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醫藥外治法治療痹證的研究概況

2024-04-30 10:00左金蓮陳艷林狄朋桃彭江云伍寒梅計雪芳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24年5期
關鍵詞:治療法痹證藏醫

左金蓮 陳艷林 狄朋桃 彭江云 伍寒梅 計雪芳 潘 菊

1.云南中醫藥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痹證是由風、寒、濕、熱等邪氣侵犯人體,痹阻經絡,導致關節、筋骨、肌肉疼痛、腫脹、酸楚、麻木、關節屈伸不利、僵硬、畸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1]。中醫學對“痹證”的認識早在戰國時期《黃帝內經》“痹論篇”中具有詳細的記載,且為中醫認識痹證奠定了基礎,為治療痹證提供方向。痹證范圍廣泛,現代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均屬于“痹證”范疇。各民族醫對此病的認識及治療經驗豐富,特別是其特色療法對于改善癥狀、提高臨床療效十分有效。筆者將近年來部分民族醫藥外治法治療痹證的研究概述如下。

1 藏醫對痹證認識及外治療法

1.1 藏醫對痹證的認識 藏醫稱痹證為真布病,認為此病多由飲食油膩過多、久居寒冷潮濕之地等因素,打破三因(隆、赤巴、培根)平衡,誘發“胃火”功能受損,未轉精華,導致黃水(組織液)瘀積關節,進而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僵硬、變形的一種疾病[2]。藏醫學以“五源三因”為理論基礎,五源即土、水、火、風、空,三因即隆、赤巴、培根。真布病是由“隆和培根”平衡失調而誘發的黃水性疾病,藏醫認為培根紊亂導致寒性疾病,赤巴失調可引起熱性疾病,隆兼寒熱性能,是導致寒熱紊亂的首要因素,藏醫根據發病部位和屬性不同可分為不同類型的真布病,其在治療上各有不同。

1.2 藏醫外治療法

1.2.1 藏藥浴 藏藥浴在藏醫外治法中療效最為顯著,藥浴由主次方構成,主方由刺柏葉、杜鵑葉、藏麻黃、水柏枝、大籽蒿組成,而次方隨證加減用藥。格知加等[3]收集整理藏藥浴單施,聯合內治、其他外治等文獻發現藏藥浴對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均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劉文郁等[4]納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88例,均接受五味甘露藥浴治療,結果證明藏藥浴有助于緩解患者癥狀、改善功能,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經濟性;丁銀等[5]通過實驗研究得出五味甘露藥浴湯散治療痛風關節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機制??梢姴厮幵≈委煴宰C療效確切,值得臨床運用及推廣。

1.2.2 放血療法 藏醫稱放血療法為“達日卡”或“達日嘎”,此法為藏醫學中較為劇烈的外治方法,放血前需口服三果清血湯(訶子10 g、毛訶子10 g、余甘子10 g),將“病血”和正常血液“分離開”,然后通過器械切割相關脈道,將壞血及病氣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活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完么安建[6]收集80例痛風患者,以西藥治療為參照組,放血療法為研究組,結果研究組總有效率95%明顯高于參照組總有效率;楊毛才讓[7]收集痛風患者30例進行藏醫放血治療,結果痊愈22例,顯效4例,有效2例,無效2例。

1.2.3 熱敷療法 藏醫熱敷法又稱為熨法,是一種將藥包熱敷于患處通過藥物本身作用及溫熱效應,使患處溫度升高,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散寒止痛的特色療法。藏醫《四部醫典》中記載寒敷療法11種,熱敷療法19種,其中鹽敷療法、磚瓦熱敷法、霍爾梅熱敷法最常用[8]。俄爭吉[9]收集80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觀察常規療法和藏藥熱敷(藥物:白野蒿、五根散、刺柏、藏麻黃、水柏枝以及杜鵑)治療前后的有效率及生活質量,結果藏藥熱敷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療法。

1.2.4 火灸療法 藏醫火灸療法選用艾葉或傳導熱金屬作為灸用載體物或器械,直接或間接燒灼、熏熨患處,通過溫度刺激經脈,從而到達治療疾病的作用,是治療寒性疾病的常用方法。公保扎多等[10]收治68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分為對照組(吲哚美辛和五味麝香丸)與觀察組(藏醫火灸治療:每日1次,連續治療7d),結果觀察組效果顯著且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完瑪土旦[11]研究6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常規療法(五味甘露散、五根散等坐浴)和藏醫火灸療法的臨床療效,結果藏醫火灸療法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常規療法(80.0%)。

