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應用VR、AR、MR 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的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模式

2024-04-29 06:14毛欣燁黃芳
中國科技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館校場館虛擬現實

毛欣燁 黃芳

隨著教育與前沿技術的不斷結合,教育行業在提升教學效率和教育體驗,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 Reality,AR)和混合現實(Mixed Reality,MR)3 種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的幫助下,以信息技術為背景的現代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諸多限制,能以新興技術手段創生沉浸式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習積極性、發揮主體性、提升學習效果。館校結合作為科學教育的有效途徑,其作用也在與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的整合中得到延伸。

2023 年5 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探索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改進和強化實驗教學,并廣泛組織中小學生前往科學教育場所,進行場景式、體驗式科學實踐活動,彌補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狀況[1]。

目前,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在館校結合科學教育中的應用仍不夠深入和全面,館校結合科學教育的形式也較為單一。本文嘗試提出一種“課前+課內+ 課外”“ 線上+ 線下” 的科學教育活動模式,該模式融虛擬現實相關技術于館校結合科學教育,并包含一系列館校間科學資源共享形式,以期充分整合校內外資源,提升館校之間的合作緊密度,克服虛擬現實相關技術融入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所面臨的一些困難。

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在館校結合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近幾年, 國內實體科技館和數字科技館均建設有虛擬現實相關展品或專題,科技場館的展教水平、服務時效性、服務創新驅動發展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2],國內外已有一些學校引入了科技場館提供的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和科學教育實踐活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為沉浸的學習體驗,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優化教學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所應用的相關技術以VR 技術為主,AR 技術較少,MR技術鮮見。

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在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在學校和科技場館中,僅小部分展品和項目使用了VR、AR 技術,MR技術的應用鮮見,且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的應用程度不高,大多數VR 技術的應用停留在使用VR 虛擬影像播放視頻、建設VR 模擬游戲等層面,而AR 技術的應用也僅注重簡單體驗。在科技場館和學校中,應用VR、AR、MR 的展品、儀器和項目,通常僅涉及淺層現象及原理,科學學習的深度不夠;融入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的智能對話場景有待完善,很多科技館內的人機問答設備只能回答特定問題,不能起到答疑解惑且有問必答的作用。此外,科技場館向學校提供的VR、AR、MR 技術和相關應用也偏少。

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在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活動中的一種應用模式

“課前 + 課內 + 課外”“線上 +線下”科學教育活動模式

該模式將科學教育活動分為課前、課內、課后3 個階段,分別在家庭、學校、科技場館中進行,其中廣泛應用VR、AR、MR 技術,使科學教育活動具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圖1)。該模式包含兩個關鍵要素:課前、課內、課外教學活動串聯進行;以及應用虛擬現實相關技術。整項科學教育活動包含以翻轉課堂為特征的課前科學教育活動,以及以校內課堂教學為特征的課內科學教學活動、以科技場館實踐為特征的課外科學教育活動,學習內容前后銜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有利于增強館校間合作的緊密度,也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自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將虛擬現實相關技術貫穿于科學教育活動的全過程,賦予科學教育活動以線上和線下相互交織的活動形式,有利于開展跨學科教學活動,拓寬教學途徑,也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VR技術的應用

科技場館和學校聯合建設線下VR、AR、MR 體驗館和線上VR 虛擬實驗室;館校聯合開發VR 教具、材料和游戲,讓學生能觀看科普視頻和動畫,觀察肉眼難以看到的結構模型,或通過VR 游戲在人機交互中學習或鞏固知識;在3D 建模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協助下,學生可以通過VR 模型編輯器自主制作3D 模型,再使用3D 打印儀器,以手工或機器制作的形式打印模型,再進行觀察和討論。

AR 技術的應用

在科技場館提供的AR 識別機前掃描指定圖文,學生即可在顯示屏上觀察到周圍環境中出現虛擬影像,體驗沉浸式學習;學生還可利用移動設備參與AR 游戲、觀看科普視頻、觀察AR 模型,在現實和虛擬的疊加場景中學習或鞏固知識;科技場館和學校也可聯合企業和社會機構,研發和優化AR 教育軟件,使學生能通過移動設備,于任意時間、地點應用AR 技術進行科學學習,使科學學習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MR 技術的應用

