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植物生產類專業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研究

2024-04-30 11:15張歡李倩魏學軍
安徽農業科學 2024年7期
關鍵詞:新農科

張歡 李倩 魏學軍

摘要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植物生產類專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高質量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目標,全力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主旨思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引領,探索構建適應新農科建設需要的“1+3+3”植物生產類專業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現代高素質農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動力與科技支撐。

關鍵詞植物生產類;新農科;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S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4)07028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65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New Talent Training System for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A Case Study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ZHANG Huan, LI Qian, WEI Xue-jun

(College of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Hebei 056038)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e 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ies had implemented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strengthen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and made every effort to reform and optimize the training system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storing grain in the land and storing grain in technology” with high quality. Centering on the theme of “what kind of people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for whom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focusing on meeting the needs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construction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core guidance of molding high morals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to build the new training system with “1+3+3” model, excellent talents who “understand agriculture, love rural areas and love farmers” were cultivated. These methods provided talent power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Plant production specialties;New agricultural science;New-type talent;Reform of training system

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面對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新要求,面對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需求,農林高等教育系統在人才培養工作中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與新挑戰。作為農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核心“陣地”,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與優化,將為緩解新型農林人才培養壓力,解決傳統農林教育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提供重要支撐。植物生產類專業隸屬于農學學科門類,共涵蓋普通本科專業6個、特設專業5個,各專業之間關聯密切,同時差異明顯[1]。在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過程中,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核心引領,統籌規劃高校涉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為“三農”事業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高素質農業人才將是今后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主攻方向。

1新農科建設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日益變化的國際農產品供給格局為我國農業生產體系帶來一系列新壓力。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與俄烏沖突的爆發對全球糧食供給格局的穩定造成了嚴重的沖擊,讓國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提升糧食自給能力的重要性。國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為解決好端穩端牢14億人口飯碗的問題做出了戰略性解答。在國際糧食供給格局改變,生產資料價格日益升高,耕地、淡水等資源約束加劇的情況下,維持糧食生產穩定,實現持續性高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還存在諸多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9月5日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高度肯定了涉農高校為新中國70年“三農”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要求涉農高校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2]。農業系統創新與發展靠先進科學技術,科學技術發展核心動力是人才。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為我國涉農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新農科”是農林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思路的一個全方位革新,是農林人才培養體系在落實供給側結構改革與提升農業人才培養質量過程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進一步升級。2019年6月,《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正式發布,對新農科建設做出了總體部署,明確了新農科建設所面對的四大發展任務,提出了新農科建設的3條路徑,規劃了培養創新型、復合應用型與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新模式,打造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升級版[3]。2019年9月,教育部提出新農科建設北大倉行動,推出了新農科建設的八大新措施,將新型人才培養行動作為首要任務部署,著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知農愛農人才[4]。2019年12月,新農科建設“北京指南”發布,從專業結構、培養模式、質量提升與體系發展4個角度對全面建設發展新農科、深化高等農林教育的人才培養環節改革工作提出了更為具體的方案,為新農科人才培養全局規劃了發展藍圖[5]。新農科“三部曲”的穩步推進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改革創新吹響了沖鋒號。

2涉農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現狀

劉雅婷等[6]在分析云南農業大學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基礎上,創建彰顯學生個性,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以科研促教學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教授[7]指出新農科人才培養過程中要以耕讀教育為重要抓手,強化知農愛農情懷教育,實現科學與人文融合、通識與專業融合、思政與育人融合。張華等[8]提出在“三全育人”理論指導下,推進“第二課堂”在綜合實踐過程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育人效力。汪明義等[9]提出地方高校從人才培養目標、教育理念、教學制度、培養模式、教學評價5個方面提升教學工作質量,構建“五維”型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梁微[10]提出打造“研創并舉”一流課程,組建“雙師雙能”教師隊伍,做實“全程互動”協同育人。侯永俠等[11]基于農業農村發展對新型農業人才的要求,整合線上課程資源,強化線下實驗課與實踐課教學,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以上研究從學生素質培養、教育方法與教學目標、第二課堂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等多個角度針對新農科背景下農業人才培養模式展開研究,對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質量提升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參考。

3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路徑探索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培養什么人”這一問題,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圍繞“怎樣培養人”,實施課程體系結構、教育教學、“三全育人”3個方面改革舉措;圍繞“為誰培養人”加強師德師風、課程思政、實踐基地3個方面建設。探索構建適應新農科建設需要的“1+3+3”植物生產類專業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現代農業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與科技支撐。

