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鴨生態養殖技術及綜合效益

2024-04-28 20:47周慧姝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24年1期
關鍵詞:雛鴨鴨群鴨子

周慧姝

(南通市如東縣長沙畜牧獸醫站,江蘇 如東 226400)

稻鴨生態養殖是指將鴨子放到稻田中飼養,利用鴨子在水中不間斷運動,增加稻田含氧量,起到中耕渾水的效果;利用鴨子雜食性,去除稻田中的雜草及害蟲;而鴨子排出的糞便,可以為水稻生長提供肥料。采用稻鴨生態養殖模式,一方面可以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鴨子活動量、豐富鴨子飼料攝入種類,對水稻和鴨肉品質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1 稻鴨生態養殖技術的增收機理

1.1 減少病蟲草害 鴨子屬于雜食類動物,除了不喜歡采食禾本科植物之外,對其他野草雜草都比較喜歡采食。此外,鴨子在稻田中游行,腳部和嘴部均可起到除草效果,隨著鴨子日齡的不斷增加,體型的不斷增大,其除草能力會不斷增強,能夠很好的抑制稻田中各類雜草野草生長。另外,鴨子在稻田活動期間喜歡采食各類水生動物及昆蟲,所以能夠基本消滅包括稻蝽象、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甲蟲等在內的水稻害蟲。

1.2 優化群體結構 在稻鴨共育模式下,每只鴨子在放養過程中排出的糞便總量大約為15 kg,而在這15 kg 鴨糞中鉀、磷、氮元素的含量約為30 g、68 g、50 g,能很好地滿足50 m2稻田所需的營養,無需再為稻田額外施肥。除此之外,鴨子在稻田中游水、活動,不僅可以將空氣中氧氣代入水中,起到中耕渾水的效果,還能很好的抑制各類野草雜草生長,進而促進水稻植株生長。

1.3 改善生態環境 為了更好地促進水稻生長,在水稻生長過程中需施加大量的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雖然能抑制野草雜草生長,降低病害蟲害發生,為水稻生長提供充足營養,但也會對稻米品質和周邊生態造成一定破壞。而在稻鴨生態模式下,由于實行鴨子和水稻混合種養,使得水稻的許多生產環節可以由鴨子承擔,不僅具有很好的除草除蟲防病、中耕渾水效果,還可避免化學藥劑和化學肥料使用,減少人力物力投入,對水稻栽培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2 稻鴨生態養殖技術

2.1 農田整理 稻鴨生態養殖的田塊,每組面積不宜過大,每組盡量控制在8~10 畝,并且要有獨立的排水、灌水系統。在稻鴨生態養殖的田塊周邊要設置圍欄,圍欄高度要盡量設置為30~80 cm。在稻鴨生態養殖的田塊內部要預留3%的空地設置成水坑,以供鴨子整理羽毛、戲水之用。在對水坑設置時,要確保水坑坡面和緩,埂面寬而平,同時要定期更換水坑中的水,以保證水體清潔。除此之外,在稻鴨生態養殖田塊的埂面上要按照10 只/m2的比例設置一個可移動的鴨籠,以供鴨子夜間休息之用,防天敵對鴨子造成侵擾。另外,稻鴨生態養殖田塊要盡量采用機插秧模式,行間距可以控制在30 cm×25 cm,并且每間隔5 m 要預留一個大行距,大行距寬度可以控制在60 cm 左右。如果稻鴨生態養殖地塊面積較大,在放置鴨籠埂面5 m 內可以增大行間距,以防止鴨子破壞秧苗,更加方便鴨子進出鴨籠。

2.2 水稻品種選擇 在稻鴨生態養殖的地塊,在對水稻品種選擇時要盡量選擇株型緊湊、抗病能力強、分蘗能力強、莖稈壯健的的水稻品種,并且要確保所選的水稻品種成熟期中等,成穗率高,品質優良,要盡量選擇大穗、一年生水稻品種。

2.3 鴨子品種選擇 在稻鴨養殖模式下,由于鴨子需要長時間生活在稻田當中,所以對鴨子的體型、抗病能力、適應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在對鴨子品種選擇時,要盡量選擇體型較小,抗病能力強、行動敏捷,能夠在稻田中長時間活動,耘田、除草、除蟲效果高的鴨子品種。例如,綠頭野鴨、樅陽媒鴨、紹鴨等都適合放養。

