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淡水水產養殖概況及發展方向

2024-04-28 20:47雷松波鐘魯龍張鳳霞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關鍵詞:鱘魚總產量羅非魚

陳 昕,雷松波,鐘魯龍,張鳳霞,陳 鋮★,柯 翎

(1.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福建 寧德 355017;2.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寧德分院,福建 寧德 355017;3.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1)

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傳統的漁業生產仍然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依然是廣大民眾食物、營養、收入和生計的重要來源。特別是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如何保障人類食物的充足供應引起了相關國際組織的高度重視,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出路之一就在于進一步發展水產養殖業。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在有約6000 萬人口直接以漁業和水產養殖業謀生,這些行業在2020年的一產銷售產值高達4240 億美元。漁業專家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全球漁業仍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并將為2050 年預計達97 億的世界人口的糧食安全和充足營養做出重要貢獻。

1 世界主要淡水種類魚類養殖狀況

1.1 鯉科魚類 鯉科魚類種類多,分布廣,是世界上最廣泛的養殖魚類。中國內陸地區最常見的養殖品種是鯉科魚類,最受歡迎的鯉科品種包括青魚、草魚、鰱魚、鳙魚和鯉魚。中國2015 年鯉科魚類的產量為2230×104t,占淡水魚總量的2/3。2017 年世界鯉科魚類產量達到2865.6×104t。

鯉魚是世界上最普遍養殖的魚類,不僅在熱帶和溫帶地區生長良好,而且在寒冷地區也能生長繁殖。在江河、水庫、湖泊、池塘、小坑塘等各種水域都能自然繁殖,種苗容易解決,這是它能在世界各地開展養殖的優勢特點。在全球淡水魚產量中,鯉魚的產量穩居首位,1979 年世界鯉魚總產量為59.9×104t。2004 年世界鯉魚總產量已超過1630×104t,其中捕撈鯉魚僅有13.7×104t,其余皆為養殖鯉魚。世界鯉魚總產量大多數由中國提供,2016 年僅中國鯉魚養殖產量就高達349.80×104t。

草魚、鰱魚也是中國的主養魚類,2016 年中國草魚養殖產量高達589.88×104t,白鰱養殖產量也達到了450.66×104t。

印度的幾種鯉科魚類卡特拉魚、露斯塔野鯪、麥瑞加拉鯪魚和卡爾巴蘇野鯪,為植物食性、雜食性魚類,生長快,個體大,在同一水體可混養,但因不耐寒,限制了其養殖范圍的擴大。目前上述4 種魚已被移到整個東印度半島和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斯里蘭卡、毛里求斯、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飼養。中國曾經引進過,但目前僅在南方少數省區有少量養殖。

1.2 鮭科魚類 鮭科魚類是世界著名的經濟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口感爽滑,深受人們喜愛,尤其是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倍受青睞。鮭科魚類的養殖分布范圍廣,養殖產量也一直在穩步上升,但總產量難與鯉科魚類匹敵,2000~2009 年,世界鮭科魚類養殖產量合計僅達1989×104t。隨著世界范圍鮭科魚類消費量的提升,進一步刺激了鮭科魚類養殖業者的生產積極性,2010 年鮭科魚類的養殖年產量已達到240×104t 以上。目前世界上共有67 個國家和2個地區(臺灣、法屬留尼旺島)開展鮭科魚類養殖,主要養殖國家包括以挪威為代表的歐洲國家、美國、智利、俄羅斯、日本、加拿大等國。中國在上世紀80 年代在甘肅省建立了第一家虹鱒養殖場,最近幾年在北方省區,乃至南方省區的高海拔山區,都有業者在積極探索鮭科魚類的養殖,其中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龍羊峽水庫的鮭科魚類養殖最為成功,已形成穩定產量。挪威和智利是世界上鮭科魚類主要養殖國,2000 年以后,挪威和智利兩國鮭科魚類的養殖產量占世界養殖總產量的65%。其后是英國、加拿大、法羅群島、澳大利亞等主產區。挪威大西洋鮭(俗稱三文魚)產量長期居世界首位,2011 年突破100×104t,達到106.49×104t。2012 年世界大西洋鮭養殖產量約為323×104t,其中挪威的養殖產量就達到123.21×104t,約占世界養殖產量的38.10%,智利則居第二位,養殖產量約為82×104t,約占世界養殖產量的25%。

鮭科魚類養殖的種類主要為鮭屬的大西洋鮭、褐鱒,大麻哈魚屬的虹鱒、銀大麻哈魚、金鱒、大麻哈魚、馬蘇大麻哈魚、大鱗大麻哈魚。大西洋鮭、虹鱒、銀大麻哈魚占鮭科魚類養殖總產量的97%。

