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經濟效益提升策略

2024-05-03 03:53王春艷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經濟效益農產品互聯網+

王春艷

(洮南市黑水鎮綜合服務中心,吉林洮南 137101)

0 引言

現階段,信息化、科技化已成為我國社會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互聯網+”戰略隨之在多個行業、領域中實現了深度滲透。結合當下實際情況來看,加快建立“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既是我國振興鄉村、改善民生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社會整體實現網絡賦能、技術創新的必行之舉。所以,有必要對“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經濟效益提升的策略思路展開探究、討論。

1 “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經濟效益提升的現存問題

在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戰略已成為振興鄉村經濟、改善農民生活的一劑良藥。但是,“互聯網+”戰略的實施并不是一蹴而就、一落即成的,而是需要多種基礎性的資源、條件作為支持。然而從目前來看,我國農業經濟建設狀態、農村地區發展形勢尚未達到理想水平,可能會對“互聯網”戰略的落實與推進構成阻礙。具體來講,影響“互聯網+”戰略下農村經濟效益提升的現存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生產類型單一,生產模式落后

一方面,我國很多農村居民仍在沿用傳統的農業模式,即以農作物種植為主,并普遍采取純人工或半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在這種模式下,既難以實現農村資源的優質高效利用,也會導致農業經濟效益的獲取方式過度單一,利潤規模相當有限。另一方面,農村地區尚未建立嚴格的標準化農業生產制度,使得農產品的產出質量參差不齊。在此背景下,若貿然開展“互聯網+”戰略建設,農產品將很難符合線上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農業經濟效益的長期可持續提升也就無法保證。

1.2 營收渠道受限,宣傳力度不足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農產品營收渠道具有較強實體性,即以果蔬店、加工廠、集市等為主要的銷售場地或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很容易出現農產品滯銷損耗、農產品宣傳力度不足等問題,還會浪費較多的時間成本與運輸成本。所以,在“互聯網+”戰略下,要想實現農村經濟效益的提升,必須做好農產品營收渠道、宣傳模式的優化。

1.3 居民觀念老舊,創新意愿薄弱

文化水平不高、認知觀念落后的問題在農村地區較為常見,在面對新事物、新機遇、新業態時,大部分居民會表現出無興趣、無意愿的狀態,并對沿用已久的低效生產模式、老舊生產觀念深信不疑?;诖?,要想在“互聯網+”戰略下做到全員參與、全面發展,就必須做好農村居民的觀念引導工作,以滿足農業經濟效益提升的主體需求。

1.4 缺乏培訓機制,主體提升較慢

受環境、教育、生產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農村居民接觸互聯網、了解互聯網的機會相對較少。在此背景下,若直接將“互聯網+”相關理念、產業引入農村地區,即使能夠獲得當地居民的廣泛支持,往往也會因主體素養不足而難以達到理想的經濟提升效果。所以,必須將新型農民、“三有”農民的培養工作放在“互聯網+”戰略的前端環節,以確保為新時期的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夯實主體基礎。然而從目前來看,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尚未建立完善化、深層次的農民培養機制,對“互聯網+”戰略向“三農”領域的滲透產生了一定阻礙。

1.5 基礎配置不足,發展條件有限

“互聯網+”戰略的落實與推進,具有大范圍、多產業、長效化的特點,所以,必須有充足的設施、能源、政策、資金、人力等條件作為支持。但結合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部分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其本身的資源條件、設施條件、建設能力很難滿足或長期支撐“互聯網+”農業建設,使得新技術、新工具難以發揮出應有效力。同時,一些偏遠農村地區還飽受交通缺陷困擾,在農產品、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走不出去,引不進來”的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互聯網+”戰略的鋪開難度,使得當地的農業經濟建設難以及時抓穩時代機遇,享受網絡紅利。

