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的果樹栽培學課程TCE和TSFP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

2024-04-30 11:15楊芩劉雅蘭張婷渟鄧潔范建新盧星諭李性苑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7期
關鍵詞:新農科課程評價教學體系

楊芩 劉雅蘭 張婷渟 鄧潔 范建新 盧星諭 李性苑

摘要果樹栽培學作為園藝專業專業素養與技能培養的主干課程之一,目前對其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仍十分有限,同時基于“三全育人”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格局和教學體系仍不健全,課程育人功能未充分發揮出來,限制了新農人的培養。以落實“安吉共識”“北大倉行動”和“北京指南”的新理念、新使命、新目標和新舉措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從“大地課堂”教學資源建設、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互動互促教學設計構建、科研反哺教學內容“四化”更新、基于學生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索,集知識、能力、過程為一體的多元化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凝練形成了“新農科背景下的果樹栽培學TCE和TSFP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教學成果;構建的TCE和TSFP混合式教學模式操作性強、可復制性高,可應用于植物生產類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對于提升新型農林人才培養質量、助推該地區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農科;果樹栽培學;教學體系;教學模式;課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4)07027006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63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CE and TSFP Teaching Models in Fruit Cultivatio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e

YANG Qin1,2, LIU Ya-lan1,2, ZHANG Ting-ting1,2 et al

(1.College of Health, Kaili University, Kaili, Guizhou 556000;2.Qiandongnan Horti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Kaili, Guizhou 556000)

AbstractAs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s of horticulture specialty, the exploration on the mixed teaching reform of fruit cultivation course is still very limi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ing pattern and teaching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re not perfect, and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is not fully played, which restricts the training of new farmers. In this pap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oncepts, new missions, new goals and new measures of “Anji consensus”, “Beicang Action” and “Beijing Guide”was taken as the core, the moral education was regarded as the fundamental,strengthening agri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were taken as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earth classroom”,the exploration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design, the renewal of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of teaching contents by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exploration of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diversified course evaluation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ability and proces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were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results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CE and TSFP teaching mode of fruit tree cultivation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were condensed and formed.The constructed TCE and TSFP mixed teaching model was highly operational, replicable and it could be applied in the mixed teaching of plant production courses, 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new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talents, and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is region.

Key wordsNew agricultural science;Fruit tree cultivation;Teaching system;Teaching mode;Curriculum evaluation

新農科是以融入新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為發端,以服務鄉村振興、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健康中國等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解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問題為重點,以培育融合型卓越農林新人才為目標[12]。因此,高等農業教育要適應新農科建設需要,除了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構建新型農林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以及匹配的課程體系外[1],還要以課程教學大綱、師資隊伍、課程資源、服務平臺、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和課程評價方法等為落腳點,構建與新型農林人才培養相匹配的課程教學體系與模式,推動農林人才培養更加契合國家標準與社會需求[1,3]。因此,新農科背景下開展新型農林人才培養的課程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能解決當前高校農林專業學生對農林業興趣不高、熱情不足、實踐能力不強、創新創業能力不強等問題,亦是地方本科院校農林類專業開展新農科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1,4]。

果樹栽培學作為園藝專業專業素養與技能培養的主干課程之一,以現代生物科學為基礎,研究果樹的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形成及其內外因關系規律和調控技術的綜合性應用技術[56]。傳統教學中果樹栽培學課程主要采用“班級授課制”以及“灌輸式課堂”教學模式,以“知識講授主導課堂”為主,注重系統講授專業理論知識[5,7]。然而,隨著果樹區域化、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生產上的廣泛應用,傳統教學已不能滿足現代果業發展對人才的要求[5,89],存在學生學習主動性缺乏,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單一,課程教學內容更新滯后,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式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等亟待解決的難題[5,1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混合式教學得到了迅速發展。實踐表明,混合式教學將網絡平臺和課堂面授教學有機結合,實現了傳統學習方法和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疊加,實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協作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1014]。然而,目前關于果樹栽培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探索仍十分有限,很難適應新型農林人才培養的需求,限制了人才的培養。此外,基于“三全育人”(three complete education,TCE)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格局仍不夠健全,基于TCE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不夠完善,課程育人功能未充分發揮出來。

