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新聞記者角色轉型探索

2024-04-29 16:22◎孟
傳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關鍵詞:新聞記者新聞報道廣播電視

◎孟 茜

(泰安市廣播電視臺,山東 泰安 271000)

媒體融合是當今傳媒領域的重要趨勢,它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新聞傳播的生態系統。傳統的廣播新聞媒體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來源,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興起為新聞報道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機會。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廣播新聞記者的角色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廣播新聞記者不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媒介,而是需要積極參與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的關鍵角色。本文將探討廣播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視野下的角色轉型,并分析廣播新聞記者需要適應的新角色和新挑戰。通過深入研究這一話題,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媒體融合時代對廣播新聞記者的要求,為廣播新聞記者提供更好的職業發展指導,同時也有助于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和多樣性,滿足不斷變化的受眾需求。

一、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視野下的工作內容

媒體融合視野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內容經歷了顯著的演變。首先,傳統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重點仍然是采訪和報道。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深入了解事件和問題,采集相關信息,然后通過攝像機、麥克風和錄音設備等工具來記錄并制作新聞報道。這一部分工作與傳統媒體時代的工作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媒體融合使記者需要具備多媒體制作能力,能夠適應不同平臺的需求,例如為廣播、電視、網絡和社交媒體制作不同版本的報道。其次,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時代更加注重多平臺傳播。傳統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會僅限于在廣播、電視播出,但現在的記者需要將內容適應于多個平臺,包括在線新聞網站、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編寫在線新聞稿件,制作短視頻,更新社交媒體賬戶,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1],這意味著記者必須具備數字寫作、社交媒體管理和視頻編輯等新技能。此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也需要更多關注互動性和受眾參與。在媒體融合時代,受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評論、互動投票和在線問答等方式參與新聞報道。因此,記者需要積極與受眾互動,回應他們的問題和反饋,以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這也要求記者具備在線社交和互動技巧。最后,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時代需要更好地利用數據和分析??梢酝ㄟ^網絡分析工具追蹤新聞報道的傳播效果,了解受眾的興趣和行為,從而調整報道策略和內容。數據分析的能力可以幫助記者更好地理解受眾需求,提高新聞報道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二、媒體融合視野下影響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主要因素

(一)融媒體意識較為薄弱

在媒體融合視野下,影響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主要因素有多個方面,其中融媒體意識相對較弱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首先,融媒體意識的薄弱會導致記者對不同媒體平臺的特點和需求了解不足。傳統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會更加熟悉廣播、電視的報道方式,但對于網絡、社交媒體或移動應用的獨特要求了解不足,這會妨礙記者在多平臺傳播方面的轉型。其次,融媒體意識的不足會影響記者對新聞生產工作流程的理解。在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報道的制作流程變得更加復雜,涉及到不同平臺和部門的協作。記者需要了解如何與編輯、攝像師、社交媒體管理員等其他團隊成員合作,以確保新聞內容能夠在不同媒體上無縫傳播。融媒體意識的不足會導致協作困難和信息傳遞不暢[2]。此外,缺乏融媒體意識會使記者對新媒體工具和技術的應用能力有限。傳媒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求記者具備使用各種數字工具和軟件的能力,例如視頻編輯軟件、社交媒體分析工具、在線寫作平臺等。如果記者沒有意識到這些工具的重要性或不愿意學習和適應它們,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將難以適應媒體融合時代的工作要求。最重要的是,融媒體意識不足會影響記者的創新能力。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形式和風格不斷變化,需要記者具備創新思維,以吸引受眾并保持競爭力。融媒體意識的不足會使記者更加傾向于傳統的報道方式,而忽視新興媒體平臺和新聞形式。

(二)融媒體環境下受眾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

在過去,廣播電視新聞是大部分受眾主要的信息來源,受眾依賴廣播電視臺來獲取各類新聞。然而,如今受眾的信息獲取方式多元化,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多個渠道獲取新聞。這意味著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適應不再是唯一權威的情況,因為受眾更容易通過其他渠道獲取信息[3]。此外,在融媒體環境下,受眾對于新聞的需求變得更加多樣化。受眾期望不僅僅是被動地接收信息,還希望能夠參與新聞報道的過程。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評論、分享、提問,甚至制作自己的新聞內容。這種互動性使得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需要更多地關注受眾的反饋和需求,積極與受眾互動,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新聞報道。另外,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內容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受眾對于視頻、圖像、文字、互動性等多種形式的新聞有不同的需求,這要求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具備多媒體制作的能力,能夠在不同平臺上提供多樣化的內容。此外,受眾的注意力也更加有限,要求新聞報道更具吸引力和多樣性。