2.4 育雛棚搭建 設置育雛棚的目的是保溫、防雨、防御天敵。在搭建育雛棚之前,要科學合理選址,盡量選擇地形平坦、地勢干燥的場所。在實際搭建時,要設置15~20 cm 的圍欄,同時要將大棚內部分割成若干10 m2的隔斷,下面要鋪滿干凈、干燥、無霉味的稻草。由于鴨子屬于水禽范疇,接觸水較多,所以棚內地面極易出現潮濕現象,因此在對育雛棚地面設置時,可以設置一個5°左右的坡度,同時要將飲水器放置在坡度較低的位置,并且在飲水器下方要修建一個集水溝,以確保育雛棚內的積水能夠匯集到集水溝,及時排出,防止育雛棚地面過于潮濕。與此同時,要對育雛棚地下墊草定期予以更換,并通過暴曬殺菌消毒。但在鴨子養殖過程中必須確保飲水充足供應,不能斷水。因為鴨子在攝入過量食物后,如果突然飲水,會導致食物反流,造成氣管阻塞,會使鴨子窒息死亡。

2.5 育雛期管理 在水稻插秧前1 周即可引進鴨苗,在引進鴨苗時要盡量選擇體質健康、活力旺盛的鴨苗。在鴨苗引進后,要先將其置于育雛棚育雛,每300 只設置為一群,按照30 只/m2投放。將鴨苗投放到育雛棚后,要先讓其休息30 min,然后為其投喂適量0.2%恩諾沙星水溶液,之后間隔2 h 左右為其投喂雛鴨全價飼料。在雛鴨全價飼料投喂時要秉持少量多次的基本原則,一次性不能投喂過多。為了更好的促進雛鴨生長,在雛鴨養殖過程中必須做好溫度、濕度、光照控制工作。(1)溫度控制。在鴨苗剛引進時,育雛棚溫度要盡量控制在31~32℃,之后要逐漸降低育雛棚溫度,待雛鴨7 日齡時育雛棚溫度要控制在28 ℃左右,待雛鴨15 日齡育雛棚溫度要控制在22 ℃左右,接近于外界自然溫度;(2)光照控制。雛鴨1~3 日齡育雛棚光照時間要保持在24 h,雛鴨4~7 日齡育雛棚光照時間要保持在20~23 h,之后可以每天減少1 h 光照時間,直至減少到與自然光照時間接近為止;(3)濕度控制。雛鴨1~7 日齡育雛棚相對濕度要控制在65%~70%,雛鴨8 日齡之后育雛棚相對濕度保持在55%~60%即可。在雛鴨8 日齡之后即可進行下水調教,每次下水調教時間控制在5~8 min,一天下水調教1~2 次。1 周之后下水調教時間可以延長到7~10 min,每天下水調教次數可以增加至3~5次。(4)在對雛鴨下水調教時水溫要盡量控制在15~18 ℃,在對雛鴨下水調教后要讓雛鴨在運動場理毛休息,待羽毛上的水分蒸發后再將其驅趕回育雛棚。

2.6 共育生長期管理 稻鴨共育時間一般在70 d左右。鴨苗在育雛棚育雛后,待水稻機插秧7 d 即可將其放入稻田,投放密度控制在每667 m215~20只。在雛鴨放入稻田之前,要為其接種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和漿膜炎—大腸桿菌二聯疫苗。為了更好的促進雛鴨生長,在稻鴨生態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要適時進行人工補飼。在雛鴨日齡在3 周以內時養殖人員需要補飼2~3 次/d,在雛鴨日齡在3 周以外養殖人員需要隔天或每天進行補飼。人工補飼應主要以雛鴨全價料為主,可以適量補充次麥、秕稻等農副產品下腳料。補飼量要根據鴨子生長情況,結合稻田內水生小動物及雜草數量決定。