正是基于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缺乏[5,7,10],該課程自2012年開課以來,一直以培養目標植入課程教學為核心,以強化實踐能力培養為特色,不斷探索、創新、實踐和完善,并經歷了4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12—2014年),該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和單一評價方式,并開展課程和團隊建設,建成校內實訓基地(0.67 hm2),種植3種果樹。第二階段(2015—2017年),該課程教學團隊圍繞課程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改革與考核方法改革進行了系統創新與實踐,擴大校內實訓基地面積至2.33 hm2,種植8種果樹。該課程被認定為校級優質課程和教學模式改革試點課程。第三階段(2018—2019年),主要開展課程思政挖掘,進行試題庫和支農平臺建設,利用學習通平臺創新課程教學[57],校內實訓基地面積擴大至5.33 hm2,種植12種果樹。該課程獲校級一流課程認定和省級教改項目立項。

第四階段(2020年至今),該階段該課程以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研究為契機,強化課程資源建設,完善課程思政載體和元素,創新“三階段四時段”(three stages and four periods,TSFP)混合式教學模式并進行實踐檢驗,完成校級慕課建設。該課程入選貴州省“金課”,課程負責人楊芩教授入選貴州省普通高?!敖饚煛?。正是基于該課程的發展歷程以及2020年獲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立項以來的探索、創新、實踐和完善,凝練形成了“新農科背景下的果樹栽培學TCE和TSFP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教學成果。研究成果的探索及實踐有效促進了新型農林人才的培育,形成了實用技能型新農人培育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1主要教學問題及解決方法

(1)基于TCE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格局仍不健全,基于TCE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仍不完善,課程育人功能未充分發揮出來。

解決方法: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和關鍵環節為線索,構建基于TCE的課程思政培育體系。

①以課程教育教學參與者為線索,以校內外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實訓基地和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為平臺,以共同探討、共同實踐為途徑,以課程思政為載體,構建專任教師團隊分工協作、人人參與,行業專家、種植大戶、服務對象、學長學姐和學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全員育人格局。

②以課程教育教學全過程為線索,以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引課前測、合作探討、總結鞏固和拓展應用“四時段”的關鍵教學環節為重點,挖掘思政載體和思政元素,構建課程教學全過程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全員育人格局。

③以課程教育教學全方位為線索,以思政型教學大綱、服務型師資隊伍、產業型實踐資源、應用型服務平臺、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組織創新和課程評價方法改革八維方位為重點[1],融入課程思政載體和元素,將課程思政滲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人格修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教學內容相對陳舊,與生產實踐、學科前沿、區域產業樹種需求脫節[1],導致地方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無法實現。

解決方法:以教學內容重塑為中心,以區域特色精品果業為線索,以科研反哺為途徑,以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為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實用化、區域化和前沿化“四化”重塑[5]。

①以課程教學團隊服務鄉村振興為載體,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強化高水平專兼職應用型師資團隊建設。

②以區域特色精品果業生產實踐難題為線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及時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內容的“四化”重塑。

③以區域特色精品果業為紐帶,以學科前沿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為重點,“四化”重塑教學內容。

④以區域特色精品果業為紐帶,以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共建為途徑,打造集教學、科研和示范為一體的實驗實訓基地,構建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共同發展的實踐平臺。

(3)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改革體現不足,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主動性不強。

解決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重構教學理念為內驅力,以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改革為關鍵,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四維通道。

①以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學理念改革為核心,以課程教學全過程為線索,創新和實踐“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共同發展”的教學理念。

②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教學大綱修訂和課程教學設計,開展課程資源建設和課堂教學設計,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5],構建學生深度參與教學內容重塑、課中教學和拓展應用的TSFP教學模式。

③以課前實踐調研和任務驅動為引領,以教學方法改革和課程評價方法改革為驅動,以教學組織創新為載體,構建學生深度參與課程教學的評價體系。

(4)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導致課堂教學師生、生生互動不足,無法促進審辯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形成。

解決方法:以“四時段”課中教學模式為線索,以調動學生思考、交流表達和審辯創新為目的,以多元化教學活動為載體,構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

①引課前測:以投票、選人、搶答、主題討論等教學活動為載體,強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②合作探討:以分組任務為載體,以頭腦風暴、合作探討、角色轉換、成果匯報、學伴互評等為途徑,強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③總結鞏固:以隨堂聯系、問卷調查、陷阱糾錯、提示回顧為途徑,強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④拓展應用:以任務驅動為引領,以合作探討、共同實踐為載體,強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5)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制約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解決方法:以教學實施過程為線索,通過系統統計、教師評價、學伴互評、自評等方式評定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成果,構建多元化評價方式[5]。具體如圖1所示。

