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及控制措施分析

2024-04-29 15:38王仕祺
食品安全導刊·中旬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農藥殘留控制措施農產品

王仕祺

摘 要: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是影響其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紹了農藥殘留的具體危害,分析了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現狀,并提出了具體的控制措施,旨在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及食品安全,推進我國農產品生產規范化、農業發展現代化進程。

關鍵詞:農產品;農藥殘留;控制措施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ntrol Measur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pesticide residue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ir quality and safe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hazards by pesticide residues,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ntrol measure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safety, and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pesticide residues; control measures

1 農藥殘留的危害

1.1 危害人與動物的健康

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品,會導致人畜慢性中毒,增加食用者患癌風險,引起神經退行性疾病、畸形、心腦血管疾病、肝腎類疾病等。農藥殘留超標嚴重時,還會引發急性農藥中毒,直接危害食用者生命安全[1]。隨著各類化學藥劑大規模應用于農業生產中,農產品農藥殘留導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屢見不鮮,消費者對農產品安全性的關注度日益提高。

1.2 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品質

農藥的廣泛應用在農業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有效預防了農作物病蟲害,進而提升了農作物的總體產量。然而,過度或不當使用農藥卻帶來了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在廣大農村地區,農藥的使用是提升土地生產力的關鍵手段。然而,其有效利用率卻普遍偏低,導致大量有害化學成分在土壤中殘留,進而對土壤造成污染,加劇了農藥在土壤中的積累,更導致農作物品質下降,甚至引發減產或絕收的嚴重后果,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不利影響。

1.3 污染環境

目前,我國農藥利用效率低下,加之農田管理技術的滯后,使得農藥在自然環境中廣泛擴散,已成為水域污染的主要誘因之一。長期過量使用農藥,已對我國地下水的整體質量構成了嚴重威脅,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一問題尤為嚴峻。由于農藥的吸收利用效率低下,大量農藥以不同形態滯留于地下水體中,這不僅損害了水體的質量,更對水生生物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2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禁用藥物控制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以湖南省為例,2023年第4季度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結果顯示,抽檢的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藥材等農產品合格率均超過97%,通過檢測,并未發現三氯殺螨醇、甲胺磷等禁用農藥成分,農產品質量安全顯著提升[2]。2001年,原農業部在全國啟動實施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組織各級農業部門以蔬菜中高毒農藥殘留和畜產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為重點,著力解決人們最為關心的高毒農藥等問題,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覆蓋了全國絕大部分區域,所監測的農產品及農藥種類更加廣泛,有效提升了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我國農業農村部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31個

省份以及5個計劃單列市蔬菜的總體抽檢合格率達到了97.3%,部分產品合格率高達100%[3]。

3 農產品農藥殘留的主要原因

近年來,雖然我國農產品質量完全水平不斷提升,然而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現象仍時有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

3.1 農藥施用不合理

農民知識水平和安全意識對于農藥的合理使用至關重要。然而,現實中許多農民對于農藥的性質、作用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有限,導致在農藥使用過程中出現了超量、超范圍使用的情況。例如,在病蟲害發生后,一些農民為了迅速控制病情,可能會選擇使用高濃度的農藥,甚至在不了解農藥殘留期的情況下就進行施藥,這無疑增加了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風險。一些農民還存在對農藥的盲目信任和依賴心理,認為只要使用農藥就能解決所有病蟲害問題。這種心理也導致了農藥的濫用和誤用,進一步加劇了農藥殘留問題。

3.2 外部環境的影響

農產品農藥殘留受到復雜多樣的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包括天氣條件、土壤條件、水文條件以及其他環境因素[4]。天氣條件如高溫、低溫、降雨等直接影響農藥的分解速度和殘留量。土壤條件中的pH值、有機質含量和土壤類型影響農藥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和遷移,進而影響農產品中的殘留量。水文條件主要涉及灌溉水質和地下水流動,灌溉水中的農藥濃度和地下水的流動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藥在作物和土壤中的殘留。此外,地形地貌、植被覆蓋和大氣污染物等其他環境因素也會對農藥殘留產生影響。這些外部因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農產品農藥殘留問題成為一個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管控的挑戰。

3.3 檢測體系不健全

當前,我國農產品的大規模種植尚待深入推進,主流模式以個體種植為主,呈現出產品種類繁雜、種植面積細碎、產量相對較低、分布廣泛、生產與成熟時間不一等特征[5]。這種現狀導致農產品尚未形成規?;匿N售渠道,進而使得售前檢測面臨巨大的挑戰。盡管我國正努力增強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力度,但許多地區依然存在檢測體系不完善的問題。農業、質檢等部門之間缺乏必要的協作,相互間的檢測結果互不認可,不同部門間標準不統一。同時,受限于資金短缺,農殘檢測人員難以獲得定期的專業培訓,致使現有檢測技術水平有限。在基層檢測工作中,常用的儀器多為便捷式農殘速測儀,這類儀器主要用于蔬菜的定性測定,且多數設備較為陳舊,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有待提升。當前廣泛應用的膽堿酯酶抑制法農藥殘留速測技術,雖然具有操作簡便的優點,但其檢出限較高,容易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假陰性,從而影響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

