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與思考

2024-04-29 04:10顧益梅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說明性教學活動教材

顧益梅

大單元教學是指教師圍繞特定的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旨在幫助學生深度理解單元主題、發展學科素養。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各單元不同板塊內容關聯緊密,幫助學生挖掘出各板塊內容之間的關聯,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教材的自然單元為基礎,適當補充課外內容,巧妙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開大單元教學活動。本文將從教學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方面系統分析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大單元教學前:指明單元學習方向

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在大單元教學前,通過單元導入與學生展開深度互動,讓學生找出單元學習的方向。對于低段學生,教師可以提煉大單元教學內容的相同點,從這些相同點出發與學生展開互動,讓學生明確大單元學習的內容;對于中、高段學生,部編版教材在三年級以上增設了單元導語板塊,說明了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教師可以引領學生通過分析單元導語來尋找單元學習的方向。

例如,結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內容組織大單元教學活動期間,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分析單元導語。首先,教師可以請學生分析單元導語中人文主題部分的信息——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根。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便可以自然地歸納出本次大單元教學的單元主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請學生分析“通過哪些途徑可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的學生可以結合教材插圖中的“中國結”圖片,提出“學習傳統手工藝品”這一答案,有的學生會在教師的啟發下意識到傳統節日、傳統建筑、歷史等均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傳統節日”“傳統建筑”等關鍵詞寫在黑板上。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單元導語板塊的語文要素:(1)了解課文是如何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2)收集傳統節日的資料,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寫一寫過節的過程。在分析語文要素的過程中,學生會產生“什么是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怎樣寫過節的過程?”等困惑,而當教師提出學生可以通過本次大單元學習活動解決這些困惑后,學生便可以產生探究熱情,并有針對性地展開大單元探究活動。

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正式展開閱讀材料分析、節日文化收集與分享等大單元學習活動前,先借助單元導語板塊讓學生明確學習主題和學習方向。這樣,在后續教學活動中,學生便可以更多地將所學內容與傳統文化相關聯,增強文化自信,并能夠認真探索“圍繞一個意思寫”的方法,做好介紹過節過程的準備,確保學生單元學習活動的關聯性。

二、大單元教學中:關聯單元教學內容

在大單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關聯不同的學習材料,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大單元學習材料和學習主題的理解深度,又能助力大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群文閱讀、回顧單篇課文主題或閱讀方法、設計大單元學習任務以及靈活運用教材各個板塊內容等方式自然地建立單元內容之間的橋梁。

例如,結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學內容組織大單元教學活動,單元教學主題為“留心觀察”,教學目標為體會不同作者如何通過生動的詞匯、語句表達自己連續、細致觀察的成果,并讓學生學習通過連續觀察寫觀察日記的方法。大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引入以下活動。

活動1:開展群文閱讀。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和資料袋部分的觀察記錄以及閱讀鏈接板塊的《燕子窩》,要求學生畫出其中生動的語句,并學習寫觀察日記的方法。

活動2:活用課后習題。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分析閱讀板塊每一課的課后習題,借助課后習題讓學生進一步挖掘并解析閱讀材料中生動的語言。如針對《古詩三首》一課的習題“想象‘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學生可以深度解析古詩,體會“殘”“半”“瑟瑟”“紅”等字詞傳遞的信息,形成通過簡短的語言生動地描述觀察到的事物的意識。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的方式解析其他閱讀材料中的內容。這樣,學生便可以將古詩閱讀方法遷移運用于現代文閱讀材料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留心觀察的成果。

活動3:完成“語文園地”欄目學習活動?!罢Z文園地”是部編版教材中的一個重要板塊,蘊含單元主題相關的讀寫方法、閱讀重點等,有助于促進單元語文要素的落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單元“語文園地”板塊開展大單元綜合學習活動。如針對“詞句段運用”欄目中關注“逐漸”“最多”等加點詞語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請學生重新展開大單元閱讀材料分析活動,關注不同作者的用詞特點。

案例中,教師通過三個活動靈活展開教學,幫助學生關聯各個板塊、欄目的學習內容,保障學生單元探究的深入性和整體性。

三、大單元教學后:設計綜合實踐活動

為保障大單元教學效果,促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在大單元教學后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請學生將大單元學習的知識遷移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樣,既可以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又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對單元內容的感悟,強化其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并使其內化單元學習期間積累的人文知識、閱讀方法和表達技巧等。

例如,結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內容組織大單元教學活動期間,單元教學主題為“說明性文章閱讀與寫作”,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說明方法,并具備使用恰當說明方法把一件事物介紹清楚的能力。教師可以設計“創作一篇說明性文章”綜合實踐活動,并向學生說明活動要求和活動流程。

活動要求:可以介紹自己喜歡的事物,也可以將《白鷺》《珍珠鳥》等學習過的課文改編為一篇說明性文章。

活動流程:(1)利用一周的時間,系統回顧大單元學習期間掌握的說明方法,并完成說明性文章創作活動。在此期間,可以多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在活動截止前將自己創作的文章交給教師。(2)教師閱讀全體學生作品后,寫下自己的建議,并篩選出5篇優秀作品。(3)全體學生共同擔任評委,從優秀作品中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篇作品為其投票,由教師統計學生的活動成果,并為得到票數最多的3位學生頒發獎狀和獎品,其余兩位學生可以得到獎品。

案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結合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理解展開創作,讓基礎薄弱的學生改寫課文,減輕其收集并整合信息的壓力,使其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于說明方法的運用環節。在設計活動流程期間,教師先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收集、信息整合、說明性文章創作和修改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沉心思考,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的作品提供修改建議,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活動效果。最后,引導學生以評委的身份閱讀其他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既可以強化學生創作出精彩說明性文章的動機,又可以讓學生在參與點評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對說明方法的理解深度和運用能力。這樣,學生若有創作說明性文章的需求,便可以有效回顧本次大單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經驗,提升其說明性文章創作效果。

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自然單元內容,活用各個教學板塊,積極組織大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為提升大單元整體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前幫助學生找出大單元學習方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串聯不同單元的學習材料,在教學后組織綜合實踐活動,從而幫助學生圍繞大單元主題和學習目標,系統、深入地展開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大單元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通州小學)

(責任編輯金燦)

猜你喜歡
說明性教學活動教材
提升幼兒說明性講述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升幼兒說明性講述能力的策略研究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多重關聯落實說明性文章教學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