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版《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內容細化修訂解讀

2024-05-03 09:44賈瑜王煒
物理與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基本要求大學物理課程思政

賈瑜 王煒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對2010年版《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修訂的意義和過程,并對2023年版《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修訂內容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 大學物理;基本要求;細化修訂;專業銜接;課程思政

1 基本要求修訂的背景和意義

《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作為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制定相應課程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編寫課程教材和進行教學質量評估的基本依據,在規范我國理工科大學物理的課程教學、提高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質量和加強大學物理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起到了綱領性的指導作用,被稱為我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白皮書。

2010年版《基本要求》的編寫是歷經之前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基礎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幾屆委員們的努力,在充分考慮我國基礎物理教育的實際和需求的基礎上完成的[1]。自出版后十多年中, 我國高等教育發生了巨大的發展變化。主要體現在:一方面是為應對新時代各方面的需求、服務國家戰略、適應當今世界科技的發展和面向未來科技發展的挑戰,如“新工科建設”重大需求,近期我國提出要加快量子科技發展,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并以此作為我國科技發展的一個主要戰略部署。另外,隨著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和“3+1+2”新高考模式在全國的實施,我國中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也得到相應的進一步加強。這在某種意義上對作為理工科重要的基礎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為適應這一形勢發展需要,進一步推動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決定對《基本要求》進行完善和補充,由教育部大學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理工工作委員會負責修訂完善理論部分的內容,由大學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實驗工作委員會負責修訂完善實驗部分的內容。本文主要介紹理論部分的內容修訂情況,并對相關修訂內容進行解讀。

教育部大學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理工委員會在漢中召開的理工委員會2021年度工作會議上啟動了對《基本要求》的完善和補充工作,會上討論了對《基本要求》的修訂和細化方案。會議強調對《基本要求》的完善和補充首先要做到調研充分,做到充分調研大學物理教學國際發展情況,充分調研和掌握我國大學物理的教學實際,確保新修訂完善的《基本要求》在內容上體現新工科建設的需求,使基本要求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都具有時效性;其次是要使修訂的《基本要求》具有廣泛的操作性,對每個條目的修訂意見一定是來自每位教指委委員、地區工作委員會的委員和廣大的一線教師。在多次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歷經兩年的討論形成的修訂完善稿由理工委員會提交本屆教指委,并于2023年4月在海南召開的教指委第一次工作會議上通過[2]。

2 基本要求修訂的指導思想

理工委員會在充分調研國際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進展和國內的教學實際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保持、優化經典、強化現代、專業銜接、課程思政”的20字修訂原則?!皟蓚€保持”是保持2010年版《基本要求》內容深度和邏輯體系完整性不變;保持2010年版《基本要求》總學時不變。在此前提下,對2010年版《基本要求》適當優化經典物理內容,加強現代物理內容的教學要求;根據不同專業對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需求,通過增設專題模塊和專業課程教學開展對接;充分發揮大學物理課程在課程思政中的優勢,探索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教學,加強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案例建設。

2010年版《基本要求》規定的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A、B兩類,其中A 類屬于必須學習的內容,B 類則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情況進行取舍的內容。A 類內容的學時要求是128個學時,這是目前我國大學物理課程的基本學時,也是保證學生了解和掌握基礎物理內容的最低學時要求,是保證大學物理教學質量的根本,是需要保持的。在此基礎上,鼓勵高校教師在課時允許的基礎上,教授B類內容(42學時)。關于大學物理課程體系,目前的課程的邏輯體系是按照力、熱、電、光、原子來展開的,盡管目前國際上有些國家對大學物理課程體系進行了一些改革,但目前這一課程邏輯體系是符合我們國家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實際的,這也是在此次修訂完善過程中所必須保持的。