1.6 經營思維僵化,被動特征明顯

在傳統時期,部分農村、農戶存在布局思維、經營思維的僵化問題,并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被動特征。例如,農民在產出作物、畜禽等農產品后,通常會等待學校、超市、城鎮商家等客戶上門收購。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會導致農民在交易活動中處于弱勢地位,收購時間、收購價格、收購量等均由客戶主導;另一方面,若客戶收購量小,或客戶因故未收購,農產品便很容易陷入滯銷困境,并在長期積壓過程中出現質量損耗與價值下跌的情況。這樣一來,農民生產受益、農業經濟效益均會處于較低水平,不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與農民生活的改善。

2 “互聯網+”戰略下農業經濟效益提升的策略建議

2.1 發揮資源優勢,實現農業轉型

在“互聯網+”戰略背景下,傳統時期低效、僵化的農業生產方式已不再適用,加快實現生產類型多元化、生產模式現代化已成為剛需。首先,在延續傳統種植農業的基礎上,應積極開發“農業+”的新型業態,如體驗農業、觀光農業、娛樂農業、文化農業等。如此一來,一方面,能迎合信息化時代下人們高層次、綜合性的消費需求,并實現農業線上吸引力、感召力的增強,從而為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夯實多類型、高質量的產業基礎;另一方面,將傳統農業與采摘體驗、旅游觀光、鄉村娛樂、特色文化服務等活動相結合,也能實現農村資源的高效復合利用,進而達到“一投多得”的經濟效益回報效果。其次,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以人工勞作為主,且對自然氣候、主體經驗具有較高依賴性,在“互聯網+”戰略背景下,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與科學技術,對農業生產方式進行賦能改造。例如,可引導廣大農民群體,將線上權威性、專業性的網站、論壇、數據庫等作為資源工具,并將相關知識信息、經驗信息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如此一來,當面臨病蟲害、農機故障等問題時,農民便能依托線上資源,快速、準確地進行認知與處理,進而從源頭上保證農業生產效益。再如,在大數據、智能化等技術的支持下,農民可將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管理系統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從而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通過這樣的方式,也能有效提升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并降低人為性的生產風險,以達到豐產增效的農業經濟效益提升目的。最后,與傳統市場相比,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商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并表現出了明顯的買方主導特點。在此背景下,要想利用互聯網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提升,就必須建立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并把好農產品的質量關。例如,可針對農業生產區域就近建立檢測站、質檢中心等設施,為農產品保質、提質夯實基礎。再如,可圍繞體積、外觀、口感、用途等指標建立農產品分級體系,對不同級別的農產品實施階梯化定價、差異化供應。這樣一來,便能保證農產品在紛繁復雜的電商市場中脫穎而出,獲得線上消費者的充分支持,并由此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轉化與提升。

2.2 善用網絡平臺,加大宣傳力度

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當下,人們足不出戶便可實現跨區域甚至跨國界的信息交互?;诖?,在“互聯網”戰略的推進實踐中,要善用多種網絡平臺,運用多種網絡渠道,大力進行農村文化、農村產業、農業產品等方面的宣傳與營銷。例如,快手、抖音、淘寶直播等平臺保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與信息流量,將其作為直播、投放短視頻的主陣地,可獲得較高的曝光率與宣傳度。所以,農民群體可在此類新媒體平臺上開展直播宣傳、直播帶貨等活動,將農村地區的產業特色、產品類型等信息推廣至全國。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進入農村地區,為當地各類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客流,進而實現農業經濟乃至農村經濟的高速度、持續化發展;另一方面,農民也可利用各平臺已有的訂單生成、物流預約等機制,直接進行農產品的線上售賣,從而打破實體市場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限制,通過拓寬銷路、增大銷量來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2.3 落實文化助農,更新居民觀念

