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中的勞動幸福

2024-05-03 03:53張旭陽陽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幸福觀勞動者勞動

張旭陽陽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桂林 541004)

0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斗出來的。提升鄉村人民的勞動幸福,是順應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時代發展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徑。鄉村人民唯有用積極的態度主動投身到美麗鄉村建設中,通過自身創造性勞動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進而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緩和社會主要矛盾,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助力。

1 勞動幸福

縱觀古今中外,許多學者都對“幸?!边@一話題眾說紛紜,然而馬克思主義理論闡述,人類真正的幸福來源于勞動實踐過程,是通過自身勞動來實現幸福的。馬克思主義勞動幸福觀是在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批判繼承,運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系統地論證了勞動與幸福之間的關系。

1.1 勞動幸福的定義

幸福,是指一個人的需求得到滿足后所產生的快樂感與喜悅感。這種需求不局限于物質方面,也表現在精神方面。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認為,要想獲得這種滿足,就需要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在勞動過程中去獲得。勞動是人類有目的的一種特殊運動,它是人類為滿足自身需求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最直接最現實的手段。

勞動幸福就是人類通過自身勞動的過程,創造出更大的社會財富和自身價值,因此,勞動就是幸福的源泉,人類自身就是幸福的創造者。

1.2 勞動是幸福的源泉

1.2.1 人類與社會是勞動創造的

任何有生命的東西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存方式,而人的存在方式就是勞動。馬克思指出,當人類開始創造物質資料生產的時候,人類與動物就有了本質區別,動物不能把自己的本能活動與生命活動區分開來,它們的生命活動是一種為適應環境而進行被動的、盲目的、本能的活動。而人類是有意識的,把自己的生命活動在某種觀念的指導下,并且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勞動將自己的生命活動變成有意識的、自覺的、有目的的活動。從而創造自己所需要的物質,最終促進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初步形成和發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分析勞動是主客體之間的改造過程,是主體改造客體的對象化過程。正是在這種改造對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主客體關系”在勞動幸福中有兩種表現;一種是主體對勞動產品的獲得感和確證自身本質的滿足感,另一種是主體在勞動過程中獲得體驗感并且有創造美的幸福感。人不僅可以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客體世界,還根據自己對美的理解,創造出很多美的產品。

1.2.2 社會財富是勞動創造的

人類在各種勞動中創造出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于勞動、對于勞動創造財富始終給予高度的贊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即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馬克思在《致路德維?!旄衤分姓f:“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彼詣趧涌梢垣@取物質上的產品,讓人們獲得物質財富,并且在勞動的過程中實現了人本身的價值,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進而得到了精神上的財富。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寫道:“隨著勞動的社會性的發展,以及由此而來的勞動成為財富和文化的源泉?!痹趧趧舆^程中,人類不斷地探索和積累知識和經驗,創造了豐富的科學技術和文化成果??傊?,人們在自身不斷地辛勤勞動下,不僅可以收獲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同時自己的精神生活也可以得到富裕與充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1.2.3 勞動異化所帶來的弊端

勞動異化是指勞動生產失去了勞動者原本應該享受幸福、快樂的基本權利。勞動本應該是人們通過自身的勞動進行自由、自覺的活動,以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然而在私有制的條件下,工人創造的勞動成果絕大多數屬于資本家,工人只能得到滿足自身生存發展的那一部分,長此以往,在資本家的剝削和壓榨下,勞動成為廉價的商品,不再是人本身的一種活動,而是成為資本家剝削工人剩余價值從而為自己創造更大價值的一種工具。勞動者深受資本家的壓迫,勞動不再是幸福的源泉,勞動者無法通過自身勞動直接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由于勞動異化,勞動者沒有從勞動中實現自由的發展,僅僅為了維持自身和家庭生存的一種方式,勞動不再是人類崇高價值的一種活動,勞動者失去了應有的自由和獨立,故而,在勞動中實現不了自由全面的發展。

2 鄉村振興視域下勞動幸福觀教育的基本內容

自人類產生以后,勞動就可以獲得生活的基本需要,如果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都得不到滿足,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匱乏的。人們在自身勞動中得到自我解放與發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勞動創造人本身”這一理論,他認為“勞動是人類生活中最本質的活動,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痹卩l村開展勞動幸福觀教育,要貼近農民生活、貼近實際,讓新時代鄉村人民貫徹“尊重勞動、辛勤勞動、創造勞動”的時代要求,要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為基礎,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勞動幸福觀為主要內容,將勞動幸福觀深入高校思政課教育當中。

2.1 奮斗的勞動幸福觀

新時代,鄉村在開展勞動幸福觀教育時,要充分發揮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防止落后地區返貧,讓鄉村人民認識到勞動創造幸福,天上不會掉餡餅,沒有經歷奮斗的過程,就不能體驗收獲成功的喜悅。對于追求物質利益至上、好逸惡勞的不良現象要堅決反對,在黨支部與鄉村振興工作小組的帶領下鼓勵農村人口腳踏實地、努力奮斗,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農民工匠精神,既要讓他們樹立淡泊名利的堅守,又要培養他們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守得住底線的品質。做到干一行愛一行,讓奮斗精神充斥整個地區。