“優化經典”是本次修訂和完善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們注重從以下幾種情況考慮對經典內容進行優化:(1)將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中一部分經典物理課程中過于簡單的知識點,特別是力學、電學、光學部分中和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有重復的一些內容(如牛頓運動定律、幾何光學等)進行適當的刪減。(2)對于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中,一線教師普遍反映的與課程教學前后關聯性不強,同時在刪去后也不影響課程內容和體系的完整性以及后續課程學習的知識點條目,我們將其作為可以刪減的內容。(3)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的一些知識點,在一線教學過程中發現其教學內容本身就很少,但究其內容本身不足以作為一個條目單獨列出,這次修訂完善過程中我們也對這類條目進行了合并優化。(4)在優化刪減的同時,我們也特別注意對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中的一些條目進行完善補充。主要包括:一線教師反映的不夠完善、教學過程中需要補充一些內容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的條目;根據目前物理學的發展,需要加入一些新的概念或者新的理論的條目。(5)根據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現代化發展需要和相關專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增加一些相關必要知識點條目。

“強化現代” 也是此次修訂的一個重要內容,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經過十多年的教學實施,特別是我國高等學校各個層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拓展,經歷了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到大眾化的發展。就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而言,在總結所取得成果的同時,物理教學也面臨一些問題。突出的是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常被學生認為和高中課程多有重復,難以引起興趣;經典內容相對陳舊,現代物理內容的教學不能實現真正落地而常被忽略,導致其他專業認為物理的基礎性作用不強;因此,大學物理課程在一些院校常常面臨被砍學時的壓力。這些問題都表明基礎物理教學改革必須從基礎物理教學內容的現代化做起,這也是提高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A物理教學內容的現代化具體來講是實現量子力學有關理論教學的落地。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在新工科專業教學體系中起著基礎性、先導性的作用。然而,在教學實施中,目前多數工科專業的量子力學內容存在學時數少、甚至是零學時,走過場的現象。正如趙凱華先生所說,“基礎物理內容的現代化不能只是流于新聞式的報道,而要講出其中的物理內涵,突出近代物理的原理的講解”[3]。我們注意到,隨著新工科建設的不斷推進,一些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學)也在工科物理教學中增加了量子力學的教學內容。

“專業銜接”是本次修訂的一項新的舉措,也是應對我國新工科發展對大學物理課程所提出的新的需要所進行的新嘗試之一。在這方面的修訂完善中,充分借鑒了教指委王青教授主持的“近代物理和高新技術物理進展與新工科建設”和王煒教授主持的“新工科重要的基礎課程,大學物理課程體系的構建”兩個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成果,以及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委員會支持的研究項目成果。本次修訂把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中的“現代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物理基礎專題”模塊拓展為專業銜接模塊。提出針對不同專業方向,有針對性地組織專題模塊進行教學,體現大學物理課程在某一學科專業領域的基礎作用及其應用,實現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的有效銜接,同時為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和學生后續專業課程教學留出接口和出口。作為有益的嘗試,根據我國教學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研究成果,我們在討論中擬設置包含綜合大學、理工類大學、工科類大學、軍事院校等約十個專業模塊的銜接模塊??紤]到可操作性,鼓勵高等學校物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構建自己特色的模塊教學,本次的修訂細化給出理科類和工科類兩類專業的銜接模塊教學建議:(1)理學和師范類專業大學物理課程銜接模塊的內容選擇應突出大學物理課程在這些理學學科中的基礎作用,模塊內容可以涉及相關物理內容在這些學科中基礎作用的具體和深刻例證,注重拓展物理知識面及其應用,還應注重介紹理學類專業后續學習所需要的物理學最新發展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以及物理學在相關技術中的應用。如數學專業可以介紹物理學中的幾何相位、混沌與孤子理論以及復雜系統的物理特性等;化學類專業可以介紹分子光譜理論、耗散結構理論、納米系統物理特性、分子模擬與計算等。(2)工科類專業的模塊內容選擇應以物理學在這些相關專業學科的重要應用和物理學推動其學科發展與技術進步為主。如機械類與智能制造、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控制等密切相關,涉及機械運動、各類力學相互作用、材料和摩擦特性、光學與光電子學、電磁響應、智能控制等方面,可根據具體的專業方向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內容的講授。能源材料類包括原子核能、太陽能、鋰電池、生物能源和材料等,均涉及大學物理課程的基本內容,課程講授可結合具體專業增加核能的利用和核聚變能的進展,半導體光伏材料和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生物能源等能源的產生、儲存與傳輸等相關物理知識和內容。電子信息類可選擇增加超導體、半導體、量子信息、量子計算、太赫茲電磁波、毫米波發射及其特點、紅外輻射與探測、核磁共振與超聲等方面的知識和應用。航空航天類可選擇以激光雷達、衛星定位、火箭、載人航天和深空探測等技術中的物理知識作為專題展開。