4 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控制措施

4.1 規范農藥使用

為規范農藥使用、改善農業生態并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需從多方面著手。①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嚴禁使用禁用的高毒性農藥,并依據相關準則合理使用農藥。通過優化農藥配比,減少使用量,降低作物對農藥的依賴,同時確保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避免收獲未過禁毒期的農作物。此外,還需重視種植環境的污染防治工作,并加強科學用藥知識的普及,指導農戶科學用藥。②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研發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并建立省、市、縣三級的農業技術網絡,通過建設示范基地,推廣新農藥,逐步替代高污染農藥。農業部門的農技推廣中心在此過程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益,同時控制農藥殘留。③推廣生物防蟲技術,利用生物活體及其代謝產物或天敵等自然手段治理蟲害,維持農田生態平衡,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同時,采取綜合農業技術措施,改善作物生長環境,提高其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進一步降低農藥殘留,保障食品安全。④需從源頭把控農產品農藥殘留,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產地環境質量是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因素,因此應大力整頓農資市場,嚴格監督農業投入品的使用,并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支持環保項目,減少工業污染對農業生態的影響,從根本上降低農產品農藥殘留。

4.2 完善農產品檢測體系

對于農殘檢測技術,其未來的發展應走向高度專業化、效率快捷化以及管理信息化。各部門間必須實現信息的無縫對接,以減少冗余工作,提高整體運作效率。各級檢測主管部門需致力于完善各級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特別是在市、縣、鄉鎮等基層單位,探索并確立適合當地蔬菜農藥殘留情況的檢測方法。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高低對農藥殘留結果具有直接的影響,為此,有必要對檢測人員開展定期培訓工作,提高其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最大限度提升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此外,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專業人才培養與引進力度,如為現有檢測人員提供繼續學習及技能提升等平臺與機會,通過提升薪資待遇等方式引進高水平檢測人才。同時,應加大在檢測儀器設備方面的資金投入,提升當前檢驗檢測機構的硬實力。對于檢測人員而言,應持續深入創新研發農藥殘留檢測技術與方法,增加抽樣數量、檢測范圍以及種類,不斷提高檢測技術水平,全面掌握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情況。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督管理,對上市農產品需進行嚴格的審查,一旦發現存在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堅決禁止其出現在市場當中,最大限度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

4.3 加強綜合防控指導

為有效降低農藥使用量并提升其效用,應當從根源上解決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針對農作物面臨的病蟲草害,應堅持“預防為主、多元防控”的植保策略,通過提前進行監測預警,實現綜合防治替代單一的化學防治手段。要充分利用自然的病害控制能力,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協調運用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種方法。例如,在設施蔬菜的種植中,推廣夏季休茬期的高溫悶棚技術和防蟲網阻隔等防治技術。與此同時,要加大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力度,并優先選用那些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生物農藥,如蘇云金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白僵菌等。這些生物農藥沒有規定的安全間隔期,也沒有限量標準,因此使用后不存在殘留超標的問題,對農產品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人畜安全均具有重要保障作用。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減少農藥使用,同時提高控制效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4 加強農藥全環節管理

為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進而推動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及《農藥管理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各個環節實施嚴格而細致的監管。在農藥生產環節,嚴格把控農藥的生產數量,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農藥的品質達到標準,以滿足農業生產的實際需求。同時,對于那些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必須堅決予以淘汰,以降低農藥殘留對農產品質量和環境安全的潛在威脅。在農藥銷售環節加強市場監管,嚴格打擊違規銷售行為,確保農藥經銷商和零售商遵守法律法規,不銷售假冒偽劣農藥和禁用農藥。同時,還需完善農藥追溯制度,使得每一瓶農藥的來源和流向都能得到清晰的記錄,以便于在出現問題時能夠迅速追溯到源頭。在農藥使用環節,要對農藥的使用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對違規使用農藥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加強政策宣傳,提高農民對農藥使用安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確保農藥的安全、合理使用,從而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5 結語

當前階段,我國正積極從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向現代化、綠色化的生態農業轉變,這一轉變過程需要科研人員、政府人員,以及農業從業者的共同努力。要致力于農藥的科學、合理施用,不斷深化食用農產品的“違規治理、藥殘控制、品質提升”等行動,保障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環節都能得到嚴格的質量管控,真正讓公眾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吃得營養,進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參考文獻

[1]萬聰,楊佩,廖軍利,等.2021年天門市種植業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情況及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7):150-152.

[2]伍國斌,鄺雅婷,陳卓豪.食用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狀況調查報告[J].現代食品,2023,29(6):138-142.

[3]何小萌.蔬果類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現狀和控制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1):38-39.

[4]李小東,郭鳳利.農藥殘留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影響[J].吉林蔬菜,2023(2):124.

[5]秦立新.農田土壤中的農藥殘留對農產品安全的影響研究進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1):111-112.

猜你喜歡
農藥殘留控制措施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給排水工程招投標階段中的造價控制措施
建筑安裝工程預結算造價控制措施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大型公司財務預算與控制措施探討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蔬菜中農藥殘留檢測前處理方法對比研究
我國農產品農藥殘留的困境
淺析土建工程造價控制措施
殺菌劑嘧菌酯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