3.1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

在新農科建設背景下,圍繞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擦亮學校辦學特色,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涉農專業。加強與環境工程、信息工程、機械工程、水利工程等多學科融合和滲透,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培養知農愛農新型農林人才。在培養目標上,突出立德樹人的核心地位,在具體培養方案中提升培養環節與課程體系的思政育人權重,強化新農科育人理念在人才培養中的系統性引領作用。例如園藝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重點體現園藝專業基礎知識和拓展方向的農工結合特性,體現農—工—信—生交叉融合的新型現代園藝理念。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職業發展、升學深造等多元化發展需要,引導學生在果樹、蔬菜、花卉等模塊化方向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

3.2強化課程體系結構改革

優化課程設置,豐富課程資源,形成具有“新農科”特色的課程體系。第一課堂由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個模塊組成,通識教育包括思政課程、創新創業、體育、公共基礎等課組,專業教育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和拓展課等課組。第二課堂包括綜合素質拓展、綜合能力拓展、公共藝術、文化素質等課組。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協同育人作用,進一步深化第二課堂育人改革,實行“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系統提升第二課堂育人成效。第二課堂綜合能力拓展課組緊緊圍繞思想素質養成、政治覺悟提升、文藝體育項目、志愿公益服務、創新創業創造、實踐實習實訓、技能特長培養等內容設計課程項目體系,實現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互動互融、互補互促。開設農學導論、園藝學導論、植物保護導論、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導論等導論類專題,優選各專業核心課程主講教師建立農學專題教學小組,以講座的形式,為園藝專業的低年級大學生快速、全面講解植物生產類各本科專業的歷史沿革、當前動態及發展前景,提升大學生學習相關專業的興趣,為專業分流奠定導向性基礎。開設糧食安全、農業法規、農業經濟管理、智慧農業、農業機械、生態文明等一系列“大國三農”通識課。為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方案修訂中通識課規定為限選課,使學生在不同的學期進行學習。此外,為充分保障課程教學質量,教師團隊全部由相關學院同類課程教學經驗豐富、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師組成。

3.3開展教育教學改革

植物生產類專業各教研室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創新。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等平臺,開展寒暑假教師專題培訓研修,以網絡培訓、教研室活動、專題研討、個人學習等多種形式,充分發揮學院省級、校級教學名師等模范的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推動經驗交流。定期聘請校內外優秀教師專家開展交流研討、案例分享等。鼓勵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在教研項目申報、教學成果評審、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向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及實踐的教師傾斜。以專業系部(或教研室)為單位全面開展集體備課,著重圍繞“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發揮團隊合力,凝聚集體智慧,提升教學質量。以開設“大國三農”通識課為契機,吸引多學科背景的專家與優秀教師研究“三農”問題,形成濃厚的服務“三農”研學氛圍,為學生了解當代“三農”問題提供師資基礎。

3.4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

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一是完善全員育人體系。配齊建強以專為主、專兼結合的輔導員隊伍。落實專職輔導員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實施“輔導員能力提升計劃”,積極參加各級輔導員技能大賽。實施“心理育人隊伍能力提升專項”,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二是建立全程育人機制。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形成“十大育人”長效機制,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前沿,定期舉辦“耕耘論壇”,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和優秀青年博士講學,培養高素質新型農林人才,持續提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工作質量。三是統籌推進全方位育人,依托學?!按蠊こ涛幕北尘埃?2],統籌協調學校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充分發揮不同學科師資隊伍優勢,構建并逐步完善系統化育人機制。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專業實踐與集體活動各環節的育人效力,推動理想信念、道德觀念與價值理念教育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結合。

3.5緊抓師德師風建設

激勵引導教師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堅守科學道德與學術規范,做“四有”好老師、學做“大先生”。一是健全師德師風培育機制。做好每年9月份的師德師風建設主題宣傳月活動,定期組織師生赴紅色教育基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開展思想政治及師德師風建設課題研究,加強教師課程思政意識,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切實提高教師綜合育人能力。二是建立師德師風激勵機制。開展師德標兵、優秀研究生導師、輔導員年度人物等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利用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紀念日召開教師座談會,加強思想意識交流。在學院網站、微信公眾號宣傳優秀教師的典型事跡。如,30年堅持科技扶貧、足記遍布河北果樹種植區的李保國式科技服務團隊、河北省最美教師、河北省脫貧攻堅貢獻獎獲得者陳敬誼教授。三是建立師德師風監督機制。圍繞“立德樹人表現、人才培養成效、業務能力水平、培養環境條件”完善學生評教制度。通過調查問卷、聽課、座談等方式對師德師風進行評價。落實師德第一標準,將師德師風考核納入年度考核內容,在年度考核、晉職晉級、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