對于優化學習方式,應用MR 技術可以在現實中創設模擬情景,在教室、科技場館以圖文、視頻、動畫、語音等形式展現知識,師生可利用頭戴式儀器在真實世界中呈現虛擬影像,使用手勢互動即可拖動、縮放、旋轉整體影像,點擊局部部位即可觀察細節和內部結構,還可以進行立體視頻影像播放、與ChatGPT 等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語音交互、切換多種影像、以多種形式展現事物等操作,將交互體驗從一維拓展至多維,打破時間、空間的界限,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多方位感官,實現師生、生生、人機多重交互,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奇妙學習體驗。同時,對于優化教學方式,智能設備還可以收集、整理分析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幫助教師跟蹤、記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提供生成性的學習效果反饋,有利于教師對課堂實行精準把控[3]。

此外,除結合VR、AR、MR 技術外,本模式還可以融入其他前沿技術,共同優化科學教育活動體系,比如以5G 技術、元宇宙技術為支撐,與學校合作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并在其中引入VR、AR、MR 技術和ChatGPT 等人工智能技術。

館校虛擬現實相關科學資源共享形式

館校多形式合作,創生科學教育活動

線下合作形式

學??梢赃x擇24 小時博物館開展短時間參觀活動,學生可以與各項展品互動、參與手工制作活動、采訪科技工作者、擔任小小講解員,錄制科普視頻;科技場館可以派科技工作者前往學校,參與展品講解、開設講座等科技輔導工作。此外,館校還有更多合作形式,比如合作建設流動博物館、科普大篷車、科技館科學院、虛擬現實相關技術體驗館,進而開展參觀、講解、制作、服務等館??茖W教育實踐活動,聯合舉辦促進館校結合應用VR、AR、MR 技術的研討會,聯合舉辦青少年科技賽事,開發相關教研活動以推動科學教師專業發展,推動區域及國家層面的整體項目式合作。

線上合作形式

學??衫肳ebQuest 建構探究學習模式、問題引導教學模式逐步開展教學活動,科技場館負責提供系統技術支持,以5G、元宇宙技術為支撐,與學校合作搭建“互聯網+”教學平臺,并在教學平臺內建設虛擬實驗室,研發VR、AR、MR 游戲,在翻轉課堂中應用VR、AR、MR 技術, 由此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通過課堂學習、參觀科技場館、查閱網絡資料等途徑搜集信息、開展科學學習、構建知識體系,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探究性學習和研討交流活動,最后進行反思、評價和總結,最終完成館校間的科學教育實踐活動。

館校間還可以共享智能教學評價系統,由科技場館提供技術支持,與學校合作搭建網絡平臺,完善面向學校學生和科技場館參觀者的科學教育評估體系,從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科學本質、遷移應用等方面對學習者進行全方位評價和反饋,再由系統進一步提出問題和相關改進方法,必要時師生可以開拓下一個相關議題,在學習循環模式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校外合作形式

科技場館可提供展品、儀器設備、科技人員、網站資料系統、科普經驗、實踐場地等資源,配套多元研學活動開展結合虛擬現實相關技術的科學教育活動;科技場館可增設融入VR、AR、MR 技術的科普項目,完善已有科普設施,向社會募集設施改進意見,舉辦設計大賽, 開發應用VR、AR、MR 技術的科普設施和科學教育活動。

校內合作形式

學??商峁┨摂M現實相關技術教具的設計理念、展品和設備的改進創新思路、優秀活動作品、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科普場地等;學??梢哉{研自身的科學教育設施需求,從科技場館引進VR、AR、MR 相關設施, 在校內建設虛擬實驗室,研發、創新應用VR、AR、MR 技術的科學教育活動;科技場館可以通過派遣科技輔導員進??破照蛊分R、教授科技課程、開設科技講座等活動,協助融入VR、AR、MR 技術的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活動的開展;學??梢院涂萍紙鲳^合作,因地制宜創設校本課程,開展綜合性實踐活動,培養小小講解員;在科技場館的技術支持下,學??梢越ㄔO融入信息捕捉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教學輔助系統,用于跟蹤、記錄、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予以師生實時的反饋和評價。

由此,學生可以在學校和科技場館分別開展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以此串聯起館校之間科學教育活動和知識學習體系,融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于一體,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和探究實踐能力。并且,無論在館在校,館校間都可以進行線下和線上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館校間相互交流作品、理念、設備與測驗情況,共享評價和反饋