大西洋鮭是世界上養殖的主要鮭科魚類,一直占據主導地位,2020 年世界大西洋鮭的產量為272×104t,比2015 年總產量增加了14.2%,價格方面從2015 年到2020 年一直在上漲,高價格為大西洋鮭養殖戶提供了良好的利潤率,也由此推動了其養殖規模及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預計世界鮭科魚類的養殖產量將略有增長。

虹鱒肉味鮮美,價值高,生長較快,當年魚可長到100 g,二齡魚可達400~600 g,適于密養高產,工業發達國家常用工廠化養殖方式進行生產,不僅有利于養殖生產的安全監控,單位水體的產量很高,商品魚也能進入高端市場,因此養殖收益高。虹鱒是鮭科魚類中養殖最普遍的品種,遍布5 大洲的64個國家和2 個地區,歐洲的養殖產量一直占主導地位,占世界總產量的50%,美洲居次席占30%,亞洲占約19%,非洲和大洋洲占不足1%。世界養殖產量占前三名的國家是智利、挪威、土耳其,分別占22.8%、11.8%和8.8%。亞洲產量前三位的國家是土耳其、伊朗和中國(含臺灣)。

總之,鮭科魚類的養殖種類或品種相對比較穩定,養殖產量和產值呈穩步上升趨勢。大西洋鮭的養殖產量占養殖總產量60%以上,是養殖鮭科魚類產量的主要來源。虹鱒養殖產量占產量的近30%,雖然排名第二,但卻是養殖國家最多的品種。我國養殖種類多達13 種以上,但主要產量來自虹鱒養殖,約占我國養殖鮭科魚類總產量的90%左右。以前我國鮭科魚類養殖受經濟投入限制,發展緩慢,產量不足世界產量的1%,近年來有所改變,2014 年和2015 年中國鮭科魚類年產量已接近4×104t。隨著國內三文魚市場消費量的節節攀升,中國的鮭科魚類養殖前景更加光明,必然帶動中國鮭科魚類養殖產量的大幅增加。

1.3 鱘鰉魚類 由鱘魚是兼有重要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生物類群。世界現存鱘形目魚類27 種,其中產量最大的種類為俄羅斯鱘、閃光鱘、歐洲鱘。鱘魚主要集中在東歐里海、黑海、咸海和亞速海地區,此地區產量占世界產量的80%~90%。由于過度捕撈、水壩阻隔和水域污染等因素,野生分布的鱘鰉魚種類絕大多數都處于瀕?;驑O危狀態,鱘鰉魚類自然資源已然枯竭。相反的另一方面,是高端市場對鱘鰉魚產品,特別是鱘魚魚籽醬產品穩定上升的需求量,在面對鱘魚自然資源崩潰的狀態下,自然極大地刺激了鱘魚養殖業的發展。俄羅斯鱘魚養殖歷史較長,到目前為止已完成了閃光鱘、俄羅斯鱘、西伯利亞鱘和小體鱘等兩代以上的全人工繁殖和養殖,并進行了多種組合的鱘魚雜交優勢利用,上世紀90 年代已獲得歐洲鰉的自然生殖二代,為規?;斯ゐB殖積累了經驗。

鱘魚的養殖模式有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和溫流水養殖。受限于自然條件和經濟困境,俄羅斯的鱘魚養殖業發展緩慢,年養殖總產量估計不超過1000 t。據資料顯示,俄羅斯養殖的鱘魚的生長速度緩慢,一年齡的鱘魚體重不足1 kg,要養殖2~3 年才能達到市場銷售標準,生產周期相對較長。相比之下,美國鱘魚養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目前在加州已建立幾個專門養殖高首鱘的工廠化高密度養殖場,在地下水的養殖條件下,高首鱘在6 齡開始成熟,10 齡全部達到性成熟,較自然條件成熟速度快了將近一倍。美國將高科技手段應用于養殖生產,整個生產過程全由電腦自動控制,上世紀末,其養殖單產水平已達到12.5 kg/m2以上,1998 年全美養殖產量估計已超過1000 t。美國還養殖匙吻鱘,養殖模式為池塘和水庫放養等。意大利與美國高首鱘養殖企業合作,建立了號稱世界規模最大的鱘魚養殖場,主要養殖高首鱘。此外,法國、愛沙尼亞、烏克蘭、德國和日本等國也相繼開展了鱘魚的工廠化養殖。

中國的鱘魚養殖始于20 世紀90 年代初,2000年后開始形成產量,此后發展速度驚人,在2003 年第一次統計中國鱘魚養殖產量,數據為0.94×104t,竟然占當年世界鱘魚養殖總產量的70%。自2003~2012 年,中國鱘魚業一路高歌,養殖產量增加了4.8 倍,已高達5.52×104t,令世界各國望塵莫及。由于鱘魚養殖對水源要求都比較苛刻,中國的鱘魚養殖集中在北京、河北、山東、廣東、浙江、四川、福建和湖北等水質條件好的水域附近建造流水養殖場,也在水庫中進行網箱養殖。南方地區主要養殖施氏鱘與黑龍江的鱘鰉雜交種,北方地區以西伯利亞鱘及其雜交種為主。