①重塑課程評價體系,注重過程性評價,課程評價=過程評價×60%+期末評價×40%。

②構建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全過程和全方位滲透的過程性評價體系。

③打破傳統,構建強化能力的多元化期末評價方式。

2研究思路

該研究成果的教學改革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為指導思想,以落實“安吉共識”“北大倉行動”和“北京指南”的新理念、新使命、新目標和新舉措為核心,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1]。從“大地課堂”教學資源建設,銜接發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互動互促課程課堂教學設計構建,科研反哺教學內容“四化”更新,開展以學生為主、形式多樣、靈活多變、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索,集知識、能力、過程為一體的多元化考核方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與實踐,構建基于面向基層、以能力素養培養為核心的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體系,為基層培養輸送“會做、能授、學農、愛農、為農”的高素質新型農林人才[1,5,7,10]。

3研究方法

3.1調查研究法

對該專業學生在課前通過調查問卷、測試和詢問,在了解情況后,結合以往年級的上課情況,對學生學情深入分析。

3.2文獻分析法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全國已有一些優秀案例和成果,可結合相關文獻以及前期課程建設,參考已有的著作、論文進行改革。

3.3案例分析法

團隊成員基于解決區域產業實踐難題的科學研究活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通過個案分析將有助于探討如何實現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3.4經驗總結法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分析和整合,對當前果樹產業鏈和地方特色產業現狀和特點進行了深入分析。

3.5比較研究法

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下分析線下教學的優勢與不足,建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

3.6實踐檢驗法

以課程教學目標為基礎,對學生的能力素養進行評價和對比,對學生認可度進行信息收集,進行反饋信息檢驗。

4成果主要內容

4.1基于TCE的課程思政體系

構建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課程教學體系。

4.1.1全員育人。構建以課程教與學的主體為線索,專任教師團隊分工協作、人人參與,行業專家、種植大戶、服務對象、學長學姐和學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全員育人格局(圖2)。

4.1.2全程育人。構建了以課程教學全過程為線索,以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引課前測、合作探討、總結鞏固和拓展應用四時段的關鍵教學環節為重點,覆蓋課程教學全過程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全程育人格局(圖3)。

4.1.3

全方位育人。構建了以課程教學全方位為線索,以思政型教學大綱、服務型師資隊伍、產業型實踐資源、應用型服務平臺、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更新、教學組織創新和課程評價方法改革八維方位為重點[1],覆蓋課程教學全方位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全方位育人格局(圖4)。

4.2基于TSFP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構建了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階段,引課前測、合作探討、總結鞏固、拓展應用四時段教學模式(圖5)。

4.2.1三階段。

4.2.1.1第一階段(課前)?;诮虒W目標、學情分析,以任務驅動和實踐調研為引領,師生共同實踐調研;教師完成思政元素挖掘、內容“四化”重塑和資源建設,利用學習通平臺推送學習任務,指導學生課前學習。學生參與實踐調研,完成推送任務和配套練習題以及課中重難點資料收集與整理,或PPT制作與熟悉,構建能有效調動學習主動性的課前教學模式。

4.2.1.2第二階段(課中)。創新引課前測、合作探討、總結鞏固、拓展應用四時段教學模式,利用學習通教學平臺,以合作探討和頭腦風暴為中樞,豐富教學活動,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構建課中教學模式。

4.2.1.3第三階段(課后)。教師監督和引導學生參與課后討論,完成能力拓展題,實現知識轉化吸收,利用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和“黔山凱園”微信群載體,師生共同開展實踐支農服務,增強實踐應用能力,通過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潛移默化強化學生“學農、愛農、為農”的情懷,構建課后教學模式。

4.2.2四時段。

4.2.2.1第一時段(引課前測)。以檢測課前學習效果和思政元素故事引課為目的,采用學習通投票、選人、搶答等方式開展自學成果前測,構建了滲透思政元素的引課前測模式。

4.2.2.2第二時段(合作探討)。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為中心,以合作探討和頭腦風暴為中樞,通過思政元素滲透,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討論合作、翻轉教學、頭腦風暴、角色互換、成果匯報等方式與學習通平臺結合,實施合作探討及成果展示;教師對完成質量進行點評,指出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意見,引導學生成長,促進審辯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形成,提升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培育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

4.2.2.3第三時段(總結鞏固)。教師通過互動引導,回顧重難點,鞏固知識、增強理解,培養學生的知識梳理和歸納總結能力。

4.2.2.4第四時段(拓展應用)。布置生產案例課后任務,引導學生尋找解題線索,拓展課堂內容,強化實踐應用能力,養成學以致用、服務社會的意識。

5基本觀點

(1)課程教學是系統工程,諸多要素發揮的作用各有側重,人才培育體系的改革與重塑不可能面面俱到。從課程教學全過程出發,洞悉和反思課程教學改革的瓶頸,能更有效地揭示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要素,探尋改革與重塑策略。