學校與科技場館間可以通過多種交互方式共享資源,共同生成評價和反饋并相互借鑒。

學生可向科技場館提供優秀活動作品,為科技場館提供展覽材料和項目優化經驗。比如,學校從科技場館引進3D 打印技術和相關儀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VR 模型編輯器和3D 打印儀器自主制作模型和教具,并利用模型開展觀察和實踐活動,再由學校將優秀活動作品送回科技場館進行展覽,并對3D 建?;顒雍拖嚓P儀器提出優化建議。

教師可為科技場館提供教學理念和教學經驗,科技場館可為學校提供前沿技術、科普經驗、展品儀器和科普視頻,學校教師還可與科技工作者相互交流,共同創新或研發虛擬現實相關教具和科學教育活動,積極組織館校間合作研學活動。

學??梢栽谥悄芙虒W評價系統內,利用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生成個性化知識測驗,并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作出生成性評價,提出改進建議;生成的個性化知識測驗及答題情況還可以作為參考反饋至科技場館,使科技人員了解校內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和心理狀態,有利于改進科技場館內互動項目,尤其是答題小游戲。

前景與挑戰

前景

融入VR、AR、MR 技術的“ 課前+ 課內+ 課外”“線上+ 線下”科學教育活動模式,將虛擬現實相關技術應用于館校結合科學教育,串聯家庭、學校和科技場館的科學教育活動,使線上、線下活動項目貫穿于整個科學教育活動,有利于促進館??茖W教育合作,充分整合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學習內容和操作機會,能夠賦予教學內容直觀性、趣味性、現實性、系統性等特點,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科學學習和VR、AR、MR 技術的興趣,鍛煉學生的技術與工程實踐能力、模型建構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審美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等,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

此外,加強虛擬現實相關技術在館校結合科學教育中的應用,是跨學科技術整合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元宇宙、人工智能、5G 等其他前沿技術融入館校結合科學教育,實現遠程教育的進步,推進 STREAM 教育理念、STSE 教育理念、HPS 教育理念等在探索多元化教學方式中的實踐,使科學學習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游戲化學習更便捷、更真實、更豐富,促進真實學習走出特定情境,實現資源的多通道實時共享,助力師生、生生間的合作學習[4]。

挑戰

虛擬現實相關技術不夠成熟且成本較高,科技場館和學??赡苡捎谫Y金受限,無法提供相關技術服務,特別是MR 技術服務。

科技館和學校對MR 技術的使用基本停留在頭戴式設備階段,MR 設備由于其高精度的特點,沒有配套完整的產業鏈,用戶在使用時可能出現尺寸不合適、有眩暈感、因延遲而使用脫節等問題,導致體驗感不佳,且VR、AR、MR 高精度儀器的損耗與修復也面臨著一些問題[4]。

由于應用VR、AR、MR 技術的科學教育活動屬于技術探究實踐活動,且一些相關應用操作復雜,可能難以達到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的效果。

部分教師受專業水平限制,在掌握新型館校結合科學教育模式時可能遇到困難,也可能因畏難情緒而不愿用、不常用此類教育模式。

一些結合VR、AR、MR 技術的教學系統不夠完善,軟件開發程度也不夠高,使用頻率較低,很多學校仍處于未引進階段,需要一段時間滲透應用VR、AR、MR 技術的館校合作科學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 全面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教育部等十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J]. 科普研究, 2023, 18(3): 2.

[2] 趙志敏. 虛擬現實技術在科技館的應用[J]. 科協論壇, 2018(6): 14-15.

[3] 陸吉健,周美美,張霞,等. 基于MR 實驗的“多模態+ 人機協同”教學及應用探索[J]. 遠程教育雜志,2021, 39(6): 58-66.

[4] 楊馨宇,黃斌. 混合現實(MR)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與展望[J]. 中國成人教育,2020(13): 52-57.

猜你喜歡
館校場館虛擬現實
會前視察 支招亞運場館利用
創新標準打造綠色雪上運動場館
冬奧之約,場館先行
公共圖書館館校合作推廣實踐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以廣州市為例
試論館校合作
館校合作背景下小學綜合實踐課程開發——以故宮“陶瓷”主題課程為例
“館校結合”中的兩個“三位一體”——科技博物館“館校結合”基本策略與項目設計思路分析
REALITY BITES
風口上的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向科幻小說借靈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