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探索

2024-04-28 12:11王飛
甘肅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活動課程鄉村小學小學德育

王飛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是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探討了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尚存在的問題,結合鄉村小學特色,建設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體系,從師資隊伍建設、主題活動創設、校本課程開發,教學評價等不同維度入手,探討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策略。

【關鍵詞】鄉村小學;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9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4)07—0024—04

小學德育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然而,鄉村小學受經濟、社會、教育等條件的制約,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明顯不足,缺乏對德育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不利于達到小學德育課程教學效果[1]?;诖?,要針對鄉村小學存在的重“智”輕“德”的現象,整合優化小學德育活動課程資源,提出切實可行的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策略,提高小學德育課程化教學的實效性,期望能夠以本文簡單的分析探討,為研究者們提供適當的借鑒與參考。

一、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概述

鄉村小學是指鄉鎮中心校以及在鄉鎮中心校以下的學校,包括村級完全小學、村級不完全小學和教學點,這些鄉村小學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通常規模較小、教育設施相對陳舊、師資力量匱乏,學生除語文、數學外其他課程基礎較為薄弱,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小學德育主要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學生傳遞社會公德教育和社會常識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是小學德育的校本課程,它可根據各學校學生的特殊需求,合理編排校本課程活動內容,充分整合課程資源,強調課程知識與學生個人和社會之間的聯系,在設定的教育情境中使得師生間有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引導學生在整體環境下更加全面的發展[2]。在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中心,將顯性的課程資源與學生經驗以及社會生活中的鄉村本土元素相融合,精心組織德育課堂內的活動和課外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從而對塑造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起到良性的影響和積極作用。

二、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匱乏

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的實施離不開相應的師資力量支持,教師對于德育校本課程開發、設計、實施、評價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中,師資力量明顯不足。從年齡結構上來看,鄉村小學德育教師的教齡普遍偏大,年輕教師的流失率較高,極易導致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固化,缺乏德育活動課程化的創新與變革動力。并且,當前鄉村小學德育教師大多是語文專業和數學專業的,德育相關專業的教師占比較少,暴露出鄉村小學德育教師結構性缺失的問題。還有多數學校的德育教師由班主任兼任,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德育活動的關注程度,不利于小學德育活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二)德育主題活動規模小、層次低、內容少

當前,鄉村小學德育教師對于德育活動主題內容的認知較為淺顯,沒有全面準確地把握德育主題活動目標,對于活動課程化實施的具體細節理解不夠深入,教師大多聚焦于增強學生的道德認知,而在對學生的道德情意、道德行為養成等方面缺乏足夠關注,學生難以深入思考德育主題活動的內涵[3]。并且,在小學德育主題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習慣于由上而下的頂層方案的落實,沒有師生的共同參與和商討,導致德育主題活動設計缺乏實踐性、層次性、系統性,最終導致小學德育主題課程活動的規模小、層次低、內容少,使得德育主題活動多流于形式,無法達到預期目的。

(三)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有待深入

當前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仍然比較淺顯,部分課程開發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不相契合,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不一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學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多數鄉村小學并沒有結合學校特色與所處社會環境,不能夠積極利用社會資源開發德育校本課程,諸多鄉村小學就是照抄或者生搬硬套其他城區學校的德育校本課程方式,使得這種“嫁接課程”無法“開花結果”。

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存在較大缺失,包括物質形態、制度形態、精神形態的隱性課程資源開發不足,且因缺乏正確方法的引領,導致小學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發處于無序化和碎片化狀態,無法充分利用多方課程資源,難以對學生的認知導向、意志磨煉、情感陶冶等方面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四)小學德育課程教學評價不足

德育活動課程評價是德育教育過程的關鍵環節之一,主要評價德育課程計劃、開展方式、課程結果,以此作為改進和調整的依據[4]。然而,當前鄉村小學德育課程教學評價存在一定缺失,局限于校內單方面的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沒有全方位地展開德育課程教學評價,無法完全把握學生在德育課程中的學習態度、行為習慣、思想道德觀念等,不利于鄉村小學德育教育課程的開展。

三、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策略分析

(一)加強鄉村小學德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鄉村小學教育管理者應擔負起管理學校和教師、教育學生的重要責任,在德育活動課程化教學中應落實校本課程相關要求,結合本校學生特點和鄉村地方特色開設德育校本課程,用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的雙向發力,推動學生德育知識的全面生成。學校管理者要時刻更新教育觀念,摒棄德育課程教育功利化、同質化傾向,將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教學真正落到實處。

要積極組織德育教師參加全國校本課程開發研討會,聘請課程專家指導德育課程的設計,進一步提升一線教師的德育教學能力,加強一線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鼓勵一線教師積極參加德育相關的教研活動,提高教師德育活動課程開發的能力,注重多參與、多討論、多調研,采用入職后培訓、學術研討等不同方式,不斷促進德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二)優化開展農村小學德育主題活動