為了更加靈活地開展這部分的教學,使這部分的教學能夠彰顯出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特色,細化的《基本要求》特別指出“鼓勵專業特色院??筛鶕髯缘膶I特色構建自己特色的教學銜接模塊”。對于銜接模塊教學內容建議每個模塊知識點的教學按照基本原理、知識拓展、技術應用、最新進展等編寫相互關聯的5個知識點內容。教學學時建議在8~16個學時左右,教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采用課堂教學、案例教學和學術講座等形式。希望通過開展模塊的教學既能反映當代物理發展的前沿,也能服務于課程專業的需求,從而大大提高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加強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新舉措。隨著課程思政逐步在高等學校推行和實施,強調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為引領,推進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大學物理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大學物理課程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物理的課程思政教學能使學生了解物理學與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了解物理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物理學的科學文化,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察和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實踐能力,培養與熏陶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素養、科學審美及科學情操。

這次《基本要求》完善修訂中對探索大學物理課程思政方面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提出了原則要求和建議:(1)堅持“立德樹人”,樹立“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準確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和思維方式,增強課程思政的針對性、時代性和實效性,實現教書與育人和諧統一。(2)結合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科內涵和特點,發掘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科學創新思想、方法和精神、相關科技進步、科學家工匠精神以及中國元素等課程思政內容融入教學,提升大學物理課程教學質量,實現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相統一的育人目標。(3)探索和創新大學物理課程思政育人模式和方式方法,實現科學知識、科學思維、科學素養、科學作風培育與人文價值、科學精神、社會責任有機結合。進一步促進學生成就卓越的學業,奠定輝煌職業生涯的基礎。

3 《基本要求》主要完善和修訂內容解讀

按照上述原則,理工委員會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廣泛征求本屆教指委委員、 地區工作委員會委員、專業委員會委員以及部分一線教師的意見,并整理反饋意見,提交理工委員會委員們討論,而后再次反饋給征求意見的委員和老師進一步征求他們對修改的意見??梢哉f,所有的修改條目都是來自于委員和一線教師們的討論和智慧。圖1是此次修訂條目對比情況,可以看出此次修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優化經典、加強現代的目的。下面就具體的修訂內容解讀如下。

