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路徑*

2024-05-03 13:46朱春悅何雨婷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建黨思政課思政

朱春悅,何雨婷

(滁州學院 a.馬克思主義學院;b.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正式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并準確地概括了其科學內涵,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同時強調“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黨的二十大將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大會主題關鍵詞,這充分說明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意義。高校作為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有義務引領學生賡續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既是開展紅色理想教育的時代需求,也是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擔當。然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在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仍有亟待解決的問題。解決這些現實難題,探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有效路徑,對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大學生至關重要。

近年來學界圍繞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首要性與路徑建設研究已取得一定進展,如高忠芳認為,高校應發揮思政課的“主陣地”作用,通過拓展日常教育體系內涵、運用媒體矩陣傳播優勢等途徑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2]解超從“一個關鍵”“兩個講好”“三個結合”等實踐手段探討了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路徑。[3]劉麗娟、許靜波從科研成果轉化、豐富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分析了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實踐理路[4],吳少偉從理想與實踐相結合、現實與虛擬相結合、內容與形式相結合三個途徑,探討了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5]

前人研究為本課題提供了寶貴思路,但仍存在以下不足。從研究內容來看,構建偉大建黨精神與思政教育、思政課有機結合的具體育人模式,創新思政課教學內容,仍是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從研究結構來看,構建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的路徑建設范圍尚為有限,各舉措之間缺乏有效地聯動性,因此對實現融入的主要載體進行綜合拓展,對實現融入的方式方法進行創新顯得尤為重要。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難題

(一)師資力量尚未實現有效整合

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是對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目的創新實踐,提高課程實效性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之間開展深入、有效、常態地協同實踐是真正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的前提。然而,目前實質意義上的思政課教師深入協作機制尚未建成,不同教育背景和專業方向的思政課教師未能在高校有效地統籌下實現課程資源充分利用、教學方式方法的深入研討。真正基于各門思政課程人才培養方案、教學目標開展的常態化、有效化教育教學互動的“化學反應”仍未實現,這就對各育人主體的思政育人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思政課教學內容方法陳舊單一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形式仍采取單向灌輸課堂,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思政課堂尚未真正落到實處,這就導致學生對建黨知識的求知度較低。多數思政教師尚未能從建黨精神的內涵和本質出發闡釋史實和理論,導致學生缺乏從建黨知識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學習偉大建黨精神的主動性,致使其傳承和弘揚大打折扣。

(三)偉大建黨精神文化教育基地利用不足

革命歷史紀念館、名人故居、革命會議舊址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是偉大建黨精神歷史沉淀的現實體現。但這些地方高校紅色文化基地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文化資源挖掘不深入、統籌管理不完備等問題。在缺少相應激勵機制情況下,地方高校難以進行資源整合與系統開發,思政教師也就無法在具體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將偉大建黨精神深刻融入思政課。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師資,提升思政課教師建黨文化素養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思政課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6],教師良好的建黨文化素養是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關鍵。提高思政課理論性要求思政課教師理論功底深、政治素養高、業務素質精。高校應建立科學機制,強化師資力量,全面拓展思政課教師建黨文化素養,使之真正理解準確認知偉大建黨精神,從而提升教師傳承偉大建黨精神的能力。

1.自主學習與集體研討相結合

首先,鼓勵思政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開展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洞悉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思政課教師可結合自身興趣與學術專長,學習黨史、名人傳記,經典學術著作以及關于傳承偉大建黨精神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其次,各高校結合職能部門和學院做好頂層設計,組織思政課教師開展常態化研討,落實協同備課與資源整合制度,在有效地交流實踐中明確協同方式、確立協同維度、完善協同平臺、構建激勵考核體系、創建文化氛圍,從而實現學習效果最優化。通過自主學習與集體研討,思政課教師能夠真正讀懂偉大建黨精神深刻內涵與意蘊,掌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切入點,為發揮思政課引領青年學生賡續偉大建黨精神打牢根基。

2.教學活動與教學研究相結合

首先,思政課教師發現偉大建黨精神的精神要義與現實價值,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教學大綱,做好教學內容融入方案設計。其次,高校應鼓勵教師依據自身研究背景,充分利用地方或學校相關研究基地、平臺資源,通過申報課題、學術交流、成果推廣等形式對偉大建黨精神進行深入學術研究。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探索新型教學體系,同抓教學與教研,闡明偉大建黨精神的時代價值,用偉大建黨精神激起大學生的昂揚斗志,積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不竭力量。

