的重要舞臺。近年來,美國以中國周邊地區為重點,加大對中國遏制、圍堵和打壓力度,并在推進過程中不斷強化意識形態和制度博弈屬性。例如,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推行所謂的“人權和良治”,宣揚零和博弈和“航行自由”理念;“藍點網絡”計劃、“印太經濟框架”則推崇“自由市場”的經濟規則、西式民主和治理;開展“價值觀外交”,在全球范圍組建所謂反對“威權主義”的民主聯盟。在意識形態選邊站隊的壓力下,周邊國家大多采取謹慎消極態度,對于強化意識形態競爭的做法也并不贊同。為對抗陣營思維、零和博弈思維的影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開放的區域主義,弘揚真正的多邊主義。

第三,改變不平衡、不平等、不公平的國際話語體系,共同擴大亞洲國家的聲音,提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當前世界格局呈現“東升西降”態勢,但國際話語的基本敘事結構仍然以西方為中心,西方發達國家掌握著國際輿論的主導權。而西方逆全球化思潮的出現,以及民粹主義、保護主義思潮的抬頭,則側面反映了當前世界觀念的缺失。當西方自由主義思想不足以單獨支撐起國際秩序的穩定、改革與發展,部分發展中國家開始提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政治理念和思想。例如,印度在2023年的G20峰會上將梵文“天下一家”作為主題,象征世間萬物的價值,以及整個宇宙所有生命的相互聯系。人類命運共同體向周邊國家傳播的過程,也是在不同國際政治思想中展開平等對話的過程,致力于建立起更多元的國際話語格局。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傳播的深化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的傳播,要在了解中國與周邊國家共有的物質和精神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傳播的本土關懷、問題意識,尋求與周邊國家的話語和思想共鳴,重視傳播與實踐相結合以及相關成果的落實轉化。

第一,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傳播的問題意識,提升理念傳播的感召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的傳播不是簡單地為了發聲而發聲,而是要增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認同感,弘揚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思想,這意味著需注重提升理念傳播的價值感召力。馬克斯·韋伯的社會學思想認為,個體習慣于用價值判斷帶入行動的意圖,每個價值判斷又由其所處的情境所支持。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蘊含著“天下大同”的精神,傳達的是一種“新世界主義”價值觀。而周邊國家之間的國情不同,民眾身處不同的本土情境,面臨不同的具體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遞應將周邊國家關心的國內、區域議題與更大范圍的國際、全球議題建立價值關聯,將周邊國家民眾的生存處境、社會福祉置于全人類的、歷史發展的坐標下進行詮釋。除此之外,還應把價值傳遞與行動,即理念傳播與實踐結合起來,創設有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的具體情境。中國在推動周邊國家發展,為周邊地區提供公共產品、貢獻全球治理方案上采取了諸多行動,未來還應更加積極主動地回應和解決周邊國家關切的議題,以實際行動強化共同體意識。同時,重視講好中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貢獻周邊國家繁榮與發展的故事,以事實和實踐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內涵。

第二,深入挖掘中國與周邊國家國際傳播的互文性,尋求與各國政治話語、思想文化的對接和共鳴。上文分析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在利益、文化價值觀上的共性,以及周邊國家對中國的訴求,這些因素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的傳播提供了切入點。美西方國家在中國周邊營造沖突性的輿論氛圍,煽動周邊國家的對華負面情緒。面對這樣的情境,如果只注重單方面傳播,一味地宣傳中國的看法和意見,很容易引發周邊國家的抵觸情緒,失去溝通的前提基礎。傳播要做到深入人心,就需要充分了解受眾需求,在共識的基礎上促成雙向交流、共同傳播。對與中國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東亞國家,應充分挖掘儒家思想和東方哲學的當代價值,從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注入更多亞洲價值;對處在不同文化、文明背景中的國家,應尋找其政治理念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相似之處,在平等交流中促進理解,找到共鳴,將自我傳播變為共同傳播。各國的政治理念通常根植于深厚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印度提出的“天下一家”理念就取自古經典《奧義書》,是最能代表印度古老世界主義觀的表述之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有諸多相似之處;周邊國家中還有不少國家屬于伊斯蘭文明,可以從伊斯蘭教義和語言中尋找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通點。文明在交流互鑒中取得進步,只有“美人之美”,才能“美美與共”,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同語言可以在相互交流和互動中被創造出來。2019年,中國主辦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為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提供平臺。未來可以在非官方場合制造更多對話機會,通過民間對話交流增進多元文明之間的理解,在不同的話語體系之間構建共同語言。

第三,持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融入國際多邊機制、倡議,加強相關話語、觀念的實踐和成果轉化能力。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作為一種國際話語、世界話語,需要被周邊國家接收且取得認同后,才會轉化為話語權。中國正在積極主動設置國際議程來改變美西方敘事、塑造周邊國家的認同,包括提出處理國際事務的原則、規范、倡議,經由國際多邊機制承認以獲得合法性。2021年以來,圍繞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整體性構想,中國相繼在多邊場合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如今已獲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美西方國家在中國周邊地區推行西式價值觀也采取了相似路徑,即通過發起倡議和計劃、建立組織的方式,將價值理念轉化為具體標準和規范。國際傳播是一個知識生產的過程,理念需要通過知識轉化實現其價值。提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應重視提升將理念轉化為國際倡議、規范、標準的能力,并在實踐中驗證其合理性。如以“三大全球倡議”為前提開展多邊治理實踐、提出多邊治理方案;在“一帶一路”倡議等多邊機制內部生產相關知識,逐步在周邊國家中構建起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知識體系。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冷戰后全球主流媒體意識形態演變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國際輿論對策研究”(18ZDA320)階段性成果。

周嘉穎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周鑫宇系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注釋」

①《新時代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展望》,中國政府網,https://www.gov.cn/yaowen/ liebiao/202310/content_6911402.htm,2023年10月24日。

②林斯嫻:《新時代大周邊輿論環境研究:結構、特征及啟示》,《太平洋學報》2022年第11期,第82-91頁。

③《積極引領亞太經濟合作行穩致遠》,光明網,https://news.gmw.cn/2023-11/16/ content_36968868.htm,2023年11月16日。

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求是網,http://www.qstheory.cn/ wp/2020-01/09/c_1125438532.htm,2020年1月9日。

⑤《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央視網,http:// news.cntv.cn/2015/03/29/ARTI1427564464844465.shtml,2015年3月29日。

⑥《習近平: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中國政府網,https://www. gov.cn/ldhd/2013-10/25/content_2515764.htm,2013年10月25日。

⑦王《:韋伯理解范式中的價值關聯:社會范疇、“眾神的戰爭”與“客觀性”》,《廣東社會科學》2019年第4期,第197-204頁。

責編:霍瑤

猜你喜歡
國際話語權國際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
核心價值觀助推中國國際話語權提升
中國南海維權行動中的國際話語權研究
論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科學內涵和重大意義
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的中國外交頂層設計
以“文化多樣性”國際機制支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全球化與國際傳播:媒體與公民的世界性互動
文化在我國國際話語權中的作用及路徑
促進漢語國際傳播的十項策略
我國電視紀錄片國際傳播的路徑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