此次修訂中力、熱、光、電、原子(量子)中共刪除條目17個。例如,在力學教學內容中,刪除了“理想液體的性質、伯努利方程”條目,主要的考慮是該知識點屬于流體力學的內容,與前后所講的質點運動、剛體運動內容關聯性不大,也非所有工科專業所必須學習的內容。但考慮到對像船舶工程、航空、航?;蛘邭庀髮I該部分是十分必要的,建議在對這些相關專業進行課程教學時,可以將這部分內容整合在專業銜接模塊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需要,而且可以把知識點講透、講明白。在波動學部分,刪除了“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條目,主要是考慮該知識點內容一是和后面光學中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在原理上是重復的,在光學教學中這部分內容需要更為詳細的討論,而“波的衍射”內容在高中教學中已有很多的介紹,這里在教學深度上也沒有辦法加強,仍是停留在基本概念的層面上。在熱學部分,刪除了“多方過程”條目,主要是考慮學生學習了理想氣體的等溫、等壓、等熱、絕熱等基本過程后,對熱力學規律的內容講解也是基于這些基本過程,雖然多方過程和實際的熱力學過程有聯系,但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也很難實現好的教學效果,與后續的教學關聯性不強,我們建議如果專業需要,可以整合到專業銜接模塊進行教學。在電磁學中,刪除了“邊界條件”條目,也是基于該內容和后續部分的教學銜接性不高,同時對于非物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該知識點要求相對過深。刪除的“交流電:簡單交流電路的解法,交流電的功率,三相交流電”“暫態過程、諧振電路”兩個條目,主要是考慮到這些內容在高中教學中已經涉及,而且是高考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深度也達到了相應的要求,如果需要進一步提升,可以把這部分內容整合到銜接模塊教學中。此外,我們將“超導體的電磁性質”這個條目移至固體物理模塊教學內容中,在電磁學模塊的教學中,學生對超導的性質不了解,其講授也只能停留在概念的介紹方面,同時和電磁學的其他內容沒有太大的關聯。在光學教學內容中,首先,考慮到由于目前中學新課標對幾何光學內容有了很大的加強,《基本要求》所規定的幾何光學內容從深度方面都沒有超出中學的要求范圍;其次,在目前我國大學物理教學的實踐過程中,不少高校都沒有針對這部分內容開展實際教學,所以此次修訂細化過程中,將該部分的一些和高中重復的基本內容刪除。在光學部分中,還刪除了“全息照相”和“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兩個知識點;“全息照相”從根本上是信息光學的內容,講好該知識點的前提是傅里葉光學,《基本要求》本身沒有要求講傅里葉光學,對這部分的教學如果有需要,可以整合到銜接模塊的教學中,在那里可以得到系統的加強?!肮馀c物質的相互作用”實質上可以認為是量子力學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作為量子物理基礎內容單獨介紹。在相對論和天體物理學的教學內容中,我們刪去了“電磁場的相對性”知識點,主要考慮到該知識點和前后內容的關聯不大,對非物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較難講清楚。在分子與固體模塊中,刪除了“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條目,這是考慮到這些內容和高中化學重復,高中已經深入討論過這些問題。綜上所述,所刪除的十多個條目在征求意見中(含A、B兩類要求),得到了大家的廣泛支持,這樣就節省出一部分用于加強近代物理課程的含量。

表1是根據2010年版《基本要求》實施的情況和一線教師的反映,對個別條目合并的情況。第一,針對個別知識點所涵蓋的教學內容較少,且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的一些條目進行了合并,這樣更方便于今后的教材建設和在實際課堂中組織有效的教學。如,“簡諧運動的動力學方程”和“簡諧運動的能量”兩個條目,建立簡諧振動動力學方程雖在高中教學中未做要求,但對學生來說,這部分十分容易,且高中生對振動的能量以及動能勢能的轉換非常熟悉;這樣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這兩個知識點的教學內容相對就非常少,合并成一個知識點是比較合理的。第二,熱學中“平衡態、態參量、熱力學第零定律”和“理想氣體物態方程”兩個知識點和高中的教學內容高度重合,難度不大,但作為熱力學的主要概念,將其合并成一個知識點,既避免了和高中的重復,又利于組織課堂教學。第三,光學中將“薄透鏡”“顯微鏡、望遠鏡、照相機”等光學器件整合成“重要的幾何光學器件和應用”條目,主要是考慮如“望遠鏡、照相機”這些內容僅在一些特定專業需要作詳細介紹,而一些新的光學器件可能在教學中更需要做介紹,所以修訂后的該條目使一些教師既可以講這些傳統的光學器件,也可以根據教學需求介紹新的光學器件,突出幾何光學器件教學的先進性。第四,“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康普頓散射”和“戴維孫革末實驗、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設”兩個知識點,這些實驗在量子力學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但考慮到量子力學的描述主要是討論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這些內容在中學階段已經有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光電效應現象,中學已經有較深入的學習,而量子力學則是強調粒子的波動性,討論其與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羅意物質波的實驗證明是必要的,從而直接過渡到波函數和統計詮釋。故將其修訂為“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設和實驗證明”,知識點內容服務于突出介紹量子力學基本原理。

