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貨運的稅收風險及對策

2024-05-01 18:47劉勇王洋
管理學家 2024年8期
關鍵詞:稅收風險稅收管理對策研究

劉勇 王洋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促進了物流運輸的線上交易發展,網絡貨運作為獨特的商業模式應運而生,成為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現代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同時,其稅收問題逐漸凸顯?;诖?,文章揭示了網絡貨運企業在實際操作中的稅收規避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稅收風險防范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貨運;稅收風險;稅收管理;逃稅行為;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4)08-0040-03

隨著網絡貨運業務量的爆炸性增長,其面臨的稅收風險日趨嚴峻,特別是稅收管理的不足和逃稅行為的增加,給國家稅收制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探討網絡貨運環境下的稅收風險與對策,已經成為一個亟待研究的現實課題。

文章旨在分析網絡貨運行業的稅收風險,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優化稅收管理,防范與規避稅收風險。同時,文章在結合市場發展形勢的基礎上,重點剖析網絡貨運企業如何從源頭規避稅收風險以及當前稅收監管體系遇到的困境,通過這些分析,為貨運企業提供處理對策,幫助稅務部門優化稅收征管流程。

一、網絡貨運市場發展概況

(一)網絡貨運市場現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物流行業的不斷創新,網絡貨運市場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爆炸性增長,成為現代物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絡貨運市場交易規模已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年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1 ]。

同時,市場的快速擴張帶來一系列稅收風險,網絡貨運平臺的商業模式復雜多樣,稅務機關在稅收征管上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平臺與司機之間的合作關系多樣,不同的合作模式涉及不同的稅種和稅率,使得稅收管理難度加大。網絡貨運平臺的跨區域經營特點使得稅收來源地難以界定,容易導致地方稅收歸屬的爭議。

面對這些稅收風險,稅務機關要完善網絡貨運稅收政策,加強稅收征管,確保稅收法律法規的有效執行。同時,要加強對網絡貨運平臺的稅收宣傳教育,提高其稅收遵從度。

(二)網絡貨運服務模式與業務流程

網絡貨運服務模式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提供的貨物運輸組織方式,其核心是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貨運信息的實時匹配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在網絡貨運服務模式中,服務提供者通過平臺,將運輸需求和供給信息公開透明地展示給用戶,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者,通過平臺完成交易過程。

網絡貨運業務流程主要包括貨物發布、運輸匹配、訂單管理、物流跟蹤和支付結算等幾個環節。貨主在平臺上發布貨物運輸需求,包括貨物的種類、數量、體積、重量、起始地、目的地、期望的運輸時間和費用等信息[ 2 ]。

隨后,平臺根據這些信息進行智能匹配,將需求與最適合的運輸資源進行匹配。在匹配成功之后,雙方可以通過平臺簽訂運輸合同,確認運輸細節,形成正式的訂單。

二、運輸收入歸屬問題與稅籌風險

在網絡貨運領域,由于運輸活動的多方參與,收入的歸屬問題變得更為復雜。運輸收入可能涉及車輛所有者、貨運平臺、貨物發貨人以及接收人等多方。在這種格局下,確定運輸收入的實際歸屬者并非易事。例如,一項運輸服務可能由一家公司承接,但實際運輸過程可能由第三方承運商完成,收入歸屬則可能由合同條款決定,這在稅收籌劃中可能會被利用來實現稅負的最小化。各方可以通過優化合同設計、改變收入確認的時點和方式等手段來規避稅收。

稅收籌劃的合法性需要建立在遵守稅法的基礎上,但網絡貨運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很容易踩到法律紅線。例如,一些企業可能通過在“稅收洼地”成立分/子公司開展貨運業務,以期望在低稅率地區確認收入,從而減少稅負。但是,這種做法如果沒有合理的商業目的,與實際交易不符,通常會被稅務機關視為逃稅行為,面臨很大的稅務風險[ 3 ]。

三、稅收風險點和征管難點

網絡貨運作為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日益擴大。然而,由于網絡貨運的特殊性,稅收征管面臨著諸多難點。