(三)管理體系存在不足

首先,傳統新聞機構的管理體系通常是以線性和分層方式構建的,其中新聞編輯、制片人和記者各自負責特定的環節。這種傳統管理模式會導致信息流動不暢,難以快速響應多平臺需求,以及缺乏跨部門協作。其次,管理體系不足會導致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難以適應新興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在融媒體時代,新聞機構需要在廣播、電視、互聯網、社交媒體等多個平臺上發布內容。然而,傳統管理體系未必有足夠的機制來支持這種多平臺傳播,會導致信息發布不協調,甚至沖突。另外,管理體系不足也會影響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培訓和發展機會。在融媒體時代,記者需要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能和工具[4]。然而,如果管理體系未能提供足夠的培訓和發展支持,記者會無法及時跟上新聞行業的發展,從而影響其在新媒體環境中的表現。

三、媒體融合視野下廣播新聞記者角色轉型的優勢

(一)多平臺報道能力

傳統廣播新聞僅僅涵蓋了電視和廣播領域,但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報道需要覆蓋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多個平臺。記者具備多平臺報道能力,能夠在不同媒體上發布內容,確保新聞報道能夠迅速傳播到各個受眾群體。另外,多平臺報道能力還增強了新聞報道的靈活性。廣播新聞記者可以根據不同平臺的需求和特點來調整報道內容和形式。例如,廣播新聞記者可以為廣播、電視制作深度報道,為社交媒體發布即時更新的信息,為在線新聞網站編寫詳盡的評論分析內容。這種靈活性有助于滿足不同平臺上受眾的需求,并提供更具針對性的信息。此外,多平臺報道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創新機會。廣播新聞記者可以利用各種媒體工具和技術來營造引人入勝的新聞故事。記者可以結合視頻、圖像、音頻、文字和互動元素,以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這種創新有助于保持受眾的興趣,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

(二)融媒體制作技能

首先,融媒體制作技能使廣播新聞記者能夠以多種形式呈現新聞報道。傳統廣播電視新聞主要依賴音響和畫面等,但融媒體制作技能包括視頻編輯、音頻制作、圖像處理和文字編輯等,使記者能夠更富有創意地呈現新聞內容。這種多樣性有助于吸引不同類型的受眾,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其次,融媒體制作技能提高了報道的可視化和生動性。通過添加視覺和聲音元素,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可以讓受眾更深入地了解新聞事件。視頻、圖片和音頻可以使報道更具感染力,更生動地傳達事件的真實感覺,這對于新聞報道的吸引力至關重要。此外,融媒體制作技能有助于增強報道的互動性[5]。通過AR、H5 等新型交互技術在融媒體類作品中的靈活運用,制作交互性的圖表、互動式地圖或進行在線投票,記者可以更深度地與受眾互動,促進受眾參與和評論,從而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三)更廣泛的受眾群體

首先,廣播新聞記者通過多平臺報道和融媒體制作技能,可以將新聞內容傳播到不同的媒體平臺上,包括廣播、電視、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這使得記者能夠觸及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不再局限于傳統受眾。通過在線新聞網站、社交媒體和移動應用,記者可以接觸到更多年輕、數字化時代的受眾,從而擴大了報道的受眾范圍。其次,多平臺報道和融媒體制作能使廣播新聞記者能夠滿足不同類型受眾的需求。不同受眾可能喜歡使用不同的媒體渠道來獲取信息,有些人更喜歡看視頻,而有些人更喜歡閱讀文字報道。記者通過提供多樣性的內容形式,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受眾的喜好,確保報道能夠引起廣泛的興趣。此外,更廣泛的受眾覆蓋有助于提高新聞報道的影響力。廣播新聞記者的報道可以迅速傳播到不同地區和群體,因此能夠引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這對于涉及重大社會事件、公共政策問題或社會問題的報道尤為重要,因為這些報道可能需要觸及不同層面的受眾以推動變革或引發社會辯論。