表2是完善條目匯總表,這部分條目主要是考慮原來的條目在內容上不夠完善,在教學中需要加入一些相關的內容,使得這部分的知識點在教學實施中可以充分地給學生講懂,講透。主要考慮如下三種情況:一是完善條目概念和邏輯的完整性,如將“非慣性系和慣性力”修訂為“伽利略變換、非慣性系和慣性力”,原2010年版《基本要求》對伽利略變換沒有明確要求,此次增加“伽利略變換”以突出其在討論慣性力和非慣性力中的基礎作用。在熱學知識模塊中,將“范德瓦爾斯方程”修訂為“分子力、范德瓦爾斯方程”,以突出通過介紹分子力的勢能曲線,介紹倫納德瓊斯勢等來說明分子力是范德瓦爾斯方程修訂的理論依據。再如,電學知識點中將“電容”修訂為“電容和電場的能量”;光學知識模塊中將“光程、光程差”修訂為“光程、光程差、費馬原理”;在量子物理基礎模塊中將“波函數及其概率解釋” 修訂為“波函數、波函數的歸一化及其概率解釋”,強調對波函數的歸一化要求;將分子與固體模塊中的“能帶、導體和絕緣體”修訂為“能帶、導體、半導體和絕緣體”。修訂后的條目在內容和邏輯上更加完整。二是強化一些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具體應用,如將“邁克耳孫干涉儀”修訂為“邁克耳孫干涉儀及其應用”,“分子的振動與轉動”修訂為“分子的振動與轉動及其分子光譜”等;在介紹完分子的振動和轉動后,突出光譜分析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等,這些修訂給學生的專業學習留下了出口。三是完善一些在課程教學中必需的物理基礎知識點,如將“夫瑯禾費單縫衍射”修訂完善為“夫瑯禾費單縫衍射和夫瑯禾費圓孔衍射”,因為“夫瑯禾費圓孔衍射”是后面講解光學儀器分辨本領的基礎,如果此部分內容不介紹的話,在討論光學分辨率的概念時將會遇到困難??傊?,對這些條目完善后,使得《基本要求》在內容和邏輯上更加完整,有利于教材建設和課堂教學組織。

表3是此次修訂完善過程中增加條目的匯總表,該部分是此次修訂完善的重點之一,把經典物理優化后所節省出的學時加在近代物理(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內容上面,力求能夠對量子力學基本理論的主要內容有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達到基本理解量子力學理論的初步水平,從而改變原《基本要求》對量子力學仍停留在概念的講解層次上的狀況。在開始確定這部分的內容之前,我們首先對原《基本要求》中的現代物理部分進行了優化。如優化了原《基本要求》的知識點“夫蘭克赫茲實驗、原子里德堡態、對應原理”“泡利原理、原子的殼層結構、元素周期表” “堿金屬原子、交換對稱性、激光、激光冷卻與原子囚禁”。首先,這部分內容比較凌亂,課堂教學無法做深入介紹;其次,這些知識點內容之間缺乏相關性。如,夫蘭克赫茲實驗主要是作為玻爾的氫原子模型的一個驗證,原子的里德堡態與后續的學習關系不大;對應原理在沒有討論量子力學結果時也無從談起?!皦A金屬原子、交換對稱性、激光、激光冷卻與原子囚禁”條目,涉及多個重要的課題方向,無法組織教學。我們把這些相關的內容優化到相應的條目中。具體而言,對這部分的修訂細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內容方面,原《基本要求》中這部分內容雖然也含有10個A 類知識點,4個B類知識點,但從教學要求上限于理解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了解量子力學的發展和量子力學的建立過程,沒有建立起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體系。這次修訂完善在內容上建立起初步的量子力學基本內容體系,包含“德布羅意物質波假設和實驗證明”“玻爾氫原子模型,夫蘭克赫茲實驗”“波函數、波函數歸一化及其概率解釋”“不確定關系”“薛定諤方程”“一維無限深勢阱”“一維諧振子”“一維勢壘、隧道效應、電子掃描隧道顯微鏡” “態疊加原理”“力學量與算符、對易關系”“ 氫原子的能量和角動量量子化”“電子自旋:施特恩蓋拉赫實驗”“泡利原理,原子的殼層結構”“全同粒子,費米子,玻色子”“定態非簡并微擾理論”等15個A 類基本要求的內容,以及“變分方法、氦原子的基態”“量子態與量子糾纏”“貝爾定理簡介”“量子信息與量子通信簡介”等4個B類要求的內容。單從知識點的數量上看,這部分內容中A 類知識點的條目增加的并不算多,但此次修訂在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方面有了質的變化。二是在課堂教學要求上,《基本要求》對此類內容不再限于對基本概念或者基本規律的介紹上面,而是要求能夠系統地講授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通過這些內容的講授,使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包括微擾理論),達到能夠利用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來解釋實驗現象并利用量子力學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實現現代物理(量子力學基本理論)的教學落地,更好地滿足新工科建設對大學物理基礎的需求。

