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測度與空間收斂性分析

2024-05-04 23:26王瀟涵
現代商貿工業 2024年7期
關鍵詞:旅游產業

摘要: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是衡量旅游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本文以全國省級行政區2006年、2011年、2016年、2021年的截面數據為基礎,運用超效率SBM模型及空間收斂性模型對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發展情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各省份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有明顯差距并存在趨同性和收斂性。

關鍵詞: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空間收斂性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06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對其他產業而言,旅游產業環境污染、能源消耗較小,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非常有優勢。但是在旅游產業巨大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背后,旅游環境日益惡化、旅游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等問題也日漸突出。這些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問題,會降低旅游產業高增長所產生的福利。因此,關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問題,探討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發展、演化規律,保障人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將對環境的影響降低至最小,已成為現階段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眾多學者開始對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的問題進行研究。楊玉珍(2022)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測算黃河流域73個城市旅游生態效率,制定差異化旅游發展策略。李錦宏(2022)以貴州為例運用超效率DEA進行生態效率與旅游效率的耦合,揭示空間分異與內在機理。黃冬春等(2023)將DEA與超效率SBM模型相結合,觀測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旅游生態效率動態變化,并分析其網絡效應。綜上所述,已有的相關文獻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對全國范圍的研究比較少;二是忽視了其空間相關性?;诖?,為優化各省資源配置,提高旅游產業自身的生態效率,本文首先對全國范圍內各省級行政區的旅游產業生態效率進行測度,然后運用空間收斂性模型反映各省旅游產業生態效率之間的差異變化趨勢。希望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為旅游業提高經濟效益提供建議。

1研究方法

1.1超效率SBM模型

本文以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的數據為基礎,從投入和產出的角度研究了各省旅游業的生態效率。Super-SBM模型允許≥1的結果存在,可以對有效單元進行評價和排序。

1.2空間收斂模型

參考相關文獻可知,目前主要采用σ收斂、絕對β收斂和條件β收斂等模型來研究空間收斂性問題:

(1)σ收斂模型是研究離散程度的指標,本文用此指標來判斷相同地區在不同時間范圍內的變化情況。

(2)絕對β收斂模型是在不受其他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落后指標追趕領先指標的趨勢,在本文中可對各地區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發展速度是否存在趨同性做出描述。

(3)條件β收斂模型用于判斷各指標是否可以穩定地在某個水平發展,在本文中可用于衡量各地區的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水平能否收斂于各自的穩定狀態。

2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測度

提升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的思想是用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取更大的經濟和環境產出。衡量旅游業的生態效率主要是考察旅游業的經濟發展與資源和環境之間的關系。

2.1指標體系構建

測度指標包括投入和產出兩部分。從投入方面來看,資本要素和勞動要素是國民經濟核算增加值時必不可少的內容,本文勞動要素選取旅游產業勞動人員數,因土地投入無法度量,故資本要素選取人均文化和旅游事業費和生態建設投資來代表。從產出方面來說,大多以旅游收入或旅游接待人次作為旅游業產出指標。從旅游產業生態效率角度出發,一個地區的入境過夜游客數和藝術演出收入可以反映旅游發展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同時也可以反映出旅游者對其發展質量的評價和認可程度。旅行社數可以反映當地旅游產業發展規模。而造林面積則可以代表生態產出。

2.2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測度結果

對中國各省2006年、2011年、2016年、2021年的投入產出指標進行測算,通過測度結果可以發現:

2.2.1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發展情況良莠不齊,但穩定性較強

從全國層面來說,2006年、2011年、2016年、2021年各省份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均值達到0.70,但最高值和最低值差距較大。盡管大多數省份的旅游業生態效率值波動較小,但總體水平相對穩定,這表明中國旅游業在經濟資源環境系統中具有較強的平衡性。

2.2.2各區域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值差異較小

從區域層面來說,華北地區呈現逐漸增長的趨勢。西南地區呈現波動下降的趨勢。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生態效率值于2006年和2011年之間開始呈現增長趨勢或由下降趨勢逐步變為增長趨勢。