在農業建設、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文化助農、精神助農極為重要。農村居民只有從觀念上對新概念、新工具、新模式加以正視和認可,各項戰略活動才能得到深入、持續地落實。因此,在“互聯網+”戰略的建設初期,應在農村地區廣泛做好知識普及、技術推廣、概念解讀、戰略宣導等工作,從而在引導農村居民了解“互聯網+”為何物的同時,充分激發其好奇心、認可度與參與熱情。例如,在推進農產品直播帶貨產業時,可將主題宣講會、知識講座等作為主要形式,帶領農村居民認識、分析我國已有的相關成功經驗,使其深入了解直播帶貨在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提升農產品銷售效率等方面的積極價值。另外,由于受到文化環境、生產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居民在“互聯網+”戰略下缺乏主動性,此時,可組織多元化的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感召農村居民,最終為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夯實內在基礎。例如,在節慶期間可舉辦“助農興農”“互聯網進鄉村”等主題晚會,并將“互聯網+農業”“直播帶貨”“智慧農業”等戰略理念融入小品、歌舞、朗誦、戲曲等節目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消除農村居民對“互聯網+”戰略的陌生感,促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農業現代化、信息化轉型。

2.4 重視主體提升,培養新型農民

農民是“互聯網+”戰略滲透“三農”領域的關鍵主體,也是農業經濟優化變革的參與主角。所以,必須對主體素養的提升加以重視,積極建立完善、先進的培養機制,盡可能地使廣大農民成功接受互聯網的“洗禮”,逐步成長為有能力、有活力、有思想、有創新的“新農人”。在此前提下,培養機制應遵循“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則,在武裝農民頭腦、豐富農民認知的同時,充分體現實踐性、實用性。例如,可聘請組建技術專家團隊,帶領農民進行AI輔助農業生產的理論學習與實操訓練,并通過現場指導、定期考察等方式,對農民的新技術、新工具使用情況做出深入了解與輔助提升。這樣一來,農民便能順利地將智能灌溉系統、種植建模工具等“互聯網+”資源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進而解決“看天吃飯”的傳統弊病,更具科學性、前瞻性地規劃種植方案、維護種植環境,為穩產、增收提供保障。

2.5 形成整體規劃,完善基礎配置

在以“互聯網+”戰略提升農業經濟效益的實踐中,農村地區要形成整體戰略規劃,優先解決好設施、資源、交通等方面的基礎配置問題,而不是盲目地將新技術、新理念引入農業生產領域。例如,要積極提升農村地區的網絡覆蓋程度,并確保電、網等核心資源的穩定、持續、優質供應,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各類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工具在引進后,得到順利、長效地運用,切實發揮其農業經濟提升與農業生產改善價值。再如,在完成農業電商、智慧農業等“互聯網+”下的新業態建設后,農產品的銷量、運量將得到質的提升,此時,為了滿足運輸質量、運輸時效等相關需求,必須對農村內部、村鎮交流等的交通條件進行優化,以避免對農業經濟效益的提升產生負面影響。

2.6 活化經營思維,站穩主動地位

在“互聯網+”戰略背景下,無論是農村生產組織還是個體農戶,均應活化布局思維、經營思維,面對廣闊市場時做到“主動出擊”,積極地通過網絡渠道,向各類優質客戶投放合作意向或商討交易細節。同時,也可通過開淘寶店鋪、直播店鋪等方式,直接與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進行訂單對接。這樣一來,既有助于解決農產品滯銷風險高、收益獲取慢等問題,也有助于將價格、時間等方面的交易主動權把握在農民手中。除此之外,農民還應主動加入行業型、產業型的線上社群中,從而更便捷、更及時地獲取市場信息、交流經營經驗,從而實現自身經營思維與生產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戰略的推進實踐中,不僅要切實做好產業模式轉型、生產方式創新等工作,還要靈活利用現有的網絡資源、線上平臺,為農產品提供更加廣闊的營銷環境與宣傳空間。除此之外,還應著力開展文化助農,引導農村居民正視新模式,適應新變化,積極夯實農業現代化改革的全民參與基礎。如此一來,便能充分發揮時代性的戰略優勢,促成農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

猜你喜歡
經濟效益農產品互聯網+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造價人員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中如何發揮積極作用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如何提高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
新形勢下經濟效益審計的新措施
園林綠化工程的經濟效益初探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