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重大主題直播報道創新研究

2024-04-29 23:26
新聞傳播 2024年6期
關鍵詞:大眾公眾

王 震

(安陽市融媒體中心 河南 455000)

媒體在全新的媒介環境下應當加強對重點題材新聞關注力度,并根據新聞報道工作目標和宣傳戰線調整主題報道形式與內涵,優化其宣傳形式和表達方法、溝通與互動的渠道。厘清新時期新傳媒工作隊伍的培養方法,可以推進大型報道的創新步伐,優化大型報道效果,給公眾推送更多有價值的報道信息。

一、利用新媒體,拓展主旋律的報道陣地

以“兩會”為例,“兩會”是各地區群眾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宣傳報道是呈現大會盛況、反映民意的重要方式?!皟蓵弊鳛橛柧毿侣動浾呦蛑鞒秩颂魬鸬摹翱紙觥?,已經變成新媒體背景下新聞主播的必修課。近年來,一些媒體平臺在“兩會”的會場之外開辟了透明的“兩會現場融媒體直播間”,利用全媒介資源優勢,把民眾所關注的社會議題在第一時間加以宣傳普及。部分廣播電臺創新了播出方式,通過線上線下,聯合網絡媒體的方式,以開放、隨時互動的現場直播方式給觀眾帶來“零時差”的報道和沸騰的熱點新聞,這種直播報道方式實現了零的突破與創新,更實現了新聞行動的高規格。

新媒體直播間多年來一直是兩會的一大景觀。中央和地方主要媒體在新型融合方式的帶動下,烹制出了許多形式的新媒體大餐?!洞砦瘑T話人民》欄目通過“請走進來”形式,邀請代表委員、民情監察員和網友代表走進新媒體直播間,圍繞一些話題踴躍發言,暢談民生。新設計的《綠色發展》欄目,添加了小學生歌唱祖國的詩歌朗誦、環保袋的派送等,讓欄目形式顯得更為簡單、溫馨、抓人。

“兩會”報告形式的改變為主持人提供了全新的機遇。在“兩會”現場,新聞主播所承擔的職能已經不是簡單地寫稿發稿那么簡單,而是承載著一線記者、采訪主持人、攝影小咖、微信推送等多種角色,接受著各方面的磨煉。新聞主播每周都會出版兩大專欄和兩個現場直播:全國人大代表和委員們歡聚一堂,交流經驗,交流體會。直播間非常熱鬧,直播時客戶端小編緊張地進行錄制。直播時間剛過,也差不多就在同時,由微信推送的消息便已完成了。速度出現在“兩會”上,并引起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提高了欄目的品質、效果及關注度。從微信每日閱讀量能看出觀眾對“兩會直播間”的關注。更有嘉賓參與了采訪之后表示這種直播非常有新意,觀眾的認可,使廣播人感到自豪與欣喜。主播戰斗力通過對全媒介整合的進一步提升,已成為在“兩會”這一關鍵輿論場合中發出好聲音、講出好故事的力量工具[1]。

二、拓展多元化平臺,充分發揮公共資源的作用

以2019 年度“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大型主題報道為例,央視與地方電視臺均針對這一題材展開多樣化宣傳報道,通過各個角度的表達方式將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的輝煌成就以多樣化形式呈現,所選擇的新聞報道形式,和以往比較發生了明顯變化,對觀眾的吸引力也明顯提升。央視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實況轉播節目,對現場評論和后期媒體交流平臺的觀察,可以分析觀眾對此次實況轉播節目的播出感受、播出形式等等方面給予了極大的肯定。同時根據民眾反映,群眾對直播期間所表現出來的會議現場、游行等活動都感到有身臨其境之感,而在采訪中攝影環節和整個宏觀場景中間的靈動轉換,也讓民眾可以從多種視角體驗到了祖國強盛,為國家的發展感到驕傲。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報道所采用的手法是較為全面的。除了最簡單基本的軌道相機、索道鏡頭等以外,還有很多如VR 全景視頻直播、微型相機、航拍陀螺儀等豐富多樣的視頻拍攝技術方式,而攝影師在開展視頻直播工作中所廣泛采用到的51 環繞立體聲、4K 以及超清分辨率的高清視頻方式,可以幫助大家更多方位地進行直播,從而了解到直播領域的具體進展狀況,同時現場的直播方式也比以往的直播更加多樣。大眾還可通過屏幕觀看國慶盛典,觀察、放大細節,大眾總體接受程度更佳。而這次直播也無疑為主流媒體平臺提供了一個新的話題報道機會,和一種新聞的傳播方式,給其商業化帶來了一個可行性的方法。除使用一些基本的民間傳統攝影特技方法與一些棚內的攝影技術以外,新的攝影方法和新聞報道方式也應用于其中,讓新聞報道呈現更加豐富的畫面效果。通過對不同媒介的融合方式與宣傳途徑的研究,調查表明,除通過PC 終端和手持移動終端實現內容傳播以外,還可以充分調動全領域公眾媒體資源并通過移動廣播、汽車和小區Led 顯示屏等公共交通媒介發布各類專題新聞。形成重大題材研究的濃郁氣氛,群體認同感顯著提高,看重大主題報道時,群眾還能有更多的感悟[2]。