4 基本要求修訂的特色和大學物理課程建設

此次《基本要求》修訂的主要特色是加強了量子力學內容的教學,使大學物理課程中量子力學的教學能夠初步成體系,為未來新工科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撐。當然,結合目前我國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大學工科物理量子力學的內容如何講、講到何種層次,這本身將是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一個主要的問題,也是各個層次的高等院校所需要研究的問題。首先,從量子力學課程教學本身來講,講授這部分課程對大學生數學基礎有較高的要求,比如求解微分方程和一些特殊的函數問題;其次,在量子力學教學內容方面,由于量子力學比較抽象,工科學生的理解可能會存在一些困難,這對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正是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水準,相信這是一個勸說的過程,更是一個實踐的過程,需要大學一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努力來實現。當然,在起步階段,并不能一蹶而就,主講的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專業屬性和課時安排,適當調整部分內容,以配合學生的物理科學概念和內涵的需求。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能夠實現工科學生量子力學部分課程教學的落地。

《基本要求》是對理工科類本科各專業的物理基礎課程教學的最低要求, 低于這個要求就不能稱為合格的本科教育。但鑒于各高等學校多層次辦學的實際情況,在《基本要求》中已設定了A、B兩類教學的活動空間,供各高等學校、各專業根據具體情況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選擇。為了保證《基本要求》的順利實施,本次修訂細化明確了“本基本要求建議的學時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學科專業評估的參考依據”的建議,以配合高校專業的評估。

為了進一步推動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和一流課程的建設,本次修訂完善中突出和強調課程特色的建設,提出開設專業銜接模塊建設,鼓勵高校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構建專業銜接模塊;同時,強調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可以根據授課對象和專業,適當調整《基本要求》部分條目的次序和內容偏重。在教材建設中,鼓勵在考慮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有機銜接的情況下,教材編寫可以對《基本要求》中的章節順序作適當調整,以鼓勵構建具有特色的一流大學物理教材。

致謝: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委員參加了《基本要求》修訂、完善工作的整個過程。他們是(以姓氏筆畫為序排名):王青、王明吉、王煒、韋相忠、鄧文基、曲亮生、朱建華、劉書華、劉協權、劉建強、羊亞平、孫茂珠、李樂霞、李雪春、李焱、楊曉榮、吳平、何志巍、宋峰、張萍、張增明、陸培民、項林川、趙建軍、趙福利、胡玉才、胡其圖、施大寧、施建青、宮愛玲、賈瑜、徐平、徐忠鋒、徐富新、高麗麗、唐延林、盛正卯、蔣最敏、韓忠、童紅、顏曉紅、潘小青、霍雷、戴劍鋒、魏斌?!痘疽蟆沸抻喭晟乒ぷ饔衫砉の瘑T會負責完成,姓名在此不一一列舉。課程思政的教學建議指南由大學物理教學指導委員會課程思政工作委員會王小力老師團隊負責完成。高等教育出版社繆可可、程福平、馬天魁,清華大學出版社錢颯颯、劉洋編輯等在意見匯總過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修訂過程中,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南地區工作委員會、東北地區工作委員會的委員們也分別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在此一并致謝。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程指導分委員會編制. 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10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編制. 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23年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3] 趙凱華. 對當前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幾點看法———在中國物理學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七屆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J]. 大學物理,2000,19(2):1-5.

猜你喜歡
基本要求大學物理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創新教育督導方式 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克服品牌設計障礙的基本要求及對策
客戶關系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式初探
關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思考
現代信息技術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大學物理與高中物理銜接教育的探討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大學物理教學中需要做到十個“一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