1.2.5 涂擦療法 藏醫擦涂療法是一種將藥油及軟膏涂擦、按摩患處,促使局部氣血流通,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治法。仁青吉等[12]通過對45例病膝骨關節炎患者回顧性調查研究發現,藏醫隆久涂擦療法在緩解膝骨關節臨床癥狀方面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與運用;才項措[13]采用藥浴和藏藥涂擦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可加強血液循環,達到溫經通絡止痛的目的。

2 彝醫對痹證的認識及外治療法

2.1 彝醫對痹證的認識 彝醫稱痹證為斯色病,認為本病由風、寒、雷電等因素侵襲機體,從而導致關節病變。根據“清濁二氣學說和六路學說”的理論基礎,彝醫認為清濁二氣保持平衡,清濁六路氣路通暢,清濁升降協調,才能使機體健康[14]。斯色病則因年老體虛,清濁元三氣虧耗,臟腑功能漸衰,加上風寒濕熱毒邪侵邪肌表,氣路不暢,故致不通則痛,不榮則痛而為病[15]。

2.2 彝醫外治療法

2.2.1 水膏藥療法 彝醫水膏藥為彝醫最具特色的外治療法,其在工藝制作、使用方式及方藥配伍上較傳統水膏藥進行了改良,新型水膏藥成品的出現提高了水膏藥治病的療效。彝醫水膏藥療法課題組[16]觀察了5000例“頸肩痛,腰痛,風濕痹痛”患者的臨床療效,發現有效率98.16%;章麗萍[17]使用彝藥凍巴散封包治療關節腫痛患者436例,結果治愈260例,好轉150例,有效20例,未愈6例;彝醫善用“消風膏”治療痛風[18],通過藥物加熱軟化后外敷于患處,起到祛風除濕、化瘀止痛的作用;杜旭等[19]臨床運用“彝大追風膏”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取得較為顯著的療效。

2.2.2 熏蒸療法 彝醫薰蒸療法是一種根據病情不同,運用不同的彝藥單方或組方煎湯,趁熱在患處熏蒸,從而達到舒經通絡、祛風除濕等作用的外治方法,可治療寒濕痹痛、筋骨疼痛。有研究[20]顯示彝醫熏蒸療法治療2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促進患處血液循環,起到緩解患處痙攣、消炎止痛的作用,有效率達99%;龍啟順等[21]納入痹證患者60例,治療組采用彝族醫藥自擬方(刺天茄、九子、白花丹等)熏蒸治療,對照組口服痹痛靈片、英太青治療,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

2.2.3 火療法 彝醫火療法具有平調陰陽、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等功效,可治療痹證、頭痛等疾病。唐友琴等[22]對1600例風寒濕性關節痛患者采用彝醫火療法治療,研究總有效率為97.14%;涼山州中西醫結合醫院[23]收集2000例風寒濕性關節痛患者,采用火療法治療,有效率可達80%以上。

2.2.4 火草灸 火草灸是一種將火草灸條點燃后端對準穴位,在距皮膚3~5 cm內進行懸灸,以局部皮膚溫熱無灼痛為宜的一類療法。唐詩韻等[24]納入輕中度膝骨關節炎陽虛寒凝證患者72例,分為火草灸組和中醫艾條灸組,觀察治療前后VAS、WOMAC評分、生活質量量表,結果治療組優于對照組,且安全性高。

3 傣醫對痹證認識及外治療法

3.1 傣醫對痹證的認識 傣醫是我國西南地區民族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傣醫以“四塔五蘊”為理論核心,認為“四塔”(風、火、水、土)、“五蘊”(色、識、受、想、行)相結合,才能構成完整的軀體,二者平衡協調,才能使人體健康。傣醫稱痹證為“攏梅蘭申”[25],認為該病多由四塔五蘊失衡,外感風寒濕熱諸邪,內外合邪引起氣血瘀滯,筋脈閉阻,進而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和活動不利。

3.2 傣醫外治療法

3.2.1 烘雅(熏蒸療法) 傣醫烘雅療法常用于治療類風濕關節炎、水腫等疾病。刀云等[26]收集攏梅蘭申患者50例,采用傣藥熏蒸療法,臨床治愈23例,好轉16例,有效6例,無效5例;何開仁等[27]對360例風濕頸肩腰腿痛偏癱患者,運用傣藥風濕康烘雅(熏蒸)劑治療,治愈306例,好轉52例。綜上可見熏蒸療法對治療風濕痹痛療效確切。