三、迎合大眾需要,創新傳播形式

在PC 端與手機移動終端這樣一個逐漸增多的融合大環境中,人們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接收網絡信息。尤其是在跨入2021年后,5G技術逐漸得到了傳播與普及,利用5G 技術以及其他通訊技術手段,適當調整傳播形態以及資訊提供方法等,可以獲得更好的社會資訊及傳播的效果,新聞報道產生出來的正面影響力也相比以往得到更大幅的增強。

(一)注重移動化傳播

目前群眾生活節奏比較快,很難預留出充足的時間對重大主題報道進行全面地收看和對其中有關新聞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所以,媒體除了應維護自身所推送重點主題報道的完整性之外,還應結合重點主題的具體構成進行合理地分解,用言簡意賅的形式表達出自身每一個小節中的關鍵內容,并輔以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相關信息,讓大眾在碎片化的時間里了解這些資訊信息。與此同時,媒介在適應移動化傳播方式時,也要重視消費者時間的變化,即通過對各個時間內消費者媒體工具的應用情況以及空閑時段的研究,及時發布符合消費者時間的信息,以此實現最佳移動化傳播。比如,年輕人與老年人的作息時間存在一定的出入,年輕人大多晚睡,甚至在凌晨加班工作。而老年民眾一般都會在晚飯或者是早晨進行戶外健身,這時就要采取移動化傳播的方式,在手機終端上發布主要的新聞內容,讓年輕的社會群眾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更多的新聞資訊,讓老年人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手機終端和紙媒的終端配套應用,根據自己需求前往PC端、紙媒端觀看更多綜合資訊。

(二)可視化圖像的應用

對于新聞編輯發布的重要專題報道資料,受大眾工作性質和眼界的影響較大,大眾對于資料中包含的價值不一定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這時就要求媒體的編輯要結合大眾常用的觀看方法和了解形式等等來整理和編輯對應的資料,盡量以直觀形象的方式來表達各種資料,借助思維導圖這種工具來為大眾詮釋有關政策理論中的特定含義。播報大事件時可采用小事件映襯,對大、小事件構成組合,使主題內容更加深入,引導公眾對與之有關的新聞信息深層次內涵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解。比如在舟山新聞報道期間,采訪報道者通過和有關部門合作呈現舟山群島改革之路,用《舟山群島最多跑一次的四個之最》為題材進行報道呈現,借助小人物生活的改變展現政策起到的良性引導作用,能夠拉近和觀眾的關系,真正做到“大眾喜歡聽、喜歡看”[3]。

(三)注重個性化表達

主流媒體進行重大主題報道時,應提高對個性化的關注。受不同區域發展特色和大眾表達形式的影響,大眾對于主流媒體的報道接受情況會有所不同,要求對應媒體增強對于其表達方式的關注。尤其在區域主流媒體建設進程中,要強化重大主題報道和群眾生活、生產的銜接,以更契合群眾收看口味的方式,呈現主題報道。幫助公眾理解主題報道中包含的知識及有關政策,理清它們與其發展的關系,正確地引導社會公眾科學對待主題報道,能夠取得比較理想的播出效果。與此同時,主流媒體記者還應逐步強化文字對重大政治題材事件報道分析過程中特有的表述方式。在注重利用好長效的專題報道的同時,還要學會在多元融合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加強多種有效傳播信息平臺和社會公共輿論的傳播渠道,使一些重大民生題材的報道內容更加濃縮,貼近當地群眾生活。結合當下大眾在觀看電視節目時對電視節目完美質量的追求,將這些相應報道的焦點事件內容以合適的方式充分表達出來。以中國夢的建設報道為例,在這樣的系列專題報道過程中,中國夢就可以迅速與人們的真實生活緊緊聯系結合起來。比如在北京電視臺播出的節目《中國夢365 個故事》當中,就特地選擇了一些不同行業當中的小人物,整合了360 條新聞線索,一年365 天,打造迷你紀錄片,拉近了媒體與社會公眾間的距離。其他一些媒體平臺也一樣可以通過學習類似紀錄片的語言表達等方式,每天都推送出一個小故事,以文字、視頻、H5 或其他方式呈現給大眾,真實呈現他們周圍的改變,提升大眾參與感,大眾更能了解他們的生活改變,另一方面,通過記錄尋常百姓成長經歷,能收到更好的文化傳播效果,讓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國人的改變、感受到中國人成長的力量,對于優秀文化輸出有一定的意義。

