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安徽大別山區鄉村建設研究*
——以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為例

2024-05-03 13:46臧玉多吳春蕾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大灣生態建設

臧玉多,周 璠,吳春蕾

(1.中共六安市委黨校,安徽 六安 237000;2.中共六安市葉集區委黨校,安徽 六安 237137;3.合肥經濟學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事關億萬鄉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們黨高度重視鄉村建設,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近些年,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環境有很大改善,特別是“村容整潔”逐漸向“生態宜居”轉變,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鄉村建設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鄉村面貌發生了煥然一新的變化。但當前,農業農村仍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鄉村建設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其中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28。鄉村建設必須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如何把握鄉村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相互關系,如何協調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考慮的重要命題之一。鄉村作為社會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相互耦合的復雜系統,鄉村建設既要考慮社會經濟系統的高質量發展,也要維護生態系統的安全性、持續性,保障生態功能的有效發揮。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對于協調解決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系統保護的現實矛盾,促進鄉村全面建設、構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鑒于此,本文試圖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解讀鄉村建設的內涵,并以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為例,探討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的鄉村建設實踐路徑,為其進一步發展提供一些思考。在豐富鄉村建設理論研究的同時,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需求,提出推進鄉村建設現實可行的路徑選擇,為鄉村振興背景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鄉村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啟示。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鄉村建設的內涵

(一)辯證思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保護與發展關系,推動綠色發展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叭伺c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一個表現是人來自自然,并依賴于自然;還表現為人們不僅要尊重自然規律,還可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盵2]128、129應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自然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相互關系,人類社會系統的發展演化不是孤立地、靜止地,人類社會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是相互聯系、緊密依存的生命共同體。自然生態系統是人類社會系統生存發展的基礎,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的生產、生活等各類活動提供基本的生態系統功能保障,人類活動也會反過來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發展演化產生影響,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發生改變。由此,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建設關系密切,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建設相互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鄉村建設的重要驅動,鄉村建設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載體抓手。鄉村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改變污染高、效益低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在尊重自然生態容量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推動自然資本的有效增值、挖掘自然價值的潛能,促進社會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耦合系統,推動鄉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系統性思維: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構建優化的鄉村空間格局

鄉村空間是人類社會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通過多要素、多途徑、多過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形成的復雜耦合系統。隨著鄉村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自然生態系統受到較大影響,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現代鄉村經濟不斷跨越發展,鄉村空間建設用地不斷擴張,生物棲息地聚落縮減、林草濕地規模降低,出現土地退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影響鄉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為,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間密切聯系、密不可分,共同構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白龊蒙鷳B文明建設工作,必須把自然生態系統及其構成要素(山水林田湖草)視為一個有機聯系整體?!盵3]14推進鄉村建設,優化鄉村空間格局,應堅持系統性思維,尊重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成、發展與演化規律,保障和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連續性,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堅持全要素綜合整治,整治修復對象涵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之下的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海域、灘涂各類自然資源,也包括耕作農田、村莊屋宅、廢棄礦山、道路設施等非自然要素。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推進全地域、全流域整治保護修復,協調時間空間、兼顧地上地下,推進“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游同治”,形成縱向統一、橫向聯動、條塊結合的優化的鄉村空間格局。

(三)底線思維:堅持生態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生態系統守住底線邊界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現了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的創造性結合,蘊含著豐富的人民情懷”[4]2。這要求發展實踐中堅持生態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生態系統守住底線邊界。

鄉村建設要突出底線思維,所謂底線思維,就是往事物發展最壞方向考量,朝著事物發展最好方向努力,站在最低點向著最高要求努力的思維方式。通過為自然生態系統守住基本底線和安全邊界,維護鄉村自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連續性,保障鄉村自然生態系統的高質量、可持續良性發展。堅持底線思維,一方面要堅持生態優先的基本原則,“安全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基,鄉村建設具有基礎性意義”[5]38。應將鄉村空間內的各項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生態系統能夠承受的閾值內,科學評估鄉村空間的自然資源承載力,嚴守自然環境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降低各項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系統的消極影響。另一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6]64,“環境是新時代評價民生的核心標準之一”[7]2,推進鄉村建設,構建和完善鄉村生態安全系統,必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特別是要著力解決影響人民生產、生活的突出性生態環境問題,創造綠色、宜居、可持續的鄉村自然生態環境。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的大灣村發展現狀分析

