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循環日記:推進學生自能作文發展

2024-04-29 04:10董大春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日記作文教師

董大春

自能作文是葉圣陶對作文的定義,其中“自”指的是自主、自覺和個性化,“能”指的是一種能力。自能作文更多地指學生能夠自主地獨立地進行作文。當前倡導自能作文的目的,一方面是倡導葉圣陶理念“教是為了不教”,另一方面是想讓自能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的需求,而不僅僅是訓練。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自能作文能力呢?僅僅依靠一學期幾篇大作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即便有語用教學,但那也不屬于自能作文的范疇。本文重點探索循環日記,旨在讓學生通過持續的日記訓練來積累詞匯,形成寫作習慣。

一、立足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搜集素材

何謂日記?通俗地說,就是記錄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當前很多學生寫作文缺乏素材,內容蒼白、語言干癟,歸根到底是他們沒有立足于生活,沒有學會觀察生活,沒有去發現美,也沒有將美記載下來。日記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這個功能。因此,創新循環日記的首要目標是引導學生將日記的內容轉移到班級、家庭乃至周邊社區,學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耳朵聆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身邊的人和事,搜集身邊的美景,并將其作為日記的素材進行記錄。

校園是學生最熟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也是學生日記最重要的素材來源。如校園的建筑、樹木、體育器材等,都可以作為觀察對象進行記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帶著目的到校園里走一走、看一看、思考一下。即使寫得有些凌亂或繁雜,只要是學生自己的觀察和思考,都應該鼓勵并及時給予肯定。畢竟,這些都是循環日記的最好素材。

除了校園,家庭也是學生重要的學習生活場所。他們對于家庭里的環境布置、人物性格特征等都非常熟悉。然而,這些人和事很少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他們的習作中。究其原因,并不是學生沒有生活,而是他們沒有學會在生活中尋找素材。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發動家長,盡可能給學生營造一個個體驗環境,通過相應的家庭活動,幫助學生豐富體驗,啟發他們進行日記記載。如果有可能,教師還可以鼓勵家長嘗試用手機拍攝照片、視頻,幫助學生記錄精彩瞬間,并鼓勵他們及時記載,這樣循環日記素材就能源源不斷。

二、堅持循序漸進,圍繞主題整合內容

相比于單元習作和考試作文,日記通常是學生自由記載的,因此學生可以更加認真地寫,寫得更多一些,但有時候有可能會只寫幾行,敷衍了事。此外,盡管高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詞匯量,但對于寫日記可能存在一種天然的惰性和抗拒性。因此,如果教師不提出硬性要求,循環日記最終可能無法真正實現循環,只能成為一種形式而已。

針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將循環日記作為一項認真對待的課外作業。除了及時跟進學生的記錄外,教師還應明確目標,整合日記主題,清楚地指導學生應該寫什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與教材對照,按照單元主題的形式確定日記主題。

例如,統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內容分別是四大名著的節選,因而在學習期間,教師可圍繞“走進名著”“推薦名著”等主題,鼓勵學生寫讀后感日記,寫一寫閱讀心得與感悟。又如,本冊教材的第七單元,課文主要有《威尼斯的小艇》《牧場之國》與《金字塔》等,大部分都是寫景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情感真摯。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景色,鼓勵學生寫一寫家鄉的景色,或者自己曾經旅游過的地方,可以寫景色、寫感受,形式也可以多樣,關鍵是要有真情實感。

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顒?,鼓勵學生寫循環日記,如:針對讀書節,可以寫名著推薦;針對兒童節,可以鼓勵學生做小記者,進行現場播報;針對教師節,可以鼓勵學生給教師寫一封信……多樣的記錄形式旨在把循環日記與學校、家庭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明確的主題,讓他們帶著一定的目的,乃至帶著一定的要求,如規定字數等,在給學生一定“壓力”的同時,有效提升循環日記的寫作質量。

三、鼓勵大量閱讀,借助思考豐富思想

前面已經提到,不少學生寫作文缺乏素材,這是其一。其二,學生寫日記,往往想到什么寫什么,不僅內容雜亂,而且體驗不深,只是輕描淡寫的記錄,缺乏思想認識。因而要提高學生日記水平,除了鼓勵他們搜集生活素材,記錄日常生活情感之外,還需要大量閱讀,從書本中獲取間接經驗,并且鼓勵他們結合實際進行思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日記不僅能富有條理,還能提升思想深度。

日常寫作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怎樣去解決。在家庭中,遇到什么事情,對自己有什么影響,等等。通過學生的思考,可以讓其日記顯得富有深度。與此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且邊讀邊思邊寫……這樣堅持下去,學生寫循環日記,不僅能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而且能促使其寫出富含思想、具有深度的日記,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能作文水平,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例如,統編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教師應將其課外整本書閱讀納入學期課外閱讀之中,引導學生多讀多思考。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材中的《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文與原著對照起來閱讀,并且將課文中通過思考得到的結論,如魯濱遜的探索和冒險經驗,結合原著中的相應片段以及感悟,一一通過循環日記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增加日記素材積累,而且能幫助他們養成勤思考、勤動筆的良好習慣。

四、引導日記互評,營造氛圍激發熱情

倡導自能作文,重在學生能夠自主獨立完成。創新循環日記,鼓勵學生寫日常小事,寫自己的閱讀感悟,做他們自己的嘴巴,必然會反映到班級里發生的一些小事,還有一些看法。針對學生的訴求,很多時候,學生只是把它作為一種宣泄途徑,所以教師不應加以干涉,如果干涉過多,必然會影響他們撰寫日記的積極性。但是針對學生思想上的一些“偏激”或者不正確的看法,教師需要通過分析,進行研判,找到問題所在,采取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日記互評,在幫助他們解決日記寫作技巧問題的同時,也能幫助他們“疏通”思想上的“障礙”。

好作文是改出來的,同樣好的日記也是評出來的。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對其日記進行互評,可以從字數、內容、表達、思想等方面分別打分。如有可能,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日記評價,引導他們進行二次修改,并且進行積分等,其中的關鍵是要將日記互評的形式多樣化,以便激發學生的興趣。另外,針對其中所記載的班級“小事”,只要不是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以便從中鍛煉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有學生在其日記上寫到“班級里不少學生分不清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教師可據此進行主題活動,讓學生互評一下這篇日記,除了說說字數、內容外,還可重點就垃圾分類進行討論和知識普及。在這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拓展垃圾分類知識,并且鼓勵學生制作垃圾分類的手抄報,在班級里設計垃圾分類垃圾桶,對此,學生興趣高漲,不僅學到了一些環保知識,還有效鍛煉了習作能力。

總之,針對學生自能作文的發展推進循環日記,教師要通過各種情境激勵、引導等途徑,借助內外結合等方式,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引導他們逐步養成寫作習慣,繼而形成一種自覺的習作方式,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劉源)

猜你喜歡
日記作文教師
最美教師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成長日記
里約日記
成長日記
成長日記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