①師資隊伍是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高素質專兼職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用技能型新農人培育課程教學體系改革和重塑的關鍵。

②課程資源是新農人培育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條件,以服務區域產業生產實踐為目的的應用性和產業型實驗實訓基地、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鄉村振興示范基地和線上教學資源建設是實用技能型新農人培育體系改革和重塑的根基。

③課堂革命是新農人培育模式改革的基本落腳點,以畢業要求植入課程教學培養目標為核心的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重塑、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方法改革五維互促課堂革命是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改革、促進新農人培育的落腳點和發力點。

④拓展應用和實踐轉化是新農人培育模式改革的煉丹爐和加速器,“以勞鑄德、以園鑄藝”是新農人實踐和創新創業改革的根本目的,課后拓展和支農服務積極性調動是改革關鍵。成就感與收獲喜悅是情感認同的升華點,也是新農人培育的助推器。

(2)服務區域產業生產實踐是該課程教學培育新農人的出發點,產、教、科融合發展互融互促是新農人培育模式改革的中軸線,課程教學體系改革與重塑,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更新、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評價方法改革,服務型師資隊伍和應用型課程資源建設都必須遵循和服務于出發點和中軸線。構建行業專家、種植大戶、專任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共同發展的育人理念和教學模式,能有效促進“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創新型新農人的培育,行業專家、種植大戶、專人教師與學生的身份和角色轉換是新農人培育理念模式改革的最大變量和增量,能充分發揮“1+1大于2”的協同效應,促進產、教、科融合發展。

(3)“立德樹人”是人才培育的永恒主題和使命,“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是新農人的本質屬性要求,“會做、能授、學農、愛農、為農”是新農人培育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新農人培育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與重塑,課程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更新、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評價方法改革,服務型師資隊伍和應用型課程資源建設等關鍵教學環節和要素的改革創新與實踐都必須遵循“立德樹人”的使命和主題。

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是新農人培育的落腳點,必須與時俱進,主動對接新時代對新農人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必須主動對接新時代教育理念的變革開展教學改革,必須主動對接新時代學生對高質量教學需求的變化開展教學改革,構建行業專家、種植大戶、專任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育人體系和教育教學模式,使學生“學農、愛農、為農”的情懷在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共同發展的學習成長中得到提升,“會做、能授”的知識和能力得到提升。

(4)育人重在品質培養。教育不僅要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而且要培育完整的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該課程對綜合素質、職業素質和可持續發展三大素質以及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創新創業、溝通交流、團隊協作五級能力進行分解,實現知識、能力、素質融合培養,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6創新點

(1)構建了平等、協調、合作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創新型新農人的培育。以課程教學團隊的教學理念自我革新為核心,以課程教學全過程為線索,創新和實踐“共同學習、共同探討、共同實踐、共同發展”教與學主體角色平等、協調合作的教育教學理念。

(2)構建了基于TCE的課程思政體系,促進實用技能型新農人的培育。構建了以課程教學全主體、全過程、全方位為線索,以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引課前測、合作探討、總結鞏固和拓展應用四時段的關鍵教學環節為重點,覆蓋課程教學全主體、全過程和全方位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和育人格局。

(3)“四化”重塑教學內容,促進地方性實用技能型新農人的培育。以產業鏈和地方特色產業鏈為線索,以科研反哺教學解決生產難題為重點和難點,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化、實用化、區域化和前沿化重塑,體現了“產、教、科”融合發展以及“創新性”與“挑戰度”,“新農科”教學理念鮮明[5]。

(4)創新了基于TSFP的教學模式,達成創新型新農人培育目標。實施三階段、四時段課中教學,思政元素滲透,多元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改革,“引、測、探、鞏、用”環環相扣;注重價值引領和方法傳授,強調終身學習;知識、能力和素質融合培養具有鮮明的“金課”屬性[5]。

(5)課程資源區域性和應用型特色鮮明,促進地方性實用技能型新農人的培育?;谛滦娃r林人才培養,分享新技術、新方法、新成果,為果農及時解決生產難題,建成區域性和應用型特色鮮明的校內實訓基地和“黔山凱園”微信群,實現思政元素滲透教學全過程,促進地方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5]。

(6)基于OBE理念,構建多元化評價方式,促進創新型新農人的培育。以教學實施過程為線索,課前線上注重過程與“三基”,課中、課后注重過程、知識應用與能力培養,構建多元化的學習成果評價方式,具有打破傳統、強化能力的鮮明特色,促進了創新型人才的培養[5]。