在稻鴨共育期間可以適當露田,構建水區,以此來起到排毒增氧的效果。當水稻苗數與預期穗數接近時,可以秉持先輕后重的基本原則,逐步斷水擱田。為了滿足鴨子對青飼料攝入的需求,養殖人員可在稻田投放適量浮萍類植物。在水稻抽穗之后,要堅持干濕交替,濕潤灌溉,直至水稻收獲前7 d 完全斷水。在將鴨子放入稻田之后,施肥、中耕、除蟲、除草等水稻田間管理工作要全部交給鴨子來完成。與此同時為了強化防蟲效果,養殖人員可以每30 畝稻田設置一臺太陽能頻射殺蟲燈,每天21 點開啟,次日4 點關閉。通過設置太陽能頻射殺蟲燈,即可對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水稻害蟲有效誘殺,進而達到控制害蟲危害、減少害蟲基數、降低害蟲產卵量、殺滅害蟲成蟲的目的,與此同時還能為鴨子提供天然的蛋白質飼料。如果投放的鴨子為綠頭野鴨,待其日齡25 d 后,要為其剪去一側翅膀的3根主羽,以防綠頭野鴨出現飛逃現象。待水稻揚花期結束后,養殖人員要將鴨子及時收回,宰殺加工上市或育肥產蛋。

2.7 加強疫病防控 在稻鴨生態養殖模式下,鴨子活動范圍急劇擴大,接觸病原微生物幾率隨之增加,也會提高鴨子傳染性疫病的發病率。一旦鴨子染病,不僅會影響鴨子產肉增重,嚴重時還會使鴨子成片死亡,進而對稻鴨生態養殖效益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稻鴨生態養殖過程中,養殖人員必須加強鴨病防控工作。(1)規范雛鴨引進工作,嚴禁從疫區引進雛鴨,在雛鴨引進后要嚴格進行消毒,以此來防止疫病從外引入;(2)提高鴨群飼養管理水平,以增強鴨群體質,最大限度減少鴨群疾病發生。而一旦鴨群感染疾病,養殖人員要規范用藥,盡可能采用中成藥治療。如果采用西藥治療,必須嚴格遵循休藥期規定,以減少藥物殘留;(3)落實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是增強鴨群特異性抵抗力,減少鴨群染病最有效的舉措。例如,在雛鴨3 日齡時要為其接種漿膜炎-大腸桿菌二聯疫苗,注射劑量為每只0.2 mL,注射方式為皮下注射。在雛鴨12 日齡時要為其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注射劑量為每只0.5 mL,注射方式為皮下注射等。

3 稻鴨生態養殖的綜合效益

在稻鴨生態養殖模式下,鴨子飼養時間一般在80 d 左右,育成后每只鴨子平均獲利4.7 元左右。與此同時,采用稻鴨生態養殖基本不需要額外施加肥料或農藥,每畝稻田可節約肥料和農藥費用40元左右。除了直接的經濟效益外,稻鴨生態養殖的生態效益也很好。例如,稻鴨生態養殖可以借助鴨子完成施肥、除草、除蟲工作,而無需施加化學肥料、噴灑化學農藥,從而可以降低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破壞,減少稻米中的農藥殘留,而這對生態環境保護及稻米安全性提高是極為有利的。而稻米安全性及品質的提高,可以擴大稻米銷量,提高大米價格,這對水稻栽培效益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

4 結語

稻鴨生態養殖是一種復合型種養模式,不僅可以減少病害蟲害草害發生,而且可以優化群體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產效益。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做好稻鴨生態養殖技術推廣工作,通過指導養殖人員做好農田處理、水稻品種選擇、鴨子品種選擇、育雛棚搭建、育雛期管理、共育生長期管理、疾病防控等相關工作,切實提高稻鴨生態養殖技術應用效果,進而充分發揮稻鴨生態養殖技術應有作用,顯著提高養殖戶稻鴨生產效益。

猜你喜歡
雛鴨鴨群鴨子
雛鴨的飲水與開食
雛鴨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鴨感染鴨瘟病毒的癥狀與防治
咋用信號調教鴨群
淺談雛鴨飼養管理的關鍵技術要點
冬季“噪鴨”可以提高產蛋率
鴨子
一頭鴨子
雛鴨對溫度的要求
為什么鴨子能浮在水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