1.4 鯰形目魚類 世界養殖的鯰魚種類多達40 多種,養殖較為廣泛的有巴沙魚(湄公河鯰)、斑點叉尾(北美鯰)、胡子鯰(北非鯰)、長吻和鯰魚(中國)、雜交鯰(泰國)等種類,其養殖產量以湄公河鯰最高,斑點叉尾居其次。中國、越南、印度、印尼和孟加拉是世界的鯰魚主產國,以上國家在2016 年的鯰魚總產量估計達到440×104t,2017 年大概為470×104t。

Practical skill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licensing tests of sunscreen cosmetics 7 30

越南巴沙魚是越南的拳頭養殖品種。巴沙魚環境適應性強,耐低氧,對餌料要求不高,適宜高密度養殖,在越南的養殖單產每畝可高達25 t。本世紀以來越南的巴沙魚養殖規模和產量發展迅猛,2005年養殖面積達4000 hm2,養殖產量近38×104t,2008 年養殖產量達到125×104t。2011 年世界巴沙魚產量就已經達到210×104t,從2013 年起,世界巴沙魚的總產量略有下降,但越南仍然占了主要生產國50%的份額。越南巴沙魚原來主要出口美國、歐盟,對俄羅斯和波蘭的出口量也出現劇增。2017年,越南巴沙魚養殖面積為6078 hm2,總產量為125.2×104t,產值達18 億美元,其中我國進口額為4.2 億美元,占總產值的23%。特別是2017 年后,美國對越南巴沙魚采取貿易限制,越南重點瞄準中國消費市場,中國進口巴沙魚總額首次超過美國,成為越南巴沙魚的全球最大市場。

法國利用循環水系統技術,開展歐洲鯰魚工廠化養殖,每噸水體養殖凈產量在200 kg 以上,并可全年不間斷生產滿足市場需求。過去因受養殖季節限制,歐洲鯰魚養殖商品成魚規格僅有1.2~2.5 kg,現今在可控最適溫度下進行養殖,商品成魚規格可達6~7 kg 以上。在循環水系統養殖條件下,傳統方法養殖歐洲鯰魚存在的腥味及淡黃色肉質問題也得到了解決,可以生產出美觀好、無白肉、無土腥味的鯰魚產品。在此種養殖模式下,養殖鯰魚抵抗力加強,極大地減少了在養殖過程中的藥物使用。

1.5 羅非魚類 羅非魚是世界上適應性最廣的魚類,上世紀70 年代中期,聯合國向世界各國推薦養殖,大大推動了羅非魚養殖業的發展,也因此世界產量一直在增加。據FAO 統計數據,2021 年羅非魚產量達到了約729×104t,共有140 個國家進行生產。從2009 年到2017 年,世界羅非魚產量年均增長約10%,產量中接近90%來自養殖,且主要來自淡水養殖。在世界淡水魚總產量中,羅非魚產量僅次于鯉魚而居世界第二位。

世界上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幾乎所有國家都有養殖羅非魚,但羅非魚養殖產地主要集中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亞洲占據了世界羅非魚產量的近75%,其次是非洲,美洲的產量居第三。目前養殖的羅非魚主要品種有莫桑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齊氏羅非魚、安氏羅非魚、帶條羅非魚、加利略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及奧尼雜交種等10 多種。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國,在中國30多個?。ㄊ?、區)廣泛養殖。中國1950 年代從越南引進莫桑比克羅非魚,1980 年代前后從埃及引進尼羅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加利略羅非魚等多個品種。由于羅非魚繁殖力強,養殖密度難以控制,導致其商品魚規格難以適應市場需求,一直到奧尼雜交種的出現,中國的羅非魚養殖業才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近3 年來中國羅非魚的養殖產量都在170×104t 以上,印尼、埃及、泰國、菲律賓、墨西哥、中國臺灣也生產羅非魚,中國加上該六國(地區)總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80%以上。

目前美洲各國都有羅非魚的蹤跡,從池塘、水泥池、循環水密養到網箱養殖等不一而足,但以室內水循環精養技術為主,該模式養殖產量占養殖總產量的70%。美國養殖的主要品種為尼羅羅非魚,但總產量并不高,2012 年美國羅非魚產量只有1×104t。墨西哥,作為拉丁美洲地區最大的羅非魚生產國,主要利用水庫養殖,近年也逐漸引入網箱養殖,主要養殖品種為尼羅羅非魚。墨西哥羅非魚產量基本維持在7×104t 左右。巴西不同地區有其養殖的重點對象,東北部水產養殖的重點就是羅非魚,2011 年羅非魚產量為2.54×104t。