3.6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貫通人才培養體系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13]。實施知識體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科學認識與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資源,把促進學生成長作為學生工作的出發點,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課程知識體系全過程,立足思政課程、開辟課程思政,不斷創新活動載體,逐漸形成“大德育”建設體系。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舉辦課程思政教學工作坊、課程觀摩等活動。督導課程思政建設,遴選課程思政示范課,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將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生態文明與職業發展融入專業教學,樹立將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意識和信念。舉辦課程思政教學競賽,建立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結果納入績效工資評定和崗位聘用。結合課程開展“大國三農”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成立新時代“三農”思想研習社,知行合一,引導學生學農、愛農、知農、為農。完善教學技能大賽評分體系,在每年度進行的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增加課程思政的考核要求。開展“課程思政”評比表彰活動,推出一批學生喜歡,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優秀課程思政示范課”,培育一批有親和力,感染力,影響力與創新力的課程思政教師教研團隊。

3.7強化實踐基地建設

強化青年農科人才創新實踐能力與服務“三農”事業發展意識是植物生產類專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要求,加強實驗、實踐、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過程管理,科學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學分和學時。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方式,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構建多學科協同育人格局。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洺關校區、滏東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硅谷農業等校內外實習實踐育人基地的作用,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強農興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構建“創新創業創優”工作體系,舉辦“企業家論壇”,邀請企業家、優秀校友為研究生開展創業教育、就業指導與職業規劃。學校建立的“館陶黃瓜”“雞澤辣椒”等7個科技小院入選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支持建設名單??萍夹≡河啥嗝麑<?、教授、博士組成,結合畢業實習、志愿服務等活動,帶領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依托校園內勞動教育基地、實踐教學基地等,開展植物普查和掛牌活動,制作微視頻,解讀植物分類,識別植物病蟲草害。依托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平臺,開展“深入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走進鄉土鄉親科學助力新農村”主題宣講活動。整合實踐資源,拓展實踐平臺,建立多種形式的教學科研、社會實踐、創業實習基地,培育建設實踐育人與創新創業科普示范基地。與課程實習相結合,在專業教學的同時融入農業史、自然史、生物史、社會史、文化史講解,給學生帶來獨特而豐富的審美感受。通過農業實踐基地建設,激發學生扎根農業,知農愛農的情懷,增強學生服務“三農”事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4結語

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探索構建“1+3+3”人才培養體系,并在實踐過程中取得初步成效。新時代,新農科,地方高校涉農專業師生牢記囑托,不忘使命,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不斷探索構建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引導新時代農業青年人才用青春與智慧在祖國充滿希望的田野上譜寫中國農業新華章。

安徽農業科學2024年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習近平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4):43.

[3] 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3):105-106.

[4] “新農科”建設開啟“北大倉行動”[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5):1-10.

[5] 新農科建設推出“北京指南”[J].中國農業教育,2019,20(6):104-106.

[6] 劉雅婷,唐瀅,胡先奇.多元協同培養云南植物生產類創新創業人才:以云南農業大學為例[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6):100-104.

[7] 孫其信,林萬龍.胸懷“國之大者” 高質量推進新農科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22(12):18-20.

[8] 張華,李洪波,王海軍,等.“新農科”背景下農林高?!暗诙n堂”人才核心素養能力探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2021,42(10):222-227.

[9] 汪明義,康勝.新時代地方高校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維度與實踐[J].現代教育管理,2022(5):17-24.

[10] 梁微,鄧文.地方綜合性大學研創并舉、多元融通新農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22,41(5):11631-168.

[11] 侯永俠,楊杰,程全國,等.推行混合式教學模式促進新型農業人才培養[J].農業經濟,2022(8):133-134.

[12] 哈明虎.文化引領 ?特色引擎? 服務引導:河北工程大學持續跨越發展的探索與實踐[J].社會科學論壇,2018(5):56-59.

[13] 林建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 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1):8081.

基金項目2020—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植物生產類專業新型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研究”(2020GJJG197)。

作者簡介張歡(1989—),男,河北涿州人,講師,博士,從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研究。*通信作者,副研究員,博士,從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研究。

猜你喜歡
新農科
淺談“新農科”背景下的“植物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
高等農業院校非農專業“三位一體”校本課程模式探究
新農科背景下《園林植物造景》課程改革
新農科背景下細胞生物學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與探索
“新農科”背景下土壤肥料學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途徑
新農科背景下農業園區規劃與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新農科背景下現代煙草農業專業實踐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涉農綜合性大學“新農科”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基于“新農科”發展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
“新農科”建設背景下《資源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