(四)加強互動交流

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中,大眾和媒體交流的手段也在不斷增加,已經實現由傳統紙質信件交互向短信交互轉變,并發展至今的網絡終端互動之飛躍。主流媒體與公眾的多元互動,可以了解公眾對重大主題報道的認知,了解公眾在觀看報道時關注的問題,及時回答用戶收看時提出的問題,能夠幫助公眾更全面地了解重大主題報道中所包含的政策理念和相關含義,新聞傳播方式也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改進和多元化。比如,第27 屆中國新聞獎“網絡話題獎”獲獎文章標題為《你好,馬克思》。新時代的年輕人對馬克思不是很熟悉,他們在九年義務教育和以后的教育中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相關內涵?!赌愫?,馬克思》一書中對馬克思的描述,既是專家學者的嚴格解讀,探究馬克思的理論哲學以及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在此基礎上,以更簡潔的形式幫助公眾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深層含義。它以多元化的方式講述大眾熟悉而不了解的話題,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大眾參與的積極性[4]。

四、堅持政治方向和清晰發展定位

新聞媒體在開展新聞報道中,要運用多樣化新聞手段,拓寬新聞報道范圍,對重點新聞報道的有關信息實現多方位傳播。而在這一過程中,媒體也要提高其表達方式的深層次價值,明確其宣傳報道對黨和政府理念傳播和公眾了解國家立場的導向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新聞報道,堅守自己的使命擔當,從而向公眾推送更加優質的主題報道。

(一)確定自己的政治使命

新媒體的傳播功能表現在媒體傳播活動形式多樣化和溝通渠道方法的靈活多樣化。主流媒體記者在組織進行各類重大政治主題報道時,必須永遠牢記政治底線意識和政治使命。通過應用多種互聯網技術,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傳播貫徹國家的方針和政策方向以及國內外重大政治新聞事件時,充分全面認識社會主義新媒體正能量信息傳播的主體責任,準確把握好傳播思想底線,從而向公眾傳播正能量內容并有助于公眾理解真實可信的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有一個正確的方式來保證新聞的整體公信力,引導人們正確對待新聞權威問題。主流媒體要牢牢把握自身思想發展的定位,科學引導輿論,避免出現錯誤觀念加劇給公眾帶來惡劣影響。

(二)遵循傳播規律

主流媒體平臺對重大時政主題報道信息的正面宣傳要考慮注重新聞內容傳播規律、剖析時政新聞信息傳播關注重點、融合多背景新聞的傳播渠道。以移動應用優先策略為技術基礎,結合現有的移動智能終端和傳播渠道,整合各種媒體優勢,明確新型的、先進的互動報道技術工具,建構一種更完整立體、更靈活多元的互動新聞的傳播發展格局。與此同時,還對相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和研究,明確傳播重點,明確具體的宣傳內容,構建新聞媒體宣傳報道的主陣地,實現傳播工具的創新和升級。

(三)著力建設新媒體隊伍

在推動主流媒體轉型發展創新進程的實踐中,應切實正確認識新媒體創新條件下的各類新媒體平臺的特點,并積極融合各個新媒體創新傳播平臺,建立一個更具戰略針對性的現代媒體領軍隊伍。在著重培養青年媒體工作者綜合編輯策劃能力、新聞洞察力的同時,指導新媒體工作者全面認識中國新媒體的發展演變特征、傳播模式特點規律等,以此為基礎摘編主題報道,再編輯主題報道,結合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充分激發社會群眾的閱讀興趣。大眾對于重大主題中涉及到的新聞內涵、政治理論等等,也都會有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解。而主流媒體則要強化主陣地建設,堅決堅守自己發展的主陣地,培養大批思想過硬、能力過硬、業務精湛的新聞媒體工作團隊。并且落實國家對媒體新聞傳播的要求,以此為基礎不斷地創新報道形式,擴大傳播范圍,向大眾推送更多種類的新聞[5]。

結語

媒體要嚴格遵守宣傳工作的要求,遵循自身的發展軌跡。以厘清新時代群眾思想特點為前提,以重大主題報道為特色。本文全面剖析了重大主題報道形式、范圍和可用融媒體平臺,針對其各類型平臺特點調整主題報道具體傳播方式,推送更多契合平臺特點的內容。在新媒體環境下,各個直播報道平臺應該培養出專業素質優秀的融媒體工作團隊,向公眾推送更加優質的主題報道,助力公眾了解國家發展,良好發揮媒體輿論引導功能,提升自身輿情把控品質。

猜你喜歡
大眾公眾
我自己的公眾號
公眾號3月熱榜
一汽-大眾ID.6CROZZ
上汽大眾ID.3
公眾號9月熱榜
公眾號8月熱榜
公眾號5月熱榜
公眾號6月熱榜
上汽大眾
大眾ID.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