3.實踐探索與身體力行相融合

首先,教師應積極訪尋偉大建黨精神實踐基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是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積淀,是教師真切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媒介。教師通過現場感知鮮活的教學素材,能夠筑牢信仰之基。其次,教師應在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的前提下,身體力行地向學生傳遞建黨精神。在建黨精神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實踐學習,積極從地方紅色文化中汲取營養,能夠涵養自身愛黨情懷,增強傳承、發展和創新使命。

(二)優化內容,實現建黨精神融入模式的改革創新

1.堅持原則,創新理論教學內容

偉大建黨精神作為共產黨偉業的精神文化源泉,其內涵豐富、立意深遠。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遵循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去偽存真、取其精華”的基本原則,同時依據高校的具體培養目標靈活融入。

首先,開展理論課堂教學內容改革。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要依托專業素養,運用大量鮮活詳實的例子講好建黨故事,講好中國故事。將偉大建黨精神作為思政課教學內容的新鮮血液,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學的豐富性和實效性。例如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教師運用豐富而生動的史實,講述中國共產黨如何在艱巨而沉重的歷史環境中找尋自身出路,找尋人民出路。他們這種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通過生動而震撼的黨史展示,幫助青年大學生讀懂百年奮斗史,掌握偉大建黨精神科學內涵,振奮精氣神,樹立大情懷。

其次,改革理論課堂教學方法。突破灌輸式教學模式,開展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個性化教學,應用項目參與探索式教學、專題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案例研究沉浸式等多元教學方法,將偉大建黨精神深刻的內涵作為思政課的價值引領,將共產黨的艱苦奮斗探索史作為思政課的優良素材,構建協聲共奏的融入新體系。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做好示范引導和評價工作,使學生學習能力穩步提升。

2.立足時代,改革實踐教學方法

偉大建黨精神是一種系統化的理論體系,教師需要將這一抽象的理論通過具體化的實踐活動將之具象化,便于學生感知理解。馬克思說過: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7]。因此,加強實踐課堂創新迫在眉睫。

第一,豐富實踐教學形式。思政課教師需拓展教學內容,將偉大建黨精神與校園文化結合,借助校內各類社團組織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積極開展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組織影視專業學生剪輯紅色電影、音樂專業學生演唱紅色歌曲、旅游與管理專業學生作為導游講解紅色文化。將偉大建黨精神以不同形式融入不同專業學生,能夠增強學生參與度,鞏固學生專業知識,從而實現思政課實踐課堂“有效果”和“有意思”的完美結合。

第二,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將實踐教學評價分為內容、方法、手段、態度和效果幾部分,全面評估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程度。同時,將實踐教學效果納入教師考核,通過“師生互評、教師互評、教師自評”實行評價體系多維化,以強化教師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實踐學習的重視度,從而促進偉大建黨精神實踐教學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3.拓展形式,完善線上課堂改革建設

網絡平臺可以作為理論思政課的延伸教室,教師利用新媒體網絡資源,結合新時代大學生學習特點,探索形式新穎的線上課堂實踐。

(1)積極拓展網絡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教師可通過“在線課堂”與“交互課堂”相結合的網絡教學模式,充分發揮線上課堂的便捷性。教師通過學習通移動教學平臺創立“在線課堂”虛擬教學空間,設置偉大建黨精神專題教學板塊,發布形式多樣的學習資料、進行簽到、搶答、搖號答題、隨機評論等課堂活動。搭建線上“交互課堂”,師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由師生共同在交互空間分享見解,能夠加強雙方互動交流,碰撞思維火花。

(2)實現師生教學資源共享

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為多種資源、多元形式的教學模式創造了可能性。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大學生MOOC等網絡學習平臺上傳教學資料,系統整合各類優質教學資源,發布偉大建黨精神相關文章、視頻,供學生開展菜單自選式預習。另一方面,學生也能查閱優質豐富的學習資源,經教師審核后發布到班級課程群。網絡教學可突破學習時空限制,真正實現師生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3)優化在線教學評價

在完成每一個教學單元學習后,教師在網絡平臺發布偉大建黨精神相關試題,檢測學生知識掌握度。學生隨時在題庫內搜索偉大建黨精神相關習題,在線自測。系統檢測學生每個學習階段并自動生成學習報告,學生可針對知識薄弱環節加強復習。這種線上考核方法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也有利于學生開展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學習。

三、結語

偉大建黨精神是我們黨在前進道路上歷經各種艱難險阻所凝聚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值得世代傳承和發揚,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是新時代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必然要求。通過進行“強化師資、優化內容、拓展形式”“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實踐,能夠有效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強化大學生使命擔當,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猜你喜歡
建黨思政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建黨百年頌
建黨百年
慶祝建黨百年(五闕)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