網絡貨運的無形性和流動性帶來了明顯的征稅難題。網絡貨運公司通常依托平臺經營,缺乏固定的經營場所,使得稅務機關難以采用傳統的管理和監督方式。網絡貨運業務的跨區域交易導致了稅源歸屬的模糊性,不同地區的稅務機關在征稅過程中容易發生轄區爭議,從而影響稅款的有效征收。

網絡貨運平臺的多元參與主體增加了稅收管理的復雜性。網絡貨運不僅涉及運輸企業,而且包括貨主、司機等多方參與者,這些主體在業務中各司其職,但在稅收管理上存在邊界不清的問題。

回顧網絡貨運的發展階段,比較突出的稅務風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事后補單,信息造假。一張運單應對應一張發票,這樣可以隨時通過發票查詢訂單信息,真實反映訂單狀況。但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平臺在線下完成運單,事后將數據導入到平臺,或以虛假數據冒充真實數據,甚至對磅單等信息進行修改、虛構、事后補錄,從而實現多開發票的目的[ 4 ]。按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平臺企業對每一筆運單的行車軌跡、卸貨點、運行時間等都要做到“有跡可循”。部分中小型平臺沒有相關技術,無法獲取軌跡,在軌跡審核上保持“若有若無”的狀態,存在較大的稅務風險。

二是進項稅額抵扣不足,取得虛開發票,虛抵進項。一方面,部分網絡貨運平臺要求個體運輸戶以平臺的名義購買車牌,取得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另一方面,在與個體運輸戶進行結算時,要求其提供與實際交易不符的增值稅發票,或取得虛假的燃油、路橋費發票,用于進項抵扣或虛列成本。

三是高抵低征,混淆收入類型,造成稅負偏低。部分網絡貨運平臺,取得稅率9%的運輸發票,卻對大部分業務開具6%的物流輔助服務費發票。開具的發票與真實業務、真實稅率不符,也存在偷稅的稅收風險。

四是稅負承擔主體不符實際。網絡貨運主要涉及三方交易,包括貨運人、貨運平臺和實際承運人。由貨運平臺提供撮合服務,收取相應的服務費,針對服務費確認收入,承擔稅負。但貨運平臺也有義務幫助實際承運人代繳稅款,其中對于個體工商戶(小規模納稅人)代開1%的增值稅發票。由于貨運平臺需要代實際承運人定期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款,實際稅負人(個體工商戶)流動性大,存在實際稅負人不向貨運平臺支付稅款的現象,造成實際稅負主體不符,加大了貨運平臺的成本負擔。

除此之外,虛構運力、代收資金回流等風險同樣存在,突出反映了現行的稅收法律法規并不能完全適應網絡貨運模式。網絡貨運的出現打破了傳統貨運行業的運作模式,而現行的稅收制度設計多基于傳統行業的運作邏輯,對于網絡貨運這種新興業態的特殊性考慮不足,在實際操作中存在適用性的問題。因此,如何在保證稅收公平的前提下,制定出適應網絡貨運特性的稅收政策,是當前稅收征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和難題。

四、網絡貨運稅收政策與管理對策

(一)完善稅收法規與政策環境

隨著網絡貨運行業的快速發展,稅收法規與政策環境的完善成為確保稅收風險最小化的重要前提。網絡貨運作為新興行業,其稅收制度未能及時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存在法規空白、政策不明確以及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使得稅收征收管理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網絡貨運業務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其運營過程的虛擬性和跨區域性。與傳統貨運相比,網絡貨運產生的稅基難以確定,稅源難以控制,監管難度較大。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稅收法規應明確網絡貨運的稅收主體、稅收對象、征稅方式和稅率。同時,政策環境的完善需要考慮到網絡貨運的多元化業務特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

針對網絡貨運稅收主體的認定問題,稅收法規需要明確網絡貨運平臺和個體司機之間的稅收責任劃分。在目前的稅收體系中,網絡貨運平臺通常已被視為信息服務提供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運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稅收責任不明確。因此,相關法規應明確規定網絡貨運平臺以及個體司機在服務過程中承擔的稅收責任,確保稅收征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5 ]。