(一)自然生態系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基底分析

大灣村隸屬六安市金寨縣,地處大別山深處,位于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腳下,屬六安市金寨縣中南部,氣候宜人、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基底現狀較優。大灣村總面積達到25.6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達到265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82.5%,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境內的帽頂山海拔1670米,占地面積2650畝,森林覆蓋率94%,是天然的氧吧。山上有奇松、怪石、古寨石墻等,林中還有狼、豹、野豬、野雞等珍稀動物和3000多種植物,其中有大量國家Ⅰ、Ⅱ級保護動植物。村域內包含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鬃嶺、雄壯瀑布馬泓瀑、百丈巖頂帽頂山、千年古樹群落等極其珍貴的優質自然資源,形成了“獨特的鄉村自然風貌”[8]42。具有特色的大別山腹地的山水特色生態,為域內的生物遷徙、繁衍提供了規模較大的生態源地、棲息空間及遷徙廊道。生態景觀的原生性與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得到了較好地維護,為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生態基礎。

(二)社會經濟系統:鄉風民俗及生產發展狀況

1.鄉風民俗方面:文化資源優勢突出但仍需進一步發掘

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內包含極富特色的大別山農耕地域文化及紅色革命老區文化。村內有極富特色的徽派建筑、傳統民居,沿襲傳承了極具特色的“山—水—田—路—林—村”傳統農耕文化格局;村內民俗文化還受到傳承千年的吳楚文化影響,形成了以大別山民歌、舞獅子、大鼓書、鑼鼓、劃旱船等為代表的特色民俗文化。此外,大灣村位于大別山紅色革命根據地,擁有極其豐富的紅色革命資源,包含以汪家老屋(大灣村的汪家老屋是中共鄂豫皖區委員會與安徽省工委駐地等黨的機構舊址,李先念、董必武、葉挺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和生活)、帽頂山古寨、六安六區十四鄉蘇維埃舊址、紅軍32師駐地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紅色革命資源。文化資源豐富,優勢突出。但也存在難點,“當地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制約文化資源優勢發揮”[9]20。目前各類民風民俗及紅色資源的發掘時間較短,同縣內外區域相比,地域文化的特征性與代表性較弱,具有品牌代表性的地域特色文化產品正在形成,各類鄉風民俗等特色地域文化與文旅產業發展融合度需進一步增強地域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需進一步發掘。

2.生產發展方面:堅持綠色發展,但產業發展競爭優勢不明顯

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自然資源稟賦突出,生態資源豐富,千年的農耕文化得以傳承與保留,包含極具特點的農耕淵源、農耕風貌、農耕發展歷程,目前全村主導產業以農業、種養殖業為主,形成了以茶葉種植、黃牛養殖為特色的種養產業,并以自然資源稟賦為依托、以鄉風民俗為連接、以特色產業為根本,形成文農旅融合產業。大灣村種茶歷史悠久,是“六安瓜片”的主產區之一,大灣村利用天然優勢發展茶產業,現有茶園5000余畝,其中優質茶園2000畝,通過發展茶產業,拓展就業崗位,帶動大灣村400余戶茶農,實現群眾年戶均增收2000元,并圍繞茶文化的旅游服務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探索出一條具有產業特色的旅游脫貧致富之路。2020年大灣村實現全部脫貧,2021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睒s譽稱號。大灣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以開辦民宿為抓手,截至2021年,大灣村農家樂總規模達42家,年接待游客量為35萬人次。2022年,大灣村旅游綜合收入5000多萬元,走出了一條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但由于文旅、農旅融合產業多以農戶家庭為依托,存在分散孤立發展問題?!百Y源附加值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產業鏈無法有效延伸?!盵10]94

