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核應急領域發展態勢研究

2024-04-30 06:18孟凡興王瑞軍趙叢常騰宇王浩然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

孟凡興 王瑞軍 趙叢 常騰宇 王浩然

摘要:為明確中國核應急領域研究現狀和發展態勢,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運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可視化計量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核應急領域年度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已經形成相對集中合作網絡,主要作者以從事核應急領域工作的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科研學者為主;發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后果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開發、基礎技術研究、專用裝備研發、信息化技術研究、醫療救治技術研究、法律法規構建、演習演練、公眾風險溝通和心理援助研究方面,醫學應急、虛擬仿真、應急體系、防原醫學、疫情防控經驗教訓是國內核應急領域發文研究的重要前沿。

關鍵詞:核應急;文獻計量;CiteSpace;可視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X946 文獻標志碼:A

前言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中國開始建立核工業,迄今為止,已經致力于和平利用核能事業近七十年。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學、環境、能源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在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核能作為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對中國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有望取得新的發展高峰。

核安全是核能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而核應急是核安全縱深防御的最終屏障。中國在1986年就已經開展國家核應急工作,近年來已經取得了體系化、專業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進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技術、裝備、人才、能力和標準的不足。在新技術與新方法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中國核應急領域研究將持續受到關注。

核應急領域研究在核能產業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對核應急領域技術方法研究的階段性總結分析較少。文獻計量分析是使用數學和統計工具對文獻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是總結既定領域內當前知識結構以及量化整體科技生產力的強有力工具。文章基于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數據庫,使用CiteSpace可視化工具,對核應急研究領域的期刊論文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國內核應急領域學術研究現狀,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選取CNKI中文學術期刊數據庫進行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的文獻檢索,在兼顧查全率和查準率的情況下,采用專業檢索模式,設置檢索式為(su=核應急+核事故應急+核電廠應急+核設施應急),檢索時間為2023年1月6日,時間段設置為1985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至2022年。共檢索中文文獻1112篇,通過人機交互過濾預出版和新聞報道類非學術論文數據后,導出為Refworks格式,然后采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去重處理,最終得到有效數據868篇。

1.2 分析方法

基于CNKI數據庫,統計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研究機構、作者發文量及其排名,在此基礎上運用CiteSpace(6.1.R6)軟件分析學術論文年度發文量、研究機構合作狀況、研究主題演化,通過知識圖譜進行可視化分析,獲取該領域研究現狀和研究熱點,并分析未來的發展態勢。

2 結果與討論

2.1 發文現狀分析

根據檢索結果顯示,檢索到的國內最早針對核應急領域研究的中文文獻發表于1988年,陳竹舟對核設施應急計劃與準備的若干主要問題作了介紹和討論。在2000年之前,文獻數量相對較少,是國內核應急領域研究的探索起步階段,主要關注點在于應急計劃、場外應急以及對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經驗教訓總結。2001年后,國內核應急領域研究文獻數量增長較快,尤其是2011年福島核泄漏事故后,文獻數量顯著增長。為清晰準確的了解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相關文獻的發表情況,繪制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發文量及變化趨勢圖(如圖1所示)。南圖1可以看出,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文獻數量整體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1988年-2000年)文獻數量較少,僅有43篇,年均發文量低于5篇;發展階段(2000年-2010年)文獻數量有所增長,達到147篇,年均發文量將近15篇;上升階段(2011年-2022年)文獻數量顯著增長,達678篇,年均發文量超過了56篇。

采用多項式擬合模型生成年份與發表文獻數量之間的趨勢線,可以清晰的看到發文量隨年份的增加而持續增長,且增長幅度越來越大。根據目前的趨勢,預測2023年發表文獻數量可達70篇,表明針對核應急領域的研究仍然是重要課題。趨勢線方程及R2取值見式(1)、式(2),R2近似1,表明趨勢線模型擬合效果較好。

y=0.089x2-354.89-353602 式(1)

R2=0.9142 式(2)

式中:y-發表文獻數量(篇);

x-年份;

R-相關系數。

2.2 研究機構分析

基于CNKI數據庫統計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研究機構發文量及其排名,發文量排名前10位的核心研究機構總發文量276篇,占比為31.80%,為中國核應急領域的研究做出突出貢獻。其中清華大學、南華大學、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3家代表研究機構總發文量130篇,占前10位核心研究機構總發文量的47.10%,影響力最高。

運剛CiteSpaCe軟件Institution模塊進行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研究機構可視化共現分析,得到機構共現圖譜如圖2所示,其中節點484個,連線287條,密度為0.0025。研究機構發文量多少由節點大小表示,發文年限由色標表示,機構間的合作由連線展示,中心性的數值反映了節點的重要程度。由圖2可以看到,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已經形成分別以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清華大學、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中心的相對集中合作網絡,而南華大學近3年發文量增長迅速,影響力持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研究機構的合作網絡較為分散,機構之間的學術交流較少,尚有很大提升空間。