2.2.3多數省市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發展較為平穩,個別省市變化較大

從省市層面來說,全國大多省市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呈現出緩慢遞增最后趨于均衡的發展態勢,在2011-2021年達到了較為均衡的水平。只有吉林等八省的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呈現嚴重的衰減,可能是這些省份以工業為主導產業,從而忽視了旅游產業的發展。廣東等六省的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發展情況較為良好,這主要得益于其在大力發展旅游產業的同時,將環境保護措施也做的十分到位。

3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空間收斂性分析

為了衡量旅游業生態效率發展水平的空間差距和演變特征,計算了中國旅游業2006年、2011年、2016年、2021年的生態效率σ值。由表1可知,自2006年至2011年間,在全國范圍內計算的σ值呈現下降趨勢,σ收斂狀態明顯,但在2011年σ值到達低谷0.4403后又有緩慢上升態勢,嚴格來說尚未形成一致的σ收斂性。但可以看到,2021年的σ值(0.4555)明顯小于2006年的σ值(0.4833),因此也可以說這一時期存在收斂。簡單來說,就是中國各地區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值在2006-2021年間的差異逐漸變小,變小的狀態也說明中國各地區旅游生態效率發展逐漸進入平穩狀態。

表1旅游產業生態效率σ值年份2006201120162021σ0.48330.44030.46990.4555為了研究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現狀與其增長速度之間的相關關系,對我國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的β值進行計算,由表2可知,絕對β收斂系數和條件β收斂系數均<0,說明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水平一般的省份按照這樣的發展態勢將追趕上較高水平的省份,并最終趨于穩定。

表2旅游產業生態效率β值絕對β收斂條件β收斂β值-0.2316-0.1987根據上文對空間自相關和空間收斂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各省旅游業生態效率具有空間自相關性和收斂狀態。這進一步說明,中國旅游業的生態效率有進一步提升的可能。

4結論與建議

本文對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旅游產業生態效率進行測度和分析,得出主要結論如下:(1)中國各省旅游產業生態效率總體水平差異較大。從區域角度來看,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最高的地區為華東地區,均值達到093。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最低的地區為西南地區,均值僅為045。(2)空間收斂性分析結果表明,旅游產業生態效率指數滿足σ收斂、絕對β收斂和條件β收斂。

根據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結論,提出以下建議:(1)旅游產業生態效率較低的省份大多是工業大省,這些省市應當合理利用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紅利,充分利用地方財政的特點,加大對旅游業環境的治理和投資,將自身經濟優勢變為生態優勢,推動旅游景區進行低碳改造和綠色升級;(2)旅游業生態效率較高的省份按照其經濟特征可以分為2種。第1種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地區,可以努力改善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以自身優質生態資源為依托開發多元旅游產品。逐漸加強旅游業相關經濟發展在本省的重要地位。第2種是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好的地區,可以在保持現狀的前提下增強旅游產業的改革創新,打造融合型旅游新產品,以創新促進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3)中國旅游業生態效率的發展具有明顯的空間相關性,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相對薄弱的方面。要充分考慮周邊地區旅游業生態效率發展對自身的影響,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向高水平“鄰居”學習,加強不同地區旅游業的戰略合作。

參考文獻

[1]楊玉珍,閆佳笑,楊洋,等.黃河流域旅游生態效率時空演變及空間溢出效應——基于73個城市數據的分析[J].生態學報,2022,42(20):82028212.

[2]李錦宏,肖林.區域生態效率與旅游產業效率的耦合協調及時空分異——以貴州省9個市(州)為考察樣本[J].生態經濟,2022,38(04):121127.

[3]姜鈺,蔡秀亭.中國森林生態安全動態測度及空間收斂性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9,35(02):9195.

[4]王瀟涵.中國旅游產業生態效率及其空間特征分析[D].東北林業大學,2020.

猜你喜歡
旅游產業
沁源縣區域發展方向研究
昌九一體化背景下的旅游產業發展與對策分析
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理論與實證分析
中國旅游產業發展問題研究
桂林加快互聯網+旅游產業發展的必要性及意義
北京市旅游產業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延安旅游產業發展中的政府職能探析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我國沿海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水平的量化測度
對旅游產業供應鏈構建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