3.2.2 暖雅(睡藥療法) 傣醫暖雅療法可治療骨關節炎、風濕病、痛風等病證。玉罕[28]收集100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甲氨蝶呤片和來氟米特片)和治療組(對照組基礎上聯用暖雅療法)各50例,療程3個月,結果治療組效率96%;傣醫名老專家康朗臘對治療風濕性疾病有著自己獨到的經驗,根據不同證型采用不同功效的傣藥進行睡藥療法,臨床效果顯著[29]。

3.2.3 果雅(包藥療法) 傣醫果雅療法根據病情所需,將傣藥(鮮品或干品)切碎、炒熱,加淘米水或藥酒調成膏狀冷包或熱包于患處以達到活血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療風濕病、痛風等疾病。趙海等[30]采用傣藥除風止痛方外敷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外敷時間6~8 h,10日為1療程,總有效率89.3%,可見包藥療法可明顯緩解關節癥狀,值得臨床運用。

4 其他民族醫藥對痹證的認識及外治療法

4.1 苗族 苗醫風濕類疾病屬于“風”類范疇,認為“毒”和“亂”是導致風濕類疾病的兩大原因,以疏通筋脈、通氣散血、拔毒祛風為主要治療原則[31]。苗醫常用弩藥針法、硫磺針法、蕁麻刺激法、敷蛋法、抹酒火法、睡藥療法治療風濕類疾病。肖淦辰等[32]選取90例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分為A組(口服艾瑞昔布片)、B組(苗醫弩藥針和金骨蓮膠囊)和C組(艾瑞昔布片、苗醫弩藥針和金骨蓮膠囊),均治療8周后3組VAS、WOMAC評分均明顯降低。

4.2 壯族 壯醫稱風濕病為“發旺”,認為本病乃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引起正氣虧虛,加之外感毒邪(風、濕、寒、痧、熱)侵襲,內外合邪痹阻筋脈肌肉,致使陰陽失衡,三氣(人與天地、人體內部)不同步,三道(谷、氣、水)、二路(龍、火)不暢發而為病。壯醫對毒和虛有著獨到的見解,認為痹證為毒虛所致,而“解毒補虛”則為其主要治療原則[33],壯醫外治法則根據致病毒邪的不同進行調整。張玉珊[34]選取66例膝骨關節炎患者,分為中醫綜合療法組和壯醫經筋療法組各33例,結果壯醫經筋療法效果顯著。趙明陽[35]選取60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對照組予塞來昔布膠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用壯醫針刺治療,結果觀察組有效率86.2%優于對照組。

4.3 瑤族 部分瑤醫稱痹病為“風敵悶癥”[36]?,庒t治療痹病以恢復機體整體性“盈虧平衡”為目的,使天、地、人三元和諧?,庒t外治法缺乏專門的典籍,許多外治療法己無從考證,長期的實踐經驗使瑤醫外治療法成為治療風濕痹證的重要手段。王明杰等[37]選取80例膝骨關節炎濕熱痹阻型患者,對照組予普通針刺法(平臥制動),觀察組采用瑤醫油針運動針刺療法,兩組留針約20 min,隔日1次,結果觀察組有效率89.7%。劉莉等[38]收集60例類風濕關節炎,對照組予甲氨蝶呤,觀察組予甲氨蝶呤聯用瑤醫龐桶藥浴治療,兩組治療12周后關節癥狀、炎癥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復發率低。

5 總結

通過對民族醫藥相關文獻進行整理研究,發現部分民族醫具有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并善用特色外治療法治療疾病,對痹證的治療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研究及運用。民族醫藥是我國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民族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更加需要醫務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斷地對民族醫藥進行挖掘整理、實踐應用、試驗研究,更好的為民族醫藥治療疾病提供理論依據和臨床指導。

猜你喜歡
治療法痹證藏醫
從“營衛傾移”角度探討痹證的中醫理論機制
壯醫外治療法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研究進展
腎虛陽痿早泄克星 創造外治療法男士福音
藏醫治療慢性腸炎
藏醫對肝硬化的認識及治療研究
藏醫外敷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
藏醫《四部醫典》對大骨節病的認識
改良森田治療法對改善康復期精神病患者應對方式的成效
祛邪蠲痹湯治療風寒濕痹證92例
中醫外治療法治療更年期綜合征臨床研究近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