1999 年全非洲羅非魚產量只有11×104t,產量主要來自河、湖中的天然捕撈,品種以尼羅羅非魚為主,占94%。埃及是世界羅非魚主產國之一,產量曾居世界第二。從1999 年開始,埃及羅非魚的養殖量迅速增長,從1998 年的5.28×104t 增長到2012 年的76.88×104t,主要來自其養殖產量的大幅增長,而其捕撈產量幾乎穩定維持在10×104t左右。但隨著印度尼西亞羅非魚產業的迅猛發展,埃及的羅非魚產量已退居世界第三位。

由于羅非魚雄性化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使羅非魚單性養殖得以實現,加之羅非魚新品系的選育應用,都極大地促進了羅非魚養殖業的發展,2017年世界羅非魚產量達到了579.8×104t,有預測認為,將來10 年內,羅非魚僅養殖產量就可能突破1000×104t。

2 全球水產養殖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世界各國處于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在推動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在經濟欠發達的國家,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經濟投入。其次,人口不多的國家,國內消費市場小,自我消化能力低,發展水產養殖生產,必須瞄準有穩定消費能力的區域市場。第三,是要考慮產業鏈的完整配套,即使在養殖技術成熟的前提下,由于技術人才儲備不足,養殖機械缺乏,苗種供應不穩,飼料供應無保障,產品物流不通暢,產品儲存冷鏈缺失,乃至關稅壁壘、綠色壁壘等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影響一個國家水產養殖業的長遠發展。

中國的水產養殖規模已經處于世界首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進出口國。目前中國漁業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優質安全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水產品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和漁業對資源環境過度利用之間的矛盾。

目前中國水產養殖業正處于由快速發展轉向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正處于由傳統漁業轉向現代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中國水產養殖業面臨的主要問題,(1)水產養殖業發展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傳統養殖水域資源喪失的困境在加大;(2)陸源污染對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構成重大威脅,水環境污染也影響水產品的質量安全;(3)過高密度養殖使養殖內環境惡化,部分養殖品種病害嚴重;(4)部分海水養殖品種使用冰鮮雜魚飼料造成的污染;(5)養殖布局不合理,養殖密度超過環境容量,養殖尾水排放造成水域富營養化;(6)養殖水域利用不平衡,深遠海發展不充分;(7)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3 全球水產養殖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漁業發展道路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榜樣,在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中,為第三世界國家開展漁業技術培訓已行之有年。世界各國的漁業發展應該走開放合作共贏發展之路,進一步開放水產品市場,加強漁業發展國際合作。根據各自國情,因地制宜,因市場制宜,加強養殖生產過程中的規范管理,推進水產養殖業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首先從發展理念上講,行業需要樹立綠色發展的思維模式,摒棄以往那種重視生產量而忽視環境保護、偏重數量而輕視質量的做法;其次,在發展模式上,應從粗放型、高消耗向節能型、高效率轉變,以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行業還應致力于采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優化生產結構、合理規劃區域布局,以提升整體效率和可持續性。

各國水產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都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努力構建環境友好、資源節約、質量安全、可持續的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體系,實現水產養殖業“高效、優質、生態、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的作用,使水產養殖業通過高新技術獲得新一輪的現代化發展。

4 結論

本文對全球淡水水產養殖概況及發展方向的相關文獻進行了回顧,系統地梳理了世界主要淡水種類魚類養殖狀況、全球水產養殖存在的主要問題、全球水產養殖的發展方向的相關情況,主要結論如下:

(1)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占比已超過捕撈量,且世界水產養殖產量也在穩步上升,而且可以肯定這一趨勢仍將進一步上升。

(2)世界水產養殖的魚類品種豐富,在環境條件不同的世界各地大多都有當地適合養殖的魚類,且水產養殖技術在不斷提升改進,品種也在不斷改良,呈現出水產養殖多樣化的整體趨勢。

(3)中國的水產養殖歷史悠久,地位舉足輕重,且養殖品種多,養殖方式多樣,養殖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4)即使中國的水產養殖已經處于世界首位,但在不同時期仍然會面臨不同的問題,對此我們需要始終抱著發展的眼光,多做總結與反思,進一步推動水產養殖業的進一步發展。

猜你喜歡
鱘魚總產量羅非魚
2021年全國早稻總產量2802萬噸 比2020年增產72.3萬噸
歷史時期長江上游鱘魚資源的開發研究
11月化肥總產量繼續下降
羅非魚養殖模式
我國70年來糧食總產量增長4.8倍
貿易戰,羅非魚首當其沖!面臨眾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羅非魚還能打一場翻身戰嗎?
羅非魚 年總產量全國第三位
100歲的鱘魚
2015年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總產量達5090萬噸
養殖鱘魚 尋出致富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