產業規模優勢不夠突出,與周邊區域存在同質化現象,導致產業發展競爭優勢相對不明顯。

(三)人與自然關系:生態安全發展狀況分析

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自然環境復雜,位于深山區,平均海拔達到800米以上,南北地區均有包括自然保護地在內的重要自然資源分布地,重要自然資源分布地范圍內,人為活動較多,并零散分布各類建設用地,主要包括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道路等,對自然保護地內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生物多樣性造成一定影響,一定程度加劇了生態空間的破碎化程度,使生物環境的整體性和連通性被割裂。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要求,需要優化調整重要自然資源分布地內的用地布局,保護和恢復重要生態功能,維護生物多樣性,提高防御自然災害能力。推進鄉村建設,深山區污水、垃圾等處理能力和其他鄉村地區一樣,也是一項必須重視的問題。隨著區域的跨越發展,也需要構建系統、完善的動態監控管理平臺。發展過程中,難免存在新舊生態系統風險交織等問題,生態保護建設和管理能力需進一步完善。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視域下的大灣村鄉村建設路徑探析

(一)堅持底線思維,強化生態管控,守住大灣村生態安全底線

良好生態是鄉村建設發展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守住生態安全底線,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引導,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合理安排鄉村建設時序,夯實生態發展基礎,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強化生態管控:一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明確環境質量底線,明確屬地管理責任,嚴格落實管控要求,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二是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執行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嚴格管控永久基本農田;三是優化國土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合理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等。嚴格把控底線,將鄉村空間內的各項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生態系統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盡量可能降低鄉村內生產、生活活動對鄉村自然生態系統的影響。尊重自然生態系統的生成、發展與演化規律,保障自然生態系統的連通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障各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高效發揮,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二)堅持系統性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優化大灣村空間格局

樹立系統觀念,堅持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將鄉村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遵循生態系統內在的機理和規律,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推進生態治理,不斷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實施流域及濕地恢復與治理,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加強農田生態系統保護。通過實施重要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對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復耕復綠,推進森林增長工程和沿河、沿山、沿路的生態廊道建設。保障優化鄉村內森林、河湖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提高自然生態系統質量。保障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高效發揮,維護生態系統穩定性,保障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構建良好的鄉村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需求。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全面優化鄉村旅游環境,全力打造美麗休閑鄉村,在提升村民和游客的生態幸福指數上下足功夫。

(三)堅持辯證思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助推大灣村綠色振興發展

1.推動地域特色文化資源的有效增值

大灣村擁有豐富的大別山農耕地域文化及紅色革命老區文化,一方面要積極推進鄉風民俗+旅游的產業發展模式,充分挖掘大灣村內的歷史遺跡、紅色故事、傳統習俗,結合市場多樣性需求進行積極的形式創新,通過短視頻、戲曲舞臺、節慶活動、民俗文化體驗等多種形式進行弘揚,并基于各類活動形式推出反映地域特色與紅色歷史的文創產品。另一方面,可推進景村同建的鄉村建設模式,加強鄉村建設的綜合統籌、整體規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積極融入大別山農耕地域文化與紅色革命老區文化,保留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民居,修復傳統徽派建筑。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紅色主題民宿,建立產業、生活共生相融的開放型景區?!白⒅嘏c其他產業聯合經營,延伸產業鏈?!盵11]43特別是堅持“紅綠結合”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增強綠色山水、紅色研學兩大“拳頭產品”影響力,打造獨特價值品牌,不斷夯實和提升核心競爭力。

2.推進保護與發展并舉的綠色振興道路

鄉村建設既要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也要注重保護、體現特色,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的指引下,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兩齊抓,推動鄉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依托大灣村優良的自然生態基底,有效發揮各類重要自然生態資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利用馬鬃嶺、馬泓瀑、帽頂山、百丈巖、千年古樹群落等重要景點打造出一條綜合統籌、全面規劃的生態旅游路線。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大灣村農耕文化優勢,將農業生產、種養殖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發展生態農業,構建生態茶園、培育菊花、靈芝、獼猴桃、山核桃等特色生態農產品,并將生態種養殖產業與全域旅游發展相結合,形成農業產業發展與旅游產業發展相融合的綠色發展道路,推動鄉村建設持續改善,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建設關涉農民群眾根本福祉?!盵12]208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驅動,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推進鄉村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通過鄉村建設,積極探索促進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相協調的新路徑,加快補齊鄉村生態環境短板,為廣大農民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真正為鄉村振興提“顏”增“質”。

猜你喜歡
大灣生態建設
大咖論道:大灣區超級“極點”強勢崛起!
大灣區城市大洗牌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大灣區的愛情故事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