2.2 集體主義的勞動幸福觀

當前一些農村地區也存在利己主義的問題,把個人利益放在首位,過分注重個人的利益與得失,不顧集體與他人的整體利益。對待這種不良現象,黨支部與鄉村振興工作小組要加強對農民的集體主義精神教育,通過村委會大會、廣播公告欄宣傳,給農民灌輸正確的思想觀念,讓廣大農村人民明白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樹立群眾路線、群眾觀點,雖然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在歷史發展中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起決定性作用。在現階段,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在社會中的,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綜合,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獨立存在。

村黨支部在加強集體主義幸福觀建設過程中,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當中優秀的集體主義的部分融入對人民群眾的幸福觀教育中,讓更多群眾意識到自己對于集體和社會國家的責任與擔當。將個人勞動融入集體勞動中,樂于助人,有所作為、無私奉獻,將集體利益和榮譽放在首位,在集體中獲得對個人的認可。

2.3 緊跟時代的勞動幸福觀

新時代的鄉村勞動幸福教育必須與當今時代特點相結合,打造新時代“尊重勞動、創造勞動”的勞動幸福觀念,加強農民對勞動觀教育的理論研究,將勞動幸福觀教育貫穿到日常勞動工作當中,注重勞動實踐與勞動習慣的養成,深化鄉村地區人民群眾的勞動教育的工作機制,提高新時代農村人民的創新創造的勞動能力,既要培養農村跨領域深度學習知識的能力,以復合型勞動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要培養他們善于運用現代化技術與勤于思考的能力,以高質量、高素質勞動者的定位來應對現代化趨勢。同時,還要提升勞動者的團隊協作能力,尤其是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相結合,既要發揮勞動者技能優勢,又要發揮現代科技帶來的高效優勢。

新時代,鄉村人民的勞動幸福教育就重在培養他們敢為人先、標新立異的勇氣,幫助他們不斷增強自身原創性勞動與復合型勞動的能力。

3 鄉村振興視域下審視“勞動幸?!庇^的當代價值

3.1 理論價值

自從馬克思提出勞動幸福的觀念以后,后人對勞動幸福就沒有停止過探索,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也結合中國當今社會的基本現狀,對勞動幸福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中國是人口大國,也是農業大國,自提出脫貧攻堅以來,對農村勞動幸福的觀念就更加關注,如今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時期,鄉村人民的勞動幸福就尤為重要。從鄉村振興視域下去了解和認識勞動幸福,是對馬克思勞動幸福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是符合當今中國社會的勞動幸福觀念,也助力我國高質量發展,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3.2 實踐價值

3.2.1 緩解社會矛盾,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現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美好生活的核心就是勞動創造幸福,在新時代的鄉村建設中,人們利用現代科技以及數字化經濟手段村企合作,發揮產業優勢幫助農民增收增效,農民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切實增長。當前,我國已初步具備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物質和技術條件,農村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也顯著增強,鄉村振興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將先進的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與傳統農業技術相結合,在農業全面對外開放進程中,政府出臺各種幫扶政策,拓寬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鄉村人民勞動更加主動化,人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生活越過越好。隨著農民收入的提高,城鄉差距也在逐步縮小,有效地緩解了收入差距過大而引發的社會矛盾,人民群眾自覺主動參與到勞動生產中,既得到了物質生活上的富裕也得到了精神生活上的自我解放。鄉村振興下的勞動幸福觀激發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也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在鄉村振興視域下談勞動幸福,對于緩解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積極的作用。

3.2.2 提高勞動者素質,提升人們幸福指數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歷史經驗,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黨中央要切實把握時代發展的新變化,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重要的位置,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保障和改善人民基本生活,不斷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全面促進人民群眾共同富裕創造良好的條件。當前社會,正處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階段,為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須培養與高質量的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提升居民收入,更好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在全球一體的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世界各國加快發展速度爭奪未來的發展高地,并且加快了爭創產業新優勢的步伐。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誰擁有人才上的優勢,誰就占據發展的主導,就能擁有實力上的突飛猛進。能否在激烈競爭中占得先機、贏得主動,歸根到底要靠一支強有力的人才隊伍。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人才的力量,要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勞動者隊伍來支撐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

隨著新技術新規模的迅速發展,新形勢下的勞動者成長也需要良好的條件,因此,在農村地區需要大批具有專業知識、懂技術、懂創新的人去指導他們去發展農業,實現鄉村振興,使新時代的農村勞動者不僅有理想守信念,而且有智慧有技術,要維護好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斷提升廣大勞動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2.3 適應高質量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戰略落地

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高度,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發展。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意味著需求規模和潛力大,勞動力數量大,農村人民通過自身勞動發家致富,創造了美好生活。一個國家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共同奮斗;一個民族的興旺發達,離不開全體人民的大力支持。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關鍵期,人到半山愈進愈難,需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想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就必須追求更高層次的工匠精神,引領廣大勞動群眾學先進、趕先進,將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譜寫新時代勞動者的歌,續寫“中國夢、勞動美”的壯麗篇章。

1950~2021年,中央先后召開了17次全國勞模表彰大會。70多年的滄桑巨變向我們證明,幸福來之不易,追求美好生活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亦承載著美好生活的重任,當前,我們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期,必須依靠廣大人民辛勤勞動才能實現?!皠趧邮浅删兔篮蒙畹幕A,是奠基幸福生活的途徑,是創造輝煌歷史的關鍵,從而我們要堅信更高素質的勞動者可以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勞動創造幸福本質地構成美好生活的核心和要義”。

猜你喜歡
幸福觀勞動者勞動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勞動者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淺談高職院?!皧^斗幸福觀”教育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在云端
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現狀、問題及對策
開放型大學學生幸福觀教育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