1.樹立德育主題活動設計意識。農村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設計是將活動基本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活動的橋梁,要構建德育內容和結構優化的主題活動課程體系,提高師生參與主題活動設計的意識和能力。依據一定的主題活動設計理念,結合農村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生活環境的特色、習得的知識等,理性、長遠、系統的規劃鄉村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課程,使之更貼近師生關注的道德問題,發現和解決鄉村小學反映出的實際問題。

2.豐富德育主題活動內容。結合學生既有生活經驗和社會生活中的鄉村本土素材,注重小學德育主題活動的多維開發設計體系,使之具有模塊化、有序性和連續性。分類開發具有特色的德育活動,以主題的方式呈現鄉村小學德育教育開展情況,形成模塊化的主題德育活動體系,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對德育活動主題分類的過程中,要依據課程整合的理念,基于道德與法治的新課標相關要求,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鄉土素材,合理編排德育主題活動內容。

3.分段設計德育活動主題。鄉村小學德育活動主題設計應注重分段性、層次性,結合小學生的自身實際分段設計活動主題,多維度、全方位地設計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注重德育活動主題的拓展與延伸,引導不同階段學生的德育成長和發展,最大程度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較好地與學生的道德成長規律相契合。如在“生命安全教育”主題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初步形成安全基本常識,逐步體會認識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的德育內涵。

4.精心組織主題活動。課程整合視域下的鄉村小學德育主題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中心,注重主題活動的生成性,充分聯系鄉村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鄉村生活實際,引領學生參與德育主題活動中來,逐步深化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5]。如在學習“變廢為寶有妙招”的課程中,教師要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設計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垃圾不分類的原因和危害,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了解如何讓垃圾變廢為寶,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并在實際生活中自覺踐行綠色低碳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加大德育校本課程開發力度

1.注重隱性資源的合理開發。德育隱性資源蘊含于教學活動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和根本,學校制訂合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效果。物質層面的德育隱性資源的開發應充分結合新農村建設,合理結合鄉村鄉土文化,如當地歷史建筑、人文習俗、名人軼事等,加大鄉村德育課程資源的開發[6]。優化鄉村物質形態德育隱性課程資源,開展校園文化環境建設,陶冶學生的情操,凸顯隱性教育資源的教育性和導向性,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加強教職工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要以德立身,引導學生自尊自律,成為學生的道德榜樣,并在日常課程開發或教學實踐中,將德育教育內化在每一件小事之中。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加強家校合作,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2.傳統節日文化的融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歷史悠久,內蘊豐富,對學生起著極其重要的認知導向、情感陶冶、規范行為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激發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要適時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鄉村小學德育課程活動之中,如清明節組織學生參觀烈士墓園,為革命先烈獻花,將清明節主題活動與志愿服務活動相結合,寓傳統節日文化于文明祭掃之中,將鄉村小學德育課程教學做實、做細,涵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使之獲得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熏陶。策劃“傳統節日啟蒙”等一系列專題德育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如小品、相聲、舞臺劇等,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四)推行全方位、多主體的德育教學評價

1.對學生的評價。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教學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藝術、勞動、體育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展開評價。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時,要注重評價的發展性、差異性、過程性,充分關注學生在德育活動中的參與積極性、課程化學習體驗、情感認同,實現對學生的準確、全面評價。

2.對教師的評價。盡管學校對教師的師德師風方面有所評價,然而評估過程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考核量分不夠準確和全面。為此,要增大對教師德育課程化教學的評價比重,將其納入到小學德育教學的績效考核體系中。

3.對學校的評價。要評價鄉村學校的德育課程實施活動,將其作為學校教育工作和年度考核的內容,合理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全面評價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充分關注有利于學生德育發展的治安環境、人文環境等,注重家庭、社會氛圍和環境對學生道德品性的養成與影響。

綜上所述,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教學具有一定的生活性、綜合性特點,要結合鄉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體系,從師資隊伍建設、主題活動創設、校本課程開發、教學評價等不同維度入手,探討鄉村小學德育活動課程化實施策略,充分體現德育活動課程的系統性、開放性、過程性和本土性,加強德育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銜接和整合,幫助學生積極地完成自我構建,提升小學生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范莉,戴治伊.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德育活動課程一體化的建構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23(04):30-34.

[2]金麗花,丁晨燕.成熟德育實踐活動的構建與實施——以花園實驗小學德育實踐系列活動為例[J].教育觀察,2019(08):125-126.

[3]魏星,張春海.幸福教育視角下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實踐路徑創新研究——以延安地區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2019(02):120-124.

[4]胡書琴,譚新艷.打造溫暖生命的德育活動課程——伍家崗區實驗小學“卓雅”德育活動課程實踐探索[J].基礎教育課程,2017(Z1):64-67+73.

[5]袁偉.創建生態特色校,培育文明好公民——武漢市光谷實驗小學生態文明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23(03):101.

[6]朱冰.生態體驗式德育在學生行為養成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以海聯路小學為例[J].教育觀察,2021(15):50-52.

編輯:宋春宇

猜你喜歡
活動課程鄉村小學小學德育
淺談鄉村小學電教設備管理
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激勵方法的應用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構建設想
突破傳統課程模式立足發展核心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德育中的意義初探
淺談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踐行陶行知教育思想 辦有氣質的鄉村小學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淺析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