四、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媒體融合視野下的角色轉型路徑

(一)提升對融媒體的認識,增強綜合能力

首先,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應該主動學習和了解融媒體的概念、特點和趨勢。這包括參加培訓課程、研究行業報告、閱讀相關書籍和文章等方式,以建立堅實的融媒體知識基礎。這一認識的提升將有助于記者理解媒體融合對新聞業的影響,并認識到新的機遇和挑戰。其次,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應該積極學習并應用融媒體的理念和方法。這包括將報道內容適應不同媒體平臺的需求,例如制作適合在線閱讀的新聞稿、為社交媒體編寫短消息、制作視頻新聞片段等。記者需要學會如何以多媒體形式呈現新聞,以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另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應該積極參與跨平臺的協作和團隊合作。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需要在不同平臺上協同制作和發布,因此記者需要與編輯、攝像師、社交媒體管理員等其他團隊成員合作。這要求記者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以確保信息流動暢通,以及報道的一致性和協調性。此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還應該積極與受眾互動。在融媒體環境下,受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被動接收者,他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評論、提問、分享和互動投票等方式參與新聞報道。記者應該積極回應受眾的問題和反饋,與之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增強受眾的參與感。最后,廣播電視新聞記者應該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技能和工具。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需要多媒體制作技能、社交媒體管理技能、數據分析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記者應該積極接受培訓,成為多種類的“全能型記者”,以保持競爭力,適應新媒體環境的快速變化。

(二)在媒體融合形勢下轉變采訪、寫作風格

首先,記者需要采用更全面和多元的采訪方式。傳統廣播電視新聞注重圖像和聲音,但在融媒體環境下,記者應該積極采用多種形式的采訪,包括文字采訪、視頻采訪、音頻采訪和社交媒體采訪等。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平臺和受眾的需求[6]。其次,記者應該適應不同寫作風格和長度。在融媒體時代,報道需要適應不同平臺的特點,因此寫作風格和長度可能會有所不同。記者需要能夠撰寫簡短的社交媒體帖子、詳盡的在線新聞文章、吸引人的視頻標題等。這種靈活性有助于報道在不同平臺上更具吸引力。另外,記者需要增強數字寫作和數據分析能力。在融媒體時代,數據驅動的新聞越來越受歡迎。記者應該學會如何分析數據,制作圖表和圖像,以支持新聞報道。數字寫作技能也包括編寫互動式故事、虛擬現實報道和多媒體故事地圖等。此外,記者還需要更加關注即時性和實時報道。社交媒體和在線新聞網站提供了實時傳播信息的機會,記者應該能夠快速采集、編輯和發布新聞報道,以滿足受眾對即時信息的需求。這要求記者具備快速反應的能力和實時新聞發布的技能。

(三)把人民的立場當作出發點

首先,記者需要深入理解和尊重人民的需求和關切。這包括與不同社群和群體建立聯系,聽取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關心的問題。通過與受眾互動和深入調查,記者能夠更好地把握人民的立場,從而以更貼近他們生活的視角來編寫新聞報道。其次,記者應該尋找并提煉人民的故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經歷,這些故事通常反映了社會問題和事件的多樣性。記者可以通過采訪普通人、社區領袖和權益代表等各個層面的人,收集他們的故事,將之融入新聞報道中,以呈現更具人情味的新聞內容。另外,記者應該關注人民的意見和反饋。社交媒體和在線互動平臺為受眾提供了表達意見和反饋的渠道。記者可以積極參與這些平臺,回應受眾的問題和評論,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并將受眾的聲音納入報道中,使新聞更加全面和具有參與性。此外,記者需要反映人民的期望和訴求。新聞報道不僅僅是關注問題和挑戰,也應該關注解決方案和希望。記者可以采訪那些為社會變革和進步做出貢獻的人,倡導正面的故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激勵和鼓舞受眾。最后,記者應該保持公正和客觀。以人民的立場為出發點,堅守新聞的核心原則,包括客觀、公正、準確和平衡。確保報道反映事實,尊重多元的聲音和觀點,以確保新聞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五、結語

媒體融合視野下的廣播新聞記者角色轉型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演進的過程,需要不斷努力和適應。然而,正是這種轉型使廣播電視新聞記者能夠在新媒體時代繼續發揮關鍵作用,為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未來,廣播新聞記者將繼續面對新的挑戰,但也將擁有更多機會來塑造新聞報道的未來,為建設更公正、更包容、更開放的社會作出貢獻。

猜你喜歡
新聞記者新聞報道廣播電視
如何辨別新聞記者證真偽
如何辨別新聞記者證真偽?
2019 新版新聞記者證公示
2019新版新聞記者證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