7課程評價及改革成效

7.1督導、同行、學生一致好評,校外同行認可借鑒

評教結果一直名列專業第一,教學模式被寫進學校優秀教學案例。實行成果分享,讓校外同行到學校交流、借鑒課程建設與教學模式,引領作用強[5]。

7.2學生成長效果優,社會認可度高

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顯著提升,獲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立項國家級12項、省級10項;獲省級技能競賽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目標達成和職業成長滿意度在91%以上,實習、就業得到行業專家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主動聯系學生實習和就業[5]。

7.3教師的教學與研究能力顯著提升

負責人被評為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敖饚煛?,被聘為省級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團隊獲校級教學名師、州級優秀教師、創業導師等校級、州級、省級榮譽29項;獲專業建設和教改項目省級6項、校級8項,獲省級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5]。

7.4立德樹人效果佳,社會服務效果佳

通過課前實踐調研和支農互助平臺服務,解決生產難題72個,開展技術服務150余人次,合作建設鄉村振興示范點3個,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為農情懷得到提升,受到服務對象的贊許[5]。

7.5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評價度高、反響好,引起媒體廣泛宣傳報道

成果創新特色鮮明,實踐應用檢驗促進專業建設和育人的成效顯著,上級部門、管理人員、行業專家、同行、學生、家長、用人單位、服務對象認可度高、反響好,人民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教育在線、騰訊新聞、學習強國、眾望新聞、黔東南微報等國家級、省級和州級媒體平臺廣泛宣傳報道。

7.6成果操作性強,可復制性高,應用前景好,極具推廣價值,預期社會效益佳

該成果解決了實用技能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課程教學模式的關鍵問題,突出為實用技能型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服務的宗旨,構建的基于TCE、“三階段四時段”混合教學模式操作性強、可復制性高,對于提升新型農林人才培養質量,助推貴州省農業現代化和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極具推廣價值,應用前景好。成果的推廣應用將助推貴州省新型農林人才的培養,為鄉村振興培育高質量新農人,提供高質量人才支撐保障,預期社會效益佳。

參考文獻

[1] 楊芩,劉雅蘭,劉立波,等.基于新農科背景下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培養改革:以凱里學院園藝專業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3):157-159,162.

[2] 王燕,張吉民,樊英鑫,等.新農科背景下植物生理學‘金課構建探索[J].現代園藝,2020,43(19):197-198.

[3] 黃廳廳,楊建,邱雪超.“新農科”建設背景下高校深化農業教育綜合改革[J].商業經濟,2020(9):192-194.

[4]國淑梅,牛貞福,馮木彩.實踐育人視角下農類院校暑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3):160-162.

[5] 楊芩,劉雅蘭,張婷渟,等.基于新型農林人才培養背景下的果樹栽培學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22,28(6):166-168.

[6] 馮一峰,袁宇堯,吳翠云,等.淺談果樹栽培學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35):237-238.

[7] 楊芩,劉雅蘭,張婷渟,等.果樹栽培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21(6):247-250.

[8] 李明軍.“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果樹栽培學》本科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115-117.

[9] 馬展,楊朝霞,王愛波,等.混合式教學法在果樹栽培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20,26(7):146-147.

[10] 楊芩,張婷渟,田鑫.基于學習主動性調動與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果樹栽培學”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中國園藝文摘,2017,33(4):211-215.

[11] 馮美,張寧波,徐偉榮,等.新農科建設背景下《果樹栽培學》課程理論教學改革[J].農技服務,2020,37(4):124-126.

[12] 萬欣,梁可.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實踐研究:以高職實用藥物學基礎課程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6):68-70.

[13] 張學亮,姜振海.MOOC技術支撐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交際,2016(17):89.

[14] 解紅,劉建.“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5):50-52.

基金項目貴州省線下金課“果樹栽培學”課題(SJJK202206);貴州省2020年本科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2020220);凱里學院貴州省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園藝”課題;凱里學院2019年線下一流課程“果樹栽培學”課題(xx202001)。

作者簡介楊芩(1983—),男,侗族,貴州施秉人,教授,博士,從事園藝教學以及果樹育種和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

猜你喜歡
新農科課程評價教學體系
基于“新農科”發展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資源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新農科建設背景下的《動物生理學》課程思政建設初探
新農科背景下觀賞果樹栽培與資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面向卓越教師的師范生實訓課程評價研究
基于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工業設計課程評價體系研究
云計算背景下的學生課程評價模式探究
基于CDIO模式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虛實結合和科教融合的計算機實驗教學體系
數字媒體技術課程體系及實踐教學環節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