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菏駪蚬谔煜隆〈ㄇ皇耥嵄M顯悠揚

2024-04-29 05:02南念
東方娛樂周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小生聲腔川劇

南念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于中國西南地區川、渝、云、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昆腔(昆曲)、胡琴腔(皮黃)、彈戲(梆子)、燈調(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形成的傳統劇種。

01 歷史淵源

川劇起源于何時,語焉不詳,多有爭議,但形成于清代卻有共識。原先外地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黃)、彈戲和燈調五種聲腔藝術,均單獨在四川各地演出。清朝乾隆年間,由于這五種聲腔藝術經常同臺演出,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為“川戲”,后改稱“川劇”。

明末清初,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會館的先后建立,因此多種南北聲腔劇種也相繼流播于四川各地。清朝雍正、乾隆年間,隨著“花部”的勃興,那些來自外地而分別流行于四川各地的高腔、昆曲、胡琴、梆子唱班等為適應群眾的欣賞習慣,與四川方言土語、民風民俗、民間音樂、舞蹈、說唱曲藝、民歌小調融合,逐漸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聲腔藝術,從而促進了川劇的發展。

21 世紀初,由于工商業的發展,四川各地的戲班不斷涌入城市,為了擴大影響,加強演員陣容,爭取更多觀眾,因而逐漸走向各種聲腔同臺演出的經營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各戲班藝人為提高表演藝術,又在藝術上紛紛相互吸收、彼此借鑒。才藝出眾的藝人更講究“高昆胡彈不擋,文武唱做皆能”,這就為川劇藝術風格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02 藝術特色

唱腔

川劇有高腔、昆腔、胡琴腔、彈戲、燈調五種聲腔和為五種聲腔伴奏的鑼鼓、嗩吶曲牌,以及琴、笛曲譜等音樂形式。其中,除燈調系源于本土外,其余均由外地傳入。

川劇音樂博采眾長、兼收并蓄,吸收了中國戲曲各大聲腔體系的營養,與四川的地方語言、聲韻、音樂融匯結合,演變成為形式多樣、曲牌豐富、結構嚴謹、風格迥異的地方戲曲音樂。

行當

川劇分為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等五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小生、旦角、丑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小生行一般指劇中俊扮的青年男性者,表演中均不掛“須”;旦角行不再統稱“小旦”,而且絕大多數皆為女性演員應工;生角行指除小生、花臉、丑角以外俊扮的中老年男性,不再包括小生而統稱“生角”(清末民初,小生與老生的區別已趨明顯);花臉行分為大花臉、二花臉,不再稱“大面”“二面”或“凈”“副凈”;丑角行也不再稱“三面”“三花臉”或“小花臉”。

服飾

川劇戲裝有很多種,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等,都對應有相對固定的角色,什么角色穿什么衣服,有嚴格講究。劇團歷來對戲裝都有嚴格而細致的分類,有所謂的“大衣”柜和“二衣”柜。其中,“大衣”就是劇中帝王將相、娘娘嬪妃、內閣大臣等所穿的服裝,有蟒袍、官衣、藍衫等;“二衣”就是劇中元帥大將、馬步兵丁等所穿的服裝,有鎧甲、靠子、袍子等。演員在舞臺上一亮相,身上的戲裝就先透露了角色的身份、性格、情緒等。

服裝樣式有講究,川劇服裝色調上的選用也有不成文的規定:黃色多用于皇生,綠色多用于紅生,白色多用于武生,藍色多用于正生,黑色多用于凈,紅色常用于丑。

臉譜

同其他地方劇一樣,川劇也以臉譜的主色調來標記角色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調的原則以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人長期形成的審美習慣為依據。

川劇臉譜的顏色主要有紅、黑、白、黃、藍、綠、紫、金、銀等九種。紅色多用來表現忠肝義膽的人物,如關羽;黑色多用來表現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來表現冷酷無情、陰險狡詐的人物,如曹操;黃色多用來表現勇猛、殘暴的人物,如典韋;綠色和藍色多用來表現草莽英雄、綠林好漢類人物,如單雄信;而金色和銀色具有虛幻神秘的感覺,多用來表現佛、仙、妖、鬼怪等角色。

03 絕活

變臉

在川劇演出中,隨著劇情的轉折和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臉譜也需要發生相應的變化。如何在一出戲里讓臉譜發生變化,川劇藝人發明了變臉、扯臉和擦暴眼等特技。這些特技都是在舞臺演出現場,不被觀眾察覺的前提下使用的,以達到人物臉譜瞬間變化的強烈演出效果。

川劇中最有名的技巧是變臉,它有拭、揉、抹、吹、畫、戴、憋、扯這幾種方法。

噴火

噴火,是表演者以噴出一股火的形式來表達角色的內心起伏和劇情的急劇變化,是川劇刻畫人物與情節時最具張力的藝術手法。這樣刺激又驚險的表演當然不是一天練成的。在初期,表演者要先練習噴水,待能將水噴成“氣霧”狀,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噴火練習。表演噴火也有禁忌,如噴出的火未熄前,絕不能吸氣,否則可能會因空氣倒流而“引火燒身”。

滾燈

川劇滾燈絕技有一出代表性的劇目——《皮金滾燈》,這出戲也是經典的川劇諧劇。該劇講述了書生皮金迷戀賭博,其妻怒其不爭,讓其把點燃的油燈頂在頭上,無論做什么動作都不能讓燈掉下來。全劇高潮就在皮金頭頂油燈表演翻跟斗、穿越板凳等幾處高難驚險的動作。據傳,清末民初川東的川劇名丑秦品三在表演滾燈時,可一口氣連續穿越十幾條板凳而頭頂的油燈不倒。

水袖

耍水袖是川劇旦角的基本功之一,對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創造優美的舞蹈身韻具有重要的作用。表演者會在喜時挽花舞袖,怒時聳肩抓袖,哀時抽泣垂袖,樂時跳躍拋袖。耍水袖的基本技法可歸納為十種,即拂、搭、裹、拋、托、抓、抖、挽、轉、揚,而運用這些基本技法形成的水袖組合,則多達四十種。

04 代表作品

川劇劇目繁多,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說,代表作品有《賣畫拍門》《裁衣》《武松殺嫂》《白蛇傳》《柳蔭記》《御河橋》《紅梅贈君家》《王熙鳳》《夫妻橋》《江姐》《田姐與莊周》《紅樓驚夢》等。

川劇歷史悠久,起源于四川地區民間戲曲的改良和創新,深受四川民眾的喜愛。川劇作為四川地區文化的主流,豐富了地域文化的內涵,其傳承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

猜你喜歡
小生聲腔川劇
神奇的川劇變臉
川劇版畫傳四方
《黃梅戲聲腔研究》出版發行
京劇行當——小生
戲曲聲腔研究70年回顧與反思
豫劇俚諺中的聲腔表演藝術初探
中國戲曲為何形成多種聲腔
當家“小生” 試駕北汽紳寶X35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