2.3 關鍵詞分析

2.3.1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提煉和概括,高頻關鍵詞體現了研究領域的演變過程。運用CiteSpace軟件Kevword模塊進行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關鍵詞可視化共現分析,去除與檢索主題詞重合的關鍵詞后對同義詞合并得到關鍵詞共現頻次表(如表1所示)及其圖譜(如圖3所示)。圖3中,節點375個,連線398條,密度為0.0057。其中關鍵詞出現頻次由節點大小表示,出現年限由色標表示,關鍵詞間的共現由連線展示,中心性的數值反映了節點的重要程度。

如圖3所示,高頻關鍵詞醫學應急、應急監測、決策支持占據共現網絡核心位置,是國內核應急領域研究重點;結合中心性分析,應急準備、應急救援、后果評價是網絡的重要連接點,奠定了關鍵詞共現網絡基礎穩定性,是目前國內核應急領域研究熱點。

2.3.2 關鍵詞突現分析

突現分析可以檢測一定時間段內的高頻關鍵詞,通過不同時間段內高頻關鍵詞的變化來分析研究領域的演變趨勢。采用CiteSpace軟件Kevword模塊中Burstness功能進行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關鍵詞突現分析,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從突現強度和突現持續時間兩個維度反映不同時間段內的研究重點。

1988年-2000年期間,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學者的重點研究對象為應急計劃、放射性碘、事故發生、醫學處理及決策支持,其中決策支持為此階段突現強度最大的關鍵詞,此時中國核應急領域關注核應急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開發的學術論文相對集中。2001年-2010年期間,研究學者更多關注后果評價、應急響應、醫學資源、場外應急,其中后果評價突現強度相對較高,說明此時中國核應急領域針對后果預測評價系統研究與開發的學術成果數量有所增長。

2011年左右至今,初始條件、應急救援、應急監測、應急演習、應急管理、醫學應急、虛擬仿真、應急體系、防原醫學為重點研究對象,如張齊昊等綜述了耐輻照核應急機器人研究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陳達等研究了基于LabVIEW和Arduino的無人機輻射監測系統設計與實現、劉玉龍等研究了國家級核應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現狀、蔣鋼等研究了模擬仿真技術在核應急軟件平臺中的應用、劉樂等研究了海上浮動核電站輻射安全體系的構建、杜繼聰等研究了防原醫學核應急醫學救援能力培養;其中醫學應急、虛擬仿真、應急體系、防原醫學主要突現時間在2019年以后,是近年來國內核應急領域發文研究熱點。

2.4 發展態勢分析

中國在核應急法律法規標準建設、體制機制建設、基礎能力建設、專業人才培養、演習演練、公眾溝通、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均取得巨大進步,已經基本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標準體系、應急管理體系、組織指揮體系、應急救援體系及技術支持體系。2016年,中國發布《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集中介紹了中國在核應急領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重要進展。2018年,中國首部《核安全法》開始施行,對“依法治核”、完善中國涉核法律體系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核應急領域的研究受到各學科研究學者的持續關注,涌現了大量優秀的科研成果。采用文獻計量的研究方法,結合高被引論文分析、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及關鍵詞突現分析,總結國內核應急研究領域發展態勢。

目前中國核應急領域發文研究主要集中在后果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開發、基礎技術研究、專用裝備研發、信息化技術研究、醫療救治技術研究、法律法規構建、演習演練、公眾風險溝通和心理援助研究方面。圍繞后果評價與決策支持系統開發,事故狀態評價、預測模型研究、救援方案優化、救援數據庫系統開發及GIS技術的應用是發文研究的重點方向?;A技術研究方面更多關注先進堆型、新一代核電技術、跨地區核應急準備、核燃料循環設施應急準備方面。專用裝備研發重點推進輻射監測、輻射防護、醫學救援、去污洗消等裝備研發和系統集成,智能化機器人的應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信息化技術研究重點關注核應急數據采集和傳輸標準化研究,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有助于提高核應急響應能力和組織指揮效率,虛擬仿真技術的開發給應急準備、演習演練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3 結論

中國核應急領域年度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已經形成分別以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清華大學、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及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中心的相對集中合作網絡,主要作者以從事核應急領域工作的科研機構和企事業單位科研學者為主,高??蒲泄ぷ髡叽沃?。中國核應急領域的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2000年以前,重點主題主要是應急計劃和決策支持,而從2001年到2010年,研究人員更專注于后果評價和應急響應。自2011年以來,研究重點已轉移到包括初始條件、應急救援、醫學應急、虛擬仿真和防原醫學。核應急研究領域的發展反映了中國應急管理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挑戰。從決策支持到后果評價,從應急計劃到醫學應急的轉變表明,中國核應急領域的研究正在變得更加全面和立體。醫學應急、虛擬仿真、應急體系、防原醫學是國內核應急領域發文研究的重要前沿。

猜你喜歡
文獻計量可視化分析
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的數據素養及其教育領域研究態勢分析
國內電子商務學術研究進展分析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國內外智庫研究態勢知識圖譜對比分析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我國生物科學素養研究狀況(2001~2016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