關于稅收對象的確定,稅收法規需要具體界定網絡貨運業務中可征稅的項目,包括貨物運輸收入、平臺服務費、增值服務收入等各類收入項目。同時,針對網絡貨運行業的特殊性,稅收法規應考慮合理設定免稅額度,避免對小額交易的過度征稅,減輕從業人員的負擔。

征稅方式和稅率的確定是完善稅收法規的核心內容。一方面,稅收法規應針對網絡貨運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征稅方式,以適應網絡貨運業務的高頻率、小額度特點。另一方面,稅率的設定應兼顧公平與效率,在確保國家稅收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必須充分考慮行業內各企業承擔稅負的合理性,避免對行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二)強化跨部門稅收協調與信息共享

網絡貨運作為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稅收風險管理尤為關鍵。為有效應對風險,必須強化跨部門稅收協調與信息共享機制。在傳統稅收管理模式中,不同部門往往各自為政,“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這往往對稅基保護和稅收征管效率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要優化網絡貨運的稅收風險管理,就要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壁壘,共同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臺。

應建立稅務系統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各稅收系統內部部門,在網絡貨運稅收管理過程中,都承擔著不同的角色和職能。這些部門應通過共享稅收征管信息、業務數據等,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

應加強稅務部門與其他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網絡貨運涉及多個監管部門,如交通運輸部門、商務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這些部門掌握的運輸許可、企業資質認證等信息對稅務部門而言十分重要。通過與這些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稅務部門可以全面了解網絡貨運企業的運營情況,提高稅收征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的關鍵。稅務部門應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挖掘和分析收集到的數據,以便更準確地評估稅收風險。

除此之外,跨部門稅收協調與信息共享還需要法律和制度的支撐。政府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范信息共享的范圍、流程和保密要求,保護相關信息不被濫用。同時,要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查處信息共享過程中出現的不當行為,確保信息共享機制的安全高效運行。

(三)推進稅收征管現代化

隨著網絡貨運行業的蓬勃發展,稅收征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降低稅收風險,推進稅收征管現代化勢在必行。稅收征管現代化是提高稅收系統效率、加強稅收合規管理的關鍵。在網絡貨運領域,由于交易的無形性和跨區域性,傳統的稅收征管模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6 ]。因此,必須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如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以實現對網絡貨運業務的實時監控和分析。

為了精準打擊稅收規避行為,稅務機關需要強化風險管理機制。應成立專門的風險評估團隊,運用風險評估模型,對網絡貨運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分析,識別潛在的稅收風險點。

同時,應優化稅收征管程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手續,提升納稅便利性,降低企業的合規成本,鼓勵其主動納稅。稅務機關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和技術應用,構建更加公正、高效的稅收征管體系,為網絡貨運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稅收保障[ 7 ]。

五、結語

文章圍繞網絡貨運稅收風險的具體表現,簡要分析了稅收管理的缺失與逃稅行為的增加之間的密切關聯,認識到了在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背景下,網絡貨運行業所面臨的稅收法規滯后、稅收征管難度大等問題。文章在厘清網絡貨運稅收風險的概念與內涵的基礎上,為稅收法律制定者和監管部門提供了一些對策建議,更好地幫助網絡貨運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建輝.網絡貨運運營涉稅風險及應對方法[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23):88.

[2]張慧.JH銀行納稅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D].鄭州大學,2019.

[3]孫曉微.物流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質量與市場,2022(09):166-168.

[4]岳箐怡.稅收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2020.

[5]閃振華.物流企業稅收籌劃風險及對策[J].財訊,2019(25):54.

[6]魏玉坤.我國首個物流新業態管理暫行辦法出臺[J].中國食品,2019(19):156.

[7]周沫.雙邊市場下的網絡貨運平臺定價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22.

猜你喜歡
稅收風險稅收管理對策研究
“互聯網+”視域下大數據對稅收管理的影響
規范互聯網平臺企業的稅收管理——以某副省級城市平臺企業的稅收管理為例
區塊鏈技術在稅收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基于長沙市稅務系統房地產和新業態稅收管理的案例分析
吉林省國家稅務局行政處罰黑名單
國企境外投資稅收風險管理審計探討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關于資金集中管理稅收風險的幾點思考
關于資金集中管理稅收風險的幾點思考
淺析房地產行業企業所得稅的稅收風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