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閱讀與觀察的高中歷史深度學習路徑

2024-05-02 15:35曾義青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絲綢之路深度學習高中歷史

【摘 要】高中歷史課堂主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通過自己的邏輯推理和判斷,得出合理的解釋,形成新認識。教師通過情境創設及多元評價,運用閱讀與觀察的史學方法和技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運用新認識解決新問題,完成深度學習。

【關鍵詞】高中歷史;閱讀與觀察;深度學習;絲綢之路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11-0066-03

【作者簡介】曾義青,南京市寧海中學(南京,210024)教師,高級教師。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標志著高中教學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高中教育的挑戰。利用深度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推動學科知識的深度拓展,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在深度學習中,學習者圍繞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學會學習、思考與創造。學生是主角,教師的責任在于為每一個學生“真實性學習”的演出,提供溫馨的舞臺。[1]在高中歷史學習中,通過閱讀與觀察獲取信息是歷史探究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歷史閱讀是基于學科特點的專業閱讀,教師可讓學生通過閱讀歷史文本資料,獲取相關歷史信息,從而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進行準確分析和評價。歷史觀察是通過對圖像等非文本資料的觀察,深入挖掘其中隱藏的信息,科學分析并形成正確的歷史解釋。據此,筆者以閱讀與觀察的歷史學習方法為路徑,開展了深度學習實踐探索。

一、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主題確定

以學習者為中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激發、引導學生獨立能動地學習為追求,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現行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類課程構成。這樣的結構,既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也使高中歷史課程與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有所區別和銜接。學生可以通過主題探究活動了解史學的基本理論、技能,增強深入學習歷史的能力與素養。如何有效整合融通三類課程,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筆者認為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在眾多的史學方法和技能中確定一個領域,這個領域是學生學習歷史、進行深入思考的難點;其次,在選擇性必修教材中尋找與主題較為契合的內容;最后,教師在課堂上注重方法引領、學習示范,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學生利用史學方法和技能,深入理解歷史知識,涵養學科素養。

二、以創設情境為路徑的教學實踐

情境教學是指利用教材中的歷史知識和結論,結合歷史素材和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站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感悟歷史變遷,逐漸養成運用歷史思維和歷史方法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統編歷史教材選擇性必修3第9課時,學生已基本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閱讀與觀察的方法來探究“絲綢之路”變遷的歷史。據此,教師可將該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基于史料閱讀,概括史料反映的歷史問題;基于圖片觀察,在對比中提出歷史問題,運用唯物史觀進行解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給學生充足的閱讀與觀察的時間,使學生實現由知識學習到高階思維的提升,由淺層學習到深度學習。

材料一: 漢博望侯墓碑跋(節選)

侯,邑西南二里博望村人也。仕漢為校尉。武帝朝出使月氏,歷聘東南夷;繼又使西域,通西南夷而歸。奏請夷國多奇物,愿陛下以義屬之?!乙砸唤槭钩?,遠涉偏隅,游歷十三年,始歸中土。卒輔其君,德威加于四海,真所謂“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者矣。此班史所由以侯之奉使與蘇武并稱也。[2]

材料二:增修漢博望侯張公墓道碑記(節選)

曠觀我國史乘所記,以一介行人,而能跋涉萬里,揚威域外,重致九譯,荒服蠻夷者,得二人焉,曰博望張侯,定遠班侯?!且匀贪偃f之師,以摧餓虎之啄,運府庫之財,以填廬山之壑,為不悔也,借如武帝狃于故習,博望阻于(躓)步,則吾漢族之凌夷,寧待石勒、劉豫、契丹、女真乎?[3]

問題一:根據材料一概括張騫的功績。如何評價張騫通西域?

問題二:材料二中張騫的形象與材料一有何異同?為何會有變化?

思考問題一時,學生可通過閱讀找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評價等基本歷史信息,對張騫進行準確的時空定位。問題二考查學生是否會分析兩個文獻之間的邏輯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借助“閱讀小貼士”“表格分解”等閱讀工具(如表1)進行深入閱讀,加深歷史理解。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思考,基本達成以下共識:兩則史料都表彰了張騫的功績,但側重點有所不同,材料一的碑跋重點稱贊張騫不忘使命;材料二的碑跋側重表彰張騫的民族精神,塑造了一個民族英雄的形象。學生利用閱讀工具,學會分析時代特征、作者意圖,利用唯物史觀解讀歷史,培養其史料實證的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圖像是重要的教學資源,遵循證史規律,細細琢磨細節,可實現史料實證等素養的有效培育。[4]在面對一張歷史圖像時,通過分析一些細節,剖析圖像背后蘊含的歷史信息,從而了解不同的歷史人物、器物甚至生活水平等。當學生對一張歷史圖像進行這樣的思考時,史料實證素養就形成了。

材料三:唐三彩駱駝載樂俑的圖片。(圖略)

設問:從細節中能發現哪些歷史信息?該文物折射了怎樣的社會風貌?

材料四:喬凡尼·貝利尼創作于1514 年的油畫《諸神之宴》。(圖略)

設問:仔細觀察圖片,畫家為何把中國瓷器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上?結合所學,梳理出中國瓷器外傳的時間和路徑。

在課堂學習中,國家一級文物唐三彩駱駝載樂俑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也激起了思維的火花。學生仔細觀察圖片中的唐三彩,從駱駝昂揚奔放的外形和背上五彩斑斕的掛毯可以看出大唐包容開放的氣度;樂俑手持多樣的樂器,可推測文化藝術豐富多樣,文化交流頻繁;男女俑共存,且舞者女俑突出站立,體現了唐朝女性的社會地位,社會風氣開放。唐三彩的娛樂觀賞性也折射了唐朝繁榮發展的時代背景。學生們通過仔細的觀察、充分的討論,最后達成以下共識:“絲綢之路”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中西方文化交融提供了契機,“絲綢之路”不僅是商品交流之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文化繁榮之路。

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教師創設情境,注重方法引領,引導學生在掌握閱讀與觀察的順序、方法和視角以后,再對史料和圖像進行解讀。師生一同探究歷史的真相,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深度學習得以現實。

三、以個性化為特色的多元評價

評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促進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要通過開放的、多元的問題引導,從側重于知識的評價轉向對學生素養的評價,建立個性化的過程性評價和綜合性的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在實際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構建“學生自主型”學習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想、多問、多思考、多動筆。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

比如在本課的過程性評價設計中,教師可以設計三個問題:“絲綢之路”由何人何時最先提出?“絲綢之路”的提出及研究熱潮反映了怎樣的時代性?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絲綢之路”?教師引導學生課后繼續用閱讀與觀察的方式開展學習,并將學習成果以研究報告或者歷史小論文的形式呈現。學生利用已習得的技能自行閱讀論著,尋找答案,做到了知識的有效遷移、能力的有效運用,使深度學習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也體現了選修課程的啟迪思維、培育歷史研究能力的功能和價值。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應該積極推動深度學習的有效落實,提升學習效率,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鐘啟泉.深度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113.

[2]孫浮生.漢博望侯墓碑跋(附碑文)[J].文博,1985(3):95.

[3]姚遠.西北大學對漢博望侯張騫墓的發掘與增修[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6-10.

[4]黃牧航.以圖證史的教學反思[J].歷史教學,2022(8):9-14.

*本文系2023年度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中小學(幼兒園)青年專項課題“基于社區資源培育家國情懷的高中實境課堂案例研究”(C/2023/03/22)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深度學習高中